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附 烏藥 川芎 羌活 枳殼(麩炒) 麻黃 蒼朮 甘草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外感風寒,加蔥白三根;內傷飲食,加山楂、神麯。
沖和湯 即參蘇飲加木香。
人參 紫蘇 半夏(制) 陳皮(去白) 茯苓 木香 枳殼(炒) 乾葛 前胡 桔梗 甘草(各等分) 上銼,每服一兩,加生薑七片、棗一枚,水煎服。
和解散 治四時傷寒,頭痛煩躁,自汗,咳嗽,吐利。
蒼朮(去皮,一斤) 厚樸(去粗皮,薑汁製) 陳皮(洗,各四兩) 藁本 桔梗 甘草(各半斤)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不拘時熱服。
治傷酒方 葛花解酲湯 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戰搖,飲食減少,小便不利。
青皮(三分) 木香(五分) 橘皮(去白) 人參 豬苓 白茯苓(各一錢五分) 神麯(炒) 澤瀉 乾生薑 白朮(各二錢) 白豆蔻 葛花 砂仁(各五錢) 上為極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
此蓋不得已而用之,豈可恃此日日飲酒。
此方氣味辛辣,偶因病酒服之,則不損元氣。
何者,敵酒病也。
葛花湯 治傷酒之仙藥,能上下分消其濕。
葛根面 小豆花 藿香葉 白豆蔻 益智仁 縮砂仁 香附子 車前子 葛花 葛蕊 白檀 木香 丁香 沉香 橙皮 陳皮 姜屑 官桂 白朮 澤瀉 茯苓 人參 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湯點服,酒調亦得,姜糊丸桐子大,酒下之亦可。
服畢,但鼻準微汗,即解。
枳實半夏湯 治酒停胸膈,為痰飲者。
枳實(麩炒) 半夏(各等分) 加麥芽。
一方並加神麯。
上銼,每服七錢,水二盞、生薑五片煎八分,溫服無時。
加味二陳湯 治傷酒惡心嘔逆,吐出宿酒,昏冒眩暈,頭痛如破。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黃連 乾葛(各一錢)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中暑門縮脾飲亦可用。
或五苓散,用乾葛煎湯調服。
加味沖和湯 治多飲結成酒癖,腹中有塊,隨氣上下。
紫蘇葉(一錢半) 乾葛 前胡 桔梗 枳殼 橘紅 半夏 茯苓 黃連(各一錢) 人參 木香 甘草(各五分) 蓬朮(七分) 上加生薑三片,水煎,食遠服。
如熱盛,去木香,加黃芩、柴胡。
酒煮黃連丸 治久困於酒,遂成酒積,腹痛洩瀉,或暴飲有灰酒,亦能緻之。
黃連(十二兩) 好酒(五升) 上將黃連以酒煮乾,碾末,用神麯打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白湯下。
曲芽丸 治酒積癖不消,心腹脹滿,噫酸嘔逆不食,脅肋疼痛。
神麯(炒) 麥芽(炒,各一兩) 黃連(半兩,銼,同巴豆三粒炒黃,去巴豆) 上為細末,沸湯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薑湯下。
三制三黃丸 治飲酒心下痞。
黃芩(去枯,酒浸一半,火炒一半,生用一半) 上三停分兩,勻為細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量輕重加減。
此治熱酒所傷,若傷冷酒,則下神應丸。
烏梅丸 治酒毒,化痰消食。
