蠱
關燈
小
中
大
蠱 錯随 綜随
蠱1,元、亨,利涉大川。
先甲2三日,後甲三日。
今注 1 蠱:卦名。
毒蟲名,引申為惑亂、多事。
2 甲:十天幹首位的名稱。
(十天幹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今譯 蠱卦,具有根元的、亨通的德行,它的現象有利于涉渡大川。
在時間上,最适宜于甲日幹的前三天與甲日幹的後三天。
今釋 本卦的卦象,從“山下有風”而構成的大象。
也可以說,風在山的下面,它産生了許多擾亂而有害的蟲類,便總名叫它作蠱。
同時因為“山下有風”,此風便漸漸地而随時形成足以惑亂萬物的作用。
因此《周易》序卦便引申它的意義為事實。
如說:“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
蠱者,事也。
”伏曼容說:“蠱。
惑亂也。
萬事從惑而起,故以蠱為事也。
案:《尚書大傳》雲:乃命五史,以書五帝之蠱事。
然為訓者,正以太古之時,無為無事也。
今言蠱者,是卦之惑亂也。
時既漸澆,物情惑亂,故事業因之而起,惑矣。
故《左傳》雲: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
是其義也。
”綜合序卦與各家引申的解釋,都是以蠱卦代表了人類社會的曆史,由太平而步入亂世的現象。
但據卦爻的本象來說:它又是具有元、亨、利的三德,這是什麼道理呢?虞翻說,“泰(卦)初之上,與随旁通。
剛上柔下,乾坤交,故元亨也。
”荀爽說:“蠱者,巽也。
巽歸合震,故元亨也。
”所謂“利涉大川”是什麼道理呢?虞翻說:“謂二失位,動而之坎,故利涉大川也。
”《九家易》說:“陽往據陰,陰來承陽,故有事也。
此卦本泰,乾天有河,坤地有水,二爻升降,出入乾坤,利涉大川也。
”關于“先甲三日”及“後甲三日”的含義,據《子夏易傳》說:“先甲三日者,辛、壬、癸也。
後甲三日者,乙、丙、丁也。
”馬融說:“甲在東方。
艮在東北,故雲先甲。
巽在東南,故雲後甲。
所以十日之中,唯稱甲者,甲為十日之首。
蠱為造事之端,故舉初而明事始也。
言所以三日者,不令而誅謂之暴。
故令先後各三日,欲使百姓遍習,行而不犯也。
”馬氏所說的先甲後甲,還是象數易學家的本色。
至于“三日”的解釋,便又走入儒理與為政的觀念,不能說他不對,但各人都有牽強附會的一套觀點,如王弼等的注解,便把先甲的“辛幹”的“辛”字,解釋為對頒布政令時的申誡情形。
後甲的“丁幹”的“丁”字,解釋為頒布政令以後的叮咛訓誡。
這等于後世測字先生們的講解,實在不足以為訓。
其實,本卦所謂先甲後甲的問題,與巽卦九五爻的“先庚三日。
後庚三日。
”都包括古代氣象學與地區、時令、風向的記載,頗有價值,學者應當深思研究,暫不在此多占篇幅。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
蠱,元、亨,而天下治也。
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今譯 彖辭說:蠱卦的現象,陽剛在上而陰柔在下,而且在下的内卦是巽卦,巽有順而止的意義,這便是蠱卦的大象。
所謂蠱卦具有根元的、亨通的德行,這是說它有順天道的演變,而導緻天下大治。
所謂利于涉渡大川,這是說它有往前去而有事的象征。
所謂“先甲三日。
後甲三日”,這是說一事的終結,便是另一事的開始的原理,這是天道運行必然的規律。
今釋 彖辭對于先甲後甲的問題,卻提出“終則有始,天行也。
”的觀念,這是什麼道理呢?在傳統文化中的象數易學,把《易經》的卦象,應用到天文氣象學上,以五天為一候。
三候是一氣。
六候作一節。
一年十二個月,分為二十四個氣節。
以?坎、?震、?離、?兌為四伯的卦,象征主持二十四氣。
其餘六十卦,以每卦象征主持六日七分。
六十卦共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合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因此?地?雷複卦的卦辭中,便有“七日來複”之說。
與西洋文化中後起天文氣象學上的日月火水木金土而形成一星期的道理,互相吻合。
本卦彖辭中所謂的“終則有始,天行也。
”與複卦“七日來複”的道理,早在秦、漢以前,已經提出,作為天體運行的法則,是與人事物理互有攸關的不易定律。
學者應當注意。
象曰:山下有風,蠱。
君子以振民育德。
今譯 象辭說:山下有風,便是蠱卦的現象。
君子們效法它的精神,開風氣之先,用以振興民生,培育德業。
初六1,幹2父之蠱3,有子,考4無咎,厲,終吉。
象曰:幹父之蠱,意承考也。
今注 1 初六:是指蠱卦第一爻*的
先甲2三日,後甲三日。
今注 1 蠱:卦名。
毒蟲名,引申為惑亂、多事。
2 甲:十天幹首位的名稱。
(十天幹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今譯 蠱卦,具有根元的、亨通的德行,它的現象有利于涉渡大川。
在時間上,最适宜于甲日幹的前三天與甲日幹的後三天。
今釋 本卦的卦象,從“山下有風”而構成的大象。
也可以說,風在山的下面,它産生了許多擾亂而有害的蟲類,便總名叫它作蠱。
同時因為“山下有風”,此風便漸漸地而随時形成足以惑亂萬物的作用。
因此《周易》序卦便引申它的意義為事實。
如說:“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
蠱者,事也。
”伏曼容說:“蠱。
惑亂也。