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錢) 人參(五錢)
上?咀,分作二服,水煎服之。
一方加竹茹。
橘皮青竹茹湯 治嘔逆。
陳皮 甘草(各二錢) 人參(二錢半) 竹茹(三錢) 上作三服,姜煎。
《活人方》四味各等分,薑、棗煎服。
海藏橘皮茯苓生薑湯 治咳逆,解酒毒,止嘔吐。
陳皮(一兩) 茯苓(五錢) 炙甘草 生薑(各三錢) 上銼,生薑煎服。
一法加葛根、神麯、半夏。
大半夏湯 反胃嘔吐,服小半夏湯諸藥不愈者,服此立愈。
半夏(二升,洗,完用) 人參(三兩) 白蜜(一升) 上以水一鬥三升,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煮藥取三升,溫服一升,餘分再服。
六君子湯 治久病胃虛,聞穀氣而嘔,不納飲食。
人參 白朮 茯苓 陳皮(各一錢) 半夏(二錢) 甘草(炙,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熱服。
或加香附一錢。
丹溪方 治久病嘔者,胃虛不納穀也。
人參 黃耆 白朮 香附 生薑 上銼,水煎服。
人參安胃散 治脾胃虛熱嘔吐,或腸鳴洩瀉不食。
人參(一錢) 黃耆(炒,二錢) 白芍藥(炒,七分)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五分) 白茯苓(四分) 陳皮(三分) 黃連(二分) 上銼,水煎服。
比和散 治嘔吐月餘,不納水穀,聞食即嘔者。
人參 白朮 茯苓 神麯(炒,各一錢) 陳皮 藿香 砂仁 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作一服,用十年以上陳倉米一合、順流水二鍾煎沸,泡伏龍肝研細,攪混澄清,取一鍾,加生薑三片、棗二枚,同煎七分,稍熱服。
別以陳倉米飲時啜之,日進三服,即止。
枇杷散 治胃虛多渴,嘔噦不止。
枇杷葉(去毛) 人參 陳皮(去白) 半夏(泡) 赤茯苓 甘草(炙,各五錢) 麥門冬(去心) 青竹茹(各一兩) 上銼,生薑五片,水煎服。
單人參湯 治氣虛嘔吐。
人參二兩,水三盞煎至八分,熱服。
兼以參汁煮粥食。
若卒吐嘔逆,粥飲入口即吐,困弱者,為丸服之,翻胃亦宜。
白朮湯 治胃中虛損,及有痰而吐者。
半夏曲(五錢) 白朮 茯苓 檳榔(各二錢) 木香 甘草(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生薑湯調下,食前服。
參香枳朮丸 開胃進食,止嘔吐。
人參 木香(不見火,各三錢) 枳實(麩炒,一兩) 白朮(一兩半) 陳皮(四錢) 乾生薑(二錢半) 上為末,荷葉包米煨飯,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飲下。
治食積嘔吐方 藿香平胃散 治內傷飲食,填塞太陰,嘔吐不已。
蒼朮(一錢半) 厚樸(薑製) 陳皮 藿香(各一錢) 砂仁 神麯(炒,各五分) 甘草(炙,三分) 上作一服,加生薑五片、大棗一枚,水煎,溫服。
一方有半夏,無砂仁、神麯。
黃連六一湯 治因多食煎煿燒餅熱面之類,以至胃脘當心而痛,或嘔吐不已,漸成反胃。
黃連(六錢) 甘草(炙,一錢) 上銼作一服,水煎,溫服。
思食丸 助脾胃,消導飲食,止吐逆。
神麯(炒) 麥芽(炒,各六錢) 烏梅肉(五錢) 人參 乾薑(炮) 甘草(炙,各二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前米飲下。
紫沉丸 治中焦吐食,由食積與寒氣相格,故吐而疼,宜服此藥。
治小兒食積吐食,亦大妙。
陳皮(五錢) 半夏(炒) 烏梅肉 檳榔 丁香(各二錢) 代赭石 砂仁(各三錢) 白朮 木香 沉香 杏仁(去皮尖,各一錢) 白豆蔻 巴豆霜(另研,各五分) 上為細末,醋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生薑湯下,吐愈則止。
小兒丸如芝麻大。
治痰飲嘔吐方 加味二陳湯 治停痰結氣而嘔。
陳皮 半夏(各五兩) 茯苓(三兩) 甘草(一兩半) 砂仁(一兩) 丁香(五錢) 生薑(二兩) 水煎服。
