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六

關燈
 木通 大腹皮 陳皮 青皮 當歸 芍藥 檳榔(各一錢) 白芷 紫蘇 枳殼(麩炒,各一錢二分) 沉香(不見火) 木香(不見火,各七分)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食遠服。

     五子散 治氣膈鼓脹噎食。

     白蘿蔔子 紫蘇子 白芥子(各五錢) 山楂子(去核) 香附子(各二錢) 上各為細末,合一處,作芥末用。

     紫蘇子飲 治咳逆上氣,膈噎,因怒氣叫喊未定,便夾氣飲食,或飲食甫畢,便用性恚怒,以緻食與氣相逆,氣不得下,或咳嗽不透,氣逆噁心。

     真蘇子(炒) 訶子(煨,去核) 蘿蔔子(微炒) 木香(不見火) 杏仁(去皮尖,麩炒) 人參(各一錢半) 青皮 甘草(炙,各三錢) 上?咀,分二貼,每帖加生薑三片,水煎,食遠服。

     補氣運脾湯 治中氣不運,噎塞。

     人參(二錢) 白朮(三錢) 黃耆(一錢,蜜炙) 茯苓(錢半) 砂仁(八分) 陳皮(各一錢半) 甘草(炙,四分) 上加薑棗煎,食遠服。

    有痰,加半夏曲一錢。

     深師七氣湯 治氣噎膈。

     桔梗(三兩) 乾薑 黃芩 桂心 半夏 橘皮 芍藥 熟地黃 甘草(各二兩) 人參(一兩) 枳實(五枚) 吳茱萸(五合) 上銼,每服五錢,加生薑煎服。

     人參利膈丸 治膈噎胸中不利,大便結燥,痰嗽喘滿,脾胃壅滯。

    推陳緻新,治膈氣之聖藥也。

     木香 檳榔(各七錢半) 人參 當歸(酒洗) 藿香 甘草 枳實(麩炒,各一兩) 大黃(酒蒸) 厚樸(薑製,各二兩) 上為細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後溫水下。

     神仙奪命丹 治七情氣鬱,嘔吐或噎食不通,大腸秘結,糞如羊屎。

     百草霜(五錢,研) 雄黃 硼砂(各二錢) 乳香(一錢半) 綠豆 黑豆(各四十九粒) 上為細末,用烏梅十三個,水浸去核,搗丸如彈子大,以乳香少加硃砂為衣,每噙化一丸,食茶泡熱餅壓之,過三五日再服一丸,神效。

    切忌魚、鵝、雞、羊,生冷油膩,一切發熱之物。

    一方,硼砂作硇砂。

     治寒膈翻胃方 加味六君子湯 治翻胃,氣虛有寒。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甘草 陳皮 半夏 乾薑 白豆蔻 黃連(薑汁炒) 吳茱萸(制) 上銼,加生薑煎服。

     丁香煮散 治翻胃嘔吐。

     丁香(不見火) 石蓮肉(各四十枚) 生薑(七片) 北棗(七枚,切碎) 黃黍米(半合,淘淨) 上四味,用水一鍾半,煎,去渣,入黃黍米,煮稀粥食下。

     十膈氣散 專治十般膈氣,冷膈、風膈、氣膈、熱膈、痰膈、憂膈、悲膈、水膈、食膈、喜膈。

     人參 茯苓 官桂 枳殼(麩炒) 神麯(炒) 麥芽(炒) 訶黎勒(煨,去核) 乾生薑 三稜(煨) 蓬朮(煨) 陳皮(去白) 甘草(炙) 白朮(各一兩) 厚樸(薑製) 檳榔(煨) 木香(不見火,各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白湯調服。

    如脾胃不和,腹脅脹滿,用水一鍾,生薑七片,棗一枚,鹽少許,煎服。

     五噎散 治五噎,食不下,嘔逆痰多,咽喉塞噎,胸膈滿痛。

     人參 半夏(湯洗七次) 桔梗 白豆蔻 木香(不見火) 沉香(不見火) 杵頭糠 蓽澄茄 枇杷葉 乾生薑 白朮(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加生薑五片,水煎,不拘時服。

     五噎湯 治噎食不下,嘔噦不徹,胸背刺痛,淚與涎出。

    (即前十膈氣散) 人參 白朮 茯苓 陳皮(各一錢) 厚樸 枳殼 甘草 乾薑 三稜 蓬朮 神麯 麥芽(各五分) 訶子 桂心 木香 檳榔(各三分) 上作一服,加薑棗,水煎服。

