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胎產方案》卷二

關燈
臨產總論(產子,又名分娩。

    ) 婦人以血為主,血和則氣順,氣順而產亦順。

    奈富貴之家,居尊養優,耽於安樂,全不運動,使精血凝於胞胎,氣不流通。

    抑或臨產驚恐,穩婆冒昧,坐草太早。

    迨產母困倦無力送兒,以緻難產。

    即如腹痛或作或止,名曰「弄胎」;漿水點滴微來名曰「試水」。

    此時兒方轉身,切莫倉皇,並禁穩婆將手人探腹上揣摩,直至腰痛如折,眼中火出,水破淋漓,兒逼產門,方可坐草用力送之,小孩自來。

    而猶遲遲末下者,始服催生之藥。

    然又不可輕用峻劑徒滲水道,愈令難產。

    時逢盛暑,氣散血沸,產室宜水缸以收熱毒。

    節屆嚴冬,氣滯血凝,產室宜備火盆以解寒邪,此調護之法,當因時以制宜也。

     臨產脈法 欲產之脈散而離經 脈一呼三至,曰「離經」,是陽加於陰一部也;一呼一至,亦曰「離經」,是陰加於陰一部也。

    蓋由胎動於中,是以脈亂於外,故能知其欲產。

     沉細而滑,不日分娩。

     沉細而滑,乃腎臟本脈之形,腎系胞胎,故見此脈者,亦與「離經」同也。

     楊子建十二產難論 一曰正產 懷胎十月,陰陽氣足,忽然作陣疼痛,胎至產門,漿破胎下,兒即正產。

     二曰傷產 胎未足月,有所傷動,以緻忽然臍腹疼痛;或服催生藥太早,或產母用力太過,逼兒錯路,以緻不能正生。

    故分娩須待兒身轉動,頭對產門,然後努力一送,自然產下。

     三曰催生 欲產時,兒頭已至產門,而生猶遲滯者,方用藥催之;又或挨延日久,產母困倦難支,宜服藥以助其氣血,令兒速生。

     四曰凍產 天氣寒冷,產母氣血凝滯,不能速生。

    務要產室和暖,衣被加厚,使產母溫和,不緻血凝胎滯。

     五曰熱產 暑天產母熱甚,則頭痛面赤昏暈,或產室人多氣逼,亦緻此患,名曰暈。

    宜多置水盆,以收熱毒,庶免崩暈。

    然或遇涼風陰雨又當謹避。

     六曰橫生 此由兒方轉身,產母努力逼之,以緻兒頭不正。

    當令產母安然仰臥,推兒身正直,撥頭對產門。

    推撥時以中指深兒肩,不令臍帶系絆,方用藥催之,繼以努力一送,兒即生矣。

     催生保母飲 葵子(三錢,天葵) 阿膠(四錢) 當歸(三錢) 川芎(二錢) 滑石(三錢) 上五味共為末,紹酒蜂蜜調服,古用三脫散蜜調服。

     三脫散(方見本卷集催生諸方門) 七曰倒生 由兒尚未掉頭努力一逼故也。

    亦令安然仰臥,令穩婆徐徐將兒足推送入腹,候兒身自順,切勿驚惶。

    如良久不生,信穩婆輕輕用手推足,就令一邊漸漸順下,正對產門,然後服催生藥,努力一送即生矣。

     八曰偏生 由兒頭未順生路,產母努力一逼,以緻兒頭偏墜一邊,雖已露頂,實乃頭角也。

    亦當令仰臥,輕輕用手撥正,小兒頭面直對產門,一送即下。

    若兒頭頂後骨偏墜穀道而先露頭,則令穩婆以綿衣烘暖裹手於穀道外旁,轉手推兒努力送之自生,名曰「側生」。

     九曰遺(宗嶽按:第八段自「若兒頭頂後骨」一句,至段末即第九段) 十曰坐產 言兒欲生時,當於高處牢掛手巾一條,令產母以手攀之,輕輕屈足,良久,兒即順生。

     十一曰盤腸生 臨產時,小腸先出,然後生兒其腸不收,名曰「盤腸」。

    急以熱水浸軟舊布蓋住其腸,不可包托。

    外以醋半盞,新汲水半盞,默噀產母背面一噴,令一縮,再噴再縮,以盡為度,不可驚惶。

    可用如聖膏塗頂心,收盡即洗去;或以半夏末吹鼻即收;或以麻油紙菸熏鼻;或用磨刀水少許,火上溫過,以潤其腸後,用好磁石(即吸鐵石)煎湯一盞,服之自收。

    蓋用磨刀水之故,即以借其勢。

    如腸久出而風吹乾不能收者,用淨器盛貯,煎黃耆湯浸之。

     如聖膏又名收線子母膏(見產後奇異症門,又見胎衣不下門) 十二曰交骨不開、陰門不閉 二症皆由元氣素弱,胎前失於調攝,以緻氣血不能運達而然。

    交骨不開者,陰氣虛,加味芎歸湯;陰門不閉者,氣血兩虛也。

    用十全大補湯。

     加味芎歸湯 龜闆(一兩) 川芎(二錢) 當歸(四錢) 十全大補湯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熟地、白芍、陳皮、半夏各等份 將產昏倒 凡將產忽然昏倒,或坐草之時,驀然口噤目翻吐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