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易曰:“憧憧1往來,朋從爾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2,一緻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 今注 1 憧憧:往來不定,心意不甯的樣子。

     2 塗:途徑。

     今譯 鹹卦九四爻辭說:“思慮不能專一,因而有往來不定,憧憧萬端,存有各種思慮,他的朋黨也相率地、互相地遵從他的思想。

    ”孔子說:“天下的事物有何足以困擾憂慮的呢?天下同歸于一個目标,所走的途徑有不同,同歸于一個好的理想,有百種不同的思慮。

    天下的事物有何足以困擾憂慮的呢?”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1,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今注 1 信:即伸的古字,伸張的意思。

     今譯 宇宙自然的運用,循環不息,日月往來交替,因而有光明的出現。

    寒暑往來的交替,遂有春夏秋冬四時遞相推移的歲序。

    以往的事情,已經屈縮,将來的事情,即将伸展,屈縮伸張,互相交感而用,而利益的産生也就在其中了。

     尺蠖1之屈,以求信也。

    龍蛇之蟄2,以存身也。

    精3義入神,以緻用也。

    利用安身,以祟德也。

     今注 1 尺蠖:一屈一伸而行走的蟲。

     2 蟄:蟲類冬眠。

     3 精:專精。

     今譯 尺蠖把身子屈縮起來,正是養精蓄銳,等待時機的來臨,以求伸展行進的準備。

    龍蛇之類,在嚴冬酷寒的時候在土洞裡冬眠,以保全它們的軀體。

    專精地研究精粹微妙的義理,到達神而化之的境界,則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也就可以學以緻用了。

    利用易學所顯示的道理,而安适其身,則可以随遇而安,怡然自得,心廣體胖,以崇高吾人的德業。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今譯 如超過以上易理所顯示的事情,則雖聖人,也不會知道的。

    至于專研宇宙無窮的奧秘,了解萬事萬物變化的原理,而默然和以化之,這是聖人極崇高的道德功夫了。

     易曰:“困于石,據于蒺藜1,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

    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

    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而見邪?” 今注 1 蒺藜:草名,莖平卧,有刺。

     今譯 《易經》困卦六三爻辭說:“前進則受困于堅硬的巨石,後退又依據于多刺的蒺藜上面,異常痛苦。

    如此的進退失據,沒有歸宿,即使返家,也見不到自己的妻子,是多麼不利!”孔子說:“不是自己所應經曆的困境,卻為了欲望而受困,必招緻聲名俱裂的惡果。

    不是自己所應後退的據點,卻後退以安身,必招緻身家危殆的惡果。

    名辱身危,已步入死亡之境地,哪裡能見到妻子呢?” 易曰:“公用射隼1于高墉2之上,獲之無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

    弓矢者,器也。

    射之者,人也。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3,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 今注 1 隼:惡鳥,鷹類。

     2 墉:城牆。

     3 括:閉結。

     今譯 《易經》解卦上六的爻辭說:“王公出獵,登在高牆上瞄射鷹隼,一箭命中,象征着無往不利。

    ”孔子說:“隼是鷹鳥,弓矢是打獵的利器,能執弓矢而射中禽獸的是人。

    君子蘊藏着宏大的才器在身上,等待時機的來臨而有所動,還有什麼不利的呢?君子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同理,有所行動時,絕無閉結與障礙,精準無比,出外必有收獲。

    這就是平常已經蘊蓄積成了宏大的才器,然後再有所行動,是以出而有獲,無事不成。

    ”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1,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屦校2滅趾,無咎。

    ’此之謂也。

    ” 今注 1 懲:懲戒警惕。

     2 屦:穿着履踐的意思。

    校:刑具。

     今譯 孔子說:“世上令人感到可恥可畏的是不仁不義,但小人卻不以不仁為可恥,不怕背棄信義,甘心去做傷天害理的事情,純粹以利為義,無利益可得,就不知道勤勉向上,不用刑罰來恫吓,就不知道害怕。

    能在犯小過之初,受了懲罰而知道處世要謹慎,就不至于釀成滔天大禍,實在是小人的幸運了。

    《易經》噬嗑卦初九爻辭上說:‘最初犯有輕微刑法的人,被加上腳鐐的刑具,将他的腳趾納入刑具裡,把足趾都滅沒了,雖受刑,但過失尚小,能從此改過自新,也就無咎了。

    ’”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易曰:“何1校滅耳,兇。

    ” 今注 1 何:負荷。

     今譯 善行不累積,就不足以成名于天下,罪惡不累積,也不足以自滅其身,小人做事,完全以利害關系為出發點,以為做出小小的善事,不會得到什麼好處,便索性不去做了,以為出些小的差錯,無傷大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