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七

關燈
四兩) 附子(炮) 桂心(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或淡鹽湯送下。

    婦人淡醋湯下。

     治腳氣屬虛寒方 四筋丸 治腎經虛寒,下攻腰腳,筋脈拘攣,掣痛不已,履地艱辛,腳心隱痛,一應風寒濕痹,腳氣緩弱,並宜服之。

     宣州木瓜(去穰) 天麻 肉蓯蓉(洗淨,各一斤,焙) 附子(炮,去皮臍,二兩) 虎骨(酥炙,二兩) 牛膝(一斤,焙,同木瓜、天麻、蓯蓉四味,用無灰酒浸,春秋各五日,夏三日.冬十日。

    ) 上為細末,用浸藥酒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煎木瓜,酒鹽湯任下。

    常服補虛除濕,大壯筋骨。

     加味四筋丸 治肝腎俱虛,精血不足,足膝痠疼,步履不隨,如受風寒濕氣,以緻腳痛者,最宜服之。

     虎脛骨(酥炙) 天麻 肉蓯蓉(酒浸,焙) 川烏(炮,去皮,各一兩) 宣木瓜(一個,去穰蒸) 川牛膝(酒浸,一兩半) 沒藥(另研) 乳香(另研,各半兩) 上為末,入木瓜膏,和酒糊搗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

     木瓜丸 治腎經虛弱,下攻腰膝,筋脈拘攣,腫滿疼痛,行步艱難,舉動喘促,面色黧黑,大小便秘澀。

     熟地黃(砂仁炒) 陳皮(去白) 烏藥(各四兩) 黑牽牛(炒,三兩) 杏仁(去皮尖) 牛膝(酒浸) 石楠藤葉 當歸(酒浸) 蓯蓉(酒浸) 續斷 乾木瓜 赤芍藥(各一兩) 上為末,酒煮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木瓜牛膝丸 治寒濕四氣下注,腰腳緩弱無力,腫急疼痛。

     木瓜(大者三四個,切開蓋去穰,先用糯米漿過,鹽焙乾為末,卻將鹽末入瓜內令滿,仍用蓋釘定蒸二次,爛研為膏) 川烏(大者去皮尖,用無灰酒一升,浸薄切,以酒煮乾,細研為膏) 青皮 青鹽(另研) 羌活 萆薢(一方無) 茴香(焙) 牛膝(酒浸) 狗脊(炒,去皮毛) 巴戟 海桐皮(各一兩) 上為末,入青鹽拌勻,將前二膏搜和,如硬,再入酒杵數於下,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

     神烏丸 治遠年近日,乾濕腳氣。

     川烏(炮,去皮臍,炒令變色) 虎脛骨(酥灸) 海桐皮 川萆薢(各二兩) 川牛膝(酒浸) 肉蓯蓉(酒浸,各一兩半) 金毛狗脊(燎去皮毛,半兩) 上為末,用木瓜膏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溫酒下。

     思仙續斷丸 治肝腎風虛下注,腳膝痛引腰脊,一切風毒流注,並皆治之。

     思仙術(即杜仲,炒斷絲) 生地黃(各五兩) 萆薢(四兩) 防風(去蘆) 薏苡仁 五加皮 牛膝(酒浸) 川續斷 羌活(各三兩) 上為末,用酒三升,化鹽三兩,木瓜半斤,去皮子以鹽酒煮成膏,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

     地仙丹 治腎氣虛憊,風濕流注,膝腳痠疼,步履無力,精神耗散;兼治五勞七傷,吐血,腸風痔漏,一切風氣,婦人無子等證。

     川椒 附子 肉蓯蓉(各四兩) 菟絲子 覆盆子 白附子 羌活 防風 烏藥 赤小豆 骨碎補 萆薢 南星 牛膝 何首烏(各二兩) 白朮 茯苓 川烏 甘草 金毛狗脊(各一兩) 人參(一兩半) 地龍 木鱉子(各三兩) 黃耆(二兩半)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溫酒下。

     十全丹 治腳氣上攻心腹,足心隱痛,小腹不仁,關節攣痹,疼痛無時,煩渴引飲,大小便或秘或利。

     石斛(酒浸) 狗脊(燎去毛) 萆薢 肉蓯蓉 牛膝(酒浸) 地仙子 茯苓 遠志(去心,各一兩) 熟地(砂仁炒) 杜仲(去皮,炒,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鹽湯任下。

