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胎產方案》卷四

關燈
去毛,去臟腑,煮熟用滾醋烹透,貼癢處即愈。

     陰門生瘡 陰門生瘡,亦下陷濕熱所緻,宜服加味補益敗毒散。

     加味補益敗毒散 生黃耆、人參(各二錢) 白朮(一錢,土炒) 甘草(八分,炙) 陳皮(一錢) 當歸身(二錢) 升麻(五分) 荊芥(一錢) 銀柴胡(一錢) 肉桂(五分,研) 乳香(一錢) 防風(一錢) 外治熏洗方 金銀花、甘草、元參、土茯苓蒼朮(炒)、霜桑葉、白芷、苦參、蔥白、蒜梗、川椒各等份 槐枝五寸,水煎薰洗。

     加昧三仙丹(原方列本門之末) 三仙丹底加大黃、黃連(各一錢) 象皮(二錢) 無名異(一錢) 輕粉(五分) 冰片(一分) 樟腦(五分,研調) 煅甘石、黃柏各二錢,共為細末摻瘡。

    如幹,用豬膽汁和芝麻油調搽之甚效。

     《本草備要》:「治金瘡折傷,癰疽腫毒。

    醋磨塗,止痛生肌。

    人受杖時,須服三五錢,不甚痛傷。

    生川廣,小黑石子也。

    」 升樟腦法 樟片(一兩) 薄荷葉(一兩,鮮) 好磁碗二個,將薄荷葉鋪一碗內鋪均,將樟片放在薄荷上,用一碗蓋之,以竹紙封口二三重,勿冷洩氣,用木炭火緩緩燉三炷香為度,止火待碗冷,開碗上蓋,碗上之霜即樟腦也。

     升三仙丹 水銀輕粉(研)、火硝(研)各一兩,拌均,入一大傾銀罐內,上以小罐蓋之,用鹽泥封固。

    以木炭火煅至三炷香為度,取出冷定,蓋上霜為丹頭,底下為丹底。

    拔毒用丹底,收口用丹頭。

    凡各瘡毒摻藥俱奇效。

    一方火硝、白礬,用小鍋一口,將藥入內,蓋一磁碗亦可升丹。

     乳汁不通(附孕四年產子缺乳) 產後乳汁不通,其故有二。

    一由氣血兩虛,乳汁稀少;一由氣閉血滯,壅塞不行。

    蓋婦人多優思忿怒,憂思則氣結而血亦結,忿怒則氣逆而血亦逆。

    甚至乳硬管塞,脅痛煩熱,故古方於通乳藥中多用香附,木香、青皮者,以行氣故也。

    用玉不留通乳而兼行也。

    惟由氣血虛弱,則不用利氣之藥。

    須服豬蹄湯、公雞飲、鍾乳飲等方,以年紀大小壯弱酌用之。

     豬蹄湯(此方純補四十歲後,氣虧血虛者宜之。

    兼滯,公雞飲。

    ) 豬前蹄(一對,用公豬擇過的) 糯米(一斤) 生黃耆(一兩) 西黨參(一兩) 通草(五錢),先將藥煎汁去渣,將藥汁入大砂鍋內,再入豬蹄、糯米,用河水楊木火煮爛飲之,食之效甚。

     公雞飲(此方半行半補,三十歲後氣血虛者,有滯宜之。

    ) 大白公雞(一隻,去毛臟) 西黨參(一兩) 黃耆(一兩) 穿山甲(三錢,炒銖) 王不留(三錢,炒) 先煎藥汁一碗(去渣),再與長流水數碗煮雞,飲食之,乳汁自通。

     鍾乳飲 鍾乳粉(二錢) 漏蘆(三錢),水煎服。

     鯽魚飲 鯽魚(半斤) 木通(五錢),水煎服。

     大豬蹄湯 七星豬蹄(一隻) 當歸(五錢) 熟地(六錢) 人參(二錢) 川芎(一錢) 半通草(一錢) 枸杞(三錢) 黃耆(三錢,炙) 先煮豬蹄濃汁,以蹄汁煎藥服之。

