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
關燈
小
中
大
遁 錯臨 綜大壯
遁1,亨,小利貞。
今注 1 遁:卦名,退避的意思。
天高于上,山止于地,有遁止不進的象征。
又二陰爻生于下,陰漸長,有小人漸盛、君子退而避之的現象。
六月之卦。
《序卦》曰:“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
” 今譯 遁卦是亨通的,在小人當道的時候,君子身退亨通,在小人則利于守正。
今釋 君子處當遁之時,身退則道亨。
小,指二陰。
小利貞,是小者利于正,以不害君子而自己保全。
虞翻說:“陰消姤二也。
艮為山,巽為入(互卦),乾為遠,遠山入藏,故遁。
以陰消陽,子弑其父,小人道長,避之乃通,故遁而通,則當位而應,與時行也。
小,陰。
謂二得位,(六二居内卦之中,合于陰陽之正位)浸長,以柔變剛。
故小利貞。
”按:陰消初陽即為姤,至二即成遁,上卦乾,下卦艮,至四互巽。
陽為大,陰為小。
陰消陽至二,有浸長之勢,陽為剛,陰為柔。
以柔變剛,而柔利貞矣。
彖曰:遁,亨,遁而亨也。
剛,當位而應1,與時行也。
小利貞,浸而長2也。
遁之時義大矣哉。
今注 1 剛,當位而應:是指九五得陰陽之正位,和六二相應。
2 浸而長:是漸漸成長、漸漸繁盛的意思。
今譯 彖辭上說:遁,亨通,是說因為在當退避(遁)的時候,即退避,所以亨通。
九五以陽剛,當中正之位,而遙與六二的陰柔相應,能夠順時而行,不為所害。
小利貞,是因為陰爻積漸而長的關系,積漸而長,勢必至于極盛,物極則反,故小者利于守正。
遁卦的含義是很深遠的呀! 今釋 陸績說:“謂陽氣退,陰氣将害,随時遁避,其義大矣哉。
”宋衷說:“太公遁殷(商),四皓遁秦之時也。
”此二人之言,一以氣解,一以人證,可作本文之補充說明。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今譯 象辭上說:天下有山,有遁的現象,君子體察此現象,即以疏遠小人,不過度地厭惡他,卻很嚴肅地凜然不可侵犯地對待他。
今釋 不惡而嚴,是疏遠小人的态度與方法。
不惡是說厭惡小人,不要做得太過分。
因為“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做得過分,就會對自己不利。
孟子說:“仲尼不為已甚者也。
”是說孔子不會做得過分的意思。
雖然厭惡不能至于過分,但卻要以禮自守,做到“望之俨然”,凜然不可侵犯的樣子。
它為什麼有這種現象呢?崔憬說:“天喻君子,山比小人,小人侵害,若山之侵天,君子遁避,若天之遠山。
故言天下有山遁也。
”虞翻說:“君子謂乾,乾為遠,小人謂陰,坤為惡,為小人。
故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 初六1,遁尾2厲,勿用有攸往。
象曰:遁尾之厲,不往何災也。
今注 1 初六:是指本卦第一爻*的爻位而言。
2 尾:後的意思。
今譯 本卦第一爻,有退避在後,将有危厲的象征,處此時,是不可以有所往的。
象辭上說:最後遁去的危厲,如不前往,則何災之有? 今釋 本爻為什麼有此現象呢?陸績說:“陰氣已至于二,而初在其後,故曰遁尾也。
避難當在前,而在後,故厲,往則與災難會,故勿用有攸往。
”虞翻說:“艮為尾也,初失位(初當為陽位,而初六為陰)動而得正,(變成陽爻),故遁尾厲。
之應成坎(謂初六與九四易位,則二至四互坎)為災,在艮宜靜,若不往于四,則無災矣。
”這是對本爻的最好解說。
六二1,執之用黃牛之革2,莫之勝說3。
象曰:執用黃牛,固志也。
今注 1 六二:是指本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2 執:縛的意思。
革:即皮。
3 莫之勝說:就是沒有人能解開的意思。
說,就是脫的意思。
