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關燈
口舌乾,自汗,大便結燥,小便頻數。

     升麻(四分) 防風 生甘草 漢防己 生地(酒洗,五分) 當歸身 柴胡 羌活 炙甘草 黃耆 酒知母 酒黃芩(各一錢) 龍膽草(酒洗) 石膏 黃柏(各一錢半) 紅花(少許) 桃仁(五個) 杏仁(十個) 上?咀,作一服,水二盞,酒一匙,煎至一盞,稍熱食遠服。

     人參白朮湯治 胃膈癉熱煩滿,飢不欲食,癉成為消中,善食而瘦,燥熱鬱甚而成消渴,多飲水而小便數。

    兼療一切陰虛,陽實風熱燥郁,頭目昏眩,中風偏枯,酒過積毒,腸胃燥澀,並傷寒雜病產後煩渴,氣液不得宣通。

     人參 白朮 當歸 芍藥 大黃 梔子 荊芥穗 薄荷 桔梗 知母 澤瀉(各五錢) 茯苓 連翹 瓜蔞根 乾葛(各一兩) 甘草(三兩) 藿香葉 青木香 官桂(各二錢半) 石膏(四兩) 寒水石(二兩) 白滑石(半斤) 上為細末,每服抄五錢,水一茶盞,入芒硝半兩,生薑三片,煎至半盞,絞汁入蜜少許,溫服。

    漸加至十錢,得臟腑流利取效。

    如常服,以意加減。

    如自利者,去大黃、芒硝。

     參蒲丸 治食?,胃中結熱,消穀善食,不生肌肉。

    或雲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謂之食?,胃移熱於膽,亦曰食?。

     人參 赤茯苓 菖蒲 遠志 地骨皮 牛膝(酒洗,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

     蘭香飲子(一名甘露膏) 治消渴飲水極多,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秘結,小便頻數。

     石膏(三錢) 知母 生甘草 防風(各四錢) 炙甘草 人參 蘭香葉 白豆蔻 連翹 桔梗 升麻(各五分) 半夏(二分) 上為末,蒸餅為丸,或捏成餅,曬乾為末,淡薑湯調下。

     鐵粉丸 治臟腑枯燥,口乾引飲,小便如脂。

     鐵粉(水飛) 雞肶胵(炙焦) 黃連(各三兩) 牡蠣(二兩) 上為末,蜜調成劑,以酥塗杵熟丸如桐子大,每三十丸,加至四十丸,粟米飲下。

     苦楝湯 治渴有蟲者。

     苦楝根(去皮焙乾) 上入麝香少許,水煎空心服。

    雖困頓不妨,自便下蟲,狀如蛔蟲,其色真紅,而渴頓止。

     消渴痞丸 治中消或挾諸血腸風,心脅脹滿,嘔吐痿弱,濕熱積毒等證。

     黃連 青黛 乾葛(各一兩) 黃芩 大黃 黃柏 山梔子 薄荷 藿香 厚樸 茴香(各五錢) 木香 辣桂(各二錢半 牽牛(二兩) 自利去大黃、牽牛。

     上為末,水丸如小豆大,小兒麻仁大,每服十丸溫水下。

     治下消方 加味四物湯 丹溪雲,三消多屬血虛不生津液,俱宜四物湯為主,隨上中下加他藥治之。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黃(各一錢) 上銼一服,水煎服。

    上消加人參、五味子、麥門冬、天花粉,煎入生藕汁、生地黃汁、人乳,飲酒人加葛花汁。

    中消加知母、石膏、滑石、寒水石,以降胃火。

    下消加黃柏、知母、熟地黃、五味子之類,以滋腎水。

    又間飲燥絲湯為上策。

     宣補丸(一名茯神丸) 治腎消渴,小便數者。

     茯神 黃耆 人參 麥門冬 甘草 黃連 知母 瓜蔞根(各三兩) 菟絲子(二合) 肉蓯蓉 石膏 乾地黃(各六兩) 上為末,以牛膽三合,和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茆根湯送下,日二服,漸加至五十丸。

     六味地黃丸 治下消。

     乾山藥 山茱萸(各四兩) 牡丹皮 澤瀉 白茯苓(各三兩) 熟地黃(八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滾湯下。

     加減八味丸 治心腎不交,消渴引飲。

     山藥 山茱萸 牡丹皮 澤瀉 白茯苓 熟地黃 肉桂 五味子 上為末,煉蜜丸服。

     加減腎氣丸 治腎氣不足,心火上炎,口舌乾燥,多渴引飲。

     茱萸肉 白茯苓 牡丹皮 熟地黃(酒蒸) 五味子 澤瀉 鹿角(鎊) 山藥(炒,各一兩) 官桂 沉香(不見火,各半兩) 弱甚者,加附子半兩,兼進黃耆湯。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鹽湯米飲任下。

     千金地黃丸 治腎渴。

     黃連(四兩,為末) 生地黃(半斤,研取汁,連渣拌黃連末和勻,曬乾)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食後麥冬湯下,五六十丸。

     鹿菟丸 治飲酒積熱,熏蒸五臟,津血枯燥,小便頻多,肌肉消爍,專嗜冷物寒漿。

     鹿茸(一兩) 菟絲子 山藥(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鹽湯或人參煎湯任下。

     玄菟丹 治腎水枯竭,津液不生,消渴諸證。

     菟絲子(酒浸搗爛焙乾為末,十兩) 白茯苓(去皮,二兩) 幹連肉(酒浸,三兩) 五味子(酒浸,焙,半兩) 上為末,別研山藥末六兩,將浸藥餘酒更添,煮糊和藥搗千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湯下。

    夢遺白濁,服之亦好。

     鹿茸丸 治失志傷腎,腎虛消渴,小便無度。

     鹿茸(去毛炙,七錢半) 雞肶胵(麩炒,七錢半) 麥門冬(去心二兩) 熟地黃 黃耆 五味子 肉蓯蓉(酒浸) 山茱萸 破故紙(炒) 牛膝(酒浸) 人參(各七錢半) 白茯苓 地骨皮 玄參(各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