卷一百

關燈
紫背浮萍 白梅肉 豬牙皂角(焙乾,等分) 上為細末,每洗面時用以擦洗七八日,其瘢自落,神效。

     洗面藥方 治面有?點,或生瘡及粉刺之類,並去皮膚瘙癢垢膩,潤澤肌膚。

     皂角(三斤,去皮弦子,另搗) 糯米(一升三合) 綠豆(八合,揀淨另搗) 上為末,用雞子清調和,丸如龍眼大,窨幹,旋用溫漿水磨開敷之。

     皇帝塗容金面方 硃砂(二錢) 幹胭脂(二錢) 官粉(三錢) 烏梅(五個,去核) 川芎(少許) 潮腦(五錢) 上為細末,臨睡時津唾調擦面上,天明溫水盆洗面二三七日,面如童顏,乃神仙妙用之法 香肥皂丸 肥皂角(面一斤) 牙皂末 排草 藿香(各三兩) 零陵香 甘草 檀香(各二兩) 白芷 丁香 木香 白丁香 防風 藁本 白斂 白及 梅桂花 綠豆 川芎 山奈(各一兩) 上為末,以砂糖為丸用。

     八白散 治勞汗當風,寒薄為齇,郁乃痤,及?點之類。

     白丁香 白及 白殭蠶 白牽牛 上蒺藜 新升麻(內白者佳,各三兩) 山奈 白蘞白芷(各二兩) 白附子 白茯苓(各半兩) 上為末,至夜津調塗面,明旦以瑩肌如玉散洗之。

     洗面香皂丸 白丁香 白蘞 白及 楮實(各一兩) 甘松 藁本 香附 茯苓 細辛 山奈 茅香 川芎 明膠 白芷 韶腦(各五錢) 牽牛(炒) 瓜蔞根(各三錢) 肥皂(不蛀者,一斤半,煮,去皮子) 綠豆(一升,略炒香) 上為細末,以肥皂肉搗膏,同綠豆粉和,如幹,再加皂角汁搗二千下,丸如彈子大,曬乾,每日用洗面,不可經水。

     肥皂丸 去白瘢墨點,白癬,諸般瘡痕,令人面色好。

     白芷 白附子 白及 牙皂 白蒺藜 白蘞 草烏 山奈 甘松 白丁香 杏仁 豆粉(各一兩) 輕粉 密陀僧(各半兩) 孩兒茶(二錢) 肥皂角(去皮筋子,隻要淨肉,一茶鍾,搗爛) 樟腦(半兩) 上為末,先將肥皂肉搗,同雞清和,曬去氣息,然後和丸。

     一方 丁香 白芷(各一錢) 麝香(一分) 上為細末,用燒酒調入磁器內熬成膏,每日用少許,洗面令人顏面如玉。

     滋潤手面方 冬月用之。

     杏仁 天花粉 豬胰(一具) 紅棗(二枚,去皮核) 上用好酒二盞浸於瓷器內,早晚量用潤手面,自然皮膚無膩。

     一方 治面上雀子瘢。

     萆麻子 密陀僧 硫黃(各二錢) 上用羊髓和勻,臨睡敷上,次早洗去。

     一方 點疔,塗瘤,去痣。

     人言 雄黃(各一錢) 巴豆(一個) 蟾酥(一分) 上為細末,將瘡口用針撥開,以藥點上,如點瘰癘,去蟾酥用輕粉。

     去面上黶子方 用石灰水調一盞如稠粥,以好糯米全者拌灰中,經一宿看米色如水晶爛者,以針微刺黶破,將米少許塗上,經一日剔去,不得著水,一二日愈。

     又方 石灰 石鹼(各等分) 上為細末,以熱燒酒調塗之,或加輕粉尤妙。

     治痄腮方 驅風解毒散 治痄腮腫痛。

     防風 羌活 荊芥 連翹 牛蒡子 甘草(各等分) 上銼,水煎,食後服。

     一方 治膏粱厚味,胃經積熱,腮腫作痛,或發寒熱。

     升麻 黃連 連翹 牛蒡子 白芷(各等分) 上銼,每服五七錢,水煎,食後服。

    腫連耳上,加羌活、防風;連耳下,加柴胡、山梔子、牡丹皮;連耳後,加知母、黃柏。

     四順清涼飲 治積熱壅滯,咽腮腫痛,二便不利。

     當歸 赤芍藥 大黃 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錢,水煎,食後服。

     一方 治痄腮。

     竹葉 車前草 柏子仁 上杵碎,熱敷患處。

     一方 治兩腮腫。

     細辛 草烏(各等分) 上為末,入蛤粉,以豬脂調敷腫處,口含白梅置腮邊良久,腫退,出涎患消矣,消時腫必先向下。

     一方 治腮腫。

     用赤小豆為末,蘸醋調敷之,立效。

     一方 用雞子清調敷。

     一方 石灰不拘多少,炒七次,地下窨七次,醋調敷腫處,立消。

     一方 治痄腮及喉下諸般腫。

     蝸牛同飛面研勻,貼腫處。

     治頰車病方 一方 凡伸欠頰車磋,但開不能合。

     以酒飲之,令大醉,睡中吹皂角末搐其鼻,嚏透,即自正。

     牛黃清心丸 平江陳氏因驚懼後,常用手指中捏拄兩頰,遂兩頰破損,心中懊憹不安,脈數而實,諸藥不愈,用《活幼口議》牛黃清心涼膈丸,數服即安。

     方見二十五卷火熱門。

     熏面法(詳卷一百零二目病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