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四

關燈


     選要 曰:脅痛者,厥陰肝經所為也,其病自兩脅下,痛引小腹,亦當視內外所感之邪而治之。

    若因暴怒傷觸,悲哀氣結,飲食過度,冷熱失調,顛仆傷形,或痰積流注於脅,與血相搏皆能為痛,此內因也;若傷寒少陽耳聾脅痛,風寒所襲而為脅痛,此外因也。

    治之當以散結順氣,化痰和血為主,平肝而導其滯,則無不愈矣。

     方氏 曰:左脅痛、胃脘痛二證,婦人多有之,以其憂思忿怒之氣素蓄於中,發則上衝,被濕痰死血阻滯其氣而不得條達,故作痛也。

    故治婦人諸痛諸疾,必以行氣開鬱為主,而破血散火兼之,庶得法矣。

     脈法 脈經 曰:肝脈搏堅而長,色不清,當病墜墮若搏。

    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若軟而散,其色澤者,當病溢飲。

    溢飲者,暴渴多飲,而溢入肌皮腸胃之外也。

    肝脈沉之,而急浮之亦然,苦脅下痛,有氣支滿,引少腹而痛,時小便難,苦目弦頭痛,腰背痛,足為逆寒,時癃,婦人月水不來,時無時有,得之少時,有所墜墮。

    脈雙弦者,肝氣有餘,兩脅作痛。

     脈訣 曰:兩脅疼痛,脈必雙弦。

    緊細弦者,多怒氣偏。

    沉澀而急,痰瘀之愆。

     治肝實脅痛方 當歸龍薈丸 治內有濕熱,兩脅痛甚,伐肝木,瀉肝火太盛之要藥,肝實者宜之。

     當歸 龍膽草 梔子仁 黃連 黃芩(各一兩) 大黃(酒製) 蘆薈 青黛(各五錢) 木香(二錢半) 麝香(五分,另研) 上為細末,神麯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薑湯下。

    痛甚者,烘熱服。

    一方,加柴胡五錢,青皮一兩。

     柴胡瀉肝湯 治鬱怒傷肝,脅肋痛在左者。

     柴胡 當歸(各一錢二分) 青皮(麩炒) 芍藥(各一錢) 黃連(炒) 山梔子(炒) 龍膽草(酒洗,各八分) 甘草(五分) 上咀片,水煎服。

     柴胡疏肝散 柴胡 青皮(醋炒,各二錢) 川芎 芍藥(煨) 枳殼(麩炒) 香附(各一錢半)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水煎服。

    一方,青皮作陳皮。

     瀉青丸 治肝經鬱熱,兩脅因怒作痛,目自腫疼,手循衣領,大便秘澀。

     龍膽草(三錢) 川芎 當歸 山梔子 大黃 羌活 防風(各五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二丸,竹葉、薄荷煎湯下。

     左金丸 瀉肝火,行濕,為熱甚之反佐。

     黃連(六錢) 吳茱萸(一錢)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丸,淡薑湯下。

     抑青丸 瀉肝火。

     黃連(半斤) 上為末,蒸餅丸服。

     治肝虛脅痛方 加味補中益氣湯 治元氣虛極,脅或刺痛。

     人參 黃耆 白朮 甘草 當歸 陳皮 升麻 柴胡 白芍藥 龍膽草 青皮 枳殼 香附子 川芎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丹溪方 治氣弱人脅下痛,脈細緊或弦,多從怒氣勞役得。

     人參 茯苓 川芎(各八分) 白朮 芍藥 青皮 生地(姜酒炒,各一錢) 當歸(一錢半) 甘草 木香(各五分) 上?咀,水煎服,或加桂。

     一方 治肥白人氣虛而脅痛發熱者。

     人參(七分) 黃耆 黃芩(各八分) 柴胡 青皮(各一錢) 木香(六分) 川芎(五分) 小柴胡合四物湯 治脅痛,每日至夜身熱,或陰虛發熱。

     柴胡 黃芩 半夏 人參 甘草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熟地(砂仁炒) 龍膽草 青皮 乾葛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陰虛甚,加黃柏、知母。

     勻氣散 專治脅痛。

     山梔子 熟地(砂仁炒) 茯苓 細辛 川芎 桂心(各等分) 上研為末,加羊脂,煎服。

     芎葛湯 治脅下疼痛不可忍,兼治肺弱。

     川芎 乾葛 桂枝 細辛 枳殼 人參 芍藥 麻黃 防風(各一錢) 甘草(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桂枝散 治因驚傷肝,脅骨裡疼痛不已。

     枳殼(小者一兩) 桂枝(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薑棗湯調下。

     枳殼煮散 治因悲哀煩腦傷肝,兩脅骨痛,筋脈拘急,腰腳重滯,股脅牽痛,四肢不舉,漸至背脊攣急,大治脅痛。

     枳殼 川芎 防風 細辛 桔梗(各八分) 甘草(四分) 乾葛(三分) 上?咀,加生薑,水煎服。

     四味枳實散 治肝氣不足,兩脅疼。

     枳實(一兩) 人參 川芎 芍藥(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薑棗湯調服。

     治氣滯脅痛方 枳芎散 治左脅疼痛不可忍者,此方和血利氣。

     枳實 川芎(各半兩) 粉草(炙,二錢半) 上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