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
關燈
小
中
大
搖頭揉口鼻,白膜眼中縵,揩磨常淚出,兩目不曾幹顏容面青色,渾身瘡癬斑,毛焦併發豎,此病本從肝。
心疳 心疳臉赤少精光,壯熱唇紅面色黃,才臥皮膚沉盜汗,睡中驚恐意恓惺。
渾身壯熱甚,四肢全不任,面黃並臉赤,怕冷寒重衾。
口鼻常乾燥,根源病漸深,隻因驚撲著,此病本從心。
脾疳 脾疳腹脹體薑黃,冷物難消又滑腸,揉鼻擦眉愛泥土,蛔蟲和糞瀉非常。
面黃肚大手腳細,吐逆中滿乏氣力,便下水穀不消容,瀉痢酸臭合面睡。
搭口發豎啼哭頻,愛食茶米沙炭類,此疳本從脾臟來,治之肥兒與蘆薈。
肺疳 肺疳咳嗽體尪羸,喘急痰涎氣力衰,疥癩皮膚生痛癢,頻頻吃食隻多飢。
啼多並嗽逆,口鼻脛生瘡,昏昏饒愛睡,體瘦又滑腸。
四肢無氣力,客熱不同常,瀉膿並吐血,此病肺家傷。
腎疳 腎疳骨熱主偏墜,齒唇焦燥瘡?鼻,增寒壯熱手如冰,母夜咨煎不穩睡。
瀉痢時頻並,吐逆轉加深,大腸肛頭脫,壯熱兼腹鳴。
乳食全不進,手足冷如冰,急疳難治療,此病腎家因。
肥兒丸 治諸般疳疾 黃連 神麯(各一兩) 麥芽面(五錢) 木香(二錢半) 檳榔(一個) 肉豆蔻(麵煨) 使君子(酒浸去黑皮,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圓眼大。
每一丸,米湯化下。
蚵皮丸 治諸疳、無辜疳症。
蝦蟆一隻,肥大不跳不鳴,其身多癩者;另取糞蟲一杓,以水洗淨,置桶中。
將蝦蟆打死,頓在蟲中,任蟲食一二日,將皮揀出裝新布袋中包系定,置急流水中漂一日,取出瓦上焙為極細末,入麝香二分,揉飯內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米飲湯下,或拌在飯內與兒食之,效驗不可盡述。
蘆薈丸 治諸般疳症身黃,腹脹痞塊,洩瀉瘦弱。
胡黃連(一兩) 使君子(去黑皮) 蓬朮 青皮(炒) 陳皮 麥芽(炒) 神麯(以上各一兩) 檳榔 川黃連(各五錢) 蘆薈 木香(各三錢) 瀉者加茯苓(一兩) 肉豆蔻(麵煨,一兩) 人參(五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米湯空心化下;或麥芽面打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分,米湯吞下。
天麻丸 治小兒疳眼、肝疳症。
真青黛 黃連 天麻 川芎 夜明砂 蘆薈(各二錢半) 龍膽草 防風 蟬退(各一錢半) 全蠍(二分,去毒洗淨炙) 麝香(二分) 幹蝦蟆(二隻,煨) 共為細末,豬膽汁和水打糊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十丸,薄荷湯吞下。
如不能吞,煮煉蜜為丸,化下亦可。
清沛飲 治肺疳,肺熱鼻熱瘡,鼻息作臭,欲侵蝕者。
桑白皮(一錢) 紫蘇 前胡 防風 赤茯苓 黃芩 當歸 天門冬(去心) 連翹 桔梗 生地黃 甘草(各五分) 用水一鍾,煎五分,食後服。
服數貼後,服化?丸。
