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古者包犧氏之王1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2,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3萬物之情。

     今注 1 王:稱王,治理。

     2 文:羽毛的文采。

     3 類:比類、歸類。

     今譯 古時包犧氏治理天下,上則觀察天上日月星辰的現象,下則觀察大地高下卑顯種種的法則,又觀察鳥獸羽毛的文采和山川水土的地利,近的就取象于人的身體,遠的取象于宇宙萬物,于是創作出八卦,以融會貫通神明的德行,參贊天地的化育,以比類萬物的情狀。

     作結繩而為網罟1,以佃2以漁,蓋取諸離3。

     今注 1 罟:捕魚工具。

     2 佃:捕捉野獸,即田獵。

     3 離:麗,附着的意思,易卦之名。

     今譯 編繩結網,作為捕捉魚、鳥的工具,以獵獸捕魚,是取象于離卦的。

     今釋 離?中虛,像孔眼,又離為目,有網罟的象征。

    從太古時代進步到漁獵社會,是大緻取自離卦的現象。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1木為耜2,揉3木為耒4,耒耨5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6。

     今注 1 斫:砍削。

     2 耜:犁頭。

     3 揉:用火烘木,使能曲伸之。

     4 耒:犁柄。

     5 耨:除草器。

     6 益:增加的意思,易卦之名。

     今譯 包犧氏死後(數百年),神農氏興起,砍削樹木做成犁頭,曲轉木材為犁柄,以便耕種和除草,創作出許多耕作器具,教導人民,使天下增加糧食,是取象于益卦。

     今釋 先則沒有農業,現在進步到農業社會,增加了生産,所以取益卦的現象。

    益卦上巽為木,下震為動,二至四互坤為土,木動于土中,是發明耒耜耕種的現象,故農業的興起,取益卦的現象。

     日中為市,緻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1。

     今注 1 噬嗑:噬,食也;嗑,合也。

    上卦離為日,下卦震為動,日中而動,是古代交易的現象。

     今譯 規定中午為買賣時間,招緻天下的人們,聚集天下的貨物,互相交換所需要的貨物,滿足各人的需要,是取象于噬嗑卦的。

     今釋 進步到商業社會,聚合天下之人與貨,解決吃飯的問題,故取象于噬嗑。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黃帝,堯、舜垂1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2。

     今注 1 垂:垂下,喻無為而治。

     2 乾坤:乾?為天,坤?為地。

     今譯 神農氏死後(數百年),黃帝、堯、舜氏興起,由于社會的演進,日趨繁榮,舊日的典章文物制度已不敷使用,黃帝、堯、舜諸古聖先王為了使人民過上安定生活,随着時代而不斷改變,通達其變化,使百姓生活不緻死闆,而産生厭倦的心理。

    易學的道理是窮極則變化,變化則能通達,能通達則能恒久。

    能循此變通的原則,何事不成?所以有如天助一般,當然大吉無不利了。

    黃帝、堯、舜氏設立文物制度,百官分職,各盡其力,終緻天下太平,以至于垂拱而治,無為而成,是取象于乾坤兩卦的現象。

     今釋 天地無為而無不為,聖人效法它的精神,而緻天下太平。

     刳1木為舟,剡2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

    緻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3。

     今注 1 刳:鑽鑿。

     2 剡:斬削。

     3 渙:上巽為木,可以做舟楫,下坎為水,可以航行。

     今譯 将木材鑿成舟船,削銳木頭作為楫,使兩岸的人能互相來來往往,且可航行至更遠的地方,便利天下的人,是取象于渙卦的。

     今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