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
關燈
小
中
大
初九、九二兩爻所謂的“鹹臨。
”完全是以?兌卦初二兩爻的陽剛消長,漸臨三陽開泰、一元轉運的天地大象,引申之而言人事的現象。
這都是以象數而言理的觀念。
到了六三爻,便以“甘臨”來說象,這是從?兌卦象征為澤的觀念而來。
因為六三的現象,有甘泉湧出于地的象征,所以比拟它為“甘臨。
”但甘泉上湧,如不當位,仍然會形成憂患,所以便需有憂其成咎的謹慎小心了。
虞翻解釋它為稼穑的甘,似乎未能采信。
如說:“兌為口。
坤為土。
土爰稼穑作甘。
兌口銜坤,故曰甘臨。
失位乘陽,故無攸利。
言三失位無應,故憂之。
動而成泰,故咎不長也。
”其他對于初九的解釋,如荀爽說:“陽始鹹升,以剛臨柔,得其正位而居,是吉。
故曰:志行正也。
”虞翻說:“得中多譽,兼有四陰。
陰陽後初,元吉。
故無不利。
”對于九二爻的解釋,如荀爽說:“陽感至二,當升居五,群陰相承,故無不利也。
陽當居五,陰當順從,今尚在二,故曰:未順命也。
” 六四1,至臨,無咎。
象曰:至臨,無咎,位當也。
今注 1 六四:是指臨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臨卦的第四爻(六四),象征臨到,沒有災咎。
象辭說:所謂臨到,沒有災咎,這是說,本爻恰當本卦的乾位,而成為泰卦的來臨。
六五1,知臨,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今注 1 六五:是指臨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臨卦的第五爻(六五),象征以睿智的莅臨,這是适宜于大君的爻象,是吉的。
象辭說:所謂适宜于大君的爻象,這是說,它的情況有行為中正的象征。
上六1,敦臨,吉,無咎。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内也。
今注 1 上六:是指臨卦第六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臨卦的第六爻(上六),象征以敦厚而臨下,是吉的,沒有災咎。
象辭說:所謂以敦厚臨下的吉兆,這是說,它有志存内卦的現象。
今釋 本卦自六四開始,以及六五、上六三爻,都以外卦?坤卦的爻變而立論,是以象來說理的。
例如,六四爻的“至臨。
”是以六四的動變為?震,陰就陽轉,恰當其位,便有?雷?澤歸妹的現象。
六五爻的“知臨。
”因為動變為?坎,既含有坤卦六五“黃裳元吉”的本象,又具有坎卦九五“坎不盈,隻既平”的精神,所以恰合于大君行于中道的現象,因此便稱它為“大君之宜”。
上六爻的動變成?艮,構成?山?澤損的現象。
“損下益上,其道上行。
”而且損卦上九的爻辭說:“弗損,益之,無咎。
貞吉。
利有攸往。
得臣無家。
”象辭所謂:“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但艮卦有“兼山”之象,所以象辭便有“君子以思不出其位”的解義。
因此本卦上六爻便有取象于如山的厚覆蘊藏的比拟,而說為“敦臨”的象征。
根據《周易》序卦所說:“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
臨者,大也。
”這是從蠱卦作為有事的解釋以後,便跟着以臨卦作為臨事的觀念而立論。
因此本卦六爻爻辭的解釋,便完全是從人事之理以言象數。
但與卦辭所說“至于八月有兇。
”以及彖辭的“浸剛而長。
”“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以及象辭的“澤上有地,臨。
”的原始卦象的意思,又須另當别論了。
”完全是以?兌卦初二兩爻的陽剛消長,漸臨三陽開泰、一元轉運的天地大象,引申之而言人事的現象。
這都是以象數而言理的觀念。
到了六三爻,便以“甘臨”來說象,這是從?兌卦象征為澤的觀念而來。
因為六三的現象,有甘泉湧出于地的象征,所以比拟它為“甘臨。
”但甘泉上湧,如不當位,仍然會形成憂患,所以便需有憂其成咎的謹慎小心了。
虞翻解釋它為稼穑的甘,似乎未能采信。
如說:“兌為口。
坤為土。
土爰稼穑作甘。
兌口銜坤,故曰甘臨。
失位乘陽,故無攸利。
言三失位無應,故憂之。
動而成泰,故咎不長也。
”其他對于初九的解釋,如荀爽說:“陽始鹹升,以剛臨柔,得其正位而居,是吉。
故曰:志行正也。
”虞翻說:“得中多譽,兼有四陰。
陰陽後初,元吉。
故無不利。
”對于九二爻的解釋,如荀爽說:“陽感至二,當升居五,群陰相承,故無不利也。
陽當居五,陰當順從,今尚在二,故曰:未順命也。
” 六四1,至臨,無咎。
象曰:至臨,無咎,位當也。
今注 1 六四:是指臨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臨卦的第四爻(六四),象征臨到,沒有災咎。
象辭說:所謂臨到,沒有災咎,這是說,本爻恰當本卦的乾位,而成為泰卦的來臨。
六五1,知臨,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今注 1 六五:是指臨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臨卦的第五爻(六五),象征以睿智的莅臨,這是适宜于大君的爻象,是吉的。
象辭說:所謂适宜于大君的爻象,這是說,它的情況有行為中正的象征。
上六1,敦臨,吉,無咎。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内也。
今注 1 上六:是指臨卦第六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臨卦的第六爻(上六),象征以敦厚而臨下,是吉的,沒有災咎。
象辭說:所謂以敦厚臨下的吉兆,這是說,它有志存内卦的現象。
今釋 本卦自六四開始,以及六五、上六三爻,都以外卦?坤卦的爻變而立論,是以象來說理的。
例如,六四爻的“至臨。
”是以六四的動變為?震,陰就陽轉,恰當其位,便有?雷?澤歸妹的現象。
六五爻的“知臨。
”因為動變為?坎,既含有坤卦六五“黃裳元吉”的本象,又具有坎卦九五“坎不盈,隻既平”的精神,所以恰合于大君行于中道的現象,因此便稱它為“大君之宜”。
上六爻的動變成?艮,構成?山?澤損的現象。
“損下益上,其道上行。
”而且損卦上九的爻辭說:“弗損,益之,無咎。
貞吉。
利有攸往。
得臣無家。
”象辭所謂:“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但艮卦有“兼山”之象,所以象辭便有“君子以思不出其位”的解義。
因此本卦上六爻便有取象于如山的厚覆蘊藏的比拟,而說為“敦臨”的象征。
根據《周易》序卦所說:“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
臨者,大也。
”這是從蠱卦作為有事的解釋以後,便跟着以臨卦作為臨事的觀念而立論。
因此本卦六爻爻辭的解釋,便完全是從人事之理以言象數。
但與卦辭所說“至于八月有兇。
”以及彖辭的“浸剛而長。
”“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以及象辭的“澤上有地,臨。
”的原始卦象的意思,又須另當别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