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

關燈
羌活 防風 蒼朮 細辛 川芎 白芷 生地(酒炒) 黃芩 甘草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熱服,被蓋取微汗。

     麻黃甘草湯 治水腫,從腰以上俱腫,以此湯發汗。

     麻黃(去根節,二錢) 甘草(一錢) 上?咀,水一盞,煮麻黃再沸後入甘草,煎七分,取汗避風。

    老人、虛人不可輕用。

    如肢冷,屬少陰,加附子。

     加味五苓散 治水腫,從腰以下俱腫,以此湯利小便。

     茯苓 豬苓 澤瀉 白朮 桂枝 加木香 茵陳 上銼,水煎服。

    一方,五苓散,用桂枝合六一散、橘皮、木香、檳榔、生薑。

     五皮散 治風濕客於脾經,氣血凝滯,以緻面目虛浮,四肢腫滿,心腹膨脹,上氣喘促。

     五加皮 地骨皮 生薑皮 茯苓皮 大腹皮(各二錢) (一方,加薑黃、木瓜,名加味五皮散) 上作一服,水煎,食遠服。

    忌生冷油膩堅硬之物。

    澹寮方,去五加皮、地骨皮,加陳皮、桑白皮,亦同名。

     加味五皮散 治水病,腰以下腫者,此方主之。

     五加皮 地骨皮 生薑皮 大腹皮 茯苓皮 薑黃 木瓜(各一錢) 上銼,水煎服。

     疏鑿飲子 治水氣,通身浮腫,喘呼氣急,煩躁多渴,大小便不利,服熱藥不得者。

     羌活 秦艽(去蘆) 商陸 檳榔 澤瀉 木通 大腹皮 茯苓皮 赤小豆 椒目(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溫服,不拘時。

     李仁丸 治水氣乘肺,動痰作喘,身體微腫。

     葶藶(隔紙炒) 杏仁(去皮尖) 防己 郁李仁(炒) 真蘇子 陳皮 赤茯苓(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後紫蘇湯下。

     三仁丸 治水腫喘急,大小便不通。

     杏仁(炮,去皮尖) 郁李仁 薏苡仁(各一兩) 上為末,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不拘時,米飲下。

     赤小豆湯 治氣血俱熱,遂生瘡疥,變為腫滿,或煩或渴。

     赤小豆(炒) 當歸(去蘆炒) 商陸 澤瀉 連翹仁 桑白皮(炙) 赤芍藥 漢防己 澤蘭 豬苓(去皮,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熱甚加犀角。

     神助散 治十腫水氣,面目四肢浮腫,以手按之,隨手而起,咳嗽喘急,不得安臥,小便赤澀,大便不利。

     黑牽牛(炒,取頭末) 澤瀉(各二錢) 豬苓 椒目(各二錢半) 葶藶(五錢) 上作一服,水二鍾,蔥白三根,煎至一鍾,入酒半盞,早向東立服,如人行十裡,又以漿水蔥白煮稀粥,候蔥爛,入酒五合,量人所飲多少,須啜一升許,自早至午,當利小便三四升,或大便微利,喘定腫減,隔日再服。

    忌鹽、面、房事。

     蘿蔔子飲 治水病浮腫。

     蘿蔔子 半夏(制) 川芎 青木香 商陸 青皮(去穰,各一錢) 葶藶(炒) 赤茯苓 陳皮 檳榔 牽牛末(炒) 甘草(炙,各一錢半) 官桂(七分) 上作一服,生薑五片,水煎,食遠服。

     香平丸 治水腫、氣腫、血腫。

     香附 黑牽牛 三稜 蓬朮 乾生薑(各三兩) 平胃散(一斤) 上為末,醋糊丸,或入鴨頭鮮血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生薑湯下。

     無礙丸 治脾濕積流,四肢腫滿。

     大腹皮(二兩) 木香(半兩) 蓬朮 京三稜 檳榔 郁李仁(各一兩) 上為細末,炒麥芽,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生薑湯下。

     茯苓散 治腫滿,小便不利。

     郁李仁(四錢) 檳榔(二錢) 赤茯苓 甘遂(切片炒,各一錢) 白朮(一錢) 陳皮(一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薑棗湯調下。

     布海丸 治水腫,痰腫鼓腹喘咳,及癥瘕癭瘤(症,音徵。

    瘕,音遐。

    癥瘕,腹中積塊堅者曰症。

    有物形曰瘕。

    癭,於郢切,頸瘤也,瘤,音留。

    瘜肉也) 昆布 海藻(各一斤,洗淨入罐,炆成膏) 枳實(四兩) 陳皮(二兩) 青皮(一兩) 蓽澄茄 青木香(各五錢) 如氣盛,加三稜、蓬朮各二兩。

     上為末,入前膏為丸,空心沸湯下。

     浚川丸 治十腫水氣初起。

    故又名十水丸。

     桑白皮 大戟 雄黃 茯苓 芫花 甘遂 商陸 澤瀉 巴戟 葶藶(各五錢) 從面腫起,根在肺,加桑白皮。

    從四肢腫起,根在脾,加大戟。

    從背腫起,根在膽,加雄黃。

    從胸腫起,根在皮膚,加茯苓。

    從脅腫起,根在肝,加芫花。

    從腰腫起,根在胃,加甘遂。

    從腹腫起,根在肺,加商陸。

    從陰腫起,根在腎,加澤瀉。

    從手腫起,根在腹,加巴戟。

    從腳腫起,根在心,加葶藶。

    又雲:從頭目腫起,加羌活。

    從膈至小腹腫起,根在膀胱,仍加桑白皮。

     上為末,加者一兩,餘藥各五錢,五更薑湯調下一錢,以利為度。

    忌魚、面、鹽百日。

    如百日內不慎,復腫者,將前末醋糊為丸,每服三十丸,木香湯下。

     十水丸 治十腫水病,並根源證狀方法。

     一青水,先從左右肋腫起,根在肝,大戟。

     二赤水,先從舌根起,根在心,葶藶子。

     三黃水,先從腰腹起,根在脾,甘遂微炒。

     四白水,先從腳腫起,根在肺,桑白皮。

     五黑水,先從外腎腫起,根在腎,連翹。

     六玄水,先從面腫起,根在外腎,芫花(醋炒)。

     七風水,先從四肢腫起,根在骨,澤瀉。

     八石水,先從腎腫起,根在膀胱,藁本。

     九高水,先從小腹腫起,根在小腸,巴豆(去皮油)。

     十氣水,或盛或衰,根在腹,赤小豆。

     上十般腫病,各有根源。

    種種不同,看十種病根,除一味倍多,餘九味等分,逐味依法修治,焙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用赤茯苓湯吞下,不拘時,每日三服。

    忌鹽一百二十日,緣鹽能化水也。

    又忌魚、蝦、麵食,一切毒物,及生冷,房室,甚效。

    此方獲瘥後,更用後藥補之。

     補藥方 肉桂(去粗皮) 赤茯苓(去皮) 乾薑 莪朮 川芎 肉豆蔻 桔梗(各等分) 一方,無赤茯苓、莪朮,有青皮、白朮、檳榔。

     上為末,每服三錢,百沸湯點服,空心食後,臨臥各一服。

     婁氏曰:前項二方,治水腫病甚效。

    予試之,百發百中,獲濟者無數。

    世間所有水病方藥,無出此二方之右者,幸勿忽。

     牽牛丸 治一切濕熱腫滿等疾。

     黑牽牛 黃芩 大黃 大椒 滑石(各等分) 上為末,酒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