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乾) 白殭蠶(炒去絲,各一兩) 白附子(炮,半兩) 蜈蚣(半條,去頭足) 雄黃(一錢半,另研) 硃砂(二錢半,另研) 麝香(三錢,另研)
上為末,薑汁煮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驚氣丸 治心受風邪,涎潮昏塞,牙關緊閉,醒則精神若癡,及驚憂積氣並治。
紫蘇 橘紅(各二兩) 附子(去皮臍) 天麻 白殭蠶(炒) 麻黃(去根節) 南星(薑汁浸宿) 白花蛇(酒浸炙熱去皮骨,各半兩) 南木香(一兩) 硃砂(研,一錢半) 乾蠍(去針微炒,一錢) 上為末,入腦麝各少許,研極勻,煉蜜杵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用金錢薄荷湯化下,或溫酒下。
蔭按:此劫劑也,不得已而用之。
猶中風證,風火陽邪而用烏附。
肥白多痰人猶可,黑瘦多火人斷不可用。
犀角丸 治風癲癇發作,有時揚手擲足,口吐痰涎,不省人事,暗倒屈伸。
犀角末(半兩) 赤石脂(三兩) 樸硝(二兩) 白殭蠶 薄荷葉(各一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水下,日三服,不拘時。
如覺痰多,即減數,忌油膩炙煿。
斷癇丹 治癇既愈,而後復作。
黃耆 鉤藤 細辛 甘草(各五錢) 蛇退(三寸) 蟬退(四枚) 牛黃(一字) 上為末,棗肉丸,如桐子大,小兒麻子大,每二十丸,人參煎湯下,隨人大小加減。
三癇丸 治小兒一百二十種驚癇。
荊芥穗(二兩) 白礬(一兩,半生半枯) 上為末,麵糊丸,如黍米大,硃砂為衣,每二十丸,薑湯下。
豬心丸 治風疾癲癇,及婦人心風血迷,神效。
甘遂(堅實不蛀者,一錢) 上為末,用雄豬心一個,取管頭血三條,和甘遂末,將心劈作兩瓣,入前甘遂在內,用線縛定,外以濕紙荷葉包裹,慢火煨熟,不可過度。
取出甘遂,入硃砂五分同研,分作四丸,每服一丸,用煨豬心煎湯化下,後三丸,別用豬心煎湯下。
重者隻依本方,輕者加蘇合香丸一粒,過半日不動,又進一服,如大便已下惡物即止。
後劑急與補脾助胃,如換硃砂一錢,甘遂五分,酒下可以吐利痰涎。
加味導痰湯 治痰迷心竅,驚癇。
南星(薑湯泡) 半夏(薑湯泡,各二錢) 枳實(麩炒) 黃芩 橘紅 茯苓(各一錢) 天麻 全蠍 黃連(各七分) 甘草(四分) 上銼,水煎,加竹瀝二匙,薑汁半酒盞,食遠服。
星香散 治痰癇。
南星(薑湯泡,八錢) 木香(一錢) 全蠍(去頭腳,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用薑湯調服。
壽星丸 治心膽被驚,神不守舍,痰迷心竅,健忘妄見。
南星(一斤,先焙地坑通紅赤火,以酒五碗傾入候滲盡,入南星於內,以盆蓋之,勿令洩氣,次日取出為末) 琥珀(另研) 硃砂(另研,各一兩) 上和勻,以豬心血和薑汁,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人參,菖蒲煎湯下。
五生丸 治癇有痰,及陰脈弦細而緩。
南星 半夏 川烏 白附子 大豆(生用,各一兩) 上為末,薑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淡薑湯下。
清心滾痰丸 治癲癇驚狂、一切怪證,神效。
大黃(酒蒸) 黃芩(各四兩) 青礞石 硝石 犀角 皂角 硃砂(各五錢) 沉香(二錢半) 麝香(五分) 上為細末,水丸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七十丸,溫水下。
硃砂滾痰丸 治五癇等證。
硃砂 白礬(生用) 赤石脂 硝石 上為細末,研蒜膏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荊芥湯下。
元戎二白丸 治痰涎為患,以緻癲癇,狂妄驚悸等證。
白礬(一兩) 輕粉(一字或半錢,量虛實加減) 上用生蒸餅劑裹,蒸熟去皮,可丸,入輕粉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生薑湯下。
小兒黍米大。
碧霞丹 治痰涎壅塞,牙關緊急,目睛上視,癲癇狂妄等證。
石綠(半兩,研九度飛) 附子尖 烏頭尖 蠍梢(各二十個) 上為末,麵糊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更以溫水半合飲之,須臾吐出痰涎,後隨證以他藥治之。
口噤者擀開灌之。
控涎丸 治諸癇久不愈者。
頑涎結聚,變生諸證,並皆治之。
全蠍(去毒,七枚) 鐵粉(三錢,另研) 半夏 殭蠶(生薑汁浸) 川烏(生用,各五錢) 甘遂(二錢半,麵裹煨) 上為細末,薑汁打糊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五丸,食後生薑湯下,忌甘草。
引神歸舍丹 治心氣不足,並治心風。
南星(三兩,生用) 附子(七錢,炮去皮臍) 硃砂(一兩) 上為末,用豬心血並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萱草根煎湯下,子午時各一服。
治驚癇方 歸神丹 治癲癇諸疾,驚悸,神不
驚氣丸 治心受風邪,涎潮昏塞,牙關緊閉,醒則精神若癡,及驚憂積氣並治。
紫蘇 橘紅(各二兩) 附子(去皮臍) 天麻 白殭蠶(炒) 麻黃(去根節) 南星(薑汁浸宿) 白花蛇(酒浸炙熱去皮骨,各半兩) 南木香(一兩) 硃砂(研,一錢半) 乾蠍(去針微炒,一錢) 上為末,入腦麝各少許,研極勻,煉蜜杵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用金錢薄荷湯化下,或溫酒下。
蔭按:此劫劑也,不得已而用之。
猶中風證,風火陽邪而用烏附。
肥白多痰人猶可,黑瘦多火人斷不可用。
犀角丸 治風癲癇發作,有時揚手擲足,口吐痰涎,不省人事,暗倒屈伸。
犀角末(半兩) 赤石脂(三兩) 樸硝(二兩) 白殭蠶 薄荷葉(各一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水下,日三服,不拘時。
如覺痰多,即減數,忌油膩炙煿。
斷癇丹 治癇既愈,而後復作。
黃耆 鉤藤 細辛 甘草(各五錢) 蛇退(三寸) 蟬退(四枚) 牛黃(一字) 上為末,棗肉丸,如桐子大,小兒麻子大,每二十丸,人參煎湯下,隨人大小加減。
三癇丸 治小兒一百二十種驚癇。
荊芥穗(二兩) 白礬(一兩,半生半枯) 上為末,麵糊丸,如黍米大,硃砂為衣,每二十丸,薑湯下。
豬心丸 治風疾癲癇,及婦人心風血迷,神效。
甘遂(堅實不蛀者,一錢) 上為末,用雄豬心一個,取管頭血三條,和甘遂末,將心劈作兩瓣,入前甘遂在內,用線縛定,外以濕紙荷葉包裹,慢火煨熟,不可過度。
取出甘遂,入硃砂五分同研,分作四丸,每服一丸,用煨豬心煎湯化下,後三丸,別用豬心煎湯下。
重者隻依本方,輕者加蘇合香丸一粒,過半日不動,又進一服,如大便已下惡物即止。
後劑急與補脾助胃,如換硃砂一錢,甘遂五分,酒下可以吐利痰涎。
加味導痰湯 治痰迷心竅,驚癇。
南星(薑湯泡) 半夏(薑湯泡,各二錢) 枳實(麩炒) 黃芩 橘紅 茯苓(各一錢) 天麻 全蠍 黃連(各七分) 甘草(四分) 上銼,水煎,加竹瀝二匙,薑汁半酒盞,食遠服。
星香散 治痰癇。
南星(薑湯泡,八錢) 木香(一錢) 全蠍(去頭腳,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用薑湯調服。
壽星丸 治心膽被驚,神不守舍,痰迷心竅,健忘妄見。
南星(一斤,先焙地坑通紅赤火,以酒五碗傾入候滲盡,入南星於內,以盆蓋之,勿令洩氣,次日取出為末) 琥珀(另研) 硃砂(另研,各一兩) 上和勻,以豬心血和薑汁,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人參,菖蒲煎湯下。
五生丸 治癇有痰,及陰脈弦細而緩。
南星 半夏 川烏 白附子 大豆(生用,各一兩) 上為末,薑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淡薑湯下。
清心滾痰丸 治癲癇驚狂、一切怪證,神效。
大黃(酒蒸) 黃芩(各四兩) 青礞石 硝石 犀角 皂角 硃砂(各五錢) 沉香(二錢半) 麝香(五分) 上為細末,水丸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七十丸,溫水下。
硃砂滾痰丸 治五癇等證。
硃砂 白礬(生用) 赤石脂 硝石 上為細末,研蒜膏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荊芥湯下。
元戎二白丸 治痰涎為患,以緻癲癇,狂妄驚悸等證。
白礬(一兩) 輕粉(一字或半錢,量虛實加減) 上用生蒸餅劑裹,蒸熟去皮,可丸,入輕粉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生薑湯下。
小兒黍米大。
碧霞丹 治痰涎壅塞,牙關緊急,目睛上視,癲癇狂妄等證。
石綠(半兩,研九度飛) 附子尖 烏頭尖 蠍梢(各二十個) 上為末,麵糊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更以溫水半合飲之,須臾吐出痰涎,後隨證以他藥治之。
口噤者擀開灌之。
控涎丸 治諸癇久不愈者。
頑涎結聚,變生諸證,並皆治之。
全蠍(去毒,七枚) 鐵粉(三錢,另研) 半夏 殭蠶(生薑汁浸) 川烏(生用,各五錢) 甘遂(二錢半,麵裹煨) 上為細末,薑汁打糊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五丸,食後生薑湯下,忌甘草。
引神歸舍丹 治心氣不足,並治心風。
南星(三兩,生用) 附子(七錢,炮去皮臍) 硃砂(一兩) 上為末,用豬心血並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萱草根煎湯下,子午時各一服。
治驚癇方 歸神丹 治癲癇諸疾,驚悸,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