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胎產方案》卷四

關燈
氣痞)而不化,病甚急,他藥不效時實不得已而始用之,再察霜中去淨油否,慎之。

    男子用之不必去淨油。

     八、虛心胃痛虛有陰虛,陽虛之別。

    陰虛原方加熟地一錢(益智仁、砂仁各六粒研,合薑汁同拌,炒焦用),枸杞(二錢,酒炒),阿膠(二錢,蒲黃炒銑),萸肉(二錢,酒炒),姜(將原方中之乾薑減半,炒黑);陽虛原方中人參、乾薑加一倍。

     九、實心胃痛原方減人參,白朮,肉桂,附子,加枳殼二錢(炒),草蔻一錢(研),桂枝八分(醋炒);甚者原方加川大黃三錢(將大黃先為末,用菲菜汁拌均,九蒸九曬)。

     特真心痛,指甲青黑,手足冷,朝發夕死,以美芙蓉炭五分,水沖服立愈。

     按:產後胃氣痛,其人必素有舊病。

    產後氣血大虧,其病自然加甚。

    但症有九種,當辨氣血寒食蟲痰積虛實,治宜加味理中湯為主。

    以上各症加減,必須認明證侯,然後施治為要。

     產後遍身疼痛及腰腹痛 凡產後遍身疼痛,由產時百節開張,血脈凝滯,累日不散,則經脈經絡不舒,故腰背不能轉側,手足不能動履,或兼身熱頭痛。

    若誤認太陽表邪而發汗,則手足逆冷,變成險症矣。

    宜祛痛散治之。

    婦人腎位系胞,腰為腎府,至產勞傷腎氣,損動胞絡;或產未平復而風寒乘之,二者皆緻腰痛。

    宜養榮壯腎湯,或加味大造丸。

    若小腹作痛,未曾服生化湯,問惡露如何,若可按揉而稍止者屬虛,並宜桂延生化湯治之。

     光緒丁酉,泰安城汛把總周振甲先生之夫人,患產後遍身疼痛,以祛痛散加減,三劑而愈;繼服桂延生化湯,二劑復元(即本門第四方)。

     祛痛散 人參、白朮(炒,各一錢) 當歸(二錢) 黃耆(八錢,炒) 川牛膝(三錢) 獨活(一錢) 半肉桂(五分,研) 韭白(一撮) 生薑(一片) 秦艽(三錢),水煎。

     有汗,減生薑,獨活。

    無汗,加益母草三錢。

    肚痛,加醋炒五靈脂四錢,減參耆。

     養榮壯腎湯 續斷杜仲(炒炭)、獨活桂心(研)、川芎(各八分) 防風(四分) 當歸(二錢) 桑寄生(八分) 生薑(三片) 加味大造丸(方見本卷熱蒸成勞瘵門) 桂延生化湯 肉桂(研)、延胡索(炒)、炮姜(各四分) 甘草(三分) 桃仁(十粒,炒,去皮尖,研) 川芎(一錢) 當歸(三錢) 如痛止,原方減肉桂、延胡索。

     如臍下無血塊,而仍痛不止者,原方加熟地三錢。

     產後乳癰乳疽 產後乳癰乳疽初發時,寒熱往來如瘧,不可作瘧治,亦不可全用敗毒消疽等味,當大補氣血,佐以金銀花等味,以散邪毒。

    若膿未成,痛不可忍,宜瓜蔞乳沒散;已成膿,宜排膿大補湯,外用馬蹄香搗爛敷之;若膿已出,而虛弱日甚,宜十全大補湯。

     瓜蔞乳沒散 全瓜蔞(一枚,皮仁皆搗爛) 當歸、金銀花(各三錢) 白芷(一錢) 青皮(五分) 乳香(去油)、沒藥(炒,各五分) 甘草(四分,炙) 蒲公英(五錢) 水煎,加酒一盅服。

     排膿大補湯 人參、白朮(土炒)、生地、金銀花(各二錢) 全當歸(三錢) 茯苓(三錢) 黃耆(四錢,炒) 連翹(五分,去心) 青皮(三分) 烏梅(一個,研) 白芷(五分) 大棗(一枚) 十全大補湯(古方,本卷第四章略述,此詳之。