化?丸 蕪夷 蘆薈 青黛 蝦蟆(煨,取末) 川芎 白芷 胡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豬膽汁打糊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食後以杏仁煎湯吞下。
其鼻常用熊膽泡湯蘸洗。
敷鼻千金散 青黛 當歸 赤小豆 瓜蒂 圯榆 黃連 蘆薈 上味各等分,入雄黃少許,研極細末,入鼻斂瘡。
蘭香散 治小兒走馬牙疳,牙齒潰爛,以至崩砂出血齒落。
輕粉(一錢) 蘭香子末(一錢) 密陀僧(五錢,燒紅醋淬為末) 上研如粉,敷齒上,齦上患處,立效。
又方 鴨嘴膽礬一錢,煅紅冷定,研極細,入麝少許,又研敷牙齒上。
三黃散 治腎疳崩砂良方。
牛黃(一分) 大黃 生地 木香 青黛(各三分) 上為末,熱水調服。
布袋丸 治諸疳面黃腹大,飲食不潤肌膚。
夜明砂(揀淨) 蕪荑(炒,去皮) 使君子(微炒去皮,各二兩) 白茯苓 白朮 人參 甘草 蘆薈(各五錢)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以生絹袋盛之,次用精豬肉同藥一處煮。
候肉熟爛,提取藥於當風處懸掛,將所煮肉並汁,令小兒食之。
所懸之藥仍依前法煮食,隻待藥盡為度。
洩瀉論 夫小兒洩瀉者,證非一端,然有冷瀉、有熱瀉、有傷食瀉、有驚瀉,當辨其證而治之。
蓋冷瀉者,脾胃受冷,肚腹疼痛,水穀不化,小便清而大便黃白或如糟粕,手足厥冷,當服理中湯、益黃散,對症服之。
熱瀉者,大便黃赤,小便赤少,口乾煩躁,宜用六一散、五苓散去桂、錢氏白朮散去木香治之。
如夾熱而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痢者,黃芩湯。
嘔加半夏。
又夾熱瀉痢而小便閉澀赤甚者,加減四順清涼飲服之。
傷食瀉者,由乳食過飽,坐臥風冷之所傷,兼食油膩之物,遂成食瀉。
宜先取下其積,不可便補。
經雲:食瀉重,當取疳虛用補虛,宜大消食丸、蘆薈丸,量虛實先取其積,次以益黃散、異功散、四君子湯、調中湯理之。
驚瀉者,因驚而起,眼白青黯,大便青黃,宜辰砂五苓湯散、鎮心丸主之。
大抵傷脾則瀉,而瀉久脾愈傷也。
脾虛未有不成慢驚者,本藥如服過數貼不止,急宜大補脾胃。
若傳變慢驚,坐以待斃,醫者未必不無責也,慎之慎之。
錢氏白朮散 人參 茯苓 白朮 藿香 甘草 砂仁 肉豆蔻(麵煨) 山藥 澤瀉 用水一鍾,姜二片,蓮子七個去心,煎五分,不拘時服。
四順清涼飲 黃連 芍藥 甘草 陳皮 枳殼 茯苓 木通 澤瀉 胃苓湯 治洩瀉,脾胃不和傷食作瀉。
豬苓 澤瀉 白朮 白茯苓 厚樸 陳皮 神麯 甘草 麥芽 用水一鍾,燈心二十根,陳倉米一撮,煎湯,不拘時服。
益黃散 治洩瀉、冷瀉、胃虛腹痛。
青皮 陳皮 訶子肉 甘草 木香 肉豆蔻 水一鍾,姜二片,黑棗二枚,煎五分,不拘時服。
消食丸 寬中快膈,消飲食,退黃色。
砂仁 橘皮 蓬朮 神麯(炒) 麥芽(炒,以上各五分) 香附子(一兩,炒)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食後紫菜湯下二十丸。
煉蜜為丸,薑湯化下亦可。
調中湯 人參 茯苓 木香 白朮 甘草 乾薑 藿香 香附子 砂仁 丁香 水一鍾,棗二枚,煎五分,不拘時服。
痢論 痢者利也,痢之為疾,無積不成。
