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胎產方案》卷三

關燈
產後上 產後總論 凡病起於血氣之衰,脾胃之虛,況產婦氣血脾胃之虛弱,殆有甚焉。

    丹溪論:「產後當以大補氣血為主,雖有他症,以末治之。

    」故治法有氣勿專耗氣,有食勿專消食,熱不用芩連,寒不用桂附。

    如中虛外感,見三陽表症之多,似可汗也;在產後而用麻黃,則重竭其陽。

    見三陰裡症之多,似宜下也;在產後而用承氣,則重亡其陰。

    至若耳聾、脅痛,腎虛、惡露之停,休用柴胡。

    譫語汗出,中風類痙之症,莫作風治。

    其由陽氣之衰,非大補不能回陽而起弱,即如因陰血之涸,非滋榮不能舒筋而活絡。

    又乍寒乍熱,發作有期,症類瘧也,若以瘧治,淹滯難痊。

    神不守舍,言語無倫,病似邪也,若以邪治,危亡可待。

    去血而大便燥結,蓯蓉加於生化。

    汗多而小溲短澀,六君倍用參耆。

    脫肛、茄帕俱是氣虛下陷,補中益氣是良方也。

    口噤拳攣,無非血燥類風,加參生化,大有益焉。

    產戶入風,服以養榮羌獨。

    玉門傷冷,洗須床菟萸硫。

    怔忡驚悸,生化湯加以遠志。

    似邪恍惚,安神丸兼服。

    脾氣因喘咳而滿悶虛煩,生化湯加木香為佐。

    因過食而嘔吐惡逆,六君子加神麯為良。

    蘇木、稜、莪大能破血;青皮、枳實最消膨脹。

    一應耗氣破血之藥,汗出洩下之方,隻可施於強壯,不宜用於虛弱。

    大抵新產之後,先問惡露何如,塊痛何如,參朮不可遽加。

    至若亡陽汗脫,氣虛喘促,加參生化是從權也。

    如亡陰大熱,暈厥血崩,升舉大補乃急救耳。

    王太僕雲:「治下補下,制以緩急,制緩以滋道路,制急乃氣味俱薄,力與緩同。

    」是製法當遵丹溪服法,須效太僕。

    雖未盡產症之詳,已統括治療之要。

    敢曰《濟陰》之指南,其於《女科》不無小補雲。

     生化湯論 產後氣血大虛,理宜大補。

    但惡露未盡,用補須防滯血,乃生之而化之,能化能生。

    攻血塊,無損元氣;行中又帶補血,方許萬全,治無一失。

    世以四物湯治產,地黃性寒滯血,芍藥酸寒無補,其不誤人者幾希矣。

     按:生化湯者,因藥性之功而立名也。

    蓋產後以化舊生新為要。

    考諸藥性,川芎當歸、桃仁三品,能善破舊血,驟生新血,佐以薑炭、甘草引三品入於肝肺,生血理氣。

    五味成方,行中有補,化中有生,實產後之聖藥也,故因以生化名之。

    凡孕婦至月足,照方預備數帖,至胞水一破,速煎一劑,候兒降生即服,不問半產正產,雖少壯婦女,平安無事,俱宜服之。

     生化湯 川芎(三錢) 全當歸(八錢) 桃仁(十粒,炒,去皮尖) 薑炭(五分) 炙甘草(五分) 上五味,用水三碗煎至八分,加紹酒二兩溫服。

     按:生化湯要在產後一二個時辰內,未進飲食之先,相繼而服,則下焦血塊速化,新血驟生,自免血暈等症。

    但此湯頻服,精血漸增,產後諸症不能乘虛而襲矣。

    其或勞甚血崩,喘汗不止,急進加參生化湯數帖,或加紅花、延胡索生化湯,或加桂心生化湯等,一一如下及其他變症,以生化湯加減之,皆一一如下之生化湯加減法。

     生化湯加減法 ——產後勞甚血崩,汗喘不止,生化湯減甘草加人參二錢,大棗三枚,或原方加紅花五分,延胡索一錢五分(研、醋炒),或原方加桂心七分(研)。

     ——產後七日內未服生化湯,塊痛未除,仍照前原方服生化湯數帖;痛甚加延胡索一錢半(醋炒、研),益母草二錢,自然塊消痛止。

    不可遽加人參、黃耆、白朮、補住遊血,禍不可言。

     ——產後一二日內,塊痛雖未除,其產婦氣血虛脫,或崩或厥,或汗多而厥,或形色脫去,口氣漸冷,或煩渴不止,或氣喘短促,無論塊痛,從權加人參、黃耆以扶急危。

    如體倦無力,氣虛短促,本方多加人參;兼汗加黃耆;煩躁加竹茹;渴加麥門冬、五味子;喘加杏仁、桔梗。

     ——產後大便不通或至八九日者,由血少腸燥故也。

    宜生化湯加麻仁(火麻)三錢、肉蓯蓉五錢以潤之,一日自通。

    如大虛加人參二錢,勿用承氣湯。

     ——產後七日內或傷寒冷,血塊凝結痛甚,生化湯加肉桂五分、延胡索一錢。

    或食冷物,因之心腹皆痛者,再加肉蔻一錢。

