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血苦痛不能忍。
郁李仁 皂角仁(各一錢) 枳實(七分) 秦艽 麻仁 當歸梢 生地(酒洗) 蒼朮(各五分) 大黃(煨) 澤瀉(各三分) 上銼作一服,除皂角仁為末,水三盞煎一盞,去渣,入皂角仁末調,空心食前服之。
忌如前。
紅花桃仁湯 治痔漏經年,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治法當補北方瀉中央。
黃柏(一錢半) 生地黃(一錢) 澤瀉(八分) 蒼朮(六分) 當歸梢 漢防己 防風梢 豬苓(五分) 麻黃(二分) 紅花(半分) 桃仁(十個) 上銼一服,水三盞煎一盞,稍熱食前服。
忌如前。
加味四物湯 治內熱痔漏下血。
當歸 芍藥 川芎 生地(酒洗) 黃芩(酒洗) 黃柏(酒洗) 槐花(炒,各一錢) 上銼,水煎服。
地榆散 治痔瘡腫痛。
地榆 黃耆 枳實 檳榔 川芎 黃芩 槐花 赤芍藥 羌活(各一錢) 白斂 蜂房(焦炒) 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作一服,水煎服,食前。
秦艽白朮丸 治痔疾並痔漏有膿血,大便燥硬而作疼痛不可忍。
秦艽(去蘆) 桃仁(湯浸,去皮尖) 皂角仁(燒存性,各一兩) 當歸梢(酒浸) 澤瀉 枳實 白朮(各五錢) 地榆(三錢) 上為細末,和桃仁泥研勻,麵糊丸如雞頭實大,令藥光滑,焙乾,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空心服,待少時以美食壓之。
忌生冷硬物冷水冷菜之類,並濕面酒及辛辣熱大料物之類,犯之則藥無驗也。
七聖丸 治大腸疼痛不可忍。
叔和雲:積氣生於脾臟旁,大腸疼痛陣難當,但令稍瀉三焦火,莫慢多方立紀綱。
羌活(一兩) 郁李仁(湯浸,去皮,一兩五錢) 大黃(煨,八錢) 檳榔 桂(去皮) 木香 川芎(各五錢) 上除郁李仁另研細入外,其餘共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食前。
取大便微利,一服而愈,切禁不得多利大便,其痛滋甚。
橘皮湯 治氣痔。
橘皮 枳殼 川芎 槐花(炒,各一錢半) 檳榔 木香 桃仁(炒,去皮) 紫蘇莖 香附 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食前服。
乾葛湯 治酒痔,每遇飲酒便發腫痛而流血。
乾葛 枳殼(炒) 半夏 茯苓 生地黃(酒洗) 杏仁(各一錢半) 黃芩 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作一服,加黑豆一百粒、姜三片、白梅一個,水煎服。
逐瘀湯 凡痔漏熱證有瘀血作痛,用此通利大小腸,取下惡物見效。
川芎 白芷 枳殼(炒) 赤芍藥 阿膠(炒成珠) 茯苓 莪朮(煨) 生地黃 茯神 木通 甘草 五靈脂(各一錢) 桃仁(炒,去皮尖) 大黃(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蜜三匙,水煎,食前服,以和為度。
黃耆葛花丸 治腸中久積熱毒,痔瘻下血疼痛。
黃耆 葛花 生地黃(焙) 黃赤小豆花(各一兩) 大黃 赤芍藥 黃芩 當歸(各三錢) 檳榔 白蒺藜 皂角仁(炒,各五錢) 蝟皮(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煎桑白皮湯及茴香槐子煎湯下亦可。
香殼丸 治濕熱內甚,因而飽食,腸澼發為諸痔,久而成瘻。
木香 黃柏(各三錢) 枳殼(去穰,炒) 厚樸(各五錢) 黃連(一兩) 蝟皮(一個,燒灰) 當歸(四錢) 荊芥穗(二錢)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溫水下,日二服。
