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少許,空心服。
耆附湯 治氣虛陽弱,虛汗不止,肢體倦怠。
黃耆(去蘆,蜜炙) 附子(炮去皮臍,各二錢) 上銼,水煎服。
牡蠣散 治諸虛不足,及大病後體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
許學士方亦治盜汗不止。
黃耆 麻黃根(洗淨) 牡蠣(火煅,研,各一錢) 上銼,入小麥一百粒,水煎服。
一方 治諸虛不足,津液枯竭,體常自汗,晝夜不止,日漸羸瘦。
防風 黃耆 白朮 麻黃根 牡蠣(洗淨,煅過,各一錢) 上入小麥一撮,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 治內傷氣虛自汗。
黃耆(一錢半) 人參 甘草(炙) 白朮(各一錢) 陳皮 當歸(各五分) 升麻(蜜水炒) 柴胡(蜜水炒,各三分) 上銼一服,水煎服。
蔭按:《活套》雲:如左寸脈浮洪而自汗者,心火炎也,本方倍參耆加麥門冬、黃連、五味子各五分;如左關脈浮弦而自汗者,挾風邪也,本方加桂枝、芍藥各五分。
若不陰虛,隻用桂枝湯。
如右關脈浮洪無力而自汗者,隻本方倍參耆;右尺脈洪數無力而自汗者,或盜汗,相火挾君火之勢而克伐肺金也,本方加黃連、黃芩、黃柏各五分,或隻用當歸六黃湯;左尺脈浮洪無力而自汗者,水虧火旺也,本方加知母、黃柏各五分,熟地黃一錢,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
凡內傷及一切虛損之證,自汗不休者,本方加麻黃根、浮小麥,甚者少加附子,其效如影響。
但升麻、柴胡俱用蜜水制炒,以殺其升發勇悍之性,又欲其引參耆等藥至肌表,故不可缺也。
大補黃耆湯 治氣血俱虛自汗者。
黃耆(蜜炙) 人參 肉蓯蓉 白朮(炒) 當歸 山茱萸(去核) 肉桂(略炒) 五味子(炒) 甘草(炙) 川芎 防風(各一錢) 茯苓(一錢半) 熟地黃(砂仁炒,二錢) 上銼,加棗二枚,水煎服。
調衛湯 治濕勝自汗,補衛氣虛弱,表虛不任風寒。
黃耆 麻黃根(各一錢) 麥門冬 生地黃(姜酒炒,各三分) 生甘草 當歸梢 生黃芩 半夏(各五分) 羌活(七分) 豬苓 蘇木 紅花(各二分) 五味子(七粒) 上銼作一服,水煎,稍熱服。
中風證必自汗,汗多不得重發汗,故禁麻黃而用根節也。
防己黃耆湯 治風濕相搏,時自汗出。
防己(二錢) 黃耆(二錢半) 甘草(炙,一錢) 白朮(五分) 上銼一服,加棗一枚,水煎服。
涼膈散 治火氣上升,蒸胃中之濕,亦能作汗。
連翹(二錢) 山梔仁 大黃 薄荷 茯苓(各一錢) 甘草(一錢半) 樸硝(五分) 上銼,水煎,入蜜少許服。
如大便秘者,硝黃臨服入。
二甘湯 治胃熱食後復助其火,汗出如雨。
生甘草 炙甘草 五味子 烏梅(各等分) 上銼,水煎服。
安胃湯 治因飲食汗出日久,心中虛風虛邪,令人半身不遂,見偏風痿痹之病,先除其汗,慓悍之氣,按而收之。
黃連 五味子 烏梅(去核) 生甘草(各五分) 熟甘草(三分) 升麻梢(二分) 上?咀,合作一服,水煎,食遠服。
忌濕面、酒、五辛、大料物之類。
白朮散 治飲酒中風汗多,不可單衣,食則汗出如洗,久不治,必為消渴等證。
牡蠣(煅,三錢) 白朮(一兩二錢) 防風(二兩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溫水調服,不計時。
如惡風,倍防風、白朮。
如汗多面腫,倍牡蠣。
撫芎湯 治汗多頭眩,痰逆噁心。
撫芎 白朮(略炒去油) 橘紅(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二片,水煎,溫服。
理氣降痰湯 治痰證,冷汗自出。
桔梗 枳殼(麩炒) 橘紅 半夏曲(炒) 茯苓 貝母 香附(童便浸,各一錢二分) 桂枝 甘草(各五分) 銼,水煎,食遠服。
芷砂散 治驚恐自汗,倦怠困弱,服黃耆牡蠣不止,甚效。
