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關燈
的,隻吃瘧疾鬼。

    上念一遍,吹在果子上,念七遍吹七遍在上,令病人於五更雞犬不聞時面東而立,食訖,於靜室中安頓。

    忌食瓜果、葷肉、熱物。

    此法十治八九,無藥處可以救人。

    果者,謂桃杏棗慄之類。

     一法 郭氏《醫方集略》雲:一泉兄曾攜餘讀書韓王山,寺有一僧病瘧,呻吟久之。

    兄曰:吾醫汝,即愈。

    令僧開襟仰臥,兄左手執硃砂筆,直畫肚上曰:子璋髑髏血模糊,手提擲還崔大夫。

    復畫二紙,一焚竈前,一焚之天地下。

    越二日,僧叩首曰:吾即日愈矣。

    兄亦不知所以,噫!僧其病鬼瘧者耶。

    人謂杜詩能祛瘧,其此之謂乎。

     截諸瘧方 驅瘧湯 治一切久新瘧疾,一劑截住,神效。

     常山 草果(煨) 知母 貝母(去心,各等分) 上銼,每服四錢,虛弱老人小兒隻須三錢,酒一盞略煎八分,不可過熟,熟則不效。

    發日天明後去渣熱服。

    渣以酒浸,至將發前再煎,熱服,奇效如神,不能備述。

    一方用雌雄檳榔,無草果,名不二飲。

    一方用檳榔,無貝母,煎法俱同。

     洞虛子雲:至元十五年,阿術都元帥南征之時,因患瘧疾,百法不效,至於維揚,召官醫診之。

    餘親識石其姓者,忽為有司驅至帳前,但見虎符已下,官員露刀守衛元帥臥榻,石公自謂必死。

    既而傳命曰:元帥久患瘧疾,隻今便要安可。

    石公尤畏之極,信手撮成一劑,服之即效,大有賞賚。

    後數年,其藥僕從餘遊宦南荒,彼中官吏將校例苦瘧,因獲此方,隨用即效,遂大行於世。

    復會維揚石公,再請訂正,石公曰:尚欠陳皮一味。

    餘從而用之,則鮮效矣。

    後悟其相戲,但依前法四味為的,至今四十年矣。

    嘗有婦人每日午後發熱,眾醫百計循經用藥,日久愈重。

    餘道此四味令服,醫士莫肯聽從。

    餘曰:此純熱瘧疾,平日治之如探囊取物耳。

    勉其服之,即瘥。

    但人惡其酒氣。

    餘家親戚老幼才有瘧疾,俱能服之,元無惡味。

    餘因用酒先煮過常山曬乾,入藥隻用水煎服,亦妙。

    不可例謂常山為吐藥而不用,萬萬無一人曾吐者。

    蓋瘧者,痰疾也。

    常山專能治痰,有微吐者,乃痰藥相敵而然。

    亦有自然吐者,世俗命曰醉瘧,豈常山之使然乎。

     常山飲 治瘧疾發散不愈,漸成勞瘵。

     常山 草果 知母(各三兩二錢) 良薑(二兩) 烏梅(去核) 甘草(各一兩六錢) 上?咀,每服五錢,水一盞、生薑五片、棗一枚煎七分,溫服。

     截瘧常山飲 川常山 草果 檳榔 知母 甘草(炙) 烏梅 穿山甲(慢火煨胖,各等分) 上細末,每服五錢,水、酒各半盞煎至八分,露星月一宿,發前二時溫服,欲吐則順之。

    一雲清晨冷服,忌熱湯一日。

     七寶飲 治一切瘧,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不問鬼瘧食瘧,並皆治之。

    (一雲尺寸脈來弦滑浮大者,以此吐之) 常山(一錢) 厚樸 青皮 陳皮 炙甘草 檳榔 草果仁(各半錢) 上細切作一服,酒、水各半盞,寒多加酒,熱多加水,煎八分,去渣,露一宿,再將渣如前煎,另放,亦露一宿,來日當發之早,蕩溫面東服,少歇再服藥渣,大有神效。