蒼朮澤瀉丸 蒼朮(四兩,去皮) 澤瀉 枳實 秦艽(各二兩) 地榆 皂角子(燒存性,各一兩) 上為細末,燒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或酒下。
消毒百應丸 治痔漏瘡並臟毒,神效。
蒼朮 黃柏 槐花 金銀花 當歸 皂角(各四兩) 上六味切片,分作四分,每服用水七碗煎至四碗,去渣,留藥汁,浸大黃片一斤,浸一宿,次日取出,安篩內曬乾,如此將四次水浸曬盡為度,將大黃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四丸,空心白湯下。
忌厚味胡椒燒酒之類。
芎歸丸 治痔下血不止。
川芎 當歸 黃耆 神麯 地榆 槐花(炒,各半兩) 阿膠(炒) 頭髮(燒灰) 荊芥 木賊(各一錢五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湯下。
槐角丸 治五種腸風下血,痔漏脫肛下血並宜服之。
槐角(炒,一兩) 地榆 黃芩 當歸(酒浸,焙) 防風 枳殼(麩炒,各半兩) 上為細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湯下。
加味槐角丸(一名地榆丸) 治痔漏通用及腸風下血。
槐角 生地黃(各二兩) 當歸 黃耆(各一兩) 阿膠 川芎(各五錢) 黃連 黃芩 枳殼 秦艽 防風 連翹 地榆 升麻(各一兩) 白芷(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或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漸加至七八十丸,空心溫酒或米湯下。
法曰:以槐角、生芣(音戶,地黃也)生血涼血為君,當歸、川芎、黃耆補虛為臣,以諸藥為佐使,去黃連瀉心火,條芩涼大腸,枳殼寬大腸,秦艽去大腸風,防風為血證上使,連翹為血證中使,地榆為血證下使,而連翹又能散經絡中火邪,地榆又能涼血,升麻散火邪又與白芷引諸藥入大腸經絡,蓋痔乃經絡病也。
黃連散 原有痔漏,又於肛門邊生一塊,皮厚腫痛作膿,就在痔孔出,作食積注下治。
黃連 神麯 山楂 桃仁 連翹 槐角 犀角(各等分) 上為末,以少許置掌心,時時舐痔,津液嚥下,如消三分之二,止後服。
連歸丸 治痔漏及脫肛便血。
當歸(全用) 黃連(酒浸,四兩) 防風 枳殼(各二兩) 上為末,用前浸黃連酒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米飲下。
忌羊魚雞鵝煎炒熱物。
枳殼散 治腸風痔漏,便血無數,行痛不可忍。
枳殼(去穰,麩炒) 槐子(微炒黃色) 荊芥穗(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薄粟米粥調下,如人行一二裡地再以粥壓下,日進二三服。
五灰散 治五種痔,不問內外,並宜服之。
鱉甲(治牡痔) 蝟皮(治牝痔) 蜂房(治脈痔) 蛇退(治氣痔) 豬左足懸蹄甲(治腸痔,各等分) 上燒存性,隨證倍用一分,為末,井花水調二錢,空心臨臥服。
槐角丸 治痔瘻有效。
槐角 當歸 地骨皮 蝟皮(炙,各等分) 上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
蝟皮丸 治諸痔瘡出血,裡急疼痛。
槐花(炒) 艾葉(炒) 枳殼 地榆 當歸 川芎 黃耆 白芍藥 白礬(枯) 貫眾 蝟皮(炙,各一兩) 頭髮(燒,二錢) 皂角(一挺,炙黃,去皮) 豬後蹄重甲(十枚,炙)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湯下。
邊尚書方 治痔漏。
當歸(全用) 豬牙皂角(炒,去子,各一錢半) 人參(一錢二分) 黃連 槐角子(各二兩) 鳳眼草(即椿樹實,炒) 枳殼 芫荽子(炒) 馬藺子(一名楮實,炒,各五錢) 珍珠(少許,火煅) 上十味各另研為細末,秤足合均,用豬大腸二尺二寸,用水洗極淨,將藥裝入腸內,兩頭麻繩劄住,煮爛搗如泥,丸如彈子大,每日寅午酉三時各服一丸,嚼爛以無灰好酒下,忌燒酒雞子胡椒蔥欲事,四十日取效。