治法大要散邪熱,行滯氣,消積滯,解暑毒,開胃進食為先。
初得痢者,便不可用訶子、豆蔻、樗皮、龍骨等劑補住邪氣。
若氣得補則積滯不得發洩,腸胃滯澀,腫脹日久難愈。
痢出於積滯。
積,物積也;滯,氣滯也。
物積欲出而氣滯不得與出,則下墜裡急後重,乍起乍止,日夜無度痢者,五臟窘痛而不散,當先用通利之藥,疏其臟腑積滯,然後辨其寒熱氣血虛實而施治。
丹溪雲:初而重者承氣方,輕則黃芩芍藥湯,氣血俱虛為八物,隨時處治,方為良者,非此之謂乎。
導滯湯 治初得痢腹痛後重者。
黃芩 黃連 白芍 檳榔 厚樸 枳殼 陳皮 大黃(生用) 水一鍾,煎五分,入大黃一滾取起,生磨木香汁一、二、三茶匙,不拘時服。
黃芩芍藥湯 黃芩 芍藥 甘草 用水一鍾,煎五分,不拘時服。
芍藥調中湯 治痢已經通行後,不問赤白,服此調理。
黃連(茱萸炒) 黃芩 陳皮 厚樸 山楂 神麯 白芍(炒) 枳殼 茯苓 澤瀉 用水一鍾,姜一片,煎五分,食後服。
後重者加木香、檳榔;血盛者加當歸。
健中湯 治瀉痢日久,脾胃虛寒,下如雞子青者。
黃連(茱萸炒) 當歸 芍藥 茯苓 白朮 陳皮 甘草 乾薑 肉豆蔻 用水一鍾,倉米一撮,煎五分,不拘時,徐徐溫服。
瘧論 風寒暑濕,邪自外來;飲食起居,邪由內作,豈特夏傷於暑,秋必痎瘧哉?古人以暑受病者多言之耳。
夫瘧者始而呵欠,繼而足冷,面色青黃,身體拘急,寒慄鼓頤,腰脊俱痛,寒去未幾,內外皆熱,頭疼而渴,但欲飲冷,嘔惡煩悶而不嗜食,或內伏寒痰,皆從背起,冷如掌大。
瘧之寒熱,豈非陰陽二氣互相勝負而作耶?邪並於陰則寒,邪並於陽則熱,陰勝則寒多,陽盛則熱熾。
其寒也,湯火不能溫;其熱也,冰雪不能寒。
衛氣與邪氣交爭,其病乃作。
邪氣與衛氣相離,故汗
心疳 心疳臉赤少精光,壯熱唇紅面色黃,才臥皮膚沉盜汗,睡中驚恐意恓惺。
渾身壯熱甚,四肢全不任,面黃並臉赤,怕冷寒重衾。
口鼻常乾燥,根源病漸深,隻因驚撲著,此病本從心。
脾疳 脾疳腹脹體薑黃,冷物難消又滑腸,揉鼻擦眉愛泥土,蛔蟲和糞瀉非常。
面黃肚大手腳細,吐逆中滿乏氣力,便下水穀不消容,瀉痢酸臭合面睡。
搭口發豎啼哭頻,愛食茶米沙炭類,此疳本從脾臟來,治之肥兒與蘆薈。
肺疳 肺疳咳嗽體尪羸,喘急痰涎氣力衰,疥癩皮膚生痛癢,頻頻吃食隻多飢。
啼多並嗽逆,口鼻脛生瘡,昏昏饒愛睡,體瘦又滑腸。
四肢無氣力,客熱不同常,瀉膿並吐血,此病肺家傷。
腎疳 腎疳骨熱主偏墜,齒唇焦燥瘡?鼻,增寒壯熱手如冰,母夜咨煎不穩睡。
瀉痢時頻並,吐逆轉加深,大腸肛頭脫,壯熱兼腹鳴。
乳食全不進,手足冷如冰,急疳難治療,此病腎家因。
肥兒丸 治諸般疳疾 黃連 神麯(各一兩) 麥芽面(五錢) 木香(二錢半) 檳榔(一個) 肉豆蔻(麵煨) 使君子(酒浸去黑皮,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圓眼大。
每一丸,米湯化下。
蚵皮丸 治諸疳、無辜疳症。
蝦蟆一隻,肥大不跳不鳴,其身多癩者;另取糞蟲一杓,以水洗淨,置桶中。
將蝦蟆打死,頓在蟲中,任蟲食一二日,將皮揀出裝新布袋中包系定,置急流水中漂一日,取出瓦上焙為極細末,入麝香二分,揉飯內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米飲湯下,或拌在飯內與兒食之,效驗不可盡述。
