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水煎米熟,去渣,溫服。
加人參一錢半,名人參白虎湯;加蒼朮一錢,名蒼朮白虎湯。
益元散(一名六一散,一名天水散) 治中暑,身熱煩渴,小便不利。
滑石(六兩,水飛) 甘草(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新汲水調服。
如心神恍惚,每料加辰砂三錢,用白沸湯調下,名辰砂益元散;如莖中痛,加蒲黃三兩,加薄荷少許,名雞蘇散。
加青黛少許,名若玉散。
治療並同。
桂苓甘露飲 治伏暑引飲過多,肚腹膨脹,小便不利,濕熱為患者。
茯苓 澤瀉(各一兩) 豬苓(去皮) 白朮(炒) 桂心(炒,各五錢) 滑石(四兩) 石膏 寒水石(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湯、冷水任調下,入蜜少許尤好。
張子和方加人參、藿香各半兩,甘草、葛根各一兩,木香二錢半。
玉露散 治暑渴。
寒水石 滑石 石膏 甘草 瓜蔞根(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新汲水調服。
竹葉石膏湯 治伏暑內外熱熾,煩躁大渴。
石膏(半兩) 麥門冬(去心) 人參(各二錢) 半夏(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咀作一服,加生薑五片、青竹葉十四片、糯米一撮,水煎服。
春澤湯 治伏暑發熱,煩渴引飲,小便不利。
澤瀉(三錢) 豬苓 茯苓 白朮(各二錢) 人參 麥門冬(去心,各一錢半) 桂心(一錢) 上?咀,每服七錢,水一鍾半加燈心二十莖,煎一鍾,食遠服。
渴甚,去桂,加五味子、黃連各二錢。
丹溪方 治暑渴。
生地黃 麥門冬(去心) 牛膝 萸柏(炒) 知母 葛根 甘草 上銼,水煎服。
枇杷葉散 治中暑伏熱,煩渴引飲,嘔噦噁心,頭目昏眩。
香薷(七錢半) 白茅根 麥門冬(去心) 乾木瓜 甘草(炙,各一兩) 丁香 陳皮 厚樸(薑汁炒) 枇杷葉(炙,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如煩躁,冷水調下。
柴胡天水散 治中暑脈數,盜汗不止,發寒熱者,此熱在肺分。
柴胡(三錢) 黃芩(二錢) 滑石(二錢半) 甘草(炙,一錢) 上為末,水煎服,或白湯調亦好。
一方有人參二錢。
酒煮黃連丸 治伏暑發熱煩渴,嘔吐噁心。
黃連(十二兩) 好酒(五斤) 上以酒煮黃連,幹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熱湯下三五十丸,胸膈涼,不渴為驗。
三黃石膏湯 治暑毒深入,結熱在裡,譫語煩渴,不欲近衣,大便秘結,小便赤澀。
黃連(三錢) 黃柏 山梔子 元參(各一錢) 黃芩 知母(各一錢五分) 石膏(三錢) 甘草(七分) 上銼,水煎服。
龍鬚散 治中暑昏悶,不省人事,及洩瀉霍亂作渴,一服即愈,亦能解暑毒。
甘草(炙,一兩) 五倍子(生用,一方作五味子) 白礬(生) 烏梅(去核,各二兩) 飛羅面(一兩,一方用清明日面,佳) 上為末拌勻,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
千裡水葫蘆 治路上行人,暑熱作渴,茶水不便,用此藥備之,俟渴時即用一丸噙化,止渴生津,清熱,止嗽化痰,甚妙。
硼砂 柿霜 烏梅肉 薄荷葉 白沙糖(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烏梅肉為丸,每用一丸噙化。
水葫蘆丸(一名旅行丸) 治冒暑毒,解煩渴,生津液。
川百藥煎(三兩) 麥門冬(去心) 烏梅肉 白梅肉 乾葛 甘草(各五錢) 人參(二錢)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含化。
夏月出行,一丸可度一日。
治中暑吐利方 五苓散 治中暑煩渴,身熱頭痛,霍亂吐瀉,小便赤澀,心神恍惚。
澤瀉(二兩半) 赤茯苓 豬苓 白朮 肉桂(各一兩半) 上?咀,每服五錢,水煎,食前服。