    凡乳汁不通,皆由氣血不足之故。

    如人稍壯氣閉,則加王不留行一錢(炒)。

     化滯通乳湯(此方新產年少,氣血盛閉者宜。

    ) 香附(二錢,酒炒) 木香(一錢,研) 陳皮(一錢,炒) 胡蘆巴(一錢,炒研) 通草(一錢) 穿山甲(一錢,炒銖) 王不留(二錢,炒) 皂角刺(一錢) 川芎(一錢) 懷孕四年產子缺乳 餘故裡有戶婦人者,懷孕四年產一子,其間均以為病,用行滯消脹等藥皆不效。

    至臨產前十日,延餘診治。

    其脈,左尺滑實而數,餘曰:「是喜也,非病也,將臨產矣。

    」因用耗氣藥太多,餘以六君子救之,服二劑而產一子。

    因體虛缺乳,用十全大補湯五劑,大豬蹄湯二劑,乃復其元,乳亦流矣。

    餘悅曰:「幸而有夫,若是寡婦,何處洗冤?」聞者皆奇之。

     六君子湯(見卷三產後膨脹門) 十全大補湯(見本卷產後乳癰乳疽門) 大豬蹄湯(見本門第五方) 按:上症前醫誤為癥瘕,用破藥百餘劑,產一男子,全體決然無恙。

    莫非天賜其子乎?其子毛髮指甲皆長於普通赤子三四倍,滿月紮小辮,四月能步行,非常頗實。

    一旦謂宗嶽曰:「爾開診後,遇寡婦患此,當以為標而救之。

    」不獨此案,然古人亦有之,詳見《濟陰綱目》。

     消乳 產後無子飲乳,有乳而欲消者,以麥芽一兩(炒末),四物湯調服即消。

    或用神麯二錢(炒末),紹酒調服,日用一次。

     產後諸異症 下物如缽 產後陰中下一物如缽狀,有二歧者,乃子宮也。

    用補中益氣湯去柴胡,連進二三劑,一響而收後,以四物湯加人參調理。

    白芍終須少用,至七日外,另行斟酌。

     下物如帕 產後陰中下一物如帕,約重斤餘者,因臨產勞役或肝痿所緻。

    又有黏席不上者,則系脂膜無妨,治法同缽症。

     下物如茄 產後陰中下一物如茄,蓋兒袋也。

    名曰「茄症」。

    由產時用力過多,元氣下陷之故,治宜補中益氣湯以升提之,自然漸退。

     補中益氣湯(方見卷一胎前子滿門,缽症、帕症、茄症皆宜之。

    ) 下肉線 產後倉遑驚擾,用力過多,以緻育膜有傷,垂出肉線一條,約長一二尺,牽引心腹,痛不可忍,以手微動之,則痛苦欲絕,宜先服失笑散數劑,再用生薑三斤,搗爛以清油二斤拌均炒,令油於焦為度,即用熟絹五尺折作數層,令穩婆輕手盛起肉線,使屈曲一圈納陰戶口,用絹袋兜前油姜,稍溫敷在肉線上熏之。

    姜冷則以木炭火熨熱,使常有姜氣。

    如姜氣已過,又用姜照前制度熏一日一夜,其線即縮入一半,二日縮盡。

    再用芎歸湯調理,萬不可使肉線斷作兩截,一斷則不治矣。

     失笑散 蒲黃、五靈脂各二錢,共研末醋調服。

     芎歸湯 川芎(一錢) 當歸(二錢) 補中益氣湯 去柴胡重用黃耆,產後下物各症,服之皆效。

    (方見胎前子滿門)服之線不收者,貼子乳膏自效。

     收線子乳膏(又名如聖膏,正方見胎衣不下門。

    ) 蓖麻子肉(一兩) 滴乳香(五錢,去油),研為膏攤布上,貼頭頂心,所下之肉線即收。

    盤腸下生者,貼之腸自收。

    凡用此方腸以已收矣,即去膏貼,肉線者亦然。

     乳懸 產後瘀血上攻,忽兩乳伸長,細小如腸,直過小腹,痛不可忍,名曰「乳懸。

    」用川芎、當歸各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