    一雲空心冷服,忌熱茶湯一日,至午食溫粥。

     萬安散 治一切瘧疾,得病之初,以其氣壯,進此藥以取效,氣虛胃弱及妊婦不宜服之。

     蒼朮(米泔浸) 厚樸(薑汁炒) 陳皮(去白) 甘草(炙) 常山(酒浸) 檳榔(各一錢半) 上?咀,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露一宿,臨發早作二服溫服。

    忌熱物片時。

     一方 治久瘧不愈,一服便止,永不發,其效如神。

     常山 檳榔(各一錢) 丁香(半錢) 烏梅(一個) 上銼作一服,用好酒一盞浸一宿,臨發日清晨飲之。

     經驗截瘧神方 常山 秦艽 木通 川山甲(醋炙黃,各一錢) 辰砂(半錢,另研) 烏梅(去核) 大棗(各七個) 上銼,以水三盞煎至一盞,先以棗和辰砂末,食後服藥。

     六和湯 人參 草果 知母 貝母 檳榔 烏梅 白芷 柴胡(各一錢,酒拌) 常山(二錢) 上銼,加生薑三片、棗一枚,酒、水同煎,露一宿,臨發前二時服。

     截瘧方 柴胡 蒼朮 蘇葉 檳榔(半尖半圓者) 常山(黑豆等分炒,去豆) 青皮 陳皮 知母 貝母 草果 甘草 烏梅(一個) 厚樸(量用) 上銼,水二鍾煎至一鍾,留當發日五更溫服。

    一日忌茶油膩魚生冷。

    雖用常山,以豆炒熟,而檳榔用雌雄半,則有以制常山,不至吐瀉。

     人參截瘧飲 治虛人,截瘧,一切瘧疾並可截之。

     人參 白朮 茯苓 當歸 青皮(麩炒) 厚樸(薑汁炒) 柴胡 黃芩 知母 常山(酒浸) 草果(去殼) 鱉甲(醋炙,各八分) 烏梅(一個) 桂枝 甘草(各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一片、棗二枚、桃腦七個水煎,露一宿,臨發日五更空心溫服。

    渣待日午再煎服,糖拌烏梅下藥。

    切忌雞、魚、豆腐、麵食及房勞怒氣。

     驅瘧飲 治諸瘧久不愈者。

     草果 青皮 陳皮 人參 茯苓 半夏 厚樸 蒼朮 檳榔 白朮 甘草(各一兩) 良薑(五錢) 上?咀,每服七錢,生薑五片、棗二枚、烏梅一個水煎,食遠服。

     溫脾散 治久瘧不愈。

     紫河車(即金線重樓) 綠豆(各一兩) 生甘草(五錢) 砒(一錢五分,另研) 上為末,每服五分,發前一日夜深新汲水調服。

    十歲者減半,再幼又減,孕婦不可用。

    忌葷腥、生冷、酒、面三日。

    合服此藥並不吐,雖砒有毒,有三味得解。

     蔭按:此方劫病之捷,勝於他方,但虛弱久病羸瘦之人終不可輕用。

    如吐不止者,以生綠豆細研,新汲水調,多飲即止。

     養胃丹 治久瘧,二三年不愈者。

     人參 茯苓 藿香 草果(各一兩) 半夏(炮) 陳皮 厚樸(薑汁炒,各一兩半) 蒼朮(米泔炒) 常山(酒蒸,二兩) 甘草(炙,五錢) 烏梅(四十九個,去核) 上為末,淡薑湯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薑湯下。

     祛邪丸 治新瘧脈浮大,寒熱往來。

     麻黃(四兩) 常山 大黃 知母 甘草(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面東服十五丸,欲汗冷水下,欲下露姜飲下,欲吐甘草煎湯露過下。

     勝金丹 截瘧如神,及諸瘧久不愈者。

     常山(酒浸蒸,一兩) 檳榔(四兩,一方常山四兩,檳榔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於發前一日臨臥用冷酒吞下,睡至四更再用冷酒下十五丸,至午方可食溫粥。