或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本方去桂,名四苓散;加茵陳,名茵陳五苓散;加辰砂等分,減桂三之一,名辰砂五苓散;加車前子,名加味五苓散。
初痢及積聚,食黃酒疸,加大黃;陽毒,加升麻、芍藥,去桂;狂言妄語,加辰砂、酸棗仁;頭痛目眩,加川芎、羌活;咳嗽,加桔梗、五味子;心氣不足,加人參、麥門冬;痰多,加陳皮、半夏;喘急,加馬兜苓、桑白皮;氣塊,加三稜、蓬朮;心熱,加黃連、石蓮肉;身疼急拘,加麻黃;口乾噯水,加烏梅、乾葛;眼黃酒疸及五疸,加茵陳、木通、滑石;血衄,加梔子、烏梅;伏暑鼻衄,加茅根,煎調百草霜;五心熱如勞,加桔梗、柴胡;有痰有熱,加桑白皮、人參、前胡;水腫,加甜葶藶、木通、滑石、木香;吊腎氣,加吳茱萸、枳殼;小腸氣痛,加小茴香、木通;霍亂轉筋,加藿香、木瓜;小便不利,加木通、滑石、車前子;喘咳心煩,不得眠,加阿膠;疝氣,加小茴香、川楝子、檳榔,去桂,薑蔥煎,入鹽一撚同服;女子血積,加桃仁、牡丹皮;嘔吐,去桂,加半夏、生薑。
薷苓湯 治夏秋暑濕緻腹痛霍亂吐瀉,欲成痢疾等證。
黃連(薑汁炒) 厚樸(薑汁炒) 扁豆(炒) 香薷 白朮 茯苓 豬苓(各一錢) 澤瀉(一錢二分) 甘草(炙,三分) 上水煎,食前涼服,渣再煎。
桂苓白朮散 治冒暑濕熱,吐瀉轉筋,腹痛,小兒亦可服。
茯苓 澤瀉(各一兩) 豬苓 白朮 官桂(各五錢) 甘草 石膏 寒水石(各二兩) 滑石(四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湯新汲水,或生薑湯調下。
劉廷瑞方不用豬苓。
解暑三白散 治冒暑伏熱,霍亂嘔吐,小便不利,頭目昏眩。
澤瀉 白朮 白茯苓(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錢,水一鍾加生薑五片、燈心十莖,煎八分,不拘時服。
香樸飲子 治大人小兒伏熱吐瀉,虛煩霍亂。
人參 茯苓 甘草 紫蘇葉 烏梅肉 木瓜 澤瀉 香薷 半夏曲 厚樸 白扁豆(炒)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食前服。
謝傳萬病無憂散 專治夏月霍亂吐瀉,煩渴尿赤,似瘧非瘧,似痢非痢,不服水土等證。
常服可防瘧痢。
草果 黃連 滑石 澤瀉(各一兩二錢) 枳殼 木通 陳皮 厚樸 赤茯苓 車前子 豬苓 砂仁(各八錢) 香薷 白扁豆(各二兩,炒) 白朮 小茴香(各五錢六分) 木香 甘草(各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滾水調服。
素虛者,溫酒或茶清下,忌米飲,孕婦勿服。
如不善服末者,煎三沸服,或晾冷服,不爾則吐。
卻暑散 治冒暑伏熱,頭目眩暈,嘔吐瀉痢,煩悶背寒,面垢。
赤茯苓 生甘草(各四兩) 寒食麵 生薑(各一斤) 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大黃龍丸 治中暑身熱頭疼,狀如脾寒,或煩渴嘔吐,昏悶不食。
舶上硫黃(舶,音白,海中大船) 硝石(各一兩) 白礬 滑石 雄黃(各五錢) 白麵(四兩) 上五味為末,入面和勻,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新汲水下。
來復丹 治上盛下虛,裡寒外熱,伏暑,洩瀉如水。
五靈脂(一兩) 陳皮(去白,二兩) 硝石(一兩) 硫黃(一兩,同硝石為末,入銚內以柳枝攪,不可用火太猛,恐傷藥力,候得所,研細末,名二氣丹) 太陰元精石(另研) 青皮(去白,各二兩) 上將五靈脂、青皮、陳皮為末,次入元精石末,及前二氣末,拌勻,醋打麵糊丸如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治暑傷元氣方 十味香薷飲 治內傷不足,伏暑,身體倦怠,神昏頭重,吐痢。
常服養陰避暑,調理陰陽。
香薷(一兩) 人參 陳皮 白朮 茯苓 黃耆 白扁豆(炒) 木瓜 厚樸(薑製) 甘草(炙,各半兩) 上?咀,每作七錢,水煎,不拘時服。
清暑益氣湯 治長夏濕熱蒸人,人感之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懶於動作,胸滿氣促,肢節疼
