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神麯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薑湯下。
《三因方》有砂仁一兩。
丹溪方 治因外感涼氣與宿食相搏,心下酸戚,吐清水。
青皮(三錢) 人參 紫蘇 枳殼 木通 甘草(各二錢) 黃芩 桔梗(各一錢半) 麻黃(五分) 上銼,水煎服。
治痰火作酸方 加味二陳湯 治痰火停食,腐化酸水,吐出黃臭,或醋心不安。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山楂 神麯 桔梗 南星 枇杷葉 黃連 竹茹 上銼,加生薑煎,臨熟入薑汁一匙,調服。
清痰丸 治吞酸嘈雜。
蒼朮(三兩) 香附子(一兩半) 半夏 瓜蔞仁(各一兩) 黃連 黃芩(各五錢)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茶清下。
黃連清化丸 治吞酸挾瘀血者。
黃連(一兩) 吳茱萸(洗,炒,一錢) 半夏(一兩半) 陳皮(半兩) 桃仁(二十四個,研) 上為末,神麯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一百丸,生薑湯下。
火鬱越鞠丸 治七情怫鬱,吞酸,小便赤,脈來沉數。
蒼朮(米泔浸) 山梔子(黑炒) 香附(童便浸) 撫芎 神麯(炒) 青黛(飛) 上為末,水丸服。
一方 治中風,痰涎眩瞑,嘔吐酸水,頭痛惡心。
半夏(二兩) 南星 白附子(各一兩,俱生用) 上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以生曲裹衣,陰乾,服十丸至二十丸,生薑湯下。
治停飲作酸方 神術丸 治停飲脅下,漉漉有聲,飲食減少,時嘔酸水,用此燥脾以勝濕。
蒼朮(一斤,去皮,為末) 上用白芝麻半兩,水二盞研濾取汁,大棗十五枚煮爛,去皮核,同芝麻汁研勻,成稀膏,搜和入臼熟搗,為丸如桐子大,曬乾,每日空心吞下五十丸,加至二百丸。
忌桃、李、雀、鴿。
初服覺燥,用山梔一味為末,沸湯點服。
乾薑丸 治酒癖停飲,吐酸水。
白朮 半夏曲(各一兩) 乾薑 葛根 枳殼 橘紅 前胡(各五錢) 吳茱萸 甘草(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治寒鬱作酸方 加減安胃湯 治脾胃虛寒,飲食入胃,吐嘔作酸,不待腐熟。
蒼朮 人參(各二錢) 陳皮(二錢) 吳茱萸 霍香(各一錢半) 上銼,水煎服。
加味二陳湯 治痰飲為患,嘔吐頭眩,心悸,或因食生冷硬物,脾胃不和,時吐酸水。
陳皮 半夏(各二錢半) 茯苓(一錢半) 甘草(七分半) 丁香(五分) 上銼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一方二陳湯加丁香、木香、肉桂、乾薑、砂仁。
治氣鬱作酸方 透膈湯 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滯,胸膈滿悶,噎塞不通,噫氣吞酸,脅肋刺脹,嘔逆痰涎,飲食不下,及大便閉者。
木香 白豆蔻 縮砂仁 檳榔 枳殼 厚樸 半夏 青皮 陳皮 甘草 大黃 樸硝(各等分) 上?咀,每服一兩,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食後服。
橘皮一物湯 治吞酸諸藥不效者,服之立愈。
陳皮(一兩) 上銼,水煎,食後服。
餘裡一婦人,患吞酸,療之經年不愈,一日酸不能忍,其夫漫取橘皮一掬,煎湯與之,立止。
餘官金陵時,一同僚婦患此,餘令服此湯,其酸亦愈。
真妙方也。
一方 治酸心。
檳榔(四兩) 陳皮(二兩) 上搗為細末,每服方寸匕,空心生蜜湯調下。
平肝順氣保中丸 治鬱火傷脾,中氣不運,胃中伏火鬱積生痰,緻令嘔吐吞酸嘈雜,心腹脹悶。
常服順氣和中,健脾開胃,美進飲食,化痰消滯,清火抑肝。
白朮(土炒,四兩) 香附米(童便浸,炒) 陳皮(去白,各三兩) 小川芎 枳實(炒) 黃連(薑汁炒) 神麯(炒) 山楂肉(各二兩) 半夏(薑汁炒,一兩半) 白茯苓 梔子(薑汁炒) 萊菔子(炒) 乾生薑(各一兩) 青皮(香油炒,六錢) 麥芽(炒,七錢) 砂仁(炒) 甘草(炙,各四錢) 木香(三錢) 上為末,竹瀝打神麯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食後白湯下,日二服。
治虛火作酸方 加味四物湯 治朝食甘美,至晡心腹刺酸吐出,此血虛火盛也。
當歸 川芎 芍藥 地黃 陳皮 黃芩 黃連 桃仁 紅花 麻仁 甘草 上銼,水煎服。
