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
關燈
小
中
大
正也。
”此以象與爻位的原則而言。
按:初六失位,變正得位,故利永貞。
六二1,艮其腓2,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聽也。
今注 1 六二:是指本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2 腓:足肚。
今譯 六二柔順中正,應該可以有為,但居艮止之時,所以有止于其足,不能拯救其随(指初六、趾),因此而其心不快的象征。
象辭上說:“不拯其随”,是說不違聽的意思。
今釋 虞翻說:“坎為耳,故未違聽也。
”此是說明未違之故。
三止乎上,亦不肯退而聽于二也。
九三1,艮其限2,列其夤3,厲熏心。
象曰:艮其限,危熏心也。
今注 1 九三:是指本卦第三爻*的爻位而言。
2 限:界限,人身的界限在腰。
3 夤:連。
今譯 九三當艮止之時,居内卦之極,它有艮止于界限,止隔于他的連屬,不能動的現象,因此危厲熏染其心。
象辭上說:“艮其限”,是說危厲之事,熏染其心之意。
今釋 此爻的解說,部分參考來易,而未取虞氏之說。
六四1,艮其身,無咎。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今注 1 六四:是指本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六四以陰居陰,得陰陽之正位,在艮止的時候它有止于其身的象征,這是無咎的。
象辭上說:“艮其身”,是說止于其自身的意思。
今釋 此爻自作解釋,不根據先儒之說。
六五1,艮其輔2,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今注 1 六五:是指本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2 輔:面頰骨上頰車。
即口輔之意。
今譯 六五以陰居尊位,當艮止之時,所以有止于其口,言語有秩序,治而不亂的象征,這是沒有後悔的。
象辭上說:“艮其輔”,是因為在艮止之時能如此,所以有中正之德之故。
今釋 虞翻曰:“三至上,體頤象,艮為止,在坎車上,故艮其輔。
”這是以象而言。
按:艮卦三爻至上爻有頤卦的現象。
二至四互坎,坎為車,五在其上,故在坎車上。
上九1,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今注 1 上九:是指本卦最上一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上九居艮止之極,有敦厚于止的象征,時止則止,這是吉利的。
象辭上說:“敦艮之吉”,是說能以敦厚而獲得善終的意思。
今釋 虞翻說:“無應靜止,下據二陰,故敦艮吉也。
坤為厚,陽上據坤,故以厚終也。
”按:艮自臨來,臨外卦坤,變艮則上九為陽,以據坤位,艮為山為厚,故以厚終也。
”此以象與爻位的原則而言。
按:初六失位,變正得位,故利永貞。
六二1,艮其腓2,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聽也。
今注 1 六二:是指本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2 腓:足肚。
今譯 六二柔順中正,應該可以有為,但居艮止之時,所以有止于其足,不能拯救其随(指初六、趾),因此而其心不快的象征。
象辭上說:“不拯其随”,是說不違聽的意思。
今釋 虞翻說:“坎為耳,故未違聽也。
”此是說明未違之故。
三止乎上,亦不肯退而聽于二也。
九三1,艮其限2,列其夤3,厲熏心。
象曰:艮其限,危熏心也。
今注 1 九三:是指本卦第三爻*的爻位而言。
2 限:界限,人身的界限在腰。
3 夤:連。
今譯 九三當艮止之時,居内卦之極,它有艮止于界限,止隔于他的連屬,不能動的現象,因此危厲熏染其心。
象辭上說:“艮其限”,是說危厲之事,熏染其心之意。
今釋 此爻的解說,部分參考來易,而未取虞氏之說。
六四1,艮其身,無咎。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今注 1 六四:是指本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六四以陰居陰,得陰陽之正位,在艮止的時候它有止于其身的象征,這是無咎的。
象辭上說:“艮其身”,是說止于其自身的意思。
今釋 此爻自作解釋,不根據先儒之說。
六五1,艮其輔2,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今注 1 六五:是指本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2 輔:面頰骨上頰車。
即口輔之意。
今譯 六五以陰居尊位,當艮止之時,所以有止于其口,言語有秩序,治而不亂的象征,這是沒有後悔的。
象辭上說:“艮其輔”,是因為在艮止之時能如此,所以有中正之德之故。
今釋 虞翻曰:“三至上,體頤象,艮為止,在坎車上,故艮其輔。
”這是以象而言。
按:艮卦三爻至上爻有頤卦的現象。
二至四互坎,坎為車,五在其上,故在坎車上。
上九1,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今注 1 上九:是指本卦最上一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上九居艮止之極,有敦厚于止的象征,時止則止,這是吉利的。
象辭上說:“敦艮之吉”,是說能以敦厚而獲得善終的意思。
今釋 虞翻說:“無應靜止,下據二陰,故敦艮吉也。
坤為厚,陽上據坤,故以厚終也。
”按:艮自臨來,臨外卦坤,變艮則上九為陽,以據坤位,艮為山為厚,故以厚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