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
關燈
小
中
大
贲 錯困 綜噬嗑
贲1,亨,小利,有攸往。
今注 1 贲:卦名。
是飾的意思。
今譯 贲卦的卦象,是亨通的,它象征着可以有小利,并且可以有所往。
今釋 贲,有修飾之意,根據象數學家的理論,山是草木百獸所聚之處,山下有火,則萬物皆被其光采,故有贲飾的象征。
《序卦傳》說:“嗑者合也,物不可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
贲者飾也。
……”所以噬嗑卦後,接着贲卦。
彖曰:贲,亨,柔來而文剛,故亨。
分剛上而文柔1,故小利有攸往。
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2,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今注 1 分剛上而文柔:本卦外卦是艮,屬陽卦,内卦是離,屬陰卦,陽剛陰柔,故雲分剛上而文柔。
文,是文飾的意思。
2 文明以止:明,指離卦,離為明;止,艮為止。
今譯 彖辭上說:贲卦有亨通暢達的現象,為什麼呢?因為以柔順之德,來文飾剛強,剛柔适中,所以有亨通暢達的象征。
但是剛強在上(艮止于上),而文飾剛強的柔順之德,卻居于下(離明在下),所以僅有“小利有所往”的象征。
像這種剛柔交錯,日月星辰運轉不息,是天上的文飾;到了文明之境界,而立即止于此,這是人類的文明;觀察天上的文飾,剛柔交錯,日月星辰運行的情形,就能察知四時的變化;觀察人類文明的進展,就能化成天下,使至于文明而止。
今釋 郭京的《易舉正》這本書,認為在“天文也”上應加“剛柔交錯”四字,并說:“剛柔交錯而成文焉,天之文也。
今本脫剛柔交錯一句。
”實則“柔來文剛,分剛上而文柔”即含剛柔交錯之意,不必另加四字。
“柔來文剛”,象學家以綜卦的道理說明它,以為贲卦與噬嗑相綜,噬嗑上卦的離柔,來而文飾贲卦的艮剛。
“分剛上而文柔”則謂:分噬嗑下卦的震剛,上而為贲卦的艮,以與離柔相文飾,所以說“柔來文剛”“分剛上而文柔”這都是以綜卦的道理解說。
近人屈萬裡氏不信象,而獨信綜卦,因綜卦确有它的根據,故為可信。
為什麼說天文呢?根據象學家的觀念,因為下卦為離,互卦為震、坎,離為日,坎為月,震為動,日月動于上,四時運轉不息,所以說“天文也”,又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至于“文明以止”,則因“離為明,艮為止”的關系。
象曰:山下有火,贲。
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今譯 象辭上說:山下有火,火上照山,有光明文飾的象征。
君子體此德,内含文明,以治明所有政事,使通達章明,不敢直用果敢的心意,以折斷訟獄。
今釋 王廙說:“山下有火,文明照也。
夫山之為體,層峰峻嶺,峭崄參差,直置其形,已如雕飾,複加火照,彌見文章,贲之象也。
”他的話,實在很有道理;虞翻說:“君子謂乾,離為明,坤為庶政,故明庶政。
坎為獄,?在獄,得正,故無敢折獄。
”這是象數學家的說法。
又無敢,是因艮止的關系。
初九1,贲其趾,舍車而徒2。
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今注 1 初九:是指本卦第一爻*的爻位而言。
2 舍車而徒:舍是捨的古字,徒是徒步走的意思。
今譯 贲卦的初九,有修飾它的足趾,舍棄不義的車子,而甯肯徒行的象征。
象辭上說:舍棄車子不乘,而徒步走,是因道義的關系,所以不乘其車。
今釋 崔憬說:“剛柔相交以成飾,義者也,今近四,棄于二比,故曰舍車。
車,士大夫所乘。
謂二也。
四乘于剛,艮止其應,初全其義,故曰而徒。
徒,塵賤之事也。
自飾其行,故曰贲其趾,趾謂初也。
”虞翻說:“應在震,震為足,故贲其趾也。
應在艮,艮為舍,坎為車。
徒,步行也。
位在下,故舍車而徒。
”他的話,單純以象數及道理來解說,都頗有道理。
六二1,贲其須2。
象曰:贲其須,與上興3也。
今注 1 六二:是指本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2 須:就是鬚的古字。
毛在口邊叫髭,在頰叫髯,在頤叫鬚。
