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
關燈
小
中
大
贲卦的第二爻,有修飾它的須的象征。
象辭上說:贲其須,是因要和上面的人一起興起之故。
今釋 侯果說:“自三至上,有頤之象也。
二在頤下,須之象也。
上無其應,三亦無應,若能上承于三,與之同德,雖俱無應,可相與而興起也。
”按二應五,三應六,如九三陽上六陰之類,陰與陽相應,叫應。
九三1,贲如2濡3如,永貞吉。
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4也。
今注 1 九三:是指本卦第三爻*的爻位而言。
2 如:是語助詞,等于“狀态”或“樣子”的意思。
3 濡:是沾濕的樣子。
4 陵:是陵辱(通淩辱)的意思。
今譯 九三有文飾、潤澤的樣子,如永遠守着正道,就吉利。
象辭上說:永守正道的吉利,就是說經久都沒有人敢侮辱他的意思。
今釋 盧氏曰:“有離之文(文明)以自飾,故曰贲如也。
有坎之水以自潤,故曰濡如也。
體剛履正,故永貞吉,與三同德,故終莫之陵也。
”按三為陽位,九三為陽剛,得陰陽之正位,故曰體剛履正,履者行也。
六二上承九三,故與二同德。
六四1,贲如皤如2,白馬翰如3,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今注 1 六四:是指本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2 皤如:是白的樣子。
3 翰如:是馬跑得如飛翰一樣快的樣子。
今譯 六四與初九為正應,故有贲如的象征,但為九三所阻隔,故不能馬上相從,因有皤如的象征,但他向往的心裡如白馬飛翰一樣的急切,像白馬奔騰一樣的快速,這并不是想做寇盜,以侵略他人,而是求婚媾的關系。
象辭上說:六四所以有贲如皤如翰如的象征,是因為正當多疑的位子,如不是寇盜的侵略,而是求婚媾,則終不會有災尤的。
今釋 陸績說:“震為馬,為白,故曰白馬翰如。
”《系辭傳》說“四多疑”是指第四爻處多疑之位而言。
李鼎祚說:“皤亦白素之貌也,坎為盜,故疑;當位乘三,悖禮難飾,應初遠陽,故曰‘當位疑’也。
”六四與初九相應,中隔九三、六二,故曰應初遠陽。
六五1,贲于丘園2,束帛戋戋3。
吝,終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今注 1 六五:是指本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2 丘園:山丘林園。
3 戋戋:《子夏易傳》作殘殘。
戋,傷也。
今譯 本卦的六五爻,有修飾于丘園,整束着純樸的布帛,有些殘傷不整的樣子,它是有吝咎的,但居亂世能如此,終能吉利。
象辭上說:六五爻的吉利,是有喜悅的。
今釋 本爻為什麼有這贲于丘園、束帛戋戋的現象呢?荀爽說:“艮、山;震、林;失其正位,在山林之間,贲飾丘陵,以為園圃,隐士之象也。
五為王位,體中履和,勤賢之主,尊道之君也。
故曰:贲于丘園,束帛戋戋,君臣失正,故吝,能以中和飾上成功,故終吉而有喜也。
”虞翻說:“五變之陽,故有喜。
”他們的說法,純以象數立說,但亦兼有義理的成分在内,可作為本爻的補充說明。
五為陽立,六五以陰柔居之,故失其正位,變陽,則得陰陽之正位,故有喜。
上九1,白贲,無咎。
象曰:白贲無咎,上得志也。
今注 1 上九:是指本卦第六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上九有以純白太素質樸,以修飾自身的象征,它是沒有災咎的。
象辭上說,“白贲無咎”是因上得志的關系。
今釋 上九爻處贲卦修飾的極點,極則反樸歸于質素,不勞文飾,所以說“白贲無咎”。
幹寶說:“白,素也。
延山林之人,采素士之言,以飾其政,故上得志也。
”這話是純以君道而言的,也有他理論的根據。
虞翻說:“在巽上,故曰白贲,乘五陰,變而得位,故無咎矣。
”又說,“上之正得位,體成既濟,故曰得志,坎為志也。
”六五失位,變陽,則外卦,巽為白,上九在上,故曰:在巽上,然上為陰位,上九以陽居之,失位,變陰則得陰陽之正位。
五既變陽,上既變陰,則本卦成既濟(),既濟是既已成就的意思,故曰得志。