今譯 本爻有用黃牛的皮執縛它,沒有人能解開
今注 1 遁:卦名,退避的意思。
天高于上,山止于地,有遁止不進的象征。
又二陰爻生于下,陰漸長,有小人漸盛、君子退而避之的現象。
六月之卦。
《序卦》曰:“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
” 今譯 遁卦是亨通的,在小人當道的時候,君子身退亨通,在小人則利于守正。
今釋 君子處當遁之時,身退則道亨。
小,指二陰。
小利貞,是小者利于正,以不害君子而自己保全。
虞翻說:“陰消姤二也。
艮為山,巽為入(互卦),乾為遠,遠山入藏,故遁。
以陰消陽,子弑其父,小人道長,避之乃通,故遁而通,則當位而應,與時行也。
小,陰。
謂二得位,(六二居内卦之中,合于陰陽之正位)浸長,以柔變剛。
故小利貞。
”按:陰消初陽即為姤,至二即成遁,上卦乾,下卦艮,至四互巽。
陽為大,陰為小。
陰消陽至二,有浸長之勢,陽為剛,陰為柔。
以柔變剛,而柔利貞矣。
彖曰:遁,亨,遁而亨也。
剛,當位而應1,與時行也。
小利貞,浸而長2也。
遁之時義大矣哉。
今注 1 剛,當位而應:是指九五得陰陽之正位,和六二相應。
2 浸而長:是漸漸成長、漸漸繁盛的意思。
今譯 彖辭上說:遁,亨通,是說因為在當退避(遁)的時候,即退避,所以亨通。
九五以陽剛,當中正之位,而遙與六二的陰柔相應,能夠順時而行,不為所害。
小利貞,是因為陰爻積漸而長的關系,積漸而長,勢必至于極盛,物極則反,故小者利于守正。
遁卦的含義是很深遠的呀! 今釋 陸績說:“謂陽氣退,陰氣将害,随時遁避,其義大矣哉。
”宋衷說:“太公遁殷(商),四皓遁秦之時也。
”此二人之言,一以氣解,一以人證,可作本文之補充說明。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今譯 象辭上說:天下有山,有遁的現象,君子體察此現象,即以疏遠小人,不過度地厭惡他,卻很嚴肅地凜然不可侵犯地對待他。
今釋 不惡而嚴,是疏遠小人的态度與方法。
不惡是說厭惡小人,不要做得太過分。
因為“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做得過分,就會對自己不利。
孟子說:“仲尼不為已甚者也。
”是說孔子不會做得過分的意思。
雖然厭惡不能至于過分,但卻要以禮自守,做到“望之俨然”,凜然不可侵犯的樣子。
它為什麼有這種現象呢?崔憬說:“天喻君子,山比小人,小人侵害,若山之侵天,君子遁避,若天之遠山。
故言天下有山遁也。
”虞翻說:“君子謂乾,乾為遠,小人謂陰,坤為惡,為小人。
故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 初六1,遁尾2厲,勿用有攸往。
象曰:遁尾之厲,不往何災也。
今注 1 初六:是指本卦第一爻*的爻位而言。
2 尾:後的意思。
今譯 本卦第一爻,有退避在後,将有危厲的象征,處此時,是不可以有所往的。
象辭上說:最後遁去的危厲,如不前往,則何災之有? 今釋 本爻為什麼有此現象呢?陸績說:“陰氣已至于二,而初在其後,故曰遁尾也。
避難當在前,而在後,故厲,往則與災難會,故勿用有攸往。
”虞翻說:“艮為尾也,初失位(初當為陽位,而初六為陰)動而得正,(變成陽爻),故遁尾厲。
之應成坎(謂初六與九四易位,則二至四互坎)為災,在艮宜靜,若不往于四,則無災矣。
”這是對本爻的最好解說。
六二1,執之用黃牛之革2,莫之勝說3。
象曰:執用黃牛,固志也。
今注 1 六二:是指本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2 執:縛的意思。
革:即皮。
3 莫之勝說:就是沒有人能解開的意思。
說,就是脫的意思。
今譯 本爻有用黃牛的皮執縛它,沒有人能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