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脅痛
論
虞氏 曰:內經雲: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虛則目??無所見,耳聵聵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
又曰:怒則氣逆,虛則嘔血,及飧洩,故氣上逆。
蓋心生血,肝納血,因大怒而血不歸經,或隨氣而上出於口鼻,或留於本經,而為脅痛。
又或歲木太過,而本氣自甚,或歲金有餘,而木氣被郁,皆能令人脅痛。
經曰:病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病名曰息積(積不在中而在脅之下者,初起微小,久而至大,則脅滿氣逆喘促息難,故名息積。
今人有積在左脅之下,俗名為痞者,其即此證),是乃肝木有餘之證也。
外有傷寒,發寒熱而脅痛者,足少陽膽、足厥陰肝二經病也,治以小柴胡湯,無有不效者。
或有清痰食積,流注脅下而為痛者;或有登高墜僕,死血阻滯為痛者;又有飲食失節,勞役過度,以緻脾土虛乏,肝木得以乘其土位,而為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痛,膈噎不通,飲食不下之證。
醫者宜於各類推而治之,毋認假以為真也。
丹溪 曰:脅痛屬木氣實,肝火盛,有死血,有痰流注。
木氣實用川芎、蒼朮、青皮、當歸;肝火盛,用當歸龍薈丸,是瀉火要藥。
左金丸,瀉肝火行濕,為熱甚之佐也。
死血,宜破血行氣,用留尖桃仁、紅花、川芎、香附之類。
痰流注,用二陳湯加南星、蒼朮、川芎。
肝苦急,急食辛以散之,用撫芎、蒼朮或小柴胡湯。
脅痛發寒熱者,用小柴胡湯;右脅痛,用推氣散;左脅痛,以柴胡為君,加佐使藥;兩脅走痛,或可用控涎丹。
咳嗽脅痛者,二陳湯加南星、香附、青皮、青黛、薑汁。
有氣鬱而胸脅痛者,看其脈沉澀,當作郁治。
痛而不得伸舒者,蜜丸龍薈丸最快。
脅下有食積一條扛起,用吳茱萸、炒黃連。
一身氣痛及脅痛,痰挾死血,控涎丹加桃仁泥丸服。
氣弱人脅下痛,脈數緊或弦,多從勞役怒氣得者,八物湯加木香、青皮,或又加桂。
肥白人氣虛寒熱脅痛,用參、耆、柴胡、黃芩、木香、青皮。
瘦人寒熱脅痛多怒者,必瘀血,宜桃仁、紅花、柴胡、青皮、大黃。
寒熱脅痛,似有積塊者,必飽食勞力所緻,宜龍薈丸。
解痛外以琥珀膏貼或以芥子水研敷,或以吳茱萸醋研敷,或以炒韭熨。
丹溪活套 雲:凡脅痛者,多是肝木有餘也,宜用小柴胡湯加青皮、川芎、芍藥、龍膽草;甚者煎成正藥,入麝香、青黛。
痰流注者,本方倍半夏加橘紅、南星、蒼白朮、茯苓、川芎之類。
瘀血作痛者,小柴胡合四物湯,加桃仁、紅花或乳香、沒藥煎服。
痛甚而元氣壯實者,桃仁承氣湯下之而愈。
性急多怒之人,時常腹脅作痛者,小柴胡加川芎、芍藥、青皮之類煎服。
甚者以煎藥送下當歸龍薈丸,其效甚速。
戴 雲:曾有人脅痛連膈,服氣藥不效,後用辛熱補劑下黑錫丹方愈。
此乃虛寒作痛也。
李氏 曰:脅痛本是肝病,宜分左右虛實治之。
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左肝陽血陰,右肺陰氣陽。
