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
關燈
小
中
大
、紅花、蓬朮、歸梢、赤芍之類。
又如虎潛丸、補腎丸、加味四物湯,皆補北方之要藥也。
一人形肥味厚,憂怒,脈常沉澀,春病痰氣。
醫用燥熱香竄之藥,至夏足弱,氣上衝,食減,此熱鬱而脾虛痿厥,雖形肥脈沉,未當死,但藥邪併火旺難治,且與竹瀝下白朮膏,盡二斤,氣降,食盡至一月後,仍大汗而死。
一人腳常覺熱,後患痿。
陳無擇 曰:人身有皮毛、血脈、筋膜、骨髓,以成其形,內有肝心脾肺腎以主之。
若隨情妄用,喜怒勞逸,以緻內臟精血虛耗,使血脈筋骨肌肉痿弱,無力以運動,故緻痿躄,狀與柔風腳氣相類。
柔風腳氣,皆外因風寒,正氣與邪氣相搏,故作腫苦痛,為邪實。
痿由內臟不足之所緻,但不任用,亦無痛楚,此血氣之虛也。
葉氏 曰:丹溪發明治痿獨取陽明之說,可謂深中肯綮矣。
考之《內經》,又有皮肉筋骨脈五痿,分屬五臟,如無擇所雲者,似又當分治之也。
原丹溪以肺攝一身,脾主四肢,故以治陽明為要。
痿本脾肺二經者,以此施治可也。
若夫肝之筋痿,心之脈痿,腎之骨痿,其受病必自不同,豈可隻取陽明而治之乎。
故治筋痿,宜養其肝,脈痿宜宣其心,骨痿宜滋其腎,不可執而論也。
脈法 脈訣舉要 曰:尺脈虛弱,緩澀而緊,病為足痛,或是痿病。
張子和 雲:痿因肺熱,相傳四臟,其脈多浮而大,不可作寒濕腳氣治。
龔氏 曰:痿因肺燥,脈多浮弱,寸口若沉,發汗則錯,足痛或軟,專審於尺,滑痰而緩,或沉而弱。
治濕熱痿方 加味四物湯 治諸痿,四肢軟弱,不能舉動。
當歸身(一錢) 熟地黃(三錢,砂仁炒) 白芍藥 川芎(各七分半) 蒼朮 黃柏 麥門冬(去心,各一錢) 五味子(九粒) 人參 黃連(各五分) 杜仲(七分半) 牛膝(足不軟者不用) 知母(各三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煎,空心溫服,酒糊為丸服亦可。
肺熱湯 肺熱葉焦,令人色白毛敗,發為痿躄,脈短數者,此方主之。
羚羊角 玄參 射幹 薄荷 芍藥 升麻 黃柏(各三錢) 生地黃(姜酒炒,一合) 梔子仁 竹茹(二錢) 上銼,水煎服。
東垣健步丸 治膝中無力,屈伸不得,腰背腿腳沉重,行步艱難。
羌活 柴胡 滑石(炒) 甘草(炙) 瓜蔞根(酒洗,各五錢) 肉桂(五分) 防風 澤瀉(各三錢) 防己(酒洗,一兩) 苦參(酒洗) 川烏(各一錢)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煎愈風湯下(愈風湯方見卷一中風下門),或蔥白湯下。
大防風湯 治氣血兩虛,風濕相挾,麻痹痿軟,或久病痢後,腳弱緩痛不能行履,或兩膝虛腫,足脛枯乾,名曰鶴膝風證,服之其效如神。
白朮(一錢半) 黃耆 白芍藥(煨) 當歸(酒洗) 熟地(砂仁炒) 杜仲(薑汁炒,去絲,各一錢) 防風(八分) 人參 牛膝 川芎(各七分) 羌活 附子(童便煮,炮) 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空心溫服。
清燥湯 治濕熱成痿,以燥金受濕熱之邪,是絕寒水生化之源,源絕則腎虧,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動。
黃耆(一錢半) 蒼朮(米泔浸,炒,一錢) 白朮 陳皮(各八分) 澤瀉 白茯苓(各七分) 五味子(九個) 人參(四分) 升麻 麥門冬(去心) 當歸身(酒洗) 生地(姜酒炒) 神麯(炒) 豬苓 黃柏(酒炒,各三分) 黃連(炒) 炙甘草(各二分) 柴胡(二分) 上用水二鍾煎八分,空心熱服。
藿香養胃湯 治胃虛不食,四肢痿弱,行立不能,皆由陽明經虛,宗筋無所養,遂成痿躄。
藿香 人參 白茯苓(各一錢) 白朮(二錢) 半夏曲 薏苡仁 山藥(各八分) 畢澄茄(六分) 砂仁 神麯 陳皮(各七分)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二鍾煎至一鍾,食前服。
溫腎湯 治面色痿黃,腳痿弱無力,陰汗出。
麻黃 柴胡(各六分) 白朮 黃柏(酒炒) 豬苓 白茯苓 升麻(各一錢) 防風 蒼朮(各一錢半) 澤瀉(二錢) 上作一服,水煎熱服,候一時,方可飲食。
補肝湯 治前陰如冰冷並陰汗,兩腳痿軟無力。
黃耆(一錢半) 人參 乾葛 白茯苓 豬苓 升麻(各一錢) 柴胡 當歸身 羌活 連翹 黃柏(炒) 澤瀉 蒼朮 神麯 知母 防風 陳皮 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一服,水煎,食前服。
