兌
關燈
小
中
大
兌 錯艮 綜巽
兌1,亨,利貞。
今注
1 兌:卦名,喜悅的意思。一陰居于二陽之上,喜悅見于外,故為兌。《序卦》說:“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
今譯
兌是亨通的,利于守正。
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
今譯
彖辭上說:兌是喜悅的意思,剛居于中,而柔在于外,喜悅而又利于守着正道,所以能和順于天道,而應合于人心。做君王的人,如能以喜悅之政事,先施于人民之上,則人民忘其勞苦,以喜悅之事,如安邦定國之事,讓人民犯難,人民也會忘記死亡的危險,而緻力于君國的事情。喜悅之理,推至極大,則人民就會互相勸勉了。
今釋
虞翻曰:“剛中謂二五,柔外謂三上,二三四利之正,故說以利貞也。大壯,乾為天,謂五也。人謂三矣,二變,順五承三,故順乎天而應乎人,坤為順也。二四已變成屯,坎為勞,震喜兌說,坤為民,坎為心,民心喜悅、有順比象,故忘其勞也。體屯故難也。三至上體大過死,變成屯,民悅無疆,故民忘其死。體比順象,故勞而不怨,震為喜笑,故人勸也。”這是本卦的象學說明。按:大壯内卦為乾,五三易位即成兌。三為人位,乾為天,故順天應人。兌二四變則體屯,下震上坎,《說卦》雲:“勞乎坎。”故為勞。二至四互坤,二至上有比卦之象。兌卦三至上互體大過。震卦雲:“後笑言啞啞。”故為喜笑。
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今譯
象辭上說:兩澤互相附麗,這是兌卦的象征,君子體察此現象,則以朋友互相讨論義理之精深,傳習體驗所授之道業。
初九1,和兌,吉。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今注
1 初九:是指本卦第一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初九得陰陽之正位,居悅之始,有和悅的現象,這是吉利的。象辭上說:和悅而得之吉,是說行未有疑。
今釋
虞翻說:“得位四變應己,故和兌吉矣。四變應初,震為行,坎為疑,故行未疑。”此是本爻設辭之根據。
九二1,孚兌,吉,悔亡。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今注
1 九二:是指本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九二居兌悅之時,居于内卦之中,故有孚信于和悅的象征,這是吉利的,沒有後悔的。象辭上說:“孚兌之吉”,是說孚信于和兌而不失其志。
今釋
虞翻說:“孚謂五也,四已變,五在坎中稱孚。二動得位,應之,故孚兌吉,悔亡矣。二變應五,謂四已變,坎為志,故信志也。”按:四變則外卦為坎,九二變陰,則可以上應九五。
六三1,來兌,兇。象曰:來兌之兇,位不當也。
今注
1 六三:是指本卦第三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六三以陰居陽位,而下比于九二,故有來取悅于人的象征,這是兇的。象辭上說:“來兌之兇”,是由于其位不當之故。
今釋
虞翻曰:“從大壯來,失位,故來兌兇矣。”按:六三以陰居陽,故失位。大壯三五易位成兌,故從大壯來。
九四1,商兌未甯,介疾有喜。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今注
1 九四:是指本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九四居外卦之初,比于六三,當兌悅之時,無所适從,故有“商甯度于和悅,而又未能甯于和悅”的現象,但以陽剛之故,雖介于陰柔之六三,亦介然不改其喜慶之事。象辭上說:“九四之喜”,是說有喜慶的事降臨之故。
今釋
虞翻曰:“巽為近利市三倍,故稱商兌。變之坎,水性流,震為行,謂二已變,體比象,故未甯。坎為疾,故介疾。得位承五,故有喜。陽為慶,謂五也。”這是另一解說,可供吾人參研。按:三至五互巽,四失位變正,則外卦成坎。九二失正,又變,則二至上有比卦的現象。
九五1,孚于剝,有厲。象曰:孚于剝,位正當也。
今注
1 九五:是指本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九五居尊位,而承于上六陰柔,故有孚信于剝落的現象,這是有危厲的。象辭上說:“孚于剝”,是說其位正當,因其比于柔邪的關系,但過分了就有問題。
今釋
虞翻曰:“孚謂五也,二四變,體剝象,故孚于剝,在坎未光,有厲也。”按:二四變則二至五有剝卦之象。而外卦為坎,坎為孚,五當其位,故孚謂五也。
上六1,引兌。象曰:上六引兌,未光也。
今注
1 上六:是指本卦最上一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上六居兌悅之極,有引導之而入于和悅的現象。象辭上說:“上六引兌”,是說未能光大的關系。
今釋
虞翻說:“無應乘陽,動而之巽,為繩,艮為手,應在三,三未之正,故引兌也。二四已變,而體屯,上三未為離,故未光也。”此是本爻的象學解說。按:上六無應,而在九五之上,故乘陽。三至五體巽,上六變則可與六三相應,二四變則成屯。
兌1,亨,利貞。
今注
