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今譯

    孔子說:“易理的變化,是從乾坤兩卦開始,像人們啟門而出,乾坤相對,該是易理所從而出的兩扇門吧?乾為陽,坤為陰,陰陽的德行,相與配合,陽剛陰柔,剛柔有一定的體制,以體察天地間一切的撰作營為,以通達造化神明自然的德行。”

    其稱名也,雜而不越。于稽1其類,其衰世之意邪?

    今注

    1 稽:考察。

    今譯

    《易經》的稱述萬事萬物的名義,雖繁雜,但不越超事理,我們考察它創作的事類,大概是衰亂的時代所創的意象吧!

    今釋

    一卦有一卦的名稱,一爻有一爻的名稱,或言物象,或言事變,可說非常複雜,但都包括在“體天地之撰”和“通神明之德”之内,不曾有超越情理之外。由于社會淩亂,政治暴亂,于是聖人考察事物種類,每卦每爻都系上文辭,以推陳象理,昭示吉兇,它的用意是拯救末俗的。

    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1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

    今注

    1 當名:适當的名稱。

    今譯

    《易經》是彰明以往的事迹,以體察未來事态的演變,而使細微的理則顯著,以闡發宇宙的奧秘。我們一打開《易經》,就可以看到每個卦爻有适當的名稱,明辨天下事物的形态,不至于混淆不清,如乾馬、坤牛,正确地指陳吉兇變化的道理,推斷文辭是吉,則明确地指出是吉象,反之,兇,則指出兇象,毫無偏差,可說是完備無缺的了。

    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1而隐,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今注

    1 肆:直截了當,放肆而不隐瞞。

    今譯

    《易經》文辭中所指物名,多似細小,但探取其中的旨意卻很廣大,它的旨意非常深遠,它的文辭又非常文雅,它的言辭委曲婉轉,旁敲側引,無不中理,它所叙述的事物直截了當,放肆而毫無隐藏,但它的道理卻又深藏于其中,就因天地間相反相生,或行善而吉,或作惡而兇的道理,使以教導并濟助人民的行事,以明辨善惡是非吉兇得失的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