加人參一錢半,名人參白虎湯;加蒼朮一錢,名蒼朮白虎湯。
益元散(一名六一散,一名天水散) 治中暑,身熱煩渴,小便不利。
滑石(六兩,水飛) 甘草(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新汲水調服。
如心神恍惚,每料加辰砂三錢,用白沸湯調下,名辰砂益元散;如莖中痛,加蒲黃三兩,加薄荷少許,名雞蘇散。
加青黛少許,名若玉散。
治療並同。
桂苓甘露飲 治伏暑引飲過多,肚腹膨脹,小便不利,濕熱為患者。
茯苓 澤瀉(各一兩) 豬苓(去皮) 白朮(炒) 桂心(炒,各五錢) 滑石(四兩) 石膏 寒水石(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湯、冷水任調下,入蜜少許尤好。
張子和方加人參、藿香各半兩,甘草、葛根各一兩,木香二錢半。
玉露散 治暑渴。
寒水石 滑石 石膏 甘草 瓜蔞根(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新汲水調服。
竹葉石膏湯 治伏暑內外熱熾,煩躁大渴。
石膏(半兩) 麥門冬(去心) 人參(各二錢) 半夏(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咀作一服,加生薑五片、青竹葉十四片、糯米一撮,水煎服。
春澤湯 治伏暑發熱,煩渴引飲,小便不利。
澤瀉(三錢) 豬苓 茯苓 白朮(各二錢) 人參 麥門冬(去心,各一錢半) 桂心(一錢) 上?咀,每服七錢,水一鍾半加燈心二十莖,煎一鍾,食遠服。
渴甚,去桂,加五味子、黃連各二錢。
丹溪方 治暑渴。
生地黃 麥門冬(去心) 牛膝 萸柏(炒) 知母 葛根 甘草 上銼,水煎服。
枇杷葉散 治中暑伏熱,煩渴引飲,嘔噦噁心,頭目昏眩。
香薷(七錢半) 白茅根 麥門冬(去心) 乾木瓜 甘草(炙,各一兩) 丁香 陳皮 厚樸(薑汁炒) 枇杷葉(炙,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如煩躁,冷水調下。
柴胡天水散 治中暑脈數,盜汗不止,發寒熱者,此熱在肺分。
柴胡(三錢) 黃芩(二錢) 滑石(二錢半) 甘草(炙,一錢) 上為末,水煎服,或白湯調亦好。
一方有人參二錢。
酒煮黃連丸 治伏暑發熱煩渴,嘔吐噁心。
黃連(十二兩) 好酒(五斤) 上以酒煮黃連,幹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熱湯下三五十丸,胸膈涼,不渴為驗。
三黃石膏湯 治暑毒深入,結熱在裡,譫語煩渴,不欲近衣,大便秘結,小便赤澀。
黃連(三錢) 黃柏 山梔子 元參(各一錢) 黃芩 知母(各一錢五分) 石膏(三錢) 甘草(七分) 上銼,水煎服。
龍鬚散 治中暑昏悶,不省人事,及洩瀉霍亂作渴,一服即愈,亦能解暑毒。
甘草(炙,一兩) 五倍子(生用,一方作五味子) 白礬(生) 烏梅(去核,各二兩) 飛羅面(一兩,一方用清明日面,佳) 上為末拌勻,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
千裡水葫蘆 治路上行人,暑熱作渴,茶水不便,用此藥備之,俟渴時即用一丸噙化,止渴生津,清熱,止嗽化痰,甚妙。
硼砂 柿霜 烏梅肉 薄荷葉 白沙糖(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烏梅肉為丸,每用一丸噙化。
水葫蘆丸(一名旅行丸) 治冒暑毒,解煩渴,生津液。
川百藥煎(三兩) 麥門冬(去心) 烏梅肉 白梅肉 乾葛 甘草(各五錢) 人參(二錢)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含化。
夏月出行,一丸可度一日。
治中暑吐利方 五苓散 治中暑煩渴,身熱頭痛,霍亂吐瀉,小便赤澀,心神恍惚。
澤瀉(二兩半) 赤茯苓 豬苓 白朮 肉桂(各一兩半) 上?咀,每服五錢,水煎,食前服。
或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本方去桂,名四苓散;加茵陳,名茵陳五苓散;加辰砂等分,減桂三之一,名辰砂五苓散;加車前子,名加味五苓散。