     五膈湯 治胸膈痞氣,結聚脅脹,痰逆噁心,不欲飲食。

     白朮(一錢二分) 枳殼 青皮 南星 半夏(各一錢) 大腹皮(八分) 乾薑(七分) 麥芽(六分) 丁香 木香 草果(各五分) 甘草(三分) 上作一服,入生薑三片,水煎服。

     豆蔻散 治五種膈氣,通血脈,補脾胃,去痰實。

     肉豆蔻(去皮,五個) 木香 人參 厚樸(薑製) 赤茯苓 桂(各半兩) 甘草(炙) 檳榔 訶黎勒 青皮 陳皮(去白) 郁李仁(湯泡去皮尖,炒) 半夏(薑製) 上為極細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如茶點服,若入薑棗同煎亦佳,不拘時。

     丁香附子散 治膈氣吐食。

     丁香(半兩) 檳榔(一大個) 黑附子(一個半兩者,炮去皮) 硫黃(去石) 胡椒(各二錢) 上先將四味為末,次入硫黃,再研勻,每服二錢,用飛硫黃一個,去毛翅足腸胃,填藥在內,用濕紙五七重裹定,置慢火內燒熟,取出,嚼吃後用溫酒送下。

    一日三服,不拘時候。

    如不吃酒,溫粟米粥飲調下。

    (飛硫黃本草無,或雲蝙蝠) 呂純陽降筆傳治翻胃方 藿香 陳皮 半夏 人參 赤茯苓 白豆蔻 厚樸 檳榔 蘇子 沉香 枇杷葉 白芥子 良薑 官桂(少許) 丁皮(少許) 杵頭糠 上銼,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一方 治男婦小兒,唇青面黃,肚裡冷疼,引牽小腹,以至翻胃嘔吐,口苦舌乾,少寤多寐,腳手牽制,不拘年日遠近,一切脾冷病,悉能除愈。

     人參 黃耆(鹽炙) 粉草(各一兩) 白茯苓(二兩) 附子(重七錢以上者,炮去皮臍)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鹽湯煎服。

    忌生冷,油麵、黏膩等毒物,無不效者,甚妙。

    一婦人,年四十餘,久患翻胃,面目黃黑,歷三十餘年,醫不能效。

    脾俞諸穴,燒灸交遍,其病愈甚,服此藥七日,頓然全愈。

    服至一月,遂去其根。

    自是服之不三五服,些小脾疾,立便瘥平。

    保全胃氣,能生肌肉,進飲食,順榮衛,常服大有補益,累試累驗,幸毋忽焉。

     附子散 治翻胃。

     用附子一枚極大者,放於磚上,四面著火,漸漸逼熟。

    淬入生薑自然汁中,再用火逼,再淬,約盡生薑汁半碗,焙乾,入丁香二錢,每服二錢,水一盞,粟米少許,同煎七分,不過三服瘥。

    鬥門方,用粟米飲調下一錢服之。

     桂香散 治膈氣翻胃,諸藥難瘥,朝食暮吐,甚者食已輒出,其效神速,此重劑也。

     水銀 黑錫(各三錢) 硫黃(五錢) 上三味,銚內用柳木槌熬研,微火上細研為灰取出,入: 丁香末 桂末(各二錢) 生薑末(三錢) 上都一處研勻,每服三錢,黃米粥飲調下,一服效驗。

     蔭按:上丁香、附子,例治翻胃,見臟腑有寒者服之。

    丹溪雲:治翻胃,忌甚燥之劑,犯之必死。

    設用,必與潤血藥相兼服方可。

     漢防己散 治五噎。

     漢防己(五錢) 官桂 陳皮(去白) 杏仁(湯炮去皮,各一兩) 細辛 紫蘇 羚羊角(末,各七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生薑三片,水煎,日二服。

     膈氣丸 治氣、食、憂、勞、思慮五噎。

     麥門冬 甘草(各五錢) 人參(四錢) 桂心 細辛 川椒 遠志(去心炒,各三錢) 附子 乾薑(各二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雞頭大,綿裹一丸,含化,食後,日三夜三服,胸中當熱,七日愈。

     膈氣丸 治氣、食、憂、勞、思慮五噎。

     半夏 桔梗(各一兩) 肉桂 枳殼(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薑汁麵糊,丸如桐子大,薑湯下三十丸,食後臥服。

