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手而愈。

    大病之後,穀食難化,及治中脘停聚,並生薑湯下;脾寒瘧疾,生薑橘皮湯下;心腹脹痛,紫蘇橘皮湯下;脾疼作楚,葛蒲湯下;酒疸谷疸,遍身昏黃,大麥湯下;兩脅引乳痛,沉香湯下;酒積食積,面黃腹脹,時或乾嘔,煨薑湯下;婦人脾血作楚,及血症氣塊,經血不調,或過時不來,並用醋湯嚥下;寒熱往來者,尤宜服之。

    產後狀如癲癇者,此乃敗血上攻,迷亂心神所緻,當以此藥熱醋湯下,其效尤速。

    男子婦人癲疾,未必皆由心經蓄熱,亦有因膽氣不舒,遂緻痰飲上迷心竅,故成斯疾。

    若服涼劑過多,則愈見昏亂,以此藥衣以辰砂,用橘葉煎湯嚥下,名小鎮心丸。

    妊婦惡阻嘔吐,全不納食,百藥不治,惟此最妙,乃佐二陳湯服之。

    但人疑其墮胎,必不信服,每易名用之,時有神效。

    但恐妊婦偶爾損動,必歸咎此藥耳。

     丁香爛飯丸 治冷食傷太陰,又治卒心胃痛。

     丁香 木香 廣朮(炮) 京三稜(炮,各一錢) 甘草(炙) 丁香皮(各二錢) 縮砂仁 益智仁(各三錢) 香附子(五錢) 甘松(淨,二錢)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十香丸 治傷冷食,膈滿脹痛,或氣滯積聚,皆可服之。

     甘松(炒) 益智仁(炒) 香附子(各四兩) 青皮(醋炒) 陳皮(去白) 蓬朮 京三稜(各二兩) 砂仁(一兩五錢) 木香 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末,水浸蒸餅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薑湯下。

     大七香丸 治脾胃虛冷,心膈噎塞,漸成膈氣,脾洩瀉利,反胃嘔吐。

     香附子(二兩) 麥蘖(一兩) 丁香皮(三兩五錢) 縮砂仁 藿香 官桂 陳皮 甘草(各二兩五錢) 甘松 烏藥(各六錢五分) 上十味為末,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酒、鹽湯任嚼下。

    忌生冷肥膩物。

    或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小七香丸 溫中快膈,化積和氣。

    治中酒嘔逆,氣膈食噎,茶酒食積,小兒疳氣。

     甘松(八兩) 益智仁(六兩) 香附子(炒) 丁香皮 甘草(炙,各十二兩) 蓬朮(煨) 縮砂(各二兩) 上為末,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溫酒、薑湯、熱水任下。

     集香丸 寬中理氣,消酒逐痰,進美飲食。

     縮砂仁 丁香皮(各五錢) 甘草(七錢五分) 麥蘖(七錢) 甘松(一兩二錢五分) 香附子(一兩五錢) 丁香 白檀香 益智(各二錢五分) 白豆蔻 木香 蓬朮 沉香(各三錢五分) 一方加神麯 上為末,薑汁浸蒸餅為丸如雞頭實大,細嚼下。

     木香餅子 治同集香丸。

     香附子 川芎 木香 吳白芷 薑黃(炮) 砂仁 甘松 桂(去浮皮,各二兩) 甘草(一兩五錢) 上為細末,水浸蒸餅為丸,生薑湯、白湯任下十餅至十五餅。

     木香餅子 縮砂仁(十二兩) 廣朮(十兩) 甘松(五兩,水洗) 木香(四兩五錢) 檀香(四兩) 丁香(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甘草膏丸,每兩作二百五十丸,捏作餅子。

     檳榔丸 消宿食,破滯氣。

     檳榔(三錢) 木香 人參(各二錢) 陳皮(五錢) 甘草(一錢) 上為末,蒸餅丸,每服二三十丸,食前白湯下。

     以上俱消導冷食之劑,傷輕者選用。

     消積集香丸 治寒飲食所傷,心腹滿悶疼痛,及消散積聚痃癖氣塊久不愈者。

     木香 陳皮 青皮 京三稜(炮) 廣朮(炮) 黑牽牛(炒) 白牽牛(炒) 茴香(炒,各五錢) 巴豆(半兩,不去皮,用白米一勺同炒米黑,去米)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溫薑湯下,無時,以利為度。

    忌生冷硬物。

     木香見晛丸 治傷生冷硬物,心腹滿悶疼痛。

     巴豆霜(五分) 京三稜(煨) 神麯(炒) 石三稜(去皮穰,各一兩) 木香(二錢) 香附(炒,五錢) 升麻(三錢) 柴胡(三錢) 草豆蔻(麵裹煨,五錢)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湯送下。