敗毒散 治痔漏。
木鱉子 山梔 連翹 當歸 芍藥 川芎 甘草 熟地黃 防風 金銀花 荊芥 陳皮 枳殼 全蠍 穿山甲 殭蠶 蟬蛻 皂角子(各一錢) 樸硝 蜈蚣(一條,去頭腳) 大黃(各三錢) 上銼,水煎,空心服,少刻下瀉糞則效。
蓮花蕊散 治痔瘡二三十年不愈者,三服止。
蓮花蕊 黑牽牛(頭末,各一兩半) 當歸(半兩) 礬紅(少許) 上為末,先忌食肉五七日,空心令食肉一頓,就取溫酒下三錢,約兩時辰取下膿血或蟲是效。
濟生蓮蕊散 治痔漏如神。
蓮蕊(一兩) 錦紋大黃 黑牽牛(一方用白,取頭末,各一兩二錢) 當歸 五倍子 礬紅(各五錢) 黃連(三錢) 乳香 沒藥(各一錢) 上為細末,欲服藥先一口勿吃晚飯,次日空心用淡豬肉汁一鍾、好酒一鍾半和前藥一錢二分調服,午後乾淨黃土上疏宣時見出毒物為驗,或如爛杏,五色相雜,亦為驗矣。
如散藥難服,用酒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一錢五分。
此方神效,不可輕忽,切忌燒酒色欲惱怒及羊魚大肉發物。
神雷湯 治漏。
蕪荑仁 雷丸(白者) 木賊 黃芩 防風 茄子(各五分) 鶴蝨(一錢) 當歸(酒洗) 龜甲(酒洗) 鱉甲(酒洗) 蟬退 小枳實(各三分) 大黃(少許) 皂角刺(二十個,用黃蠟一錢炒) 上共作一服,加烏梅一個、竹葉七片,用水一大鐘、無灰酒半鍾煎至八分,空心溫服,用幹煎精豬肉壓之。
服至八服,筋桶出蟲,後去皂角刺、蟬退不用,外用生肌藥白龍骨、赤石脂各五分,二味加雞肶胵皮包入豬蹄甲內,火煅過,去胵甲不用,將二味為末,入前湯藥內,每帖加二味藥一錢,再服四帖除根。
忌酸辣雞魚麵筋發毒動風之物,其餘不忌,酒亦少用。
一方 治痔有鼠結核作渴疼痛。
皂角(酥炙) 黃耆 荊芥 槐子 川山甲 木香 蝟皮 桔梗 鱉甲(醋炒) 露蜂房(炒焦) 芍藥(各一兩) 大黃(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食前,日三服。
未知,加至四五十丸。
清心丸 《素問》雲: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
此藥主之。
黃連(一兩) 茯神 微赤茯苓(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食前米湯下。
寬腸丸 治內外痔。
枳殼 黃連 百藥煎(各等分) 上為細末,水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湯下。
平臟丸 治漏瘡,旬日見效。
黃連(酒炒) 枳殼(麩炒) 地榆 槐角(各一兩) 當歸 蓮蕊(各三錢) 側柏葉(一錢) 京墨(五錢) 乳香 沒藥(各二錢) 上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湯下,漸減至六十丸止,若加黑醜頭末五錢尤效。
三八全應丸 治痔漏有驗。
刺蝟皮(一個,酒浸曬乾) 當歸(酒洗) 槐角(酒浸,炒) 黃連(酒炒) 地骨皮(酒炒) 甘草(蜜炙,各二兩) 乳香(二錢) 核桃(十八個)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五丸,白湯或酒下,早晚二服,一月後平復。
蝟皮丸 治五種痔漏。
豬左懸蹄甲 黃牛角? 蝟皮(一個以上,俱燒存性) 防風 貫眾 槐角子(炒) 鱉甲(醋炙) 枳殼(去白,生用) 雞冠花 槐花 黃耆 雷丸 黃連 當歸 香白芷 油發灰 元參(各半兩) 麝香(另研,五分) 上為末,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米湯下。
年高虛弱者不宜服也。