烏梅(一斤) 半夏 白礬(各八兩) 生薑(二兩) 上四味為細末,以新瓦兩片夾定,火焙三晝夜,次入: 神麯 麥芽 陳皮 青皮 蓬朮 枳殼 丁香皮 大腹子(各四兩) 上共為細末,水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薑湯下。
百杯丸 治酒停胸中,膈氣痞滿,面色黃黑,將成癖疾,飲食不進,日漸羸瘦。
如欲飲者,先服不醉。
生薑(一斤,去皮切片,以鹽二兩醃一宿,焙乾) 橘紅 乾薑(各三兩) 廣朮(炮,三錢) 三稜(炮) 甘草(炙,各二錢) 丁香(五十枚) 白豆蔻 砂仁(各三十粒) 益智仁(二十粒) 木香 茴香(炒,各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每兩作五丸,硃砂為衣,生薑湯細嚼下。
解酒化毒丹 治飲酒過度,遍身手足發熱,口乾煩渴,小便赤少。
白滑石(水飛,一升) 白粉葛 大粉草(各三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冷水、熱湯任調服,日進二三次,不拘時。
一方 治中酒不醒,及傷食。
巴豆(去油,三粒) 烏梅(二枚) 丁香(三粒) 胡椒(五粒) 上為末,入飯同搗二三千下,為丸如桐子大,細嚼,丁香湯下五七丸,小兒一丸。
一方 治飲酒房勞受熱,積日不食,四月中熱,飲酒不已,酒入百脈心氣,令人錯謬失常。
人參 芍藥 白薇 瓜蔞根 枳實 知母(各一錢) 生地黃 酸棗仁(各二錢) 茯神(一方作茯苓,一錢半) 甘草(五分) 上?咀,水煎服。
神仙列仙散 治飲酒所傷,以緻遍身疼痛,腰腳強跛,手足煩麻,胃脘疼痛,胸膈滿悶,肚腹膨脹,嘔吐瀉利及酒食停久,一應積聚,黃疸熱臌,並皆治之。
木香 沉香 茴香(微炒) 檳榔(各一錢) 萹蓄(二錢) 瞿麥(五錢) 麥芽(一兩半) 大黃(微炒焙,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五錢,五更熱酒調下。
能飲者,多飲二三杯不妨。
仰面臥,手叉胸前,至天明取下,大便如魚腦,小便如血,為效。
忌生冷硬物及葷腥,隻啖米粥。
烏梅丸 消酒食神效。
神麯(炒) 烏梅 麥芽 龍腦葉 上為末,以甘草煎膏子為丸。
硼砂丸 消酒清膈。
硼砂(三錢) 薄荷(一錢) 冰片 麝香(各五分) 上為末,以甘草膏子為丸,辰砂為衣。
酒症丸 治飲酒過度,頭旋,噁心嘔吐,酒停,遇酒即吐,久而成癖者。
雄黃(如皂角子大) 巴豆(不去油皮) 蠍梢(各十五枚) 上研細,入白麵五兩半,水和丸如豌豆大,候稍幹,入麩炒香,將一丸放水中,浮即去麩,每服二丸,溫酒下,茶亦可。
一方 治飲酒頭痛。
竹茹五兩,以水八升煮取五升,去渣令冷,納破雞子五枚,攪勻,更煮二沸,飲二升,使盡瘥。
一方 治飲酒,腹滿不消。
煮鹽湯,以竹筒灌大孔中。
一方 治飲酒中毒。
煮大豆三沸,飲汁三升。
一方,搗茅根汁,飲三升。
一方,酒漬幹椹汁服之。
一方 治惡酒健嗔。
取空井中倒生草,燒灰飲之,勿令知。
一方,取其人床上塵,和酒飲之。
一方 飲酒令無酒氣。
幹蔓菁根二七枚,蒸三遍,為細末,每服二錢許,酒後水調服。
一方 治酒醉不醒,又治大醉連日,煩毒不堪。
葛根絞汁一鬥二升,飲取醒止。
一方,用菘子二合,研細,並水調服。
一方 治連月飲酒,咽喉爛,舌上生瘡。
火麻仁(一升) 黃芩(二兩,《肘後方》用黃柏) 上為末,蜜丸,含之。
一方 治酒醉中酒,恐爛五臟。
以湯著槽中,漬之,冷復易,夏亦用湯。
凡醉不得安臥不動,必須使人搖轉不住,特忌當風席地,及水洗、飲水、交接。
蔥豉湯 治酒病。
蔥白、豆豉各一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頓服。
益脾丸 治飲酒不醉,又益脾胃。
葛花(二兩) 小豆花(一兩) 綠豆花(五錢) 木香(二錢半) 上件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十丸,紅花湯下,或夜飲津液下五丸,最妙。