     三稜消積丸 治傷生冷硬物,不能消化,心腹滿悶。

     京三稜(炮,七錢) 廣朮(炮,七錢) 青皮 陳皮(各五錢) 丁香皮 益智(各三錢) 神麯(炒,七錢) 茴香(炒,五錢) 巴豆(和米皮炒焦,去米,五錢) 上為細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薑湯下,食前。

    量虛實加減,得更衣,止後服。

     備急丹 治傷寒冷之物,心腹卒痛如錐刺,及脹滿不快,氣急,諸卒暴百病。

     錦紋川大黃 乾薑 巴豆(先去皮膜心,去油用霜) 上三味各另為末等分,同一處研勻,煉蜜成劑,杵千餘下,丸如大豌豆大,夜臥溫水下一丸。

    如氣實者,加一丸;如卒病,不計時候服。

    婦人有孕不可服。

     神保丸 治心膈痛,腹痛,血痛,腎氣痛,脅下痛,大便不通,氣噎,宿食不消。

     木香 胡椒(各二錢五分) 巴豆(十枚,去皮油心膜,研) 乾蠍(七枚) 上四味為末,湯浸蒸餅為丸麻子大,硃砂三錢為衣,每服五丸。

    如心膈痛,柿蒂燈心湯下;如腹痛,柿蒂煨姜煎湯下;如血痛,炒姜醋湯下;如腎氣痛,脅下痛,茴香酒下;如大便不通,蜜調檳榔末一錢下;如氣噎,木香湯下;如宿食不消,茶酒漿飲任下。

     雄黃聖餅子 治一切酒食所傷,心腹滿悶不快。

     雄黃(五錢) 巴豆(一百個,去油心膜) 白麵(十兩,重羅過) 上三件,除白麵,餘同為細末,共面和勻,用新水和作餅子如手大,以水再煮浮於湯上,漉出,看硬軟捏作餅子如桐子大,每服五七餅,加至十餅、十五餅。

    嚼食一餅利一行,二餅利二行,食前茶酒任下。

     感應丸 治虛中積冷,氣弱有傷停積,胃脘不能傳化;或因氣傷冷,因飢飽食,飲酒過多,心下堅滿,兩脅脹痛,心腹大疼,霍亂吐瀉,大便頻,後重遲澀,久痢赤白,膿血相雜,米穀不化,愈而復發;又治中酒,嘔吐痰逆,噁心喜唾,頭旋,胸膈痞滿,四肢倦怠,不思飲食,不拘新舊冷積,並皆治之。

     木香 肉豆蔻 丁香(各一兩五錢) 乾薑(炮,一兩) 巴豆(七十個,去皮心膜,研出油) 杏仁(一百四十粒,湯泡,去皮尖,研) 百草霜(二兩) 上前四味為末,外入百草霜、杏仁、巴豆,同和勻,用好蠟六兩熔化成汁,以重絹濾其渣,更以好酒一升,於銀石器內煮蠟數沸,傾出,候酒冷其蠟自浮於上,取蠟秤用丸,春夏修合用清油一兩,銚內熬令香熟,次下酒煮蠟四兩,同化成汁,就銚內乘熱拌和前藥末,秋冬修合用清油一兩半,成劑,分作小錠子,油紙裹,旋丸,每服三五丸,空心薑湯下。

     海藏神應丸 治一切冷物冷水,及乳酥所傷,小腹痛,腸鳴,水穀不化。

     丁香 木香(各二錢) 巴豆 杏仁 百草霜 乾薑(各五錢) 黃蠟(二兩) 上先將黃蠟用好醋煮,去渣穢,將巴豆、杏仁同炒黑煙盡,研如泥,將黃蠟再上火,春夏入香油半兩,秋冬八錢,溶開下杏仁、巴豆攪勻,次下丁香、木香等藥末,研勻,搓作錠子,油紙裹,旋丸桐子大,每服三五丸,溫米湯送下,食前,日三服,大有神效。

     丁香脾積丸 治諸般食積氣滯,胸膈脹滿,心腹刺痛。

     良薑(醋煮) 丁香 木香 巴豆(去油,各五錢) 莪朮 三稜(各一兩) 青皮(一兩) 皂莢(燒,三片) 百草霜(三匙) 上為末,麵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五更白湯下,利去三五行,以粥補住。