大便閉結,加大黃;氣虛,合四君子湯。
《三因方》有砂仁一兩。
丹溪方 治因外感涼氣與宿食相搏,心下酸戚,吐清水。
青皮(三錢) 人參 紫蘇 枳殼 木通 甘草(各二錢) 黃芩 桔梗(各一錢半) 麻黃(五分) 上銼,水煎服。
治痰火作酸方 加味二陳湯 治痰火停食,腐化酸水,吐出黃臭,或醋心不安。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山楂 神麯 桔梗 南星 枇杷葉 黃連 竹茹 上銼,加生薑煎,臨熟入薑汁一匙,調服。
清痰丸 治吞酸嘈雜。
蒼朮(三兩) 香附子(一兩半) 半夏 瓜蔞仁(各一兩) 黃連 黃芩(各五錢)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茶清下。
黃連清化丸 治吞酸挾瘀血者。
黃連(一兩) 吳茱萸(洗,炒,一錢) 半夏(一兩半) 陳皮(半兩) 桃仁(二十四個,研) 上為末,神麯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一百丸,生薑湯下。
火鬱越鞠丸 治七情怫鬱,吞酸,小便赤,脈來沉數。
蒼朮(米泔浸) 山梔子(黑炒) 香附(童便浸) 撫芎 神麯(炒) 青黛(飛) 上為末,水丸服。
一方 治中風,痰涎眩瞑,嘔吐酸水,頭痛惡心。
半夏(二兩) 南星 白附子(各一兩,俱生用) 上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以生曲裹衣,陰乾,服十丸至二十丸,生薑湯下。
治停飲作酸方 神術丸 治停飲脅下,漉漉有聲,飲食減少,時嘔酸水,用此燥脾以勝濕。
蒼朮(一斤,去皮,為末) 上用白芝麻半兩,水二盞研濾取汁,大棗十五枚煮爛,去皮核,同芝麻汁研勻,成稀膏,搜和入臼熟搗,為丸如桐子大,曬乾,每日空心吞下五十丸,加至二百丸。
忌桃、李、雀、鴿。
初服覺燥,用山梔一味為末,沸湯點服。
乾薑丸 治酒癖停飲,吐酸水。
白朮 半夏曲(各一兩) 乾薑 葛根 枳殼 橘紅 前胡(各五錢) 吳茱萸 甘草(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治寒鬱作酸方 加減安胃湯 治脾胃虛寒,飲食入胃,吐嘔作酸,不待腐熟。
蒼朮 人參(各二錢) 陳皮(二錢) 吳茱萸 霍香(各一錢半) 上銼,水煎服。
加味二陳湯 治痰飲為患,嘔吐頭眩,心悸,或因食生冷硬物,脾胃不和,時吐酸水。
陳皮 半夏(各二錢半) 茯苓(一錢半) 甘草(七分半) 丁香(五分) 上銼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一方二陳湯加丁香、木香、肉桂、乾薑、砂仁。
治氣鬱作酸方 透膈湯 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滯,胸膈滿悶,噎塞不通,噫氣吞酸,脅肋刺脹,嘔逆痰涎,飲食不下,及大便閉者。
木香 白豆蔻 縮砂仁 檳榔 枳殼 厚樸 半夏 青皮 陳皮 甘草 大黃 樸硝(各等分) 上?咀,每服一兩,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食後服。
橘皮一物湯 治吞酸諸藥不效者,服之立愈。
陳皮(一兩) 上銼,水煎,食後服。
餘裡一婦人,患吞酸,療之經年不愈,一日酸不能忍,其夫漫取橘皮一掬,煎湯與之,立止。
餘官金陵時,一同僚婦患此,餘令服此湯,其酸亦愈。
真妙方也。
一方 治酸心。
檳榔(四兩) 陳皮(二兩) 上搗為細末,每服方寸匕,空心生蜜湯調下。
平肝順氣保中丸 治鬱火傷脾,中氣不運,胃中伏火鬱積生痰,緻令嘔吐吞酸嘈雜,心腹脹悶。
常服順氣和中,健脾開胃,美進飲食,化痰消滯,清火抑肝。
白朮(土炒,四兩) 香附米(童便浸,炒) 陳皮(去白,各三兩) 小川芎 枳實(炒) 黃連(薑汁炒) 神麯(炒) 山楂肉(各二兩) 半夏(薑汁炒,一兩半) 白茯苓 梔子(薑汁炒) 萊菔子(炒) 乾生薑(各一兩) 青皮(香油炒,六錢) 麥芽(炒,七錢) 砂仁(炒) 甘草(炙,各四錢) 木香(三錢) 上為末,竹瀝打神麯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食後白湯下,日二服。
治虛火作酸方 加味四物湯 治朝食甘美,至晡心腹刺酸吐出,此血虛火盛也。
當歸 川芎 芍藥 地黃 陳皮 黃芩 黃連 桃仁 紅花 麻仁 甘草 上銼,水煎服。
大便閉結,加大黃;氣虛,合四君子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