生薑半夏湯(元戎) 止嘔吐,開胃消食。
半夏(湯洗) 生薑(切片,各三錢) 上量水多少,煎至七分服。
姜橘湯(活人) 治嘔噦,手足逆,亦治乾嘔。
橘皮(去白) 生薑(切片,各三錢) 上用水一鍾煎七分服。
加半夏,名橘皮半夏湯。
小半夏湯 嘔家本渴,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此湯主之。
(即前生薑半夏湯,分兩不同) 半夏(一升,洗) 生薑(半斤,各切薄片) 上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渣,分溫再服。
小半夏加茯苓湯 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此湯主之。
半夏(一升,洗) 生薑(半斤) 茯苓(三兩。
一方四兩) 上銼,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又雲:先渴卻嘔,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活人大半夏湯 治痰飲脾胃不和。
半夏 生薑 茯苓 上為粗末,水煎。
如熱痰,加炙甘草;脾胃不和,加陳皮。
桔梗半夏湯 治冷熱不合,令胸中痞痛,痰涎嘔噦。
桔梗 半夏 陳皮(各等分) 上為粗末,水煎服。
細末,姜糊丸亦可。
橘皮半夏湯 治積氣痰痞,不下飲食,嘔吐不止。
陳皮 半夏(各二兩) 生薑(一兩半) 上?咀,水五盞煎至二大盞,去渣,分三服,食後臨臥服。
半夏茯苓陳皮湯 消飲止嘔,和中順氣。
半夏(泡) 茯苓 陳皮(去白) 生薑(各一錢半) 上?咀,水二盞半煎一盞,去渣,臨臥服。
枳實半夏湯 治痰飲停留,胸膈痞悶,或咳嗽氣塞,頭目昏重,喘嘔噁心,項背拘急。
半夏 陳皮(各一兩) 枳實(半兩) 上銼,加生薑,煎服。
新法半夏湯 治脾胃氣弱,痰飲不散,嘔逆酸水,腹肋脹痞,頭旋噁心,不思飲食。
大半夏(四兩,湯洗七次,切作兩片,白礬末一兩沸湯浸一晝夜,洗去礬,俟幹,一片切作兩片,薑汁浸一晝夜,隔湯燉,焙乾為末,薑汁拌成餅,炙黃用) 縮砂仁 神麯(炒) 陳皮(去白) 草果仁(各一兩) 白豆蔻仁 丁香(各半兩) 甘草(二兩,半生半炙)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先用生薑自然汁調成膏,入炒鹽湯,不拘時,點服。
撾脾湯 麻油(四兩) 良薑(十五兩) 茴香(炒,七兩半) 甘草(十一兩七錢) 上用炒鹽一斤同藥炒,為細末,每服一錢,不拘時,白湯點服。
旋覆花湯 治中脘伏痰,吐逆眩暈,心下痞悶。
旋覆花 半夏(湯泡七次) 橘紅 乾薑(炮,各一兩) 檳榔 人參(去蘆) 甘草(炙) 白朮(各半兩) 上?咀,每服四錢,姜七片水煎,服不拘時。
半附湯 治胃冷生痰嘔吐奇方。
半夏 生附子(各二錢半) 上銼,加生薑十片,水煎,空心服。
或加木香少許,尤妙。
半夏丁香丸 半夏(一兩) 丁香(一錢) 上為末,以生薑自然汁丸如桐子大,先以湯二盞煎沸,次下丸子藥煮令極熱,以匙調服,用藥汁嚥下,更服養正丹,或來復丹、黑錫丹之類,俟大便利即愈。
如妊娠惡阻,古方用茯苓半夏湯,服者病反增劇,不若用此藥,極有神驗。
治氣鬱嘔吐方 加味七氣湯 治氣鬱嘔吐。
半夏(湯泡) 厚樸(薑汁炒) 香附 枳殼(各一錢二分) 陳皮 茯苓 蒼朮(各一錢) 官桂(五分) 甘草(四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前服。
大藿香散 治七情傷感,氣鬱於中,變成嘔吐,或作寒熱,眩暈痞滿,不進飲食 藿香葉 半夏 白朮 人參 木香(不見火,各一兩) 茯苓 桔梗 橘皮 枇杷 葉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每服五錢,姜五片、棗一枚水煎,食遠服。
治肝邪嘔吐方 加味二陳湯 治脅痛或脾痛,右關脈弦,嘔吐不已,此木來乘土之分也。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人參 白朮 升麻 柴胡 青皮 芍藥 川芎 砂仁 神麯
