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
關燈
小
中
大
存與進退,這是說它能反觀而誠,總算還沒有失去常道。
六四1,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今注 1 六四:是指觀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觀卦第四爻(六四)的象征,可以觀光于上國,有利于進用賢賓于王者的現象。
象辭說:所謂可以觀光于上國,這是說,它有尊重客卿的賢者的象征。
九五1,觀我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今注 1 九五:是指觀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觀卦的第五爻(九五),有觀顧民生如我自己一樣的象征,具有君子的現象,沒有災咎。
象辭說:所謂觀顧民生如我自己,這是說具有觀顧民生大計的大我精神。
上九1,觀其生,君子無咎。
象辭說:觀其生,志未平也。
今注 1 上九:是指觀卦第六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觀卦的第六爻(上九),有反觀它的民生的象征,具有君子的現象,沒有災咎。
象辭說:所謂反觀民生,這是說,其志遠大還未能得其平的意義。
今釋 本卦本爻的爻辭與象辭,都從卦名觀字的重心出發,然後以爻變的現象而解說它的象征。
例如,初六的“童觀”,是以本卦内卦初爻動變為震,交錯于?雷?天大壯的初爻,反綜于?地?澤臨的初爻。
綜合起來,便比拟它為“童觀”,是小人之道。
這是說,初六爻的現象,有以小概大的謬誤。
虞翻說:“艮為童,陰為小人。
陽為君子。
初位賤,以小人承君子,故無咎。
陽優陰下,故君子吝矣。
”虞說可能是他有感于當時世事的言論,雖然也很有理,但也不敢完全苟同。
六二爻的“窺觀。
利女貞”虞翻與李鼎祚的解釋,各有所長。
如虞翻說:“臨兌為女。
竊觀稱窺。
兌女反成巽。
巽四五得正,故利女貞。
艮為宮室。
坤為阖戶。
小人而應五,故窺觀。
女貞,利。
不淫視也。
”李鼎祚說:“六二,離爻。
離為目,又為中女。
外互體艮。
艮為門窺。
女目近門,窺觀之象也。
”六四爻的“觀國之光”是以本卦内卦的陰柔,将進而近于九五的陽剛,所以便以“觀國之光。
利用賓于王”作比拟。
虞翻認為“坤為國,臨陽至二,天下文明。
反上成觀,進顯天位,故觀國之光。
王謂五陽。
陽尊賓坤。
坤為用,為臣。
四在王庭,賓事于五,故利用賓于王矣”。
此外,六三爻的“觀我生。
進退”,九五爻的“觀我生。
君子無咎”,上九爻的“觀其生。
君子無咎”,可見本卦的六爻之中,而以“觀生”作象征的比拟,占去一半。
内卦的六三爻與外卦的九五爻,都以“觀我生”為主。
但象辭解釋六三爻的“觀我生”就從自我的反觀,屬于個人自我的現象,所以稱它為“未失道也”九五爻的“觀我生”是觀顧國計民生的大我,才是君臨天下,臨觀無私的大義。
這是君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的樞機,也便是本卦的重心所在。
但“博施濟衆,堯舜猶病”,所以象辭對于上九爻的“觀其生”便有“志未平也”的比拟。
之所以《周易》下經起于鹹、恒二卦,而以未濟為其終結,便是顯示人事的始終不能得其平也的道理。
綜合本卦的卦象,以“風行地上”而成觀,以及卦辭的“盥而不薦。
有孚颙若”、彖辭的“聖人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完全是以觀風教的臨漸而化民成俗,然後至于有“君子之德風。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風必偃”的德風,而形成六四的“觀國之光”、九五的“觀我生”的德風為極緻。
所以從卦象的大義而論,《周易》的觀卦與大壯,就是尼山憂世而著《春秋》的精神所根據,豈但隻以代表十二月、八月兩月的月節象征而已。
如果根據《周易》序卦所說:“物大而後可觀也。
