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子曰:“夫易,何為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今譯
孔子說:“《易經》是做什麼的呀?《易經》即開創萬物成就事務,包括天下一切道理,如此而已的一門學問呀。所以聖人以易通達天下一切人的心志,以易肇定天下的事業,并以之決斷天下一切的嫌疑。”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兇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于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
今譯
所以蓍草占筮用四十九根,其德行是圓通而神妙的,六十四卦的德行是方正而有睿智,每卦皆有六爻,其意是很簡易而貢獻在我們前面的。聖人以此洗滌修煉其心(或解先知天下之心),退藏于深密之處,吉兇與百姓同其憂患。《易經》之神妙足以知道将來變化之理,其智慧足以儲藏既往的知識經驗,誰能參贊于此呢?唯有古之聰明深智,神武而不嗜殺人者能如此而已。所以明白天的道理,而複能觀察百姓的事故,是以天地興起蓍草的神妙之物,以為民前用,使趨吉避兇于未做事之前。聖人以此齋戒其心,以神明他德業的幽深吧!
是故阖戶謂之坤1,辟戶謂之乾2,一阖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鹹用之,謂之神。
今注
1 阖:合也。坤陰也。
2 辟:開也。乾陽也。
今譯
易之陰陽變通象器法神八者之理,随處可見,以門戶比喻,關起門戶來則幽靜陰暗,此即謂之“坤”;打開門戶來則疏暢而光明,此即謂之“乾”;一關一開,相續不窮,就叫作“變”;一開一關使人們可以自由自在地出入往來,未有窮盡,就叫作“通”;顯現于外面,有物象可觀,就叫作“象”;表現于器用,有尺度的大小,合于規矩方圓的形狀,就叫作“器”;制造屋宇之時,即用門戶以出入,有法度可尋,就叫作“法”;利用它來出出入入,往來不窮,百姓常常利用它而不知,就叫作“神”。
是故易有太極1,是生兩儀2,兩儀生四象3,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
今注
1 天地未生渾茫廣大為萬物之根曰太極。
2 兩儀:即天地也,天為陽,地為陰。
3 四象:四時也。或解為太陰少陰太陽少陽,或解為金木水火,春夏秋冬。
今譯
所以《易經》之原始有太極,太極即陰陽未生渾茫廣大之氣,太極變而産生天地,是謂兩儀,兩儀變而産生春夏秋冬,是謂四象,四象變而生天地水火風雷山澤,是謂乾坤坎離巽震艮兌八卦,由此八卦相重而産生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涵蓋宇宙萬象,而系之以辭,用斷吉兇,因此有了《易經》。遵循《易經》之道即能趨吉避兇,而幹成偉大的事業。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1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緻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赜索隐2,鈎深緻遠,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3亹者,莫大乎蓍龜4。
今注
1 懸象:懸挂物象。
2 探赜索隐:探求繁雜幽隐的物象。
3 亹:音偉,勤勉的事業。
4 蓍龜:筮用蓍,蔔用龜。
今譯
所以可以使人取法的現象,沒有比天地更偉大的了;窮則變,變則通的,沒有比四時更偉大的了;懸挂物象,顯著光明,照耀天下的,沒有比日月更偉大的了;崇高的事業,沒有比富而且貴更偉大的了;具備器物,以适人類的運用,設立完整的器具以利益天下的,沒有比聖人更偉大的了;探求繁雜的物象,索求幽隐的事理,鈎求深遠的道術,使人獲緻遠大的前途,以決定天下的吉兇,成就天下勤勉的事業的,沒有比用“蓍草”和“龜甲”所做的蔔筮更偉大的了。
是故天生神物1,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2,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兇,所以斷也。
今注
1 神物:蓍龜也。
2 河出圖:伏羲取以畫卦。洛出書:大禹由是有《洪範》。
今譯
所以天生蓍草和龜這種神物,聖人就取用它以作蔔筮以為人所取法。天地的變化,聖人就效法它。天垂示物象,現出吉兇的征兆,聖人就取法它。黃河有龍馬負圖,洛水有神龜負書的祥瑞征兆,聖人于是效法它、運用它。易有以上“神物、變化、天象、河圖洛書”的四象,所以啟示智慧的源泉而作成《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又系之以文辭,所以告訴我們智慧的哲理。複定之以吉兇的征兆,所以斷定人事的禍福,而教人趨吉避兇,赴善就福,遠離災殃呀。
今譯
孔子說:“《易經》是做什麼的呀?《易經》即開創萬物成就事務,包括天下一切道理,如此而已的一門學問呀。所以聖人以易通達天下一切人的心志,以易肇定天下的事業,并以之決斷天下一切的嫌疑。”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兇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于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
今譯
所以蓍草占筮用四十九根,其德行是圓通而神妙的,六十四卦的德行是方正而有睿智,每卦皆有六爻,其意是很簡易而貢獻在我們前面的。聖人以此洗滌修煉其心(或解先知天下之心),退藏于深密之處,吉兇與百姓同其憂患。《易經》之神妙足以知道将來變化之理,其智慧足以儲藏既往的知識經驗,誰能參贊于此呢?唯有古之聰明深智,神武而不嗜殺人者能如此而已。所以明白天的道理,而複能觀察百姓的事故,是以天地興起蓍草的神妙之物,以為民前用,使趨吉避兇于未做事之前。聖人以此齋戒其心,以神明他德業的幽深吧!