     ——產後肥人多痰,宜生化湯加天花粉一錢五分,竹瀝半瓶,薑汁二錢,或加橘紅四分,毋輕用牛黃及寒冷等味。

     ——胎前素虛弱者,產後一二日,已服生化湯三四帖,塊痛稍減,可按揉而定,宜生化湯加人參三錢。

     ——產後雖暑月,亦要和暖,如失蓋衣被,腹不溫和,風邪乘虛而入,雖服生化湯,恐塊痛不止,宜加肉桂四分(研)炒,五靈脂一錢。

     ——產後勞倦血暈,服生化湯一劑。

    第二劑加人參二錢,汗多亦加人參二錢。

    如形脫去,隻用鹿角炭二錢(研末),用本湯送下或用本湯送益母丸。

    亦可外用韭菜搗爛,納入磁瓶內,將熱滾醋兩碗衝入,封其口,用有嘴的瓶口既封嘴,注產婦鼻中,斂其精神即醒。

     ——產後發熱汗出,手足厥冷,或血崩氣短,神昏氣脫,乃大虛症,急須大補,庶可回生,宜加參生化湯速進數劑,再以生脈代茶。

    毋信《產室百問》,及《婦人良方》等書。

     ——產後日久不食,聞藥即吐,須用獨參湯以安胃氣,如聽其胃虛不能受藥則危矣。

     獨參湯即人參(三錢或二錢,或以黨參代之)生薑三片江米二錢。

     又方用胡椒少許,人乳汁一盅,熱和勻微辣飲,加以獨參湯,頻頻進之效甚。

     兒枕惡露 產後惡露有塊,名曰「兒枕」。

    世多先消後補,殊不知舊血雖當消化,新血亦宜生養。

    若專攻舊,則新血不寧矣。

    世以濟坤丹,攻血塊下胞胎者,一時雖見速效,元氣未免虧損,不得已而用之,隻可一丸,不宜多服,且須隨進補劑,庶免虛弱之害。

     濟坤丹(古方) 益母草(二兩) 當歸(一兩) 川芎(四錢) 白芍(四錢,炒) 五靈脂(四錢) 延胡索(三錢,炒) 上邊桂(一錢) 丹參(八錢,炒),共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紹酒送下。

     產後用藥十誤 一、產後誤用順氣耗氣藥,反增飽悶,雖陳皮亦不可多用。

     二、產後誤用消食藥過多,緻減食損胃,甚至不進食。

     三、產後誤用芩連知柏,緻倒胃增熱,甚至不食。

     四、產後塊痛未除,誤用參耆白朮,輕則瘀血不行,重則立斃。

     五、產後誤用地黃以滯惡露,獨用枳殼、枳實以消塊痛,緻耗元氣。

     六、產後誤用大黃、芒硝以通大便,必成膨脹。

     七、產後誤用三稜、莪朮、蘇木以行塊,輕則傷新血,重則傷性命。

     八、產後虛弱之婦,誤用山楂煎酒以攻血塊,必傷元氣以緻汗出不止。

     九、產後誤用濟坤丹下胞衣,至三四五丸,以緻百病皆作。

     十、產後誤信《產室百問》及《婦人良方》,多至不救。

     產後血暈 凡分娩之後眼花頭旋,不知人事謂之「血暈」。

    其因有三,一因勞倦甚而氣竭神昏;二因去血多而元氣欲絕;三因痰火乘虛泛上而昏憒不清。

    患此三者,魂不隨神往來而幾運幾息也,急服加味生化湯二三劑,以行塊止痛。

    外用醋韭法沖鼻,使產母聞氣令精神不散,此救血暈之急法也。

    大約病弱產母臨盆之際,須預煎生化湯,預備韭醋瓶,以防患此為萬全。

    及兒降生,不可喜子慢母,母亦不宜顧子忘倦,又不可產訖即臥,與夫憤怒氣逆,皆能緻暈也,慎之慎之! 加味生化湯 荊芥(五分) 川芎(二錢) 全當歸(六錢) 薑炭(四分) 桃仁(十粒,炒去皮尖) 甘草(五分) 水煎八分,入紹酒一盅,溫服。

     血塊不痛或無血塊而汗多者,原方加人參二錢,黃耆二錢。

     血塊痛甚者,原方加肉桂五分。

     渴,原方加寸麥門冬一錢(去心),五味子十粒。

     有痰,原方加竹瀝半瓶,薑汁一匙。

     痰火乘虛泛上而暈,原方加橘紅四分。

     兩手脈伏或右手脈絕者,原方加麥門冬一錢(去心),人參四錢,五味子二錢。

     按:三等血暈,切不可用破血耗氣等藥,雖山楂性緩,亦不宜服。

    其塊痛者,生化湯送益母九及鹿角炭。

    倘氣脫將絕,牙關緊閉,藥不下咽者,用鵝翎筒插咽灌之,如灌下漸溫暖,則不拘劑數灌之。

    又當用熱手自單衣外從心揉至腹上,又時換熱衣溫暖之,自然漸漸甦醒。

    如醒後塊痛仍未除者,宜用原方生化湯不加不減,待塊消痛止,再進參耆。

     產後厥逆 凡產母產時用力太過,勞倦傷脾,脾氣耗竭,不能注於四旁,故足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