實者,肝氣實也。
痛則手足煩躁,不安臥,小柴胡湯加芎、歸、白芍藥、蒼朮、青皮,龍膽草,或單黃連丸;虛者,肝血虛也,痛則悠悠不止,耳目?聵善恐,如人將捕,四物湯加柴胡梢,或五積散去麻黃,加青木香、青皮。
虛甚成損,脅下常一點痛不止者,名幹脅。
痛甚危,八物湯加木香、青皮、桂心。
有火,去桂,加山梔或吳茱萸水炒黃連。
左脅痛屬怒火與死血。
大怒逆氣,及謀慮不決,或外感風邪,皆令肝火動甚,脅痛難忍,古茱連丸、當歸龍薈丸;輕者,小柴胡加黃連、牡蠣、枳殼。
瘀血必歸肝經,夜痛或午後發者,是小柴胡湯合四物湯加桃仁、紅花、乳香、沒藥;痛甚者,枳芎散。
便堅黑者,桃仁承氣湯或瀉青丸。
皮痛吐血者,熱傷肝也,小柴胡湯加芎、歸、生地黃,外用韭菜熨脅,及琥珀膏貼。
右脅痛,屬食積痰飲,七情。
食積,脅下如扛挭起一條作痛,神保丸、枳實煎湯下;輕者保和丸。
痰飲流注肝經,喘咳引痛者,二陳湯加南星、蒼朮、川芎、柴胡、白芥子,或入青黛少許,薑汁三匙。
痰甚者,控涎丹。
如胸背脅痛,喘急妨悶者,瓜蔞實丸。
飲水停滯脅下如插痛者,濃煎蔥白湯,調枳殼煮散。
甚者用傷寒水證治法。
七情凝滯,如有物刺痛,氣促嘔吐者,分氣紫蘇飲、流氣飲子、調中順氣丸。
鬱氣挾食連乳痛者,推氣散、鹽煎散。
悲哀傷者,枳實煮散、四味枳實散、一塊氣丸。
素有郁者,越鞠丸。
而脅痛常兼左右證,濕熱盛則兩脅痛,當歸龍薈丸,諸脅痛皆效。
如痛不可舒伸者,用此丸二錢半,加薑黃、桃仁各五錢,蜜丸或煎服。
外感脅痛寒熱者,小柴胡湯加枳梗,詳傷寒。
脅痛二三年不已者,乃痰瘀結成積塊,肝積肥氣,肺積息賁,發作有時,雖皆肝木有餘,不可峻攻,宜枳朮丸加官桂、陳皮、桔梗、甘草,蜜丸服;或復元通聖散、敷脅臊方
又曰:怒則氣逆,虛則嘔血,及飧洩,故氣上逆。
蓋心生血,肝納血,因大怒而血不歸經,或隨氣而上出於口鼻,或留於本經,而為脅痛。
又或歲木太過,而本氣自甚,或歲金有餘,而木氣被郁,皆能令人脅痛。
經曰:病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病名曰息積(積不在中而在脅之下者,初起微小,久而至大,則脅滿氣逆喘促息難,故名息積。
今人有積在左脅之下,俗名為痞者,其即此證),是乃肝木有餘之證也。
外有傷寒,發寒熱而脅痛者,足少陽膽、足厥陰肝二經病也,治以小柴胡湯,無有不效者。
或有清痰食積,流注脅下而為痛者;或有登高墜僕,死血阻滯為痛者;又有飲食失節,勞役過度,以緻脾土虛乏,肝木得以乘其土位,而為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痛,膈噎不通,飲食不下之證。
醫者宜於各類推而治之,毋認假以為真也。
丹溪 曰:脅痛屬木氣實,肝火盛,有死血,有痰流注。
木氣實用川芎、蒼朮、青皮、當歸;肝火盛,用當歸龍薈丸,是瀉火要藥。
左金丸,瀉肝火行濕,為熱甚之佐也。
死血,宜破血行氣,用留尖桃仁、紅花、川芎、香附之類。
痰流注,用二陳湯加南星、蒼朮、川芎。
肝苦急,急食辛以散之,用撫芎、蒼朮或小柴胡湯。
脅痛發寒熱者,用小柴胡湯;右脅痛,用推氣散;左脅痛,以柴胡為君,加佐使藥;兩脅走痛,或可用控涎丹。