耆附湯 治氣虛陽弱,虛汗不止,肢體倦怠。
黃耆(去蘆,蜜炙) 附子(炮去皮臍,各二錢) 上銼,水煎服。
牡蠣散 治諸虛不足,及大病後體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
許學士方亦治盜汗不止。
黃耆 麻黃根(洗淨) 牡蠣(火煅,研,各一錢) 上銼,入小麥一百粒,水煎服。
一方 治諸虛不足,津液枯竭,體常自汗,晝夜不止,日漸羸瘦。
防風 黃耆 白朮 麻黃根 牡蠣(洗淨,煅過,各一錢) 上入小麥一撮,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 治內傷氣虛自汗。
黃耆(一錢半) 人參 甘草(炙) 白朮(各一錢) 陳皮 當歸(各五分) 升麻(蜜水炒) 柴胡(蜜水炒,各三分) 上銼一服,水煎服。
蔭按:《活套》雲:如左寸脈浮洪而自汗者,心火炎也,本方倍參耆加麥門冬、黃連、五味子各五分;如左關脈浮弦而自汗者,挾風邪也,本方加桂枝、芍藥各五分。
若不陰虛,隻用桂枝湯。
如右關脈浮洪無力而自汗者,隻本方倍參耆;右尺脈洪數無力而自汗者,或盜汗,相火挾君火之勢而克伐肺金也,本方加黃連、黃芩、黃柏各五分,或隻用當歸六黃湯;左尺脈浮洪無力而自汗者,水虧火旺也,本方加知母、黃柏各五分,熟地黃一錢,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
凡內傷及一切虛損之證,自汗不休者,本方加麻黃根、浮小麥,甚者少加附子,其效如影響。
但升麻、柴胡俱用蜜水制炒,以殺其升發勇悍之性,又欲其引參耆等藥至肌表,故不可缺也。
大補黃耆湯 治氣血俱虛自汗者。
黃耆(蜜炙) 人參 肉蓯蓉 白朮(炒) 當歸 山茱萸(去核) 肉桂(略炒) 五味子(炒) 甘草(炙) 川芎 防風(各一錢) 茯苓(一錢半) 熟地黃(砂仁炒,二錢) 上銼,加棗二枚,水煎服。
調衛湯 治濕勝自汗,補衛氣虛弱,表虛不任風寒。
黃耆 麻黃根(各一錢) 麥門冬 生地黃(姜酒炒,各三分) 生甘草 當歸梢 生黃芩 半夏(各五分) 羌活(七分) 豬苓 蘇木 紅花(各二分) 五味子(七粒) 上銼作一服,水煎,稍熱服。
中風證必自汗,汗多不得重發汗,故禁麻黃而用根節也。
防己黃耆湯 治風濕相搏,時自汗出。
防己(二錢) 黃耆(二錢半) 甘草(炙,一錢) 白朮(五分) 上銼一服,加棗一枚,水煎服。
涼膈散 治火氣上升,蒸胃中之濕,亦能作汗。
連翹(二錢) 山梔仁 大黃 薄荷 茯苓(各一錢) 甘草(一錢半) 樸硝(五分) 上銼,水煎,入蜜少許服。
如大便秘者,硝黃臨服入。
二甘湯 治胃熱食後復助其火,汗出如雨。
生甘草 炙甘草 五味子 烏梅(各等分) 上銼,水煎服。
安胃湯 治因飲食汗出日久,心中虛風虛邪,令人半身不遂,見偏風痿痹之病,先除其汗,慓悍之氣,按而收之。
黃連 五味子 烏梅(去核) 生甘草(各五分) 熟甘草(三分) 升麻梢(二分) 上?咀,合作一服,水煎,食遠服。
忌濕面、酒、五辛、大料物之類。
白朮散 治飲酒中風汗多,不可單衣,食則汗出如洗,久不治,必為消渴等證。
牡蠣(煅,三錢) 白朮(一兩二錢) 防風(二兩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溫水調服,不計時。
如惡風,倍防風、白朮。
如汗多面腫,倍牡蠣。
撫芎湯 治汗多頭眩,痰逆噁心。
撫芎 白朮(略炒去油) 橘紅(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二片,水煎,溫服。
理氣降痰湯 治痰證,冷汗自出。
桔梗 枳殼(麩炒) 橘紅 半夏曲(炒) 茯苓 貝母 香附(童便浸,各一錢二分) 桂枝 甘草(各五分) 銼,水煎,食遠服。
芷砂散 治驚恐自汗,倦怠困弱,服黃耆牡蠣不止,甚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