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大衍1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挂一以象三,揲2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以扐3。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挂。

    今注

    1 衍:演。

    2 揲:音舌。《說文》:“閱持也。”

    3 扐:音力,筮時挂蓍于指間。此教人筮法。

    今譯

    大演天地之數以蔔筮,是用五十根蓍草(無則用竹代之,一加至十減五行為五十),其用唯四十九根而已(留一不用放回袋中以象太極)。任意分為二堆以象兩儀。從右手堆中取一根挂于左手小指無名指間以象三才。以四根四根分之,以象四時的運行。先以右手取左邊的蓍草,以四根四根數之,将其餘數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挂于無名指與中指間,以象農曆的三年一閏,再以左手取右手堆的蓍草用四四分之,将其餘數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挂于中指與食指間,以象征農曆的五年兩閏。如是将挂于左手的蓍草取出,非五即九,即成一變,是謂再扐而後挂。複将左右堆之蓍草(非四十即四十四)合之再順“分二象兩”至“再扐後挂”之序行之,将挂于左手指之數(非四即八)取出,是第二變。再将左右堆之蓍草合之,再順前面的次序,複将挂于左手的蓍草取出(非四即八),是謂第三變。複将左右堆之蓍草合之,如三十六根則為老陽,記以“”,三十二為少陰,記以“”,二十八為少陽,記以“”,二十四為老陰,記以“×”的符号。由是三變成一爻,十八變即成一卦。占法則以老陰老陽為斷,無則以卦辭為斷。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今譯

    天即陽,地即陰,陽數奇,即一三五七九,陰數偶,即二四六八十。陰陽之數各有五個,五個奇數五個偶數各相參合,陽數共有二十五,陰數共有三十。陰陽之數合之共五十有五,如是陰陽十位之數,推而大之,可至百京兆億,推而小之,可至絲毫厘撮,這就是易道所以成就變化,而推算的神妙莫測如鬼神的了。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今譯

    乾為陽,策即推算蓍草的根數,陽數九,以四時乘之為三十六,再以六爻乘之為二百一十六。坤為陰,陰數六,以四時乘之為二十四,再以六爻乘之為一百四十四。二策相加凡三百六十,相當于一年的日數。《易經》上下二篇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陰陽各一百九十二,以陽數三十六,陰數二十四,各乘以一百九十二而加之,總計得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相當于萬物的數字。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今譯

    所以以“揲之以四”去營求,而構成易筮數的變化,三變而成一爻,卦有六爻,十八變即筮成一卦,聖人作易畫八卦以括萬事萬物之象,僅為小成而已。引而伸之,順其類而推求之,增長之,即構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方作成一部《易經》,天下的能事皆盡在此《易經》之中了。故《易經》可使道術顯明于天下,使德行神妙莫測,所以可以應酬于人間之世,而如獲得神明的佑助了。孔子說:“通曉變化的道理之人,他也能知道神明的作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