是故阖戶謂之坤1,辟戶謂之乾2,一阖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鹹用之,謂之神。
今注
1 阖:合也。坤陰也。
2 辟:開也。乾陽也。
今譯
易之陰陽變通象器法神八者之理,随處可見,以門戶比喻,關起門戶來則幽靜陰暗,此即謂之“坤”;打開門戶來則疏暢而光明,此即謂之“乾”;一關一開,相續不窮,就叫作“變”;一開一關使人們可以自由自在地出入往來,未有窮盡,就叫作“通”;顯現于外面,有物象可觀,就叫作“象”;表現于器用,有尺度的大小,合于規矩方圓的形狀,就叫作“器”;制造屋宇之時,即用門戶以出入,有法度可尋,就叫作“法”;利用它來出出入入,往來不窮,百姓常常利用它而不知,就叫作“神”。
是故易有太極1,是生兩儀2,兩儀生四象3,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
今注
1 天地未生渾茫廣大為萬物之根曰太極。
2 兩儀:即天地也,天為陽,地為陰。
3 四象:四時也。或解為太陰少陰太陽少陽,或解為金木水火,春夏秋冬。
今譯
所以《易經》之原始有太極,太極即陰陽未生渾茫廣大之氣,太極變而産生天地,是謂兩儀,兩儀變而産生春夏秋冬,是謂四象,四象變而生天地水火風雷山澤,是謂乾坤坎離巽震艮兌八卦,由此八卦相重而産生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涵蓋宇宙萬象,而系之以辭,用斷吉兇,因此有了《易經》。遵循《易經》之道即能趨吉避兇,而幹成偉大的事業。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1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緻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赜索隐2,鈎深緻遠,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3亹者,莫大乎蓍龜4。
今注
1 懸象:懸挂物象。
2 探赜索隐:探求繁雜幽隐的物象。
3 亹:音偉,勤勉的事業。
4 蓍龜:筮用蓍,蔔用龜。
今譯
所以可以使人取法的現象,沒有比天地更偉大的了;窮則變,變則通的,沒有比四時更偉大的了;懸挂物象,顯著光明,照耀天下的,沒有比日月更偉大的了;崇高的事業,沒有比富而且貴更偉大的了;具備器物,以适人類的運用,設立完整的器具以利益天下的,沒有比聖人更偉大的了;探求繁雜的物象,索求幽隐的事理,鈎求深遠的道術,使人獲緻遠大的前途,以決定天下的吉兇,成就天下勤勉的事業的,沒有比用“蓍草”和“龜甲”所做的蔔筮更偉大的了。
是故天生神物1,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2,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兇,所以斷也。
今注
1 神物:蓍龜也。
2 河出圖:伏羲取以畫卦。洛出書:大禹由是有《洪範》。
今譯
所以天生蓍草和龜這種神物,聖人就取用它以作蔔筮以為人所取法。天地的變化,聖人就效法它。天垂示物象,現出吉兇的征兆,聖人就取法它。黃河有龍馬負圖,洛水有神龜負書的祥瑞征兆,聖人于是效法它、運用它。易有以上“神物、變化、天象、河圖洛書”的四象,所以啟示智慧的源泉而作成《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又系之以文辭,所以告訴我們智慧的哲理。複定之以吉兇的征兆,所以斷定人事的禍福,而教人趨吉避兇,赴善就福,遠離災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