一方有草豆蔻一兩去皮。
葛花散 飲酒令人不醉。
葛花 小豆花(各一兩) 上件為末,每服三錢,仍進葛汁,及枇杷葉飲,倍能飲酒。
不醉方 綠豆 小豆 葛根(等分) 上為末,當未飲酒之前,用冷水調一匙或二匙服之,令人不醉。
不醉丹 白葛花 天門冬 白茯苓 牡丹蕊 小豆花 縮砂仁 葛根 官桂 甘草 海鹽 木香 澤瀉 人參 陳皮 枸杞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熱酒下。
一丸可飲十盞,十丸可飲百盞。
萬杯不醉丹 白葛根(四兩,青鹽水浸一夜,取出曬乾) 白果芽(白果內青芽,一兩,蜜浸一日,砂鍋內焙乾) 細芽茶(四兩) 綠豆花(四兩,陰乾) 葛花(一兩,童便浸七日,焙乾) 豌豆花(五錢) 菊花蕊(未開口菊青朵頭,四兩) 真牛黃(一錢) 陳皮(四兩,青鹽水浸一日以上,青鹽用一兩,水化) 青鹽(四兩,盛入牛膽內煮一炷香,同膽皮井用) 上共為細末,用膽汁為丸如桐子大,飲酒半醉,吞一丸,其酒自解,再飲時再服,如此經年不醉。
橙香丸(一名萬杯丸) 木香 沉香(各二錢) 白檀 甘草(各半兩) 橙皮 葛面(各一兩) 橘紅(一兩半) 白豆蔻 益智子 砂仁(各三十枚) 生薑(四兩,切破,鹽醃一宿,曬乾或焙乾,秤二錢半) 上為細末,水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細嚼一二十丸,白湯下。
或減甘草,用甘草膏子丸。
百杯丸 縮砂仁 高茶(各一兩) 訶子(一個) 麝香(一錢) 腦子(少許) 上為細末,煉蜜丸,每一兩作十丸,未飲酒先細嚼一丸,酒下。
一方 飲酒令人不醉。
柏子仁 麻子仁(各二兩) 上為末,一服進酒三倍。
一方 雞肶胵 乾葛(等分)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送下。
一方 九月九日採甘菊花為末,飲酒時服方寸匕。
一方,小豆花陰乾,百日為末,服之。
一方,五月五日取井中倒生草枝,陰乾為末,酒服之。
斷酒方 酒七升著瓶中,熟硃砂半兩著酒中,急塞瓶口,安著豬圈中,任豬搖動,經七日,取酒盡飲。
又方 故氈中菒耳子七枚燒作灰,黃昏時暖一杯酒,咒言與病狂人飲也,勿令知之,後不喜飲酒也。
又方 白豬乳汁一升飲之,永不飲酒。
一方,刮馬汗和酒與飲,終身不飲。
一方,白狗乳汁,酒服之。
一方,鸕鷀屎燒灰,水服方寸匕,永斷。
一方,自死蠐螬幹,搗末,和酒與飲,永世聞酒即嘔,神驗。
一方,酒客吐中肉七枚,陰乾,燒末服之。
一方,故紡車弦燒灰,和酒與服。
治傷飲方 五苓散 治煩渴飲水過多,或水入即吐,心中淡淡,停濕在內,小便不利。
肉桂(一兩) 茯苓 豬苓 白朮(各一兩半) 澤瀉(二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湯調服,不拘時候。
服訖多飲熱湯,有汗出即愈。
傷冷飲者,煎五苓散,送半夏枳朮丸;傷飲不惡寒,胸中微覺夯悶身重,飲食不化者,或小便不利者,五苓散去桂,依煎斟酌服之;如瘀熱在裡,身發黃疸,濃煎茵陳湯調下,食前服之;如疸發渴,及中暑引飲,亦可用水調服。
除濕散 治傷馬牛乳酪及冷水一切冷物。
茯苓(七錢) 澤瀉 車前子(炒,各五錢) 半夏(湯泡) 乾薑(各三錢) 甘草(炙) 紅花(各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前白湯調下。
導飲丸 治水飲。
蒼朮 白茯苓(各一兩) 獨活(七錢) 黃連(五錢) 吳茱萸(三錢) 上為細末,神麯糊丸服。
茱萸丸 治水飲。
滑石(六兩) 甘草 吳茱萸(各一兩) 上為末,水丸服。
豆蔻平胃散 治胃寒,飲不消。
蒼朮 陳皮 厚樸 甘草 白豆蔻 人參 茯苓(各等分) 上加生薑,水煎服。