     薏苡仁酒 治腳痹。

     薏苡仁 牛膝(各二兩) 海桐皮 五加皮 獨活 防風 杜仲(各一兩) 熟地黃(一兩半) 白朮(半兩) 上銼,為粗末,散入生絹袋內,用好酒五升浸。

    春秋冬二七日,夏月盛熱,分作數帖,逐帖浸酒,每日空心溫服一盞或半盞,日三四服。

    常令酒氣醺醺不絕,久服覺皮膚內如數百條蟲行,即風濕氣散。

     虎骨酒 去風補血,益氣壯筋骨,強腳力。

     虎脛骨(真者) 萆薢 仙靈脾 薏苡仁 牛膝 熟地黃(各二兩) 上細銼,絹袋盛,浸酒二鬥,飲了一盞,添入一盞,可得百日。

    婦人去牛膝。

     外治方 東垣導氣除濕湯 《活人書》曰:凡腳氣服補藥及用湯渫洗,皆醫之大禁也。

    為南方外感濕氣,乘虛襲人為腫痛而言,非為北方內受濕氣,注下腫痛而言也。

    蓋濕氣不能外達,宜淋渫開導,洩越其邪,此方洗之。

    婁氏曰:南方忌洗,北方宜洗。

     威靈仙 防風 荊芥穗 當歸 地骨皮 升麻 白芍藥 蒴藋葉(各等分) 上銼細,用水二鬥,煮取一鬥,去渣,熱淋洗無時。

     外應散 治腳氣,用此熏蒸淋洗。

     石楠葉 矮橦葉 杉片 藿香 紫金皮 藁本 獨活 大蓼 白芷 紫蘇 羌活 上銼碎,加大椒五六十粒,蔥一握,用水二鬥,煎七分,置盆內。

    令病者以足加其上,用厚衣蓋覆,熏蒸痛處候溫,可下手時,卻令人淋洗。

    (橦,音同。

    花可為布) 五枝湯 洗腳氣。

     用桃、椰、楮、桑、槐五件枝條,煎湯洗腳,消腫住痛,先吃酒三五杯。

     一方 治腳氣衝心。

     用白礬二兩,水一鬥五升,略煎三五沸,浸洗。

     一方 治寒濕腳氣不可忍者。

     用團魚一個,水二鬥,煮至一鬥,去團魚用汁,加蒼耳、尋風藤、蒼朮各半斤,煎至七升,去渣,一盆盛之,乘熱熏蒸,待溫浸洗,神效。

     一方 用蓖麻子七粒,去殼研爛,同蘇和香丸和勻,貼腳心,其痛即止。

     一方 用草烏末,以麴酒糟搗爛貼患處,即止。

    若無曲糟,用生薑汁亦可。

     椒湯洗法 川椒(一兩) 蔥(一握) 姜(如掌大一塊) 上銼碎,用水一盆,煎湯洗之。

     椒囊法 用川椒三斤,實於疏布袋中,寘火踏上,跣足踏椒囊。

    蓋椒性熱,加以火氣,則寒濕腳氣自然避去。

    或碎檳榔、熟艾各三分之一,尤妙。

     一方 治腳赤腫。

     杉皮,煎濃湯洗數次,立愈。

     千金方 治嶺南腳氣,從足至膝脛腫滿,連骨疼者。

     用蓖麻子葉,切蒸薄裹,三二易即消。

     又方 治同前。

     蒴藋根銼碎,和酒醋共三分,根一分,合蒸熟封裹腫上,二三日即消,亦治不仁。

     一方 治腳氣連腿腫滿,久不瘥。

     黑附子一兩,去皮臍,生用搗為末,生薑汁調如膏,塗敷腫上,藥幹再塗之,候腫消為度。

     一方 治腳氣。

     用無名異化牛皮膠調勻,貼患處。

     一方 治遠行腳腫,用之可行千裡,輕便甚妙。

     防風 細辛 草烏(等分) 上為末,撒入鞋底內,如著前鞋,即以水微濕過,然後撒藥。

     治腳轉筋方 一方 治腳轉筋,疼痛攣急。

     松節(二兩,銼細) 乳香(一錢) 上以銀石器內,慢火略炒焦,存性,研細,每服一錢至二錢,木瓜酒調下。

     一方 治腳轉筋。

     取赤蓼莖細切,用水四合,酒二合,煎至四合,分二服。

     一方 急將大蒜磨腳心,令遍熱即瘥。

     一方 治腳氣,筋骨疼痛。

     用金銀花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

    或銼碎同木瓜、白芍藥、官桂、當歸、甘草,酒、水各半鍾,煎,去渣,空心熱服。

     蔭按雲:詢其病之由來,察其得之冷熱。

    蓋暑月久坐久立濕地者,則熱濕之氣蒸入經絡,病發必熱。

    若寒月久坐久立濕地者,則冷濕之氣上入經絡,痛發則四體酷冷。

    若當風取涼得之者,病發則皮肉頑痹,諸處瞤動。

    何故得者有冷有熱,蓋足有三陰三陽,寒中三陽,所患必冷;暑中三陰,所患必熱,故有表裡冷熱不同。

    熱者,治以冷藥;冷者,療以熱藥。

    脾受陽毒,即熱頑。

    腎受陰濕,即寒痹。

    《千金方》雲:醫者,意也。

    以意消息之耳,學者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