     纏金丹 治五種積氣,及五噎,胸膈不快,停痰宿飲。

     半夏 南星 瓜蔞根 馬兜鈴 五靈脂(各半兩) 丁香 木香 沉香 檳榔 官桂 胡椒 硇砂(研) 白丁香 白豆蔻 飛礬(各一錢) 硃砂(三錢,留半為衣) 上為細末和勻,生薑汁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生薑湯下。

    或幹嚼蘿蔔湯下。

     紅豆丸 治諸嘔逆,膈氣翻胃。

     丁香 胡椒 砂仁 紅豆(各二十一個) 上為細末,薑汁糊丸,如皂子大,每服一丸,以大棗一枚,去核填藥,麵裹燒熟,去面細嚼,白湯下,食前。

    進三服,神效。

     六丁丸(一名香靈丸) 治翻胃如神,亦治產後嘔不止。

     丁香 辰砂(另研,各六分) 五靈脂(一錢) 上香脂先研末,後入朱,再研勻,用狗膽或豬膽,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生薑陳皮湯磨下。

     吳茱萸丸 治寒在膈上,膈咽不通。

     吳茱萸 草豆蔻(各一錢二分) 益智仁 陳皮 人參 黃耆 升麻(各八分) 半夏(一錢) 麥芽(一錢半) 當歸身 甘草(各六分) 白殭蠶 薑黃 澤瀉 柴胡(各四分) 青皮 木香(各二分)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細嚼三十丸,白湯下,不拘時。

    勿多飲湯,恐速走下,則減藥力。

     回生養腎丹 治真元虛損,心腎不交,精神耗散,脾土濕敗,不能化食五味之物,不成津液,反成痰涎,聚於中脘,不能傳導,以緻大腸燥澀,小便反多而赤。

    或時嘔吐酸水,久成翻胃結腸之證。

     蒼朮(米泔浸三日.洗淨曬乾,再換浸三日,四兩) 蓮肉(酒浸一宿去心,四兩) 上用豶豬肚一個,壁土揉擦洗淨,入蒼、蓮在內,以線縫好酒煮爛,取入石臼內,搗爛捏作小餅,烘乾加後藥: 南星(四兩細切,薑汁浸一宿,以竈心土同炒,去土,黃土亦可) 半夏(四兩,泡去涎,曬乾切細,好醋浸七日蒸熟) 橘紅銼(以竈心土炒,去土不用) 粟米(四兩,薑汁浸蒸焙)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厚樸(薑汁炒) 莪朮(煨醋炒) 蓽澄茄 三稜(煨醋炒) 砂仁 白豆蔻 穀芽(炒) 麥芽 甘草(各一兩) 丁香 木香 沉香(各五錢) 上為末,稀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米湯下。

     東垣補真丸 治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胸膈痞悶,吞酸噯腐,食反不化。

     鹿茸(酒浸,炒) 巴戟(去心) 鍾乳粉(各一兩) 胡蘆巴(炒) 肉蓯蓉(酒浸焙) 附子(炮去皮臍) 陽起石(煅) 肉豆蔻(麵裹煨) 菟絲子(洗淨酒浸蒸) 川烏(炮去皮) 沉香 五味子(各五錢) 上為末,用羊腰子兩對,治如食法,蔥椒酒煮,搗爛入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鹽湯任下。

     治痰膈翻胃方 清痰理胃湯 枳實(麩炒) 白朮(炒) 半夏(湯泡) 陳皮(去白各五分) 白茯苓(一錢) 甘草(三分) 上銼,水二鍾,姜三片,水煎服。

    清痰,加竹瀝、薑汁各五茶匙;瀉火,加薑汁、炒黃連五分;開鬱,加香附米、炒神麯、炒橘葉、青皮各五分;嘔吐,加藿香、砂仁;潤氣,加杏仁、麻子仁炒各五分;津少血虛,加川、歸、生地黃各酒洗五分。

     開膈利痰湯 治氣結痰壅,膈噎飲食不下者。

     半夏 茯苓 陳皮(各一錢半) 枳實(一錢二分) 桔梗 瓜蔞仁(去油) 黃連 香附(各一錢) 甘草(三分) 上用水二鍾,煎八分,加竹瀝半盞,薑汁二三匙,食前服。

     旋覆花散 治胸中痰結,痞塞不通,不能飲食。

     旋覆花 大腹皮 附子(炮,去皮臍) 木香(不見火,各五錢) 赤茯苓 白朮 前胡 半夏(泡七次) 桂心 川芎 人參(各一兩) 青皮(去穰,七錢半) 上?咀,每服五錢,生薑三片,水煎,食遠服。

     參夏湯 治翻胃嘔吐。

     人參(三兩) 半夏(六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