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
關燈
小
中
大
艮1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今注 1 艮:卦名,止的意思。
一陽止于二陰之上,陽自下升,極上而止,這是艮的象征,艮為山。
《序卦》雲:“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
”鄭玄說:“艮為山,山立峙,各于其所,無相順之時,猶君在上,臣在下,恩敬不相與通,故謂之艮也。
”這是艮所以命名之故。
今譯 止于其背,則身在背後就看不到自己本身了,行其庭,則背在他人的前面,而我們也就看不到他人了,這是無咎的。
人能止于其所當止,也就沒有災害了。
今釋 虞翻說:“觀五之三也,艮為多節,故稱背。
觀、坤為身,觀五之三折坤為背,故艮其背。
坤象不見,故不獲其身。
震為行人,艮為庭,坎為隐伏,故行其庭。
不見其人,三得正,故無咎。
”這是卦辭的象數說明。
按:艮從觀來,觀九五、六三易位,即成艮。
觀内卦坤,坤為身,變艮,坤象不見。
二至四互坎,三至五互震。
彖曰:艮,止也。
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對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
今譯 彖辭上說:艮,是止的意思。
應該止的時候,就停止不進,應該行的時候,就行,動靜都不失去時宜,則其道必是光明的。
艮其止,是說停止在他自己的本來處所,因為從初至上,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六爻兩兩相對,陽對陽,陰對陰,沒有互相應答與援助的對象,所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呀! 今釋 虞翻說:“位窮于上,故止也。
時止謂上陽窮止,故止。
時行謂三體處震為行也;艮其背,背也,兩象相背,故不相與也。
”這是從爻位義理去發揮它的意思的。
按:上九失位,居艮止之時,故止,三至五互震,震為足為行。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今譯 象辭上說:兩山兼備,就是艮的象征,君子體察此現象,則其思慮、思想不超出他的職位。
今釋 虞翻說:“君子謂三也,三,君子位,震為出,坎為隐伏、為思,故以思不出其位。
”按:陽為君子,九三以陽居陽得位居正,故為君子。
二至四互坎,三至五互震。
初六1,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今注 1 初六:是指本卦最下一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初六以陰居陽位,當艮止的時候,有止于其足趾,停止不行的現象,這是無咎的,利于永遠守着正道。
象辭上說:止于其足趾,停止不行,并未失去正道。
今釋 虞翻曰:“震為趾,故艮其趾矣。
失位變得正,故無咎,永貞也。
動而得正,故未失
今注 1 艮:卦名,止的意思。
一陽止于二陰之上,陽自下升,極上而止,這是艮的象征,艮為山。
《序卦》雲:“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
”鄭玄說:“艮為山,山立峙,各于其所,無相順之時,猶君在上,臣在下,恩敬不相與通,故謂之艮也。
”這是艮所以命名之故。
今譯 止于其背,則身在背後就看不到自己本身了,行其庭,則背在他人的前面,而我們也就看不到他人了,這是無咎的。
人能止于其所當止,也就沒有災害了。
今釋 虞翻說:“觀五之三也,艮為多節,故稱背。
觀、坤為身,觀五之三折坤為背,故艮其背。
坤象不見,故不獲其身。
震為行人,艮為庭,坎為隐伏,故行其庭。
不見其人,三得正,故無咎。
”這是卦辭的象數說明。
按:艮從觀來,觀九五、六三易位,即成艮。
觀内卦坤,坤為身,變艮,坤象不見。
二至四互坎,三至五互震。
彖曰:艮,止也。
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對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
今譯 彖辭上說:艮,是止的意思。
應該止的時候,就停止不進,應該行的時候,就行,動靜都不失去時宜,則其道必是光明的。
艮其止,是說停止在他自己的本來處所,因為從初至上,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六爻兩兩相對,陽對陽,陰對陰,沒有互相應答與援助的對象,所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呀! 今釋 虞翻說:“位窮于上,故止也。
時止謂上陽窮止,故止。
時行謂三體處震為行也;艮其背,背也,兩象相背,故不相與也。
”這是從爻位義理去發揮它的意思的。
按:上九失位,居艮止之時,故止,三至五互震,震為足為行。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今譯 象辭上說:兩山兼備,就是艮的象征,君子體察此現象,則其思慮、思想不超出他的職位。
今釋 虞翻說:“君子謂三也,三,君子位,震為出,坎為隐伏、為思,故以思不出其位。
”按:陽為君子,九三以陽居陽得位居正,故為君子。
二至四互坎,三至五互震。
初六1,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今注 1 初六:是指本卦最下一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初六以陰居陽位,當艮止的時候,有止于其足趾,停止不行的現象,這是無咎的,利于永遠守着正道。
象辭上說:止于其足趾,停止不行,并未失去正道。
今釋 虞翻曰:“震為趾,故艮其趾矣。
失位變得正,故無咎,永貞也。
動而得正,故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