榼藤子
郁李仁 皂角仁(各一錢) 枳實(七分) 秦艽 麻仁 當歸梢 生地(酒洗) 蒼朮(各五分) 大黃(煨) 澤瀉(各三分) 上銼作一服,除皂角仁為末,水三盞煎一盞,去渣,入皂角仁末調,空心食前服之。
忌如前。
紅花桃仁湯 治痔漏經年,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治法當補北方瀉中央。
黃柏(一錢半) 生地黃(一錢) 澤瀉(八分) 蒼朮(六分) 當歸梢 漢防己 防風梢 豬苓(五分) 麻黃(二分) 紅花(半分) 桃仁(十個) 上銼一服,水三盞煎一盞,稍熱食前服。
忌如前。
加味四物湯 治內熱痔漏下血。
當歸 芍藥 川芎 生地(酒洗) 黃芩(酒洗) 黃柏(酒洗) 槐花(炒,各一錢) 上銼,水煎服。
地榆散 治痔瘡腫痛。
地榆 黃耆 枳實 檳榔 川芎 黃芩 槐花 赤芍藥 羌活(各一錢) 白斂 蜂房(焦炒) 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作一服,水煎服,食前。
秦艽白朮丸 治痔疾並痔漏有膿血,大便燥硬而作疼痛不可忍。
秦艽(去蘆) 桃仁(湯浸,去皮尖) 皂角仁(燒存性,各一兩) 當歸梢(酒浸) 澤瀉 枳實 白朮(各五錢) 地榆(三錢) 上為細末,和桃仁泥研勻,麵糊丸如雞頭實大,令藥光滑,焙乾,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空心服,待少時以美食壓之。
忌生冷硬物冷水冷菜之類,並濕面酒及辛辣熱大料物之類,犯之則藥無驗也。
七聖丸 治大腸疼痛不可忍。
叔和雲:積氣生於脾臟旁,大腸疼痛陣難當,但令稍瀉三焦火,莫慢多方立紀綱。
羌活(一兩) 郁李仁(湯浸,去皮,一兩五錢) 大黃(煨,八錢) 檳榔 桂(去皮) 木香 川芎(各五錢) 上除郁李仁另研細入外,其餘共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食前。
取大便微利,一服而愈,切禁不得多利大便,其痛滋甚。
橘皮湯 治氣痔。
橘皮 枳殼 川芎 槐花(炒,各一錢半) 檳榔 木香 桃仁(炒,去皮) 紫蘇莖 香附 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食前服。
乾葛湯 治酒痔,每遇飲酒便發腫痛而流血。
乾葛 枳殼(炒) 半夏 茯苓 生地黃(酒洗) 杏仁(各一錢半) 黃芩 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作一服,加黑豆一百粒、姜三片、白梅一個,水煎服。
逐瘀湯 凡痔漏熱證有瘀血作痛,用此通利大小腸,取下惡物見效。
川芎 白芷 枳殼(炒) 赤芍藥 阿膠(炒成珠) 茯苓 莪朮(煨) 生地黃 茯神 木通 甘草 五靈脂(各一錢) 桃仁(炒,去皮尖) 大黃(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蜜三匙,水煎,食前服,以和為度。
黃耆葛花丸 治腸中久積熱毒,痔瘻下血疼痛。
黃耆 葛花 生地黃(焙) 黃赤小豆花(各一兩) 大黃 赤芍藥 黃芩 當歸(各三錢) 檳榔 白蒺藜 皂角仁(炒,各五錢) 蝟皮(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煎桑白皮湯及茴香槐子煎湯下亦可。
香殼丸 治濕熱內甚,因而飽食,腸澼發為諸痔,久而成瘻。
木香 黃柏(各三錢) 枳殼(去穰,炒) 厚樸(各五錢) 黃連(一兩) 蝟皮(一個,燒灰) 當歸(四錢) 荊芥穗(二錢)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溫水下,日二服。
蒼朮澤瀉丸 蒼朮(四兩,去皮) 澤瀉 枳實 秦艽(各二兩) 地榆 皂角子(燒存性,各一兩) 上為細末,燒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或酒下。