初痢及積聚,食黃酒疸,加大黃;陽毒,加升麻、芍藥,去桂;狂言妄語,加辰砂、酸棗仁;頭痛目眩,加川芎、羌活;咳嗽,加桔梗、五味子;心氣不足,加人參、麥門冬;痰多,加陳皮、半夏;喘急,加馬兜苓、桑白皮;氣塊,加三稜、蓬朮;心熱,加黃連、石蓮肉;身疼急拘,加麻黃;口乾噯水,加烏梅、乾葛;眼黃酒疸及五疸,加茵陳、木通、滑石;血衄,加梔子、烏梅;伏暑鼻衄,加茅根,煎調百草霜;五心熱如勞,加桔梗、柴胡;有痰有熱,加桑白皮、人參、前胡;水腫,加甜葶藶、木通、滑石、木香;吊腎氣,加吳茱萸、枳殼;小腸氣痛,加小茴香、木通;霍亂轉筋,加藿香、木瓜;小便不利,加木通、滑石、車前子;喘咳心煩,不得眠,加阿膠;疝氣,加小茴香、川楝子、檳榔,去桂,薑蔥煎,入鹽一撚同服;女子血積,加桃仁、牡丹皮;嘔吐,去桂,加半夏、生薑。
薷苓湯 治夏秋暑濕緻腹痛霍亂吐瀉,欲成痢疾等證。
黃連(薑汁炒) 厚樸(薑汁炒) 扁豆(炒) 香薷 白朮 茯苓 豬苓(各一錢) 澤瀉(一錢二分) 甘草(炙,三分) 上水煎,食前涼服,渣再煎。
桂苓白朮散 治冒暑濕熱,吐瀉轉筋,腹痛,小兒亦可服。
茯苓 澤瀉(各一兩) 豬苓 白朮 官桂(各五錢) 甘草 石膏 寒水石(各二兩) 滑石(四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湯新汲水,或生薑湯調下。
劉廷瑞方不用豬苓。
解暑三白散 治冒暑伏熱,霍亂嘔吐,小便不利,頭目昏眩。
澤瀉 白朮 白茯苓(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錢,水一鍾加生薑五片、燈心十莖,煎八分,不拘時服。
香樸飲子 治大人小兒伏熱吐瀉,虛煩霍亂。
人參 茯苓 甘草 紫蘇葉 烏梅肉 木瓜 澤瀉 香薷 半夏曲 厚樸 白扁豆(炒)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食前服。
謝傳萬病無憂散 專治夏月霍亂吐瀉,煩渴尿赤,似瘧非瘧,似痢非痢,不服水土等證。
常服可防瘧痢。
草果 黃連 滑石 澤瀉(各一兩二錢) 枳殼 木通 陳皮 厚樸 赤茯苓 車前子 豬苓 砂仁(各八錢) 香薷 白扁豆(各二兩,炒) 白朮 小茴香(各五錢六分) 木香 甘草(各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滾水調服。
素虛者,溫酒或茶清下,忌米飲,孕婦勿服。
如不善服末者,煎三沸服,或晾冷服,不爾則吐。
卻暑散 治冒暑伏熱,頭目眩暈,嘔吐瀉痢,煩悶背寒,面垢。
赤茯苓 生甘草(各四兩) 寒食麵 生薑(各一斤) 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大黃龍丸 治中暑身熱頭疼,狀如脾寒,或煩渴嘔吐,昏悶不食。
舶上硫黃(舶,音白,海中大船) 硝石(各一兩) 白礬 滑石 雄黃(各五錢) 白麵(四兩) 上五味為末,入面和勻,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新汲水下。
來復丹 治上盛下虛,裡寒外熱,伏暑,洩瀉如水。
五靈脂(一兩) 陳皮(去白,二兩) 硝石(一兩) 硫黃(一兩,同硝石為末,入銚內以柳枝攪,不可用火太猛,恐傷藥力,候得所,研細末,名二氣丹) 太陰元精石(另研) 青皮(去白,各二兩) 上將五靈脂、青皮、陳皮為末,次入元精石末,及前二氣末,拌勻,醋打麵糊丸如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治暑傷元氣方 十味香薷飲 治內傷不足,伏暑,身體倦怠,神昏頭重,吐痢。
常服養陰避暑,調理陰陽。
香薷(一兩) 人參 陳皮 白朮 茯苓 黃耆 白扁豆(炒) 木瓜 厚樸(薑製) 甘草(炙,各半兩) 上?咀,每作七錢,水煎,不拘時服。
清暑益氣湯 治長夏濕熱蒸人,人感之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懶於動作,胸滿氣促,肢節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