一方加竹茹。
橘皮青竹茹湯 治嘔逆。
陳皮 甘草(各二錢) 人參(二錢半) 竹茹(三錢) 上作三服,姜煎。
《活人方》四味各等分,薑、棗煎服。
海藏橘皮茯苓生薑湯 治咳逆,解酒毒,止嘔吐。
陳皮(一兩) 茯苓(五錢) 炙甘草 生薑(各三錢) 上銼,生薑煎服。
一法加葛根、神麯、半夏。
大半夏湯 反胃嘔吐,服小半夏湯諸藥不愈者,服此立愈。
半夏(二升,洗,完用) 人參(三兩) 白蜜(一升) 上以水一鬥三升,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煮藥取三升,溫服一升,餘分再服。
六君子湯 治久病胃虛,聞穀氣而嘔,不納飲食。
人參 白朮 茯苓 陳皮(各一錢) 半夏(二錢) 甘草(炙,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熱服。
或加香附一錢。
丹溪方 治久病嘔者,胃虛不納穀也。
人參 黃耆 白朮 香附 生薑 上銼,水煎服。
人參安胃散 治脾胃虛熱嘔吐,或腸鳴洩瀉不食。
人參(一錢) 黃耆(炒,二錢) 白芍藥(炒,七分)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五分) 白茯苓(四分) 陳皮(三分) 黃連(二分) 上銼,水煎服。
比和散 治嘔吐月餘,不納水穀,聞食即嘔者。
人參 白朮 茯苓 神麯(炒,各一錢) 陳皮 藿香 砂仁 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作一服,用十年以上陳倉米一合、順流水二鍾煎沸,泡伏龍肝研細,攪混澄清,取一鍾,加生薑三片、棗二枚,同煎七分,稍熱服。
別以陳倉米飲時啜之,日進三服,即止。
枇杷散 治胃虛多渴,嘔噦不止。
枇杷葉(去毛) 人參 陳皮(去白) 半夏(泡) 赤茯苓 甘草(炙,各五錢) 麥門冬(去心) 青竹茹(各一兩) 上銼,生薑五片,水煎服。
單人參湯 治氣虛嘔吐。
人參二兩,水三盞煎至八分,熱服。
兼以參汁煮粥食。
若卒吐嘔逆,粥飲入口即吐,困弱者,為丸服之,翻胃亦宜。
白朮湯 治胃中虛損,及有痰而吐者。
半夏曲(五錢) 白朮 茯苓 檳榔(各二錢) 木香 甘草(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生薑湯調下,食前服。
參香枳朮丸 開胃進食,止嘔吐。
人參 木香(不見火,各三錢) 枳實(麩炒,一兩) 白朮(一兩半) 陳皮(四錢) 乾生薑(二錢半) 上為末,荷葉包米煨飯,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飲下。
治食積嘔吐方 藿香平胃散 治內傷飲食,填塞太陰,嘔吐不已。
蒼朮(一錢半) 厚樸(薑製) 陳皮 藿香(各一錢) 砂仁 神麯(炒,各五分) 甘草(炙,三分) 上作一服,加生薑五片、大棗一枚,水煎,溫服。
一方有半夏,無砂仁、神麯。
黃連六一湯 治因多食煎煿燒餅熱面之類,以至胃脘當心而痛,或嘔吐不已,漸成反胃。
黃連(六錢) 甘草(炙,一錢) 上銼作一服,水煎,溫服。
思食丸 助脾胃,消導飲食,止吐逆。
神麯(炒) 麥芽(炒,各六錢) 烏梅肉(五錢) 人參 乾薑(炮) 甘草(炙,各二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前米飲下。
紫沉丸 治中焦吐食,由食積與寒氣相格,故吐而疼,宜服此藥。
治小兒食積吐食,亦大妙。
陳皮(五錢) 半夏(炒) 烏梅肉 檳榔 丁香(各二錢) 代赭石 砂仁(各三錢) 白朮 木香 沉香 杏仁(去皮尖,各一錢) 白豆蔻 巴豆霜(另研,各五分) 上為細末,醋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生薑湯下,吐愈則止。
小兒丸如芝麻大。
治痰飲嘔吐方 加味二陳湯 治停痰結氣而嘔。
陳皮 半夏(各五兩) 茯苓(三兩) 甘草(一兩半) 砂仁(一兩) 丁香(五錢) 生薑(二兩) 水煎服。
生薑半夏湯(元戎) 止嘔吐,開胃消食。
半夏(湯洗) 生薑(切片,各三錢) 上量水多少,煎至七分服。