    忌食熱物並一切生冷。

    一方,血虛當歸煎湯下,氣虛人參煎湯下,痰多貝母煎湯下。

     勝金丸 治一切寒熱瘧疾,胸膈停痰,發散不愈者。

     常山(四兩,好酒浸一宿,曬) 蒼朮(米泔浸,曬乾) 檳榔 草果(各二兩) 上各為末,將浸常山餘酒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未發前一日臨臥時涼酒送下,便臥,至雞鳴時再進七十丸。

    忌生冷熱物。

     鬼哭丹 治瘧二三日一發者。

     常山(一斤,醋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 檳榔(四兩) 半夏 貝母(去心,各二兩) 上為末,用雞子清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隔夜臨睡,冷酒吞服,次日再進一服。

     截瘧青蒿丸 青蒿(一斤) 冬瓜葉 官桂 馬鞭草(各二兩) 上為末,水丸如胡椒大,每一兩分作四服,臨發前一二時盡服之。

     截瘧丹 五月五日取獨蒜不拘多少,舂爛,入好黃丹再舂,乾濕適均,手搓為丸如圓眼核大,曬乾收貯。

    但瘧疾一二日發後,臨發日雞鳴時以藥一丸略捶碎,取井花水面東服之,即止。

     雄黃截瘧丸 雄黃 辰砂(各三錢) 人言(一錢) 甘草(二錢) 綠豆粉(一兩五錢) 上各為細末,用綠豆粉打糊為丸如白豆大,外用硃砂為衣,臨發日五更井花水吞服二丸,小兒一丸,勿多服。

     斷鬼丹 砒(二錢) 雄黃 綠豆(各五錢)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箸頭大,硃砂為衣,每服一丸,用桃、柳枝各七寸煎湯,露一宿,臨發日空心面向東服。

    忌食熱物並魚腥油膩十日。

     朱魏丹 今人治瘧,多用常山、砒霜之類發吐取涎,縱使得安,脾胃不能不損,不若此藥,最為穩當。

     辰砂(光明者) 阿魏(真者,各一兩) 上研勻,和稀糊,為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空心人參湯下。

     雄黃散 治久瘧不能食,胸中兀兀欲吐而不吐,此藥吐之必愈。

     雄黃 瓜蒂 赤小豆(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溫水調下,以吐為度。

     不二散 人言(一兩,為末,用飛羅面四兩,水和軟餅,焙乾為末) 白扁豆 細茶(各為末,二兩) 上同和勻,每服小半錢匕,前半日用溫茶調下,再用茶蕩淨。

    忌食酒、面、魚等物。

     藜蘆散 大藜蘆為末五分,溫齏水調下,以吐為度。

     辰砂丸 治一切脾胃虛瘧熱毒者。

     信砒 甘草(各一錢) 硃砂(二錢) 大豆(四十九粒) 上為末,滴水合丸,分作四十丸,發日日欲出前桃心湯下一丸。

    忌熱性物。

     瘧神丹 治諸般瘧疾。

     信砒(一兩) 雄黃(一錢) 上以五月五日用棕子尖左右研三千下,日未出不令婦人雞犬見之,丸如桐子大,未發前一日面東冷水下一丸。

     克效餅子 一切瘧疾皆治。

     龍腦 麝香 定粉(各研半兩) 荷葉(焙) 綠豆末 甘草(炙,各五兩) 硃砂(一兩) 信(醋煮,二錢半) 金箔(二十五張,為衣) 上為末,爛蜜搜和,每服作二十丸,捏扁金箔為衣,每服一餅,以新汲水磨化,日發未發時前服之。

    間日發者,頭夜服。

    隔數日發者,前一日夜服,連日服,淩晨服。

     雄朱丹 一名瘧靈丹。

     雄黑豆(四十九粒,五月五日以冷水浸,從早至巳時,去皮服,乾研為末) 信末(一錢) 上再研勻為丸,雄黃為衣,曬乾收貯,少壯人如桐子大,衰老人如小黃豆大小,小兒如綠豆大,臨發時五更面東井花水下一丸,不止再服。