枳朮湯 治心腹堅大如盤,飲水所作,名曰氣分。
枳實 白朮(各等分) 上銼,加荷葉少許,水煎服。
外感風寒,加蔥白三根;內傷飲食,加山楂、神麯。
沖和湯 即參蘇飲加木香。
人參 紫蘇 半夏(制) 陳皮(去白) 茯苓 木香 枳殼(炒) 乾葛 前胡 桔梗 甘草(各等分) 上銼,每服一兩,加生薑七片、棗一枚,水煎服。
和解散 治四時傷寒,頭痛煩躁,自汗,咳嗽,吐利。
蒼朮(去皮,一斤) 厚樸(去粗皮,薑汁製) 陳皮(洗,各四兩) 藁本 桔梗 甘草(各半斤)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不拘時熱服。
治傷酒方 葛花解酲湯 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戰搖,飲食減少,小便不利。
青皮(三分) 木香(五分) 橘皮(去白) 人參 豬苓 白茯苓(各一錢五分) 神麯(炒) 澤瀉 乾生薑 白朮(各二錢) 白豆蔻 葛花 砂仁(各五錢) 上為極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
此蓋不得已而用之,豈可恃此日日飲酒。
此方氣味辛辣,偶因病酒服之,則不損元氣。
何者,敵酒病也。
葛花湯 治傷酒之仙藥,能上下分消其濕。
葛根面 小豆花 藿香葉 白豆蔻 益智仁 縮砂仁 香附子 車前子 葛花 葛蕊 白檀 木香 丁香 沉香 橙皮 陳皮 姜屑 官桂 白朮 澤瀉 茯苓 人參 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湯點服,酒調亦得,姜糊丸桐子大,酒下之亦可。
服畢,但鼻準微汗,即解。
枳實半夏湯 治酒停胸膈,為痰飲者。
枳實(麩炒) 半夏(各等分) 加麥芽。
一方並加神麯。
上銼,每服七錢,水二盞、生薑五片煎八分,溫服無時。
加味二陳湯 治傷酒惡心嘔逆,吐出宿酒,昏冒眩暈,頭痛如破。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黃連 乾葛(各一錢)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中暑門縮脾飲亦可用。
或五苓散,用乾葛煎湯調服。
加味沖和湯 治多飲結成酒癖,腹中有塊,隨氣上下。
紫蘇葉(一錢半) 乾葛 前胡 桔梗 枳殼 橘紅 半夏 茯苓 黃連(各一錢) 人參 木香 甘草(各五分) 蓬朮(七分) 上加生薑三片,水煎,食遠服。
如熱盛,去木香,加黃芩、柴胡。
酒煮黃連丸 治久困於酒,遂成酒積,腹痛洩瀉,或暴飲有灰酒,亦能緻之。
黃連(十二兩) 好酒(五升) 上將黃連以酒煮乾,碾末,用神麯打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白湯下。
曲芽丸 治酒積癖不消,心腹脹滿,噫酸嘔逆不食,脅肋疼痛。
神麯(炒) 麥芽(炒,各一兩) 黃連(半兩,銼,同巴豆三粒炒黃,去巴豆) 上為細末,沸湯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薑湯下。
三制三黃丸 治飲酒心下痞。
黃芩(去枯,酒浸一半,火炒一半,生用一半) 上三停分兩,勻為細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量輕重加減。
此治熱酒所傷,若傷冷酒,則下神應丸。
烏梅丸 治酒毒,化痰消食。
烏梅(一斤) 半夏 白礬(各八兩) 生薑(二兩) 上四味為細末,以新瓦兩片夾定,火焙三晝夜,次入: 神麯 麥芽 陳皮 青皮 蓬朮 枳殼 丁香皮 大腹子(各四兩) 上共為細末,水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薑湯下。