    ) 人參(三錢) 白朮(二錢,土炒) 熟地(五錢,炒) 當歸(三錢) 茯苓(四錢) 川芎(一錢) 甘草(二錢) 肉桂(一錢,研) 黃耆(三錢) 白芍(三錢,酒炒) 洩瀉,原方加蓮子十四粒(研)肉豆蔻一枚(煨研)。

    口渴,原方加麥冬、五味子各一錢。

    不長皮,原方加雞內金二錢。

    不收口,以參末膏藥貼之;或原方加浙貝母三錢。

     按:乳癰乳疽潰後,總以十全大補湯為最宜。

    若或稍有火毒,原方減肉桂,加金銀花、蒲公英、遠志肉、紹酒煎,日服三煎自安。

     產後流注 產後惡露流注於腎腰關節之處,或漫腫,或結塊作痛,久則腫起,肢體倦怠,急用蔥熨法以散外腫,內服參歸生化湯以散血滯。

    至已潰、未潰,其法參之乳癰症中。

     蔥熨法 用生蔥一握搗為餅,貼患處,加厚布三四層以炭火鬥熨之,立效。

    此方又治癰疽初起。

     參歸生化湯 人參(二錢) 當歸(三錢) 川芎、黃耆(各一錢半) 肉桂(八分,研) 甘草(五分) 白芷(一錢半) 五香餅灸法 公丁香、木香、沉香、肉桂(各一錢) 麝香(五分) 上五味共為細末。

     五香餅灸流注法,以五香末用米湯為餅,先以大蒜泥鋪初起之患處,以五香餅放蒜泥上,用艾火球灸在餅上,痛者灸至不痛,而癢則止;癢者灸至痛則止;如不痛不癢者,灸至皮肉融洽為度,多灸一二次為貴,毒自散矣。

    若灸陰毒、無名腫痛風毒,原方加白芷、紫蘇、薑黃、血竭花各五分,同和為餅,灸法同流注。

     產門腫痛 臨產用力過多,以緻戶門兩旁腫痛,手足不能舒伸者,用四季蔥(即芽蔥)入乳香末搗成餅,貼腫痛處,良久即愈。

     陰門突出 臨產用力逼送,陰門突出者,四物湯加龍骨少許,連進二服。

    外用如聖膏貼頂,少收即拭去。

     龍骨四物湯 龍骨(一錢) 熟地(四錢) 全當歸(四錢) 白芍(四錢,酒炒) 川芎(二錢) 如聖膏(又名收線子乳膏,方見臨產胎衣不下門,又見諸異症門。

    ) 產後陰癢 陰門發癢者,乃產後脾胃不和,氣血不調,宗氣下陷,濕熱下逼陰中,因之而生蟲,其癢者乃蟲咬陰戶也。

    治宜加減補中益氣湯,外用薰洗、貼法。

     加減補中益氣湯 黃耆、人參(各錢半) 當歸身、甘草(炙)、白朮(土炒,各一錢) 陳皮(五分) 升麻(三分) 川椒(二十粒) 烏梅(三個) 吳茱萸(三分,用川黃連同炒) 生薑(三片) 大棗(三個,燒) 外用薰洗法 蛇床子(一兩,炒研) 川椒(三錢) 蔥白(五寸) 苦參(五錢) 熟艾葉(三錢) 煎湯取汁,盆中先熏後洗。

    若薰洗不效,連用三四次。

    如再不愈,用椿白蛇床方,或用豬肝貼法即愈。

    又方:椿白皮四錢,蛇床子四錢,煎水薰洗,其癢自止。

     外用貼法 豬肝一頁(回族以羊肝代之),竹刀切一分厚之片,用芝麻油搽過,放新瓦上用火炙之,至熱氣香時,乘熱即貼陰門癢處,冷再換之,換三次即愈。

    用時先洗後貼。

     又方:用小雞一隻,剖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