    如止是脾積氣,陳皮煎湯下;吐酸,薑湯下;夏月嘔吐,藿香甘草湯下;小腸氣,炒茴香酒下;婦人血氣刺痛,醋湯下;冬月嘔吐,菖蒲湯下;小兒疳氣,使君子煎湯下。

     如意丸 治氣虛積冷,停食不消,心下堅痞,噫宿腐氣,及霍亂吐瀉,水穀不化,一切食積之疾,並皆治之。

     半夏(湯洗) 三稜 莪朮 枳殼(去穰) 檳榔 陳皮 乾薑 黃連(各三兩) 巴豆(三十七粒,連殼同用) 上銼如豆大,用好醋煮乾,焙為末,薄糊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食後用茶清,薑湯任下。

    孕婦不宜服。

     阿魏丸 治脾胃怯弱,過食肉面生果之物,停積中焦,不能克化,以緻腹脹刺痛,嘔惡不食,或利或秘,並皆治之。

     阿魏(酒浸化) 官桂(不見火) 蓬朮(炒) 麥芽(炒) 神麯(炒) 青皮(去白) 蘿蔔子(炒) 白朮 乾薑(炮,各半兩) 百草霜(三錢) 巴豆(去皮心膜油,七個) 上為末,薄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

    面傷,麵湯下;生果傷,麝香湯下。

     化滯丸 理一切氣,化一切積,奪造化有通塞之功,調陰陽有補瀉之妙,久堅沉痼磨之自消,暴積乍留導之自去。

     南木香(堅實者,不見火) 丁香(去苞,不見火) 青皮(四花者,去穰) 橘皮(去白) 黃連(大者,各二錢半) 半夏(為末,薑汁和餅,陰乾,二錢半) 京三稜(慢火煨) 蓬朮(慢火煨,各四錢八分) 巴豆(去心膜,以瓦器醋浸一宿熬幹,六錢) 烏梅(取肉焙乾為末,五錢,用米醋調略清,慢火熬成膏,和入前藥) 上各製為極細末,通和勻,用白麵八錢水調得所,慢火打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丸、七丸,人盛者十丸,空心橘皮湯下。

    常服磨滯,不欲通洩,津液嚥下。

    停食飽悶,枳殼湯下;但有所積之物,取本汁飲冷下;因食吐不止,津液嚥下,即止。

    食瀉不休,及霍亂嘔吐,俱用冷水下;若赤痢,冷甘草湯下;白痢,冷乾薑湯下;赤白痢,冷甘草乾薑湯下;心痛,石菖蒲湯下;諸氣痛,生薑橘皮湯下;小腸氣痛,茴香湯下;若婦人血氣痛,當歸湯下(一雲當歸酒下)。

    孕婦不宜服。

    如小兒,量歲數加減用,疳積常服,米飲下,不拘時。

    若欲宣通,滾薑湯下,仍加丸數,未利再服,利多飲冷水一口即止。

    此藥得熱則行,得冷則止。

     煮黃丸 治飲食過多,心腹脹滿,脅肋走氣,痃癖刺痛,如神。

     雄黃(研,一兩) 巴豆(去皮心,研如泥,五錢) 上入白麵二兩同研勻,滴水丸如桐子大,滾漿水煮十二丸,濾入冷漿水內,令沉冷,每用時用浸藥冷漿下一丸,一日十二時盡十二丸,以微利為度,不必盡劑。

     以上俱逐推冷食之劑,傷輕者選用。

     治傷肉食方 寬中丸 治胸膈痞悶,停滯飲食,及一切肉食不化,腹脹發熱。

     山楂(不拘多少,蒸熟曬乾) 上為末,神麯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湯下。

     獺肝丸 治食魚鱠不消,生瘕,常欲食鱠者。

     獺骨肝肺 大黃(各八分) 蘆根 鶴骨(各七分) 桔梗(五分) 乾薑 桂心(各四分) 斑蝥(炙,二十一枚)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酒服十丸至十五丸,日再,瘥。

     仲景方 治食鱠在心胸間不化,吐不出,速下除之,久成症病。

     陳皮(一兩) 大黃 樸硝(各二兩) 上三味,用水一大升煮取半升,頓服消。

     又方 用馬鞭草搗汁飲。

    又,飲姜葉汁一升,亦消。

    又,可服吐藥吐之。

     一方 治食狗肉不消,心下堅,或腹脹,口乾,大渴心急,發熱,狂言妄語,或洞下。

     用杏仁一升,去皮研,以沸湯三升和,絞汁三服,狗肉原片皆出淨。

    一方以蘆根水煮汁飲之,消。

     治傷食挾外感方 行氣香蘇飲 治內傷生冷,飲食厚味,堅硬之物,肚腹脹滿,疼痛,外感風寒濕氣,頭痛身熱憎寒,遍身骨節麻木疼痛,七情惱怒相沖,飲食不下,心腹氣痛。

     紫蘇 陳皮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