    黑豆圓者是雄的。

     一方 治脾寒久瘧。

     天南星(二枚) 好信(三錢) 上先將南星開孔,將信研末,裝入孔內,兩星相對,用泥固臍,炭火煅存性,取出研為細末,用綠豆粉打糊丸如豆大,每服一二丸,臨發日五更溫茶清下,白湯亦可。

     一方 治久瘧。

     青蒿 桂枝 上二味各為末,如寒多倍桂蒿少,熱多倍蒿桂少,三七分互用,各以生薑二兩連皮搗汁,和熱酒調服,以衣被蓋臥,即愈。

     天靈散 治瘧如神。

     天靈蓋燒存性,為末,每服五釐,空心黃酒送下。

     斷瘧如聖丹 砒(二錢) 蜘蛛(大者,三個) 雄黑豆(四十九粒) 上為末,水丸如雞頭大,如來日發,於今晚夜北鬥下先獻過,次早以紙裹於耳內劄一丸,立愈如神。

    (一粒可治二人) 治老瘧方 鱉甲飲子 治瘧疾久不愈,脅下痞滿,腹中結塊,名曰瘧母。

     鱉甲(醈煮) 白朮(各三錢) 黃耆 草果 檳榔 川芎 陳皮 白芍藥(各一錢半) 厚樸(一錢) 甘草(炙,六分,一方各等分) 上作一服,生薑七片、棗一枚、烏梅少許水煎,食遠服。

     參歸鱉甲飲 治老瘧,腹脅有塊成瘧母。

     黃耆 白朮 茯苓 當歸(酒洗) 鱉甲(醋灸) 青皮 厚樸 香附 撫芎(各八分) 人參 砂仁 山楂(去子) 枳實(麩炒,各五分) 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加生薑三片、棗二枚、烏梅一個,水煎,食前溫服。

    如制丸藥,加阿魏醋煮化,和前藥末,用水醋少許打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湯吞下。

     山甲湯 久瘧瘧母,不治者宜服四獸飲,間服此湯。

     穿山甲 木鱉子(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下。

     老瘧飲 治久瘧結成癥瘕痃癖在胸脅,諸藥不愈者。

     蒼朮 草果 桔梗 青皮 陳皮 良薑(各一錢) 白芷 茯苓 半夏 枳殼 甘草(炙) 桂心 乾薑(炮) 紫蘇 川芎(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盞入鹽少許,煎八分,食前服。

     十將軍丸 治久瘧不瘥,腹有瘧母。

     三稜(炮) 莪朮(生) 青皮 陳皮 草果 砂仁 檳榔 常山(酒蒸) 烏梅(各二兩) 半夏(湯泡七次,一兩) 上先將常山、草果二味銼,用好酒、醋各一碗入瓦器內,先浸一宿,後入八味藥同浸,至晚用瓦銚內炭火煮乾,取出曬,如無日色,用火焙乾,為末,半酒半醋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吞下,日進三服。

    忌生冷、魚腥,酸鹹、油膩、麵食、炙煿、諸死毒物。

    服四兩至八兩即除根。

    凡有積聚及行瘴濕地方,更宜服之。

     鱉甲丸 一名瘧母丸,善消瘧母。

     鱉甲(醋炙,二兩) 香附 三稜 蓬朮 海粉 青皮 神麯 麥芽 桃仁 紅花(各五兩,並用醋煮,曬乾)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

    一方加當歸、川芎、赤芍藥等分,名陰瘧丸,治夜瘧及血虛。

     老瘧丸 治久瘧不瘥,腹痛有母。

    凡積聚及行瘴濕地方尤宜。

     常山 草果(各二兩) 青皮 陳皮 半夏 烏梅 三稜 蓬朮 砂仁 檳榔(各一兩) 上用酒、醋各一碗入砂鍋內,先浸常山、草果二味,過一宿,次入青皮以下諸藥同浸半日,煮乾,曬為末,半酒半醋打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服至半斤除根。

     清脾丸 治瘧三日一發,或十日一發。

     白朮(一兩半) 青皮 半夏 黃芩(各一兩) 人參 檳榔 草果 莪朮(醋炒) 厚樸(各半兩) 薑黃 甘草(各三錢) 上為末,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食遠白湯下,日三服。

