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蔔筮者尚其占。

    今譯

    《易經》有聖人之道四,即辭、變、象、占,以《易經》來談論的人則崇尚易辭,以《易經》來動作營為的人則崇尚易之變化,以《易經》來制造器具的人則崇尚易象,以《易經》來筮卦的人則崇尚易占。

    是以君子将有為也,将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

    今譯

    所以君子将有作為,将有行動的時候,探問于易以筮卦,而易即以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當中的占辭應答。即筮得吉兇之辭,則受易道之指引,如響之應聲。無論遠近幽深,吾人借易之占筮,終于知解将來事物的變化,非天下最精深者,誰能如此呢?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于此?

    今譯

    三才五行或陰陽之數參合五位的變化,錯綜其數字的推演,通達它的變化,終于成就陰陽之數的神妙,而易中陰陽卦爻的文辭也由此可以推知了。極盡數字的變化,遂能肇定天下的象物,非天下最神奇變化的,誰能如此呢?

    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于此?

    今譯

    《易經》本身是沒有思慮的,是沒有作為的,是很安詳寂靜不動的,人若能感發興起而運用之,終能通達天下一切的事故,如非天下最神奇美妙的,誰能如此呢?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今譯

    《易經》是聖人極盡幽深,研究神機莫測的一門大學問。正唯它的幽深,故能通達天下人的心志。正唯它的神機莫測,故能成就天下的一切事務。正唯它的神妙,所以似不見其急速,而自然快速,似不見其行,而能到達。孔子說:“‘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就是指此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