蘆薈丸 治諸般疳症身黃,腹脹痞塊,洩瀉瘦弱。
胡黃連(一兩) 使君子(去黑皮) 蓬朮 青皮(炒) 陳皮 麥芽(炒) 神麯(以上各一兩) 檳榔 川黃連(各五錢) 蘆薈 木香(各三錢) 瀉者加茯苓(一兩) 肉豆蔻(麵煨,一兩) 人參(五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米湯空心化下;或麥芽面打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分,米湯吞下。
天麻丸 治小兒疳眼、肝疳症。
真青黛 黃連 天麻 川芎 夜明砂 蘆薈(各二錢半) 龍膽草 防風 蟬退(各一錢半) 全蠍(二分,去毒洗淨炙) 麝香(二分) 幹蝦蟆(二隻,煨) 共為細末,豬膽汁和水打糊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十丸,薄荷湯吞下。
如不能吞,煮煉蜜為丸,化下亦可。
清沛飲 治肺疳,肺熱鼻熱瘡,鼻息作臭,欲侵蝕者。
桑白皮(一錢) 紫蘇 前胡 防風 赤茯苓 黃芩 當歸 天門冬(去心) 連翹 桔梗 生地黃 甘草(各五分) 用水一鍾,煎五分,食後服。
服數貼後,服化?丸。
化?丸 蕪夷 蘆薈 青黛 蝦蟆(煨,取末) 川芎 白芷 胡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豬膽汁打糊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食後以杏仁煎湯吞下。
其鼻常用熊膽泡湯蘸洗。
敷鼻千金散 青黛 當歸 赤小豆 瓜蒂 圯榆 黃連 蘆薈 上味各等分,入雄黃少許,研極細末,入鼻斂瘡。
蘭香散 治小兒走馬牙疳,牙齒潰爛,以至崩砂出血齒落。
輕粉(一錢) 蘭香子末(一錢) 密陀僧(五錢,燒紅醋淬為末) 上研如粉,敷齒上,齦上患處,立效。
又方 鴨嘴膽礬一錢,煅紅冷定,研極細,入麝少許,又研敷牙齒上。
三黃散 治腎疳崩砂良方。
牛黃(一分) 大黃 生地 木香 青黛(各三分) 上為末,熱水調服。
布袋丸 治諸疳面黃腹大,飲食不潤肌膚。
夜明砂(揀淨) 蕪荑(炒,去皮) 使君子(微炒去皮,各二兩) 白茯苓 白朮 人參 甘草 蘆薈(各五錢)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以生絹袋盛之,次用精豬肉同藥一處煮。
候肉熟爛,提取藥於當風處懸掛,將所煮肉並汁,令小兒食之。
所懸之藥仍依前法煮食,隻待藥盡為度。
洩瀉論 夫小兒洩瀉者,證非一端,然有冷瀉、有熱瀉、有傷食瀉、有驚瀉,當辨其證而治之。
蓋冷瀉者,脾胃受冷,肚腹疼痛,水穀不化,小便清而大便黃白或如糟粕,手足厥冷,當服理中湯、益黃散,對症服之。
熱瀉者,大便黃赤,小便赤少,口乾煩躁,宜用六一散、五苓散去桂、錢氏白朮散去木香治之。
如夾熱而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痢者,黃芩湯。
嘔加半夏。
又夾熱瀉痢而小便閉澀赤甚者,加減四順清涼飲服之。
傷食瀉者,由乳食過飽,坐臥風冷之所傷,兼食油膩之物,遂成食瀉。