消毒百應丸 治痔漏瘡並臟毒,神效。
蒼朮 黃柏 槐花 金銀花 當歸 皂角(各四兩) 上六味切片,分作四分,每服用水七碗煎至四碗,去渣,留藥汁,浸大黃片一斤,浸一宿,次日取出,安篩內曬乾,如此將四次水浸曬盡為度,將大黃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四丸,空心白湯下。
忌厚味胡椒燒酒之類。
芎歸丸 治痔下血不止。
川芎 當歸 黃耆 神麯 地榆 槐花(炒,各半兩) 阿膠(炒) 頭髮(燒灰) 荊芥 木賊(各一錢五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湯下。
槐角丸 治五種腸風下血,痔漏脫肛下血並宜服之。
槐角(炒,一兩) 地榆 黃芩 當歸(酒浸,焙) 防風 枳殼(麩炒,各半兩) 上為細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湯下。
加味槐角丸(一名地榆丸) 治痔漏通用及腸風下血。
槐角 生地黃(各二兩) 當歸 黃耆(各一兩) 阿膠 川芎(各五錢) 黃連 黃芩 枳殼 秦艽 防風 連翹 地榆 升麻(各一兩) 白芷(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或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漸加至七八十丸,空心溫酒或米湯下。
法曰:以槐角、生芣(音戶,地黃也)生血涼血為君,當歸、川芎、黃耆補虛為臣,以諸藥為佐使,去黃連瀉心火,條芩涼大腸,枳殼寬大腸,秦艽去大腸風,防風為血證上使,連翹為血證中使,地榆為血證下使,而連翹又能散經絡中火邪,地榆又能涼血,升麻散火邪又與白芷引諸藥入大腸經絡,蓋痔乃經絡病也。
黃連散 原有痔漏,又於肛門邊生一塊,皮厚腫痛作膿,就在痔孔出,作食積注下治。
黃連 神麯 山楂 桃仁 連翹 槐角 犀角(各等分) 上為末,以少許置掌心,時時舐痔,津液嚥下,如消三分之二,止後服。
連歸丸 治痔漏及脫肛便血。
當歸(全用) 黃連(酒浸,四兩) 防風 枳殼(各二兩) 上為末,用前浸黃連酒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米飲下。
忌羊魚雞鵝煎炒熱物。
枳殼散 治腸風痔漏,便血無數,行痛不可忍。
枳殼(去穰,麩炒) 槐子(微炒黃色) 荊芥穗(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薄粟米粥調下,如人行一二裡地再以粥壓下,日進二三服。
五灰散 治五種痔,不問內外,並宜服之。
鱉甲(治牡痔) 蝟皮(治牝痔) 蜂房(治脈痔) 蛇退(治氣痔) 豬左足懸蹄甲(治腸痔,各等分) 上燒存性,隨證倍用一分,為末,井花水調二錢,空心臨臥服。
槐角丸 治痔瘻有效。
槐角 當歸 地骨皮 蝟皮(炙,各等分) 上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
蝟皮丸 治諸痔瘡出血,裡急疼痛。
槐花(炒) 艾葉(炒) 枳殼 地榆 當歸 川芎 黃耆 白芍藥 白礬(枯) 貫眾 蝟皮(炙,各一兩) 頭髮(燒,二錢) 皂角(一挺,炙黃,去皮) 豬後蹄重甲(十枚,炙)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湯下。
邊尚書方 治痔漏。
當歸(全用) 豬牙皂角(炒,去子,各一錢半) 人參(一錢二分) 黃連 槐角子(各二兩) 鳳眼草(即椿樹實,炒) 枳殼 芫荽子(炒) 馬藺子(一名楮實,炒,各五錢) 珍珠(少許,火煅) 上十味各另研為細末,秤足合均,用豬大腸二尺二寸,用水洗極淨,將藥裝入腸內,兩頭麻繩劄住,煮爛搗如泥,丸如彈子大,每日寅午酉三時各服一丸,嚼爛以無灰好酒下,忌燒酒雞子胡椒蔥欲事,四十日取效。
