夬
關燈
小
中
大
夬 錯剝 綜姤
夬1,揚于王庭,孚号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今注 1 夬:卦名,決的意思,陽決去陰,三月之卦。
澤水在天上,勢必及下,五陽盛長,一陰将消,這是夬卦的現象。
《序卦》曰:“益而不已必決。
”故夬卦繼益卦之後。
今譯 夬卦有得意揚越于王庭的象征。
因為五陽共決去一陰,而一陰高居上位,雖孚信于決,但難以決去,所以孚号而有危厲,這時須告訴同邑之人,不利于以兵戎剛暴取勝,須利有所往,共同協力決去小人,就可以有成了。
今釋 吾人且參考鄭玄和虞翻之說。
鄭玄曰:“夬,決也,陽氣浸長,至于五,五尊位也,而陰先之,是猶聖人積德說天下,以漸消去小人,至于受命為天子,故謂之決。
揚,越也。
五互體乾乾為君,又居尊位,王庭之象也。
陰父越其上,小人乘君子,罪惡上聞于聖人之朝,故曰夬,揚于王庭也。
” 虞翻曰:“陽決,陰息卦也。
剛決柔,與剝旁通,乾為揚,為王,剝艮為庭,故揚于王庭矣。
陽在二五稱孚,孚為五也,二失位,動體巽,巽為号,離為光,不變則危,故孚号有厲,其危乃光也。
陽、息,動、複,則長成夬,震為告,坤為自邑,夬從複升,坤逆在上,民衆消滅,二變時,離為戎,故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
陽息陰消,君子道長,故利有攸往,剛長乃終。
”這是本卦卦辭的象學說明。
按:夬卦為陽增陰減之卦,離卦雲:“剛決柔也。
”與剝旁通,剝外卦艮,夬九二失位,變陰則二至五互體巽,夬與複相錯。
複内震外坤。
夬九二變,則内卦為離。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1,決而和。
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
孚号有厲,其危乃光也。
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
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今注 1 健而說:健指乾,乾為剛健。
說指兌,兌為悅。
今譯 夬,是決去的意思,即剛決去柔的意思。
剛健而喜悅,決去而平和,這是決時所應做到的。
揚于王庭,是因上六陰柔,乘于五個陽剛(初九至九五)之上呀。
孚号有厲,是說其在危險之中,能求出險之道,那麼它的危險也就除去而光明了。
告自邑,不利即戎,是因決去應該平和,如崇尚剛暴,就會困窮呀。
利有所往,是說剛長時才善終呀。
今釋 虞翻曰:“健、乾;說、兌也。
以乾陽獲陰之和,故決而和也。
乾體大成,以決小人,終乾之剛,故乃以終也。
” 荀爽曰:“信其号令于下,衆陽危去上六,陽乃光明也。
不利即尚、兵戎,而與陽争,必困窮。
”按:夬卦五陽一陰,陰為小人之象,五陽終能決去一陰,而成乾剛。
象曰:澤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今譯 象辭上說:澤水蒸發而成水氣,在于天上,這是夬卦的象征。
君子觀察此現象,即以施其俸祿以與其下民,如居存他的恩德,不施于下,這是君子所深忌的。
今釋 陸績曰:“水氣上天,決降成雨,故曰決。
” 虞翻曰:“君子謂乾,乾為施祿,下謂剝坤,坤為衆臣,以乾應坤,故施祿及下;乾為德,艮為居,故居德則忌。
陽極陰生,謂陽忌陰。
”此二說可供吾人參研。
初九1,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
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今注 1 初九:是指本卦第一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初九以陽剛居陽位,在決去小人之時,有“壯于前面趾頭”的象征,壯于前趾,則是憑血氣之勇而往,如前往決去小人,不勝其位,則有咎。
象辭上說:“不勝而往”,是有災咎的。
今釋 虞翻說:“夬變大壯,大壯震為趾,位在前,故壯于前。
剛以應剛,不能克之,往如失位,故往不勝為咎,往失位應陽,故咎矣。
”這是本爻象學的說明。
按:夬九五變陰,則成大壯。
外卦為震,初九與九四,剛以應剛,而九四失位,故往失位不勝為咎。
九二1,惕号,莫2夜有戎,勿恤。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今注 1 九二:是指本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2 莫:“暮”的古字。
今譯 九二以陽剛處陰位,當決陰之時,有惕懼而号叫,暮夜都有兵戎的象征,但在決去陰柔之時,這是不要憂恤的。
象辭上說:“有戎勿恤”,是因在内卦之中得中道的關系。