百杯丸 治酒停胸中,膈氣痞滿,面色黃黑,將成癖疾,飲食不進,日漸羸瘦。
如欲飲者,先服不醉。
生薑(一斤,去皮切片,以鹽二兩醃一宿,焙乾) 橘紅 乾薑(各三兩) 廣朮(炮,三錢) 三稜(炮) 甘草(炙,各二錢) 丁香(五十枚) 白豆蔻 砂仁(各三十粒) 益智仁(二十粒) 木香 茴香(炒,各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每兩作五丸,硃砂為衣,生薑湯細嚼下。
解酒化毒丹 治飲酒過度,遍身手足發熱,口乾煩渴,小便赤少。
白滑石(水飛,一升) 白粉葛 大粉草(各三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冷水、熱湯任調服,日進二三次,不拘時。
一方 治中酒不醒,及傷食。
巴豆(去油,三粒) 烏梅(二枚) 丁香(三粒) 胡椒(五粒) 上為末,入飯同搗二三千下,為丸如桐子大,細嚼,丁香湯下五七丸,小兒一丸。
一方 治飲酒房勞受熱,積日不食,四月中熱,飲酒不已,酒入百脈心氣,令人錯謬失常。
人參 芍藥 白薇 瓜蔞根 枳實 知母(各一錢) 生地黃 酸棗仁(各二錢) 茯神(一方作茯苓,一錢半) 甘草(五分) 上?咀,水煎服。
神仙列仙散 治飲酒所傷,以緻遍身疼痛,腰腳強跛,手足煩麻,胃脘疼痛,胸膈滿悶,肚腹膨脹,嘔吐瀉利及酒食停久,一應積聚,黃疸熱臌,並皆治之。
木香 沉香 茴香(微炒) 檳榔(各一錢) 萹蓄(二錢) 瞿麥(五錢) 麥芽(一兩半) 大黃(微炒焙,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五錢,五更熱酒調下。
能飲者,多飲二三杯不妨。
仰面臥,手叉胸前,至天明取下,大便如魚腦,小便如血,為效。
忌生冷硬物及葷腥,隻啖米粥。
烏梅丸 消酒食神效。
神麯(炒) 烏梅 麥芽 龍腦葉 上為末,以甘草煎膏子為丸。
硼砂丸 消酒清膈。
硼砂(三錢) 薄荷(一錢) 冰片 麝香(各五分) 上為末,以甘草膏子為丸,辰砂為衣。
酒症丸 治飲酒過度,頭旋,噁心嘔吐,酒停,遇酒即吐,久而成癖者。
雄黃(如皂角子大) 巴豆(不去油皮) 蠍梢(各十五枚) 上研細,入白麵五兩半,水和丸如豌豆大,候稍幹,入麩炒香,將一丸放水中,浮即去麩,每服二丸,溫酒下,茶亦可。
一方 治飲酒頭痛。
竹茹五兩,以水八升煮取五升,去渣令冷,納破雞子五枚,攪勻,更煮二沸,飲二升,使盡瘥。
一方 治飲酒,腹滿不消。
煮鹽湯,以竹筒灌大孔中。
一方 治飲酒中毒。
煮大豆三沸,飲汁三升。
一方,搗茅根汁,飲三升。
一方,酒漬幹椹汁服之。
一方 治惡酒健嗔。
取空井中倒生草,燒灰飲之,勿令知。
一方,取其人床上塵,和酒飲之。
一方 飲酒令無酒氣。
幹蔓菁根二七枚,蒸三遍,為細末,每服二錢許,酒後水調服。
一方 治酒醉不醒,又治大醉連日,煩毒不堪。
葛根絞汁一鬥二升,飲取醒止。
一方,用菘子二合,研細,並水調服。
一方 治連月飲酒,咽喉爛,舌上生瘡。
火麻仁(一升) 黃芩(二兩,《肘後方》用黃柏) 上為末,蜜丸,含之。
一方 治酒醉中酒,恐爛五臟。
以湯著槽中,漬之,冷復易,夏亦用湯。
凡醉不得安臥不動,必須使人搖轉不住,特忌當風席地,及水洗、飲水、交接。
蔥豉湯 治酒病。
蔥白、豆豉各一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頓服。
益脾丸 治飲酒不醉,又益脾胃。
葛花(二兩) 小豆花(一兩) 綠豆花(五錢) 木香(二錢半) 上件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十丸,紅花湯下,或夜飲津液下五丸,最妙。
一方有草豆蔻一兩去皮。
葛花散 飲酒令人不醉。
葛花 小豆花(各一兩) 上件為末,每服三錢,仍進葛汁,及枇杷葉飲,倍能飲酒。