姜橘湯(活人) 治嘔噦,手足逆,亦治乾嘔。
橘皮(去白) 生薑(切片,各三錢) 上用水一鍾煎七分服。
加半夏,名橘皮半夏湯。
小半夏湯 嘔家本渴,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此湯主之。
(即前生薑半夏湯,分兩不同) 半夏(一升,洗) 生薑(半斤,各切薄片) 上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渣,分溫再服。
小半夏加茯苓湯 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此湯主之。
半夏(一升,洗) 生薑(半斤) 茯苓(三兩。
一方四兩) 上銼,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又雲:先渴卻嘔,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活人大半夏湯 治痰飲脾胃不和。
半夏 生薑 茯苓 上為粗末,水煎。
如熱痰,加炙甘草;脾胃不和,加陳皮。
桔梗半夏湯 治冷熱不合,令胸中痞痛,痰涎嘔噦。
桔梗 半夏 陳皮(各等分) 上為粗末,水煎服。
細末,姜糊丸亦可。
橘皮半夏湯 治積氣痰痞,不下飲食,嘔吐不止。
陳皮 半夏(各二兩) 生薑(一兩半) 上?咀,水五盞煎至二大盞,去渣,分三服,食後臨臥服。
半夏茯苓陳皮湯 消飲止嘔,和中順氣。
半夏(泡) 茯苓 陳皮(去白) 生薑(各一錢半) 上?咀,水二盞半煎一盞,去渣,臨臥服。
枳實半夏湯 治痰飲停留,胸膈痞悶,或咳嗽氣塞,頭目昏重,喘嘔噁心,項背拘急。
半夏 陳皮(各一兩) 枳實(半兩) 上銼,加生薑,煎服。
新法半夏湯 治脾胃氣弱,痰飲不散,嘔逆酸水,腹肋脹痞,頭旋噁心,不思飲食。
大半夏(四兩,湯洗七次,切作兩片,白礬末一兩沸湯浸一晝夜,洗去礬,俟幹,一片切作兩片,薑汁浸一晝夜,隔湯燉,焙乾為末,薑汁拌成餅,炙黃用) 縮砂仁 神麯(炒) 陳皮(去白) 草果仁(各一兩) 白豆蔻仁 丁香(各半兩) 甘草(二兩,半生半炙)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先用生薑自然汁調成膏,入炒鹽湯,不拘時,點服。
撾脾湯 麻油(四兩) 良薑(十五兩) 茴香(炒,七兩半) 甘草(十一兩七錢) 上用炒鹽一斤同藥炒,為細末,每服一錢,不拘時,白湯點服。
旋覆花湯 治中脘伏痰,吐逆眩暈,心下痞悶。
旋覆花 半夏(湯泡七次) 橘紅 乾薑(炮,各一兩) 檳榔 人參(去蘆) 甘草(炙) 白朮(各半兩) 上?咀,每服四錢,姜七片水煎,服不拘時。
半附湯 治胃冷生痰嘔吐奇方。
半夏 生附子(各二錢半) 上銼,加生薑十片,水煎,空心服。
或加木香少許,尤妙。
半夏丁香丸 半夏(一兩) 丁香(一錢) 上為末,以生薑自然汁丸如桐子大,先以湯二盞煎沸,次下丸子藥煮令極熱,以匙調服,用藥汁嚥下,更服養正丹,或來復丹、黑錫丹之類,俟大便利即愈。
如妊娠惡阻,古方用茯苓半夏湯,服者病反增劇,不若用此藥,極有神驗。
治氣鬱嘔吐方 加味七氣湯 治氣鬱嘔吐。
半夏(湯泡) 厚樸(薑汁炒) 香附 枳殼(各一錢二分) 陳皮 茯苓 蒼朮(各一錢) 官桂(五分) 甘草(四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前服。
大藿香散 治七情傷感,氣鬱於中,變成嘔吐,或作寒熱,眩暈痞滿,不進飲食 藿香葉 半夏 白朮 人參 木香(不見火,各一兩) 茯苓 桔梗 橘皮 枇杷 葉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每服五錢,姜五片、棗一枚水煎,食遠服。
治肝邪嘔吐方 加味二陳湯 治脅痛或脾痛,右關脈弦,嘔吐不已,此木來乘土之分也。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人參 白朮 升麻 柴胡 青皮 芍藥 川芎 砂仁 神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