宜先取下其積,不可便補。
經雲:食瀉重,當取疳虛用補虛,宜大消食丸、蘆薈丸,量虛實先取其積,次以益黃散、異功散、四君子湯、調中湯理之。
驚瀉者,因驚而起,眼白青黯,大便青黃,宜辰砂五苓湯散、鎮心丸主之。
大抵傷脾則瀉,而瀉久脾愈傷也。
脾虛未有不成慢驚者,本藥如服過數貼不止,急宜大補脾胃。
若傳變慢驚,坐以待斃,醫者未必不無責也,慎之慎之。
錢氏白朮散 人參 茯苓 白朮 藿香 甘草 砂仁 肉豆蔻(麵煨) 山藥 澤瀉 用水一鍾,姜二片,蓮子七個去心,煎五分,不拘時服。
四順清涼飲 黃連 芍藥 甘草 陳皮 枳殼 茯苓 木通 澤瀉 胃苓湯 治洩瀉,脾胃不和傷食作瀉。
豬苓 澤瀉 白朮 白茯苓 厚樸 陳皮 神麯 甘草 麥芽 用水一鍾,燈心二十根,陳倉米一撮,煎湯,不拘時服。
益黃散 治洩瀉、冷瀉、胃虛腹痛。
青皮 陳皮 訶子肉 甘草 木香 肉豆蔻 水一鍾,姜二片,黑棗二枚,煎五分,不拘時服。
消食丸 寬中快膈,消飲食,退黃色。
砂仁 橘皮 蓬朮 神麯(炒) 麥芽(炒,以上各五分) 香附子(一兩,炒)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食後紫菜湯下二十丸。
煉蜜為丸,薑湯化下亦可。
調中湯 人參 茯苓 木香 白朮 甘草 乾薑 藿香 香附子 砂仁 丁香 水一鍾,棗二枚,煎五分,不拘時服。
痢論 痢者利也,痢之為疾,無積不成。
治法大要散邪熱,行滯氣,消積滯,解暑毒,開胃進食為先。
初得痢者,便不可用訶子、豆蔻、樗皮、龍骨等劑補住邪氣。
若氣得補則積滯不得發洩,腸胃滯澀,腫脹日久難愈。
痢出於積滯。
積,物積也;滯,氣滯也。
物積欲出而氣滯不得與出,則下墜裡急後重,乍起乍止,日夜無度痢者,五臟窘痛而不散,當先用通利之藥,疏其臟腑積滯,然後辨其寒熱氣血虛實而施治。
丹溪雲:初而重者承氣方,輕則黃芩芍藥湯,氣血俱虛為八物,隨時處治,方為良者,非此之謂乎。
導滯湯 治初得痢腹痛後重者。
黃芩 黃連 白芍 檳榔 厚樸 枳殼 陳皮 大黃(生用) 水一鍾,煎五分,入大黃一滾取起,生磨木香汁一、二、三茶匙,不拘時服。
黃芩芍藥湯 黃芩 芍藥 甘草 用水一鍾,煎五分,不拘時服。
芍藥調中湯 治痢已經通行後,不問赤白,服此調理。
黃連(茱萸炒) 黃芩 陳皮 厚樸 山楂 神麯 白芍(炒) 枳殼 茯苓 澤瀉 用水一鍾,姜一片,煎五分,食後服。
後重者加木香、檳榔;血盛者加當歸。
健中湯 治瀉痢日久,脾胃虛寒,下如雞子青者。
黃連(茱萸炒) 當歸 芍藥 茯苓 白朮 陳皮 甘草 乾薑 肉豆蔻 用水一鍾,倉米一撮,煎五分,不拘時,徐徐溫服。
瘧論 風寒暑濕,邪自外來;飲食起居,邪由內作,豈特夏傷於暑,秋必痎瘧哉?古人以暑受病者多言之耳。
夫瘧者始而呵欠,繼而足冷,面色青黃,身體拘急,寒慄鼓頤,腰脊俱痛,寒去未幾,內外皆熱,頭疼而渴,但欲飲冷,嘔惡煩悶而不嗜食,或內伏寒痰,皆從背起,冷如掌大。
瘧之寒熱,豈非陰陽二氣互相勝負而作耶?邪並於陰則寒,邪並於陽則熱,陰勝則寒多,陽盛則熱熾。
其寒也,湯火不能溫;其熱也,冰雪不能寒。
衛氣與邪氣交爭,其病乃作。
邪氣與衛氣相離,故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