1 兌:卦名,喜悅的意思。一陰居于二陽之上,喜悅見于外,故為兌。《序卦》說:“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
今譯
兌是亨通的,利于守正。
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
今譯
彖辭上說:兌是喜悅的意思,剛居于中,而柔在于外,喜悅而又利于守着正道,所以能和順于天道,而應合于人心。做君王的人,如能以喜悅之政事,先施于人民之上,則人民忘其勞苦,以喜悅之事,如安邦定國之事,讓人民犯難,人民也會忘記死亡的危險,而緻力于君國的事情。喜悅之理,推至極大,則人民就會互相勸勉了。
今釋
虞翻曰:“剛中謂二五,柔外謂三上,二三四利之正,故說以利貞也。大壯,乾為天,謂五也。人謂三矣,二變,順五承三,故順乎天而應乎人,坤為順也。二四已變成屯,坎為勞,震喜兌說,坤為民,坎為心,民心喜悅、有順比象,故忘其勞也。體屯故難也。三至上體大過死,變成屯,民悅無疆,故民忘其死。體比順象,故勞而不怨,震為喜笑,故人勸也。”這是本卦的象學說明。按:大壯内卦為乾,五三易位即成兌。三為人位,乾為天,故順天應人。兌二四變則體屯,下震上坎,《說卦》雲:“勞乎坎。”故為勞。二至四互坤,二至上有比卦之象。兌卦三至上互體大過。震卦雲:“後笑言啞啞。”故為喜笑。
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今譯
象辭上說:兩澤互相附麗,這是兌卦的象征,君子體察此現象,則以朋友互相讨論義理之精深,傳習體驗所授之道業。
初九1,和兌,吉。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今注
1 初九:是指本卦第一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初九得陰陽之正位,居悅之始,有和悅的現象,這是吉利的。象辭上說:和悅而得之吉,是說行未有疑。
今釋
虞翻說:“得位四變應己,故和兌吉矣。四變應初,震為行,坎為疑,故行未疑。”此是本爻設辭之根據。
九二1,孚兌,吉,悔亡。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今注
1 九二:是指本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九二居兌悅之時,居于内卦之中,故有孚信于和悅的象征,這是吉利的,沒有後悔的。象辭上說:“孚兌之吉”,是說孚信于和兌而不失其志。
今釋
虞翻說:“孚謂五也,四已變,五在坎中稱孚。二動得位,應之,故孚兌吉,悔亡矣。二變應五,謂四已變,坎為志,故信志也。”按:四變則外卦為坎,九二變陰,則可以上應九五。
六三1,來兌,兇。象曰:來兌之兇,位不當也。
今注
1 六三:是指本卦第三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六三以陰居陽位,而下比于九二,故有來取悅于人的象征,這是兇的。象辭上說:“來兌之兇”,是由于其位不當之故。
今釋
虞翻曰:“從大壯來,失位,故來兌兇矣。”按:六三以陰居陽,故失位。大壯三五易位成兌,故從大壯來。
九四1,商兌未甯,介疾有喜。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今注
1 九四:是指本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九四居外卦之初,比于六三,當兌悅之時,無所适從,故有“商甯度于和悅,而又未能甯于和悅”的現象,但以陽剛之故,雖介于陰柔之六三,亦介然不改其喜慶之事。象辭上說:“九四之喜”,是說有喜慶的事降臨之故。
今釋
虞翻曰:“巽為近利市三倍,故稱商兌。變之坎,水性流,震為行,謂二已變,體比象,故未甯。坎為疾,故介疾。得位承五,故有喜。陽為慶,謂五也。”這是另一解說,可供吾人參研。按:三至五互巽,四失位變正,則外卦成坎。九二失正,又變,則二至上有比卦的現象。
九五1,孚于剝,有厲。象曰:孚于剝,位正當也。
今注
1 九五:是指本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九五居尊位,而承于上六陰柔,故有孚信于剝落的現象,這是有危厲的。象辭上說:“孚于剝”,是說其位正當,因其比于柔邪的關系,但過分了就有問題。
今釋
虞翻曰:“孚謂五也,二四變,體剝象,故孚于剝,在坎未光,有厲也。”按:二四變則二至五有剝卦之象。而外卦為坎,坎為孚,五當其位,故孚謂五也。
上六1,引兌。象曰:上六引兌,未光也。
今注
1 上六:是指本卦最上一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上六居兌悅之極,有引導之而入于和悅的現象。象辭上說:“上六引兌”,是說未能光大的關系。
今釋
虞翻說:“無應乘陽,動而之巽,為繩,艮為手,應在三,三未之正,故引兌也。二四已變,而體屯,上三未為離,故未光也。”此是本爻的象學解說。按:上六無應,而在九五之上,故乘陽。三至五體巽,上六變則可與六三相應,二四變則成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