象辭上說:贲其須,是因要和上面的人一起興起之故。
今釋 侯果說:“自三至上,有頤之象也。
二在頤下,須之象也。
上無其應,三亦無應,若能上承于三,與之同德,雖俱無應,可相與而興起也。
”按二應五,三應六,如九三陽上六陰之類,陰與陽相應,叫應。
九三1,贲如2濡3如,永貞吉。
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4也。
今注 1 九三:是指本卦第三爻*的爻位而言。
2 如:是語助詞,等于“狀态”或“樣子”的意思。
3 濡:是沾濕的樣子。
4 陵:是陵辱(通淩辱)的意思。
今譯 九三有文飾、潤澤的樣子,如永遠守着正道,就吉利。
象辭上說:永守正道的吉利,就是說經久都沒有人敢侮辱他的意思。
今釋 盧氏曰:“有離之文(文明)以自飾,故曰贲如也。
有坎之水以自潤,故曰濡如也。
體剛履正,故永貞吉,與三同德,故終莫之陵也。
”按三為陽位,九三為陽剛,得陰陽之正位,故曰體剛履正,履者行也。
六二上承九三,故與二同德。
六四1,贲如皤如2,白馬翰如3,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今注 1 六四:是指本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2 皤如:是白的樣子。
3 翰如:是馬跑得如飛翰一樣快的樣子。
今譯 六四與初九為正應,故有贲如的象征,但為九三所阻隔,故不能馬上相從,因有皤如的象征,但他向往的心裡如白馬飛翰一樣的急切,像白馬奔騰一樣的快速,這并不是想做寇盜,以侵略他人,而是求婚媾的關系。
象辭上說:六四所以有贲如皤如翰如的象征,是因為正當多疑的位子,如不是寇盜的侵略,而是求婚媾,則終不會有災尤的。
今釋 陸績說:“震為馬,為白,故曰白馬翰如。
”《系辭傳》說“四多疑”是指第四爻處多疑之位而言。
李鼎祚說:“皤亦白素之貌也,坎為盜,故疑;當位乘三,悖禮難飾,應初遠陽,故曰‘當位疑’也。
”六四與初九相應,中隔九三、六二,故曰應初遠陽。
六五1,贲于丘園2,束帛戋戋3。
吝,終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今注 1 六五:是指本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2 丘園:山丘林園。
3 戋戋:《子夏易傳》作殘殘。
戋,傷也。
今譯 本卦的六五爻,有修飾于丘園,整束着純樸的布帛,有些殘傷不整的樣子,它是有吝咎的,但居亂世能如此,終能吉利。
象辭上說:六五爻的吉利,是有喜悅的。
今釋 本爻為什麼有這贲于丘園、束帛戋戋的現象呢?荀爽說:“艮、山;震、林;失其正位,在山林之間,贲飾丘陵,以為園圃,隐士之象也。
五為王位,體中履和,勤賢之主,尊道之君也。
故曰:贲于丘園,束帛戋戋,君臣失正,故吝,能以中和飾上成功,故終吉而有喜也。
”虞翻說:“五變之陽,故有喜。
”他們的說法,純以象數立說,但亦兼有義理的成分在内,可作為本爻的補充說明。
五為陽立,六五以陰柔居之,故失其正位,變陽,則得陰陽之正位,故有喜。
上九1,白贲,無咎。
象曰:白贲無咎,上得志也。
今注 1 上九:是指本卦第六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上九有以純白太素質樸,以修飾自身的象征,它是沒有災咎的。
象辭上說,“白贲無咎”是因上得志的關系。
今釋 上九爻處贲卦修飾的極點,極則反樸歸于質素,不勞文飾,所以說“白贲無咎”。
幹寶說:“白,素也。
延山林之人,采素士之言,以飾其政,故上得志也。
”這話是純以君道而言的,也有他理論的根據。
虞翻說:“在巽上,故曰白贲,乘五陰,變而得位,故無咎矣。
”又說,“上之正得位,體成既濟,故曰得志,坎為志也。
”六五失位,變陽,則外卦,巽為白,上九在上,故曰:在巽上,然上為陰位,上九以陽居之,失位,變陰則得陰陽之正位。
五既變陽,上既變陰,則本卦成既濟(),既濟是既已成就的意思,故曰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