敗毒散 治痔漏。
木鱉子 山梔 連翹 當歸 芍藥 川芎 甘草 熟地黃 防風 金銀花 荊芥 陳皮 枳殼 全蠍 穿山甲 殭蠶 蟬蛻 皂角子(各一錢) 樸硝 蜈蚣(一條,去頭腳) 大黃(各三錢) 上銼,水煎,空心服,少刻下瀉糞則效。
蓮花蕊散 治痔瘡二三十年不愈者,三服止。
蓮花蕊 黑牽牛(頭末,各一兩半) 當歸(半兩) 礬紅(少許) 上為末,先忌食肉五七日,空心令食肉一頓,就取溫酒下三錢,約兩時辰取下膿血或蟲是效。
濟生蓮蕊散 治痔漏如神。
蓮蕊(一兩) 錦紋大黃 黑牽牛(一方用白,取頭末,各一兩二錢) 當歸 五倍子 礬紅(各五錢) 黃連(三錢) 乳香 沒藥(各一錢) 上為細末,欲服藥先一口勿吃晚飯,次日空心用淡豬肉汁一鍾、好酒一鍾半和前藥一錢二分調服,午後乾淨黃土上疏宣時見出毒物為驗,或如爛杏,五色相雜,亦為驗矣。
如散藥難服,用酒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一錢五分。
此方神效,不可輕忽,切忌燒酒色欲惱怒及羊魚大肉發物。
神雷湯 治漏。
蕪荑仁 雷丸(白者) 木賊 黃芩 防風 茄子(各五分) 鶴蝨(一錢) 當歸(酒洗) 龜甲(酒洗) 鱉甲(酒洗) 蟬退 小枳實(各三分) 大黃(少許) 皂角刺(二十個,用黃蠟一錢炒) 上共作一服,加烏梅一個、竹葉七片,用水一大鐘、無灰酒半鍾煎至八分,空心溫服,用幹煎精豬肉壓之。
服至八服,筋桶出蟲,後去皂角刺、蟬退不用,外用生肌藥白龍骨、赤石脂各五分,二味加雞肶胵皮包入豬蹄甲內,火煅過,去胵甲不用,將二味為末,入前湯藥內,每帖加二味藥一錢,再服四帖除根。
忌酸辣雞魚麵筋發毒動風之物,其餘不忌,酒亦少用。
一方 治痔有鼠結核作渴疼痛。
皂角(酥炙) 黃耆 荊芥 槐子 川山甲 木香 蝟皮 桔梗 鱉甲(醋炒) 露蜂房(炒焦) 芍藥(各一兩) 大黃(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食前,日三服。
未知,加至四五十丸。
清心丸 《素問》雲: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
此藥主之。
黃連(一兩) 茯神 微赤茯苓(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食前米湯下。
寬腸丸 治內外痔。
枳殼 黃連 百藥煎(各等分) 上為細末,水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湯下。
平臟丸 治漏瘡,旬日見效。
黃連(酒炒) 枳殼(麩炒) 地榆 槐角(各一兩) 當歸 蓮蕊(各三錢) 側柏葉(一錢) 京墨(五錢) 乳香 沒藥(各二錢) 上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湯下,漸減至六十丸止,若加黑醜頭末五錢尤效。
三八全應丸 治痔漏有驗。
刺蝟皮(一個,酒浸曬乾) 當歸(酒洗) 槐角(酒浸,炒) 黃連(酒炒) 地骨皮(酒炒) 甘草(蜜炙,各二兩) 乳香(二錢) 核桃(十八個)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五丸,白湯或酒下,早晚二服,一月後平復。
蝟皮丸 治五種痔漏。
豬左懸蹄甲 黃牛角? 蝟皮(一個以上,俱燒存性) 防風 貫眾 槐角子(炒) 鱉甲(醋炙) 枳殼(去白,生用) 雞冠花 槐花 黃耆 雷丸 黃連 當歸 香白芷 油發灰 元參(各半兩) 麝香(另研,五分) 上為末,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米湯下。
年高虛弱者不宜服也。
榼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