龍膽瀉肝湯 治肝氣熱,色青,爪枯
又如虎潛丸、補腎丸、加味四物湯,皆補北方之要藥也。
一人形肥味厚,憂怒,脈常沉澀,春病痰氣。
醫用燥熱香竄之藥,至夏足弱,氣上衝,食減,此熱鬱而脾虛痿厥,雖形肥脈沉,未當死,但藥邪併火旺難治,且與竹瀝下白朮膏,盡二斤,氣降,食盡至一月後,仍大汗而死。
一人腳常覺熱,後患痿。
陳無擇 曰:人身有皮毛、血脈、筋膜、骨髓,以成其形,內有肝心脾肺腎以主之。
若隨情妄用,喜怒勞逸,以緻內臟精血虛耗,使血脈筋骨肌肉痿弱,無力以運動,故緻痿躄,狀與柔風腳氣相類。
柔風腳氣,皆外因風寒,正氣與邪氣相搏,故作腫苦痛,為邪實。
痿由內臟不足之所緻,但不任用,亦無痛楚,此血氣之虛也。
葉氏 曰:丹溪發明治痿獨取陽明之說,可謂深中肯綮矣。
考之《內經》,又有皮肉筋骨脈五痿,分屬五臟,如無擇所雲者,似又當分治之也。
原丹溪以肺攝一身,脾主四肢,故以治陽明為要。
痿本脾肺二經者,以此施治可也。
若夫肝之筋痿,心之脈痿,腎之骨痿,其受病必自不同,豈可隻取陽明而治之乎。
故治筋痿,宜養其肝,脈痿宜宣其心,骨痿宜滋其腎,不可執而論也。
脈法 脈訣舉要 曰:尺脈虛弱,緩澀而緊,病為足痛,或是痿病。
張子和 雲:痿因肺熱,相傳四臟,其脈多浮而大,不可作寒濕腳氣治。
龔氏 曰:痿因肺燥,脈多浮弱,寸口若沉,發汗則錯,足痛或軟,專審於尺,滑痰而緩,或沉而弱。
治濕熱痿方 加味四物湯 治諸痿,四肢軟弱,不能舉動。
當歸身(一錢) 熟地黃(三錢,砂仁炒) 白芍藥 川芎(各七分半) 蒼朮 黃柏 麥門冬(去心,各一錢) 五味子(九粒) 人參 黃連(各五分) 杜仲(七分半) 牛膝(足不軟者不用) 知母(各三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煎,空心溫服,酒糊為丸服亦可。
肺熱湯 肺熱葉焦,令人色白毛敗,發為痿躄,脈短數者,此方主之。
羚羊角 玄參 射幹 薄荷 芍藥 升麻 黃柏(各三錢) 生地黃(姜酒炒,一合) 梔子仁 竹茹(二錢) 上銼,水煎服。
東垣健步丸 治膝中無力,屈伸不得,腰背腿腳沉重,行步艱難。
羌活 柴胡 滑石(炒) 甘草(炙) 瓜蔞根(酒洗,各五錢) 肉桂(五分) 防風 澤瀉(各三錢) 防己(酒洗,一兩) 苦參(酒洗) 川烏(各一錢)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煎愈風湯下(愈風湯方見卷一中風下門),或蔥白湯下。
大防風湯 治氣血兩虛,風濕相挾,麻痹痿軟,或久病痢後,腳弱緩痛不能行履,或兩膝虛腫,足脛枯乾,名曰鶴膝風證,服之其效如神。
白朮(一錢半) 黃耆 白芍藥(煨) 當歸(酒洗) 熟地(砂仁炒) 杜仲(薑汁炒,去絲,各一錢) 防風(八分) 人參 牛膝 川芎(各七分) 羌活 附子(童便煮,炮) 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空心溫服。
清燥湯 治濕熱成痿,以燥金受濕熱之邪,是絕寒水生化之源,源絕則腎虧,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動。
黃耆(一錢半) 蒼朮(米泔浸,炒,一錢) 白朮 陳皮(各八分) 澤瀉 白茯苓(各七分) 五味子(九個) 人參(四分) 升麻 麥門冬(去心) 當歸身(酒洗) 生地(姜酒炒) 神麯(炒) 豬苓 黃柏(酒炒,各三分) 黃連(炒) 炙甘草(各二分) 柴胡(二分) 上用水二鍾煎八分,空心熱服。
藿香養胃湯 治胃虛不食,四肢痿弱,行立不能,皆由陽明經虛,宗筋無所養,遂成痿躄。
藿香 人參 白茯苓(各一錢) 白朮(二錢) 半夏曲 薏苡仁 山藥(各八分) 畢澄茄(六分) 砂仁 神麯 陳皮(各七分)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二鍾煎至一鍾,食前服。
溫腎湯 治面色痿黃,腳痿弱無力,陰汗出。
麻黃 柴胡(各六分) 白朮 黃柏(酒炒) 豬苓 白茯苓 升麻(各一錢) 防風 蒼朮(各一錢半) 澤瀉(二錢) 上作一服,水煎熱服,候一時,方可飲食。
補肝湯 治前陰如冰冷並陰汗,兩腳痿軟無力。
黃耆(一錢半) 人參 乾葛 白茯苓 豬苓 升麻(各一錢) 柴胡 當歸身 羌活 連翹 黃柏(炒) 澤瀉 蒼朮 神麯 知母 防風 陳皮 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一服,水煎,食前服。
龍膽瀉肝湯 治肝氣熱,色青,爪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