今釋 本爻何以有此象呢?且參考虞翻之說。
虞翻曰
今注 1 夬:卦名,決的意思,陽決去陰,三月之卦。
澤水在天上,勢必及下,五陽盛長,一陰将消,這是夬卦的現象。
《序卦》曰:“益而不已必決。
”故夬卦繼益卦之後。
今譯 夬卦有得意揚越于王庭的象征。
因為五陽共決去一陰,而一陰高居上位,雖孚信于決,但難以決去,所以孚号而有危厲,這時須告訴同邑之人,不利于以兵戎剛暴取勝,須利有所往,共同協力決去小人,就可以有成了。
今釋 吾人且參考鄭玄和虞翻之說。
鄭玄曰:“夬,決也,陽氣浸長,至于五,五尊位也,而陰先之,是猶聖人積德說天下,以漸消去小人,至于受命為天子,故謂之決。
揚,越也。
五互體乾乾為君,又居尊位,王庭之象也。
陰父越其上,小人乘君子,罪惡上聞于聖人之朝,故曰夬,揚于王庭也。
” 虞翻曰:“陽決,陰息卦也。
剛決柔,與剝旁通,乾為揚,為王,剝艮為庭,故揚于王庭矣。
陽在二五稱孚,孚為五也,二失位,動體巽,巽為号,離為光,不變則危,故孚号有厲,其危乃光也。
陽、息,動、複,則長成夬,震為告,坤為自邑,夬從複升,坤逆在上,民衆消滅,二變時,離為戎,故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
陽息陰消,君子道長,故利有攸往,剛長乃終。
”這是本卦卦辭的象學說明。
按:夬卦為陽增陰減之卦,離卦雲:“剛決柔也。
”與剝旁通,剝外卦艮,夬九二失位,變陰則二至五互體巽,夬與複相錯。
複内震外坤。
夬九二變,則内卦為離。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1,決而和。
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
孚号有厲,其危乃光也。
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
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今注 1 健而說:健指乾,乾為剛健。
說指兌,兌為悅。
今譯 夬,是決去的意思,即剛決去柔的意思。
剛健而喜悅,決去而平和,這是決時所應做到的。
揚于王庭,是因上六陰柔,乘于五個陽剛(初九至九五)之上呀。
孚号有厲,是說其在危險之中,能求出險之道,那麼它的危險也就除去而光明了。
告自邑,不利即戎,是因決去應該平和,如崇尚剛暴,就會困窮呀。
利有所往,是說剛長時才善終呀。
今釋 虞翻曰:“健、乾;說、兌也。
以乾陽獲陰之和,故決而和也。
乾體大成,以決小人,終乾之剛,故乃以終也。
” 荀爽曰:“信其号令于下,衆陽危去上六,陽乃光明也。
不利即尚、兵戎,而與陽争,必困窮。
”按:夬卦五陽一陰,陰為小人之象,五陽終能決去一陰,而成乾剛。
象曰:澤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今譯 象辭上說:澤水蒸發而成水氣,在于天上,這是夬卦的象征。
君子觀察此現象,即以施其俸祿以與其下民,如居存他的恩德,不施于下,這是君子所深忌的。
今釋 陸績曰:“水氣上天,決降成雨,故曰決。
” 虞翻曰:“君子謂乾,乾為施祿,下謂剝坤,坤為衆臣,以乾應坤,故施祿及下;乾為德,艮為居,故居德則忌。
陽極陰生,謂陽忌陰。
”此二說可供吾人參研。
初九1,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
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今注 1 初九:是指本卦第一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初九以陽剛居陽位,在決去小人之時,有“壯于前面趾頭”的象征,壯于前趾,則是憑血氣之勇而往,如前往決去小人,不勝其位,則有咎。
象辭上說:“不勝而往”,是有災咎的。
今釋 虞翻說:“夬變大壯,大壯震為趾,位在前,故壯于前。
剛以應剛,不能克之,往如失位,故往不勝為咎,往失位應陽,故咎矣。
”這是本爻象學的說明。
按:夬九五變陰,則成大壯。
外卦為震,初九與九四,剛以應剛,而九四失位,故往失位不勝為咎。
九二1,惕号,莫2夜有戎,勿恤。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今注 1 九二:是指本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2 莫:“暮”的古字。
今譯 九二以陽剛處陰位,當決陰之時,有惕懼而号叫,暮夜都有兵戎的象征,但在決去陰柔之時,這是不要憂恤的。
象辭上說:“有戎勿恤”,是因在内卦之中得中道的關系。
今釋 本爻何以有此象呢?且參考虞翻之說。
虞翻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