3 興:興起。
今譯
今注 1 贲:卦名。
是飾的意思。
今譯 贲卦的卦象,是亨通的,它象征着可以有小利,并且可以有所往。
今釋 贲,有修飾之意,根據象數學家的理論,山是草木百獸所聚之處,山下有火,則萬物皆被其光采,故有贲飾的象征。
《序卦傳》說:“嗑者合也,物不可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
贲者飾也。
……”所以噬嗑卦後,接着贲卦。
彖曰:贲,亨,柔來而文剛,故亨。
分剛上而文柔1,故小利有攸往。
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2,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今注 1 分剛上而文柔:本卦外卦是艮,屬陽卦,内卦是離,屬陰卦,陽剛陰柔,故雲分剛上而文柔。
文,是文飾的意思。
2 文明以止:明,指離卦,離為明;止,艮為止。
今譯 彖辭上說:贲卦有亨通暢達的現象,為什麼呢?因為以柔順之德,來文飾剛強,剛柔适中,所以有亨通暢達的象征。
但是剛強在上(艮止于上),而文飾剛強的柔順之德,卻居于下(離明在下),所以僅有“小利有所往”的象征。
像這種剛柔交錯,日月星辰運轉不息,是天上的文飾;到了文明之境界,而立即止于此,這是人類的文明;觀察天上的文飾,剛柔交錯,日月星辰運行的情形,就能察知四時的變化;觀察人類文明的進展,就能化成天下,使至于文明而止。
今釋 郭京的《易舉正》這本書,認為在“天文也”上應加“剛柔交錯”四字,并說:“剛柔交錯而成文焉,天之文也。
今本脫剛柔交錯一句。
”實則“柔來文剛,分剛上而文柔”即含剛柔交錯之意,不必另加四字。
“柔來文剛”,象學家以綜卦的道理說明它,以為贲卦與噬嗑相綜,噬嗑上卦的離柔,來而文飾贲卦的艮剛。
“分剛上而文柔”則謂:分噬嗑下卦的震剛,上而為贲卦的艮,以與離柔相文飾,所以說“柔來文剛”“分剛上而文柔”這都是以綜卦的道理解說。
近人屈萬裡氏不信象,而獨信綜卦,因綜卦确有它的根據,故為可信。
為什麼說天文呢?根據象學家的觀念,因為下卦為離,互卦為震、坎,離為日,坎為月,震為動,日月動于上,四時運轉不息,所以說“天文也”,又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至于“文明以止”,則因“離為明,艮為止”的關系。
象曰:山下有火,贲。
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今譯 象辭上說:山下有火,火上照山,有光明文飾的象征。
君子體此德,内含文明,以治明所有政事,使通達章明,不敢直用果敢的心意,以折斷訟獄。
今釋 王廙說:“山下有火,文明照也。
夫山之為體,層峰峻嶺,峭崄參差,直置其形,已如雕飾,複加火照,彌見文章,贲之象也。
”他的話,實在很有道理;虞翻說:“君子謂乾,離為明,坤為庶政,故明庶政。
坎為獄,?在獄,得正,故無敢折獄。
”這是象數學家的說法。
又無敢,是因艮止的關系。
初九1,贲其趾,舍車而徒2。
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今注 1 初九:是指本卦第一爻*的爻位而言。
2 舍車而徒:舍是捨的古字,徒是徒步走的意思。
今譯 贲卦的初九,有修飾它的足趾,舍棄不義的車子,而甯肯徒行的象征。
象辭上說:舍棄車子不乘,而徒步走,是因道義的關系,所以不乘其車。
今釋 崔憬說:“剛柔相交以成飾,義者也,今近四,棄于二比,故曰舍車。
車,士大夫所乘。
謂二也。
四乘于剛,艮止其應,初全其義,故曰而徒。
徒,塵賤之事也。
自飾其行,故曰贲其趾,趾謂初也。
”虞翻說:“應在震,震為足,故贲其趾也。
應在艮,艮為舍,坎為車。
徒,步行也。
位在下,故舍車而徒。
”他的話,單純以象數及道理來解說,都頗有道理。
六二1,贲其須2。
象曰:贲其須,與上興3也。
今注 1 六二:是指本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2 須:就是鬚的古字。
毛在口邊叫髭,在頰叫髯,在頤叫鬚。
3 興:興起。
今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