故受之以觀。
”似乎仍有未盡的意思。
六四1,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今注 1 六四:是指觀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觀卦第四爻(六四)的象征,可以觀光于上國,有利于進用賢賓于王者的現象。
象辭說:所謂可以觀光于上國,這是說,它有尊重客卿的賢者的象征。
九五1,觀我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今注 1 九五:是指觀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觀卦的第五爻(九五),有觀顧民生如我自己一樣的象征,具有君子的現象,沒有災咎。
象辭說:所謂觀顧民生如我自己,這是說具有觀顧民生大計的大我精神。
上九1,觀其生,君子無咎。
象辭說:觀其生,志未平也。
今注 1 上九:是指觀卦第六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觀卦的第六爻(上九),有反觀它的民生的象征,具有君子的現象,沒有災咎。
象辭說:所謂反觀民生,這是說,其志遠大還未能得其平的意義。
今釋 本卦本爻的爻辭與象辭,都從卦名觀字的重心出發,然後以爻變的現象而解說它的象征。
例如,初六的“童觀”,是以本卦内卦初爻動變為震,交錯于?雷?天大壯的初爻,反綜于?地?澤臨的初爻。
綜合起來,便比拟它為“童觀”,是小人之道。
這是說,初六爻的現象,有以小概大的謬誤。
虞翻說:“艮為童,陰為小人。
陽為君子。
初位賤,以小人承君子,故無咎。
陽優陰下,故君子吝矣。
”虞說可能是他有感于當時世事的言論,雖然也很有理,但也不敢完全苟同。
六二爻的“窺觀。
利女貞”虞翻與李鼎祚的解釋,各有所長。
如虞翻說:“臨兌為女。
竊觀稱窺。
兌女反成巽。
巽四五得正,故利女貞。
艮為宮室。
坤為阖戶。
小人而應五,故窺觀。
女貞,利。
不淫視也。
”李鼎祚說:“六二,離爻。
離為目,又為中女。
外互體艮。
艮為門窺。
女目近門,窺觀之象也。
”六四爻的“觀國之光”是以本卦内卦的陰柔,将進而近于九五的陽剛,所以便以“觀國之光。
利用賓于王”作比拟。
虞翻認為“坤為國,臨陽至二,天下文明。
反上成觀,進顯天位,故觀國之光。
王謂五陽。
陽尊賓坤。
坤為用,為臣。
四在王庭,賓事于五,故利用賓于王矣”。
此外,六三爻的“觀我生。
進退”,九五爻的“觀我生。
君子無咎”,上九爻的“觀其生。
君子無咎”,可見本卦的六爻之中,而以“觀生”作象征的比拟,占去一半。
内卦的六三爻與外卦的九五爻,都以“觀我生”為主。
但象辭解釋六三爻的“觀我生”就從自我的反觀,屬于個人自我的現象,所以稱它為“未失道也”九五爻的“觀我生”是觀顧國計民生的大我,才是君臨天下,臨觀無私的大義。
這是君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的樞機,也便是本卦的重心所在。
但“博施濟衆,堯舜猶病”,所以象辭對于上九爻的“觀其生”便有“志未平也”的比拟。
之所以《周易》下經起于鹹、恒二卦,而以未濟為其終結,便是顯示人事的始終不能得其平也的道理。
綜合本卦的卦象,以“風行地上”而成觀,以及卦辭的“盥而不薦。
有孚颙若”、彖辭的“聖人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完全是以觀風教的臨漸而化民成俗,然後至于有“君子之德風。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風必偃”的德風,而形成六四的“觀國之光”、九五的“觀我生”的德風為極緻。
所以從卦象的大義而論,《周易》的觀卦與大壯,就是尼山憂世而著《春秋》的精神所根據,豈但隻以代表十二月、八月兩月的月節象征而已。
如果根據《周易》序卦所說:“物大而後可觀也。
故受之以觀。
”似乎仍有未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