     黃甲丸 治瘧母成塊後發熱久不愈。

     川山甲(酥炙黃) 阿魏 硃砂 檳榔(各一兩) 雄黃 木香(各五錢) 上為細末,泡黑豆,去皮,搗成泥,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淡薑湯下。

    忌生冷。

     鱉甲煎丸 治瘧疾久不愈,內結癥瘕,欲成勞瘵者,名曰瘧母。

     鱉甲(十二片) 蜂窠(炙,四分) 蜣螂(炙) 柴胡(各六分) 烏羽 瞿麥 桃仁 乾薑(各二分) 牡丹皮 芍藥 ?蟲(各五分) 赤硝(一錢二分) 黃芩 鼠婦(炙) 桂枝 石韋(去毛) 厚樸 紫葳 阿膠(炒) 大黃(各三分) 葶藶(熬) 半夏 人參(各一分) 上二十三味,取煅竈下灰一鬥,清酒一鬥五升浸灰,候酒盡,一半著鱉甲於中,煮令泛爛如膠漆,絞取汁,納諸藥煎,為丸如桐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蔭按:吳氏曰:凡瘧疾寒熱,皆是邪氣與正氣分爭,久之不愈,則邪正之氣結而不散,按之有形,名曰瘧母。

    始雖邪正二氣,及其固結之久,則頑痰死血皆有之矣。

    然其為患,或在腸胃之中,或薄腸胃之外,不易攻去。

    仲景先取灰酒,便是妙處。

    蓋灰從火化,能消萬物,今人取十灰膏以作爛藥,其性可知。

    漬之以酒,取其善行,若鱉甲、鼠婦、?蟲、蜣螂、蜂窠者,皆善攻結而有小毒,以其為血氣之屬,用之以攻血氣之凝結,同氣相求,成功易易耳。

    乃柴胡、厚樸、半夏,皆所以散結氣;桂枝、丹皮、桃仁,皆所以破滯氣。

    水穀之氣結,則大黃、葶藶、石韋、瞿麥可以平之;寒熱之氣交,則乾薑、黃芩可以調之。

    人參者,所以固元氣於克伐之餘;阿膠、芍藥者,所以養陰於峻厲之隊也。

     治瘧脹方 蒼朮湯 治秋深久瘧,胸中無物,又無痰癖,腹高而食少,俗謂瘧氣入腹,名曰瘧脹。

     蒼朮(四兩) 草烏頭(一錢) 杏仁(三十個) 上為粗末,共作一服,水三升煮至一半,均作三服,一日服盡。

     治瘧痢方 加味三白湯 治瘧後痢疾,用此補脾和血。

     白朮 白茯苓 白芍藥 當歸 黃連 木香 砂仁 上銼,水煎服。

     香砂白朮湯 治瘧後變成痢疾。

    經雲瘧後之痢從虛治,故用補脾胃為主,佐以治痢藥。

     木香 砂仁(各一錢) 白朮(二錢) 茯苓 芍藥(炒) 陳皮(各一錢半) 甘草(炙,五分) 上銼,水煎服。

    有熱,加炒芩、連;血痢,加當歸、生地黃;虛,加人參;裡急後重,加枳殼、檳榔。

     瘧後調理方 對金飲子 治瘧疾愈後,調理脾胃。

     蒼朮 厚樸 陳皮 甘草 上每服四錢,薑、棗同煎服。

    一方加草果,倍用蒼朮,名草果平胃散。

     正氣散 瘧後溫胃進食。

     藿香 草果(各四錢) 半夏 陳皮 厚樸 砂仁 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加薑、棗,煎服。

     加減六君子湯 治瘧後飲食少進,四肢無力,面色痿黃。

     人參 白朮 茯苓 半夏 陳皮(各一錢) 黃連 枳實(各八分) 甘草(炙,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食遠服。

     參歸養榮湯 治瘧疾截住後,用此調養血氣。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當歸 芍藥(酒炒) 熟地黃 山藥(炒) 蓮肉(炒) 陳皮 厚樸 砂仁(各等分) 上銼,加大棗二枚,水煎,溫服。

    虛熱虛汗,加黃耆,去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