咳嗽脅痛者,二陳湯加南星、香附、青皮、青黛、薑汁。
有氣鬱而胸脅痛者,看其脈沉澀,當作郁治。
痛而不得伸舒者,蜜丸龍薈丸最快。
脅下有食積一條扛起,用吳茱萸、炒黃連。
一身氣痛及脅痛,痰挾死血,控涎丹加桃仁泥丸服。
氣弱人脅下痛,脈數緊或弦,多從勞役怒氣得者,八物湯加木香、青皮,或又加桂。
肥白人氣虛寒熱脅痛,用參、耆、柴胡、黃芩、木香、青皮。
瘦人寒熱脅痛多怒者,必瘀血,宜桃仁、紅花、柴胡、青皮、大黃。
寒熱脅痛,似有積塊者,必飽食勞力所緻,宜龍薈丸。
解痛外以琥珀膏貼或以芥子水研敷,或以吳茱萸醋研敷,或以炒韭熨。
丹溪活套 雲:凡脅痛者,多是肝木有餘也,宜用小柴胡湯加青皮、川芎、芍藥、龍膽草;甚者煎成正藥,入麝香、青黛。
痰流注者,本方倍半夏加橘紅、南星、蒼白朮、茯苓、川芎之類。
瘀血作痛者,小柴胡合四物湯,加桃仁、紅花或乳香、沒藥煎服。
痛甚而元氣壯實者,桃仁承氣湯下之而愈。
性急多怒之人,時常腹脅作痛者,小柴胡加川芎、芍藥、青皮之類煎服。
甚者以煎藥送下當歸龍薈丸,其效甚速。
戴 雲:曾有人脅痛連膈,服氣藥不效,後用辛熱補劑下黑錫丹方愈。
此乃虛寒作痛也。
李氏 曰:脅痛本是肝病,宜分左右虛實治之。
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左肝陽血陰,右肺陰氣陽。
實者,肝氣實也。
痛則手足煩躁,不安臥,小柴胡湯加芎、歸、白芍藥、蒼朮、青皮,龍膽草,或單黃連丸;虛者,肝血虛也,痛則悠悠不止,耳目?聵善恐,如人將捕,四物湯加柴胡梢,或五積散去麻黃,加青木香、青皮。
虛甚成損,脅下常一點痛不止者,名幹脅。
痛甚危,八物湯加木香、青皮、桂心。
有火,去桂,加山梔或吳茱萸水炒黃連。
左脅痛屬怒火與死血。
大怒逆氣,及謀慮不決,或外感風邪,皆令肝火動甚,脅痛難忍,古茱連丸、當歸龍薈丸;輕者,小柴胡加黃連、牡蠣、枳殼。
瘀血必歸肝經,夜痛或午後發者,是小柴胡湯合四物湯加桃仁、紅花、乳香、沒藥;痛甚者,枳芎散。
便堅黑者,桃仁承氣湯或瀉青丸。
皮痛吐血者,熱傷肝也,小柴胡湯加芎、歸、生地黃,外用韭菜熨脅,及琥珀膏貼。
右脅痛,屬食積痰飲,七情。
食積,脅下如扛挭起一條作痛,神保丸、枳實煎湯下;輕者保和丸。
痰飲流注肝經,喘咳引痛者,二陳湯加南星、蒼朮、川芎、柴胡、白芥子,或入青黛少許,薑汁三匙。
痰甚者,控涎丹。
如胸背脅痛,喘急妨悶者,瓜蔞實丸。
飲水停滯脅下如插痛者,濃煎蔥白湯,調枳殼煮散。
甚者用傷寒水證治法。
七情凝滯,如有物刺痛,氣促嘔吐者,分氣紫蘇飲、流氣飲子、調中順氣丸。
鬱氣挾食連乳痛者,推氣散、鹽煎散。
悲哀傷者,枳實煮散、四味枳實散、一塊氣丸。
素有郁者,越鞠丸。
而脅痛常兼左右證,濕熱盛則兩脅痛,當歸龍薈丸,諸脅痛皆效。
如痛不可舒伸者,用此丸二錢半,加薑黃、桃仁各五錢,蜜丸或煎服。
外感脅痛寒熱者,小柴胡湯加枳梗,詳傷寒。
脅痛二三年不已者,乃痰瘀結成積塊,肝積肥氣,肺積息賁,發作有時,雖皆肝木有餘,不可峻攻,宜枳朮丸加官桂、陳皮、桔梗、甘草,蜜丸服;或復元通聖散、敷脅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