不醉方 綠豆 小豆 葛根(等分) 上為末,當未飲酒之前,用冷水調一匙或二匙服之,令人不醉。
不醉丹 白葛花 天門冬 白茯苓 牡丹蕊 小豆花 縮砂仁 葛根 官桂 甘草 海鹽 木香 澤瀉 人參 陳皮 枸杞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熱酒下。
一丸可飲十盞,十丸可飲百盞。
萬杯不醉丹 白葛根(四兩,青鹽水浸一夜,取出曬乾) 白果芽(白果內青芽,一兩,蜜浸一日,砂鍋內焙乾) 細芽茶(四兩) 綠豆花(四兩,陰乾) 葛花(一兩,童便浸七日,焙乾) 豌豆花(五錢) 菊花蕊(未開口菊青朵頭,四兩) 真牛黃(一錢) 陳皮(四兩,青鹽水浸一日以上,青鹽用一兩,水化) 青鹽(四兩,盛入牛膽內煮一炷香,同膽皮井用) 上共為細末,用膽汁為丸如桐子大,飲酒半醉,吞一丸,其酒自解,再飲時再服,如此經年不醉。
橙香丸(一名萬杯丸) 木香 沉香(各二錢) 白檀 甘草(各半兩) 橙皮 葛面(各一兩) 橘紅(一兩半) 白豆蔻 益智子 砂仁(各三十枚) 生薑(四兩,切破,鹽醃一宿,曬乾或焙乾,秤二錢半) 上為細末,水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細嚼一二十丸,白湯下。
或減甘草,用甘草膏子丸。
百杯丸 縮砂仁 高茶(各一兩) 訶子(一個) 麝香(一錢) 腦子(少許) 上為細末,煉蜜丸,每一兩作十丸,未飲酒先細嚼一丸,酒下。
一方 飲酒令人不醉。
柏子仁 麻子仁(各二兩) 上為末,一服進酒三倍。
一方 雞肶胵 乾葛(等分)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送下。
一方 九月九日採甘菊花為末,飲酒時服方寸匕。
一方,小豆花陰乾,百日為末,服之。
一方,五月五日取井中倒生草枝,陰乾為末,酒服之。
斷酒方 酒七升著瓶中,熟硃砂半兩著酒中,急塞瓶口,安著豬圈中,任豬搖動,經七日,取酒盡飲。
又方 故氈中菒耳子七枚燒作灰,黃昏時暖一杯酒,咒言與病狂人飲也,勿令知之,後不喜飲酒也。
又方 白豬乳汁一升飲之,永不飲酒。
一方,刮馬汗和酒與飲,終身不飲。
一方,白狗乳汁,酒服之。
一方,鸕鷀屎燒灰,水服方寸匕,永斷。
一方,自死蠐螬幹,搗末,和酒與飲,永世聞酒即嘔,神驗。
一方,酒客吐中肉七枚,陰乾,燒末服之。
一方,故紡車弦燒灰,和酒與服。
治傷飲方 五苓散 治煩渴飲水過多,或水入即吐,心中淡淡,停濕在內,小便不利。
肉桂(一兩) 茯苓 豬苓 白朮(各一兩半) 澤瀉(二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湯調服,不拘時候。
服訖多飲熱湯,有汗出即愈。
傷冷飲者,煎五苓散,送半夏枳朮丸;傷飲不惡寒,胸中微覺夯悶身重,飲食不化者,或小便不利者,五苓散去桂,依煎斟酌服之;如瘀熱在裡,身發黃疸,濃煎茵陳湯調下,食前服之;如疸發渴,及中暑引飲,亦可用水調服。
除濕散 治傷馬牛乳酪及冷水一切冷物。
茯苓(七錢) 澤瀉 車前子(炒,各五錢) 半夏(湯泡) 乾薑(各三錢) 甘草(炙) 紅花(各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前白湯調下。
導飲丸 治水飲。
蒼朮 白茯苓(各一兩) 獨活(七錢) 黃連(五錢) 吳茱萸(三錢) 上為細末,神麯糊丸服。
茱萸丸 治水飲。
滑石(六兩) 甘草 吳茱萸(各一兩) 上為末,水丸服。
豆蔻平胃散 治胃寒,飲不消。
蒼朮 陳皮 厚樸 甘草 白豆蔻 人參 茯苓(各等分) 上加生薑,水煎服。
枳朮湯 治心腹堅大如盤,飲水所作,名曰氣分。
枳實 白朮(各等分) 上銼,加荷葉少許,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