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

關燈
脹之病,多用十棗三花以攻決。

    惟壯實者可用,非虛老人所宜。

    此劑但取開散寒濕痞滯,非宜於虛老人也,用者慎之。

     治熱脹方 中滿分消丸 治中滿熱脹,鼓脹,氣脹,水脹,此非寒脹類。

     厚樸(薑製,一兩) 枳實(麩炒,五錢) 半夏(湯泡七次,五錢) 橘皮 黃連(炒,各五錢) 知母(炒,四錢) 澤瀉(各三錢) 白茯苓 乾生薑 砂仁(各二錢) 黃芩(一錢三分) 豬苓 薑黃 人參白朮 甘草(炙,各一錢)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焙熱白湯下,食遠服。

    量病人大小加減。

     大橘皮湯 治濕熱內甚,心腹脹滿,小便不利,大便滑洩及水腫。

     橘皮(一錢半) 木香(五分) 滑石(三錢) 檳榔(一錢) 豬苓 赤茯苓(一錢) 澤瀉 白朮(各一錢二分) 厚樸(薑製,錢半) 陳皮 半夏 山楂肉 蒼朮 白茯苓(各一錢) 藿香(一錢) 豬苓(一錢二分) 上銼,水煎服。

    熱多,加黃連、梔子。

     木香檳榔丸 治濕熱內脹,及飲食滿悶。

     木香 檳榔 當歸 黃連 枳殼 青皮 陳皮 黃柏(各一兩) 黃芩 陳皮(去白) 三稜 香附 二醜末(各二兩) 莪朮 大黃(各四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臨臥薑湯下。

    尋常消導開胃,隻服三四十丸。

     大承氣湯 治膏粱厚味,大便閉而脹者。

     大黃(五錢) 厚樸(一兩) 枳實(五個) 芒硝(五錢) 上用水二鍾半,先煎厚樸、枳實至一鍾,入大黃煎七分,去渣,入硝煎一二沸,溫服以利為度。

     三物厚樸湯 治腹脹脈數。

     厚樸(半斤) 枳實(五枚) 大黃(四兩) 上以水一鬥二升,煮二物取五升,納大黃四兩,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

    腹中轉動更服,不動勿服。

     七物厚樸湯 治腹脹發熱,以陽並陰,則陽實而陰虛,陽實生外熱,陰虛生內熱,脈必浮數,浮則為虛,數則為熱。

    陰虛不能宣導,飲食如故,因緻脹滿者,謂之熱脹。

     厚樸(一兩) 甘草 大黃(蒸,各三錢半) 枳實(五錢) 官桂(一錢) 生薑(五片) 大棗(二枚) 上用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嘔吐加半夏,下利去大黃,寒多加生薑。

     桃溪氣寶丸 治腰脅俱病,如抱一甕,肌膚堅硬,按之如鼓,兩腳腫滿,曲膝仰臥不能屈伸,自頭至膻中,脊瘦露骨,一切氣積,食積,並腹氣走注,大便秘結,寒熱往來,狀如傷寒,並宜服之。

     黑牽牛 檳榔 青皮(去白,各一兩) 大黃(一兩半) 木香 羌活 川芎 陳皮 茴香(炒) 當歸(各五錢) 上為末,皂角膏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生薑燈心湯下。

     是齋推氣丸 治三焦痞塞,氣不升降,胸膈脹滿,大便秘澀,小便赤少,並宜服之。

     檳榔 陳皮 黃芩 黑牽牛(生用) 大黃 枳實(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臨臥溫水下,量虛實加減。

     舟車神佑丸 治中滿腹脹,喘嗽淋閟,一切水濕腫滿,濕熱腸垢陳積變生諸疾,氣血壅滯,不得宣通。

     大黃(一兩) 甘遂(五錢,制) 大戟 芫花(制)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 檳榔 黃柏(去皮,各一兩) 牽牛(頭末,四兩) 木香(五錢) 輕粉(五分) 上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隨證臨時加減,有可下者,此方量虛實與之。

     沉香交泰丸 治濁氣在上,而攪清陽之氣鬱而不伸為?脹。

     沉香 白朮(各三錢) 枳實(炒,一錢) 厚樸(薑製,五錢) 吳茱萸(湯泡) 白茯苓 澤瀉 陳皮 當歸(各一錢) 大黃(酒浸,一兩) 青皮 木香(各二錢)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八十丸。

    溫湯下,食後服,微利止。

     沉香海金砂丸 治一切積聚,脾濕腫脹,肚大青筋,羸瘦惡證。

     沉香(二錢) 海金砂(五錢半) 輕粉(一錢) 牽牛(頭末,一兩) 上為末,研獨頭蒜如泥,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煎燈心草湯送下,更量虛實加減丸數,取利為度。

     牽牛丸 治一切濕熱腫滿,肚腹實脹。

     木香 白茯苓 厚樸(各一兩) 大黃 澤瀉(各一兩半) 滑石 黑牽牛(各六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淡生薑湯下,食後服。

     治虛脹方 參香散 治一切脾氣虛作脹。

     人參 肉桂 甘草(炙,各七分) 桑白皮 桔梗 陳皮 枳實(麩炒) 麥門冬(心去) 青皮(去穰) 大腹皮 半夏(各一錢) 蘇子 茯苓 香附子 木香(不見火,各一錢二分)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食前服。

     大正氣散 治脾昏怯弱,為風寒濕氣所傷,遂緻心腹脹滿,有妨飲食。

     厚樸(姜炒) 藿香葉 半夏(湯泡七次) 陳皮 乾薑 甘草(炙) 檳榔 桂枝(不見火) 枳殼(麩炒,各五錢) 白朮(一兩) 上銼,每服四錢,加生薑五片,棗二枚,水煎溫服,不拘時。

     索氏三和湯 白朮 厚樸 陳皮(各三兩) 木通 紫蘇(各二兩) 檳榔 甘草 海金砂 大腹皮 白茯苓 枳殼(各一兩) 上銼,每服八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一方,無大腹皮以下三味。

     調胃白朮澤瀉散 治腹腫如神。

     白朮 澤瀉 芍藥 陳皮 茯苓 生薑 木香 檳榔(各一兩) 上為末,溫水調服。

    若心下痞,加枳實。

    心下盛,加牽牛。

     參朮健脾湯 治元氣虛,脾胃弱而脹者。

     人參(一錢) 白朮(二錢) 白茯苓 陳皮 半夏 砂仁 厚樸(薑製,各一錢) 甘草(炙,三分) 上用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服。

    加神麯、山楂肉,消脹尤妙。

     調中健脾丸 治單腹脹,及脾弱腫滿,膈中閉塞,及胃口作疼,並皆神效。

    此藥不動元氣,服有大益。

     白朮(六兩) 人參 黃耆(蜜炙) 茯苓(各二兩) 山楂肉 陳皮(鹽水炒) 薏苡仁(炒) 五加皮(炒各三兩) 澤瀉(三兩半) 蘇子(微炒,二兩半) 蘿蔔子(炒) 瓜蔞仁(炒,一兩) 草豆蔻(酒拌炒,各一兩半) 沉香(六錢,另為末) 上先用大瓜蔞二個,鏤一孔,每個入川椒三錢,多年糞磏二錢,敲米粒大,俱納入瓜內,外以綿紙糊丸,再用紙筋鹽泥封固,炭火內煅紅為度,取出擇去泥土,其黑皮一併入藥,共為細末,煎荷葉大腹皮湯,打黃米糊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百丸,白湯下,日進三次。

    一方有半夏、香附、黃連。

    (磏,音廉。

    礪石也。

    一曰赤色) 草豆蔻湯 治腹中虛脹。

     澤瀉(一分) 木香(三分) 神麯(四分) 半夏(制) 枳實 草豆蔻仁 黃耆(春夏去之) 益智 甘草(各五分) 青皮 陳皮(各六分) 茯苓 當歸(各七分) 上作一服,水二大盞,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渣,溫服。

     濟生紫蘇湯 專治憂思過度,緻傷脾肺,心腹脹滿喘促;治腸鳴氣走,漉漉有聲,大小便不利,脈虛而緊澀。

     紫蘇子(一錢,研) 白朮(二錢) 人參(一錢) 大腹皮(酒洗淨) 草果仁 半夏 厚樸 木香 陳皮 枳殼(麩炒) 甘草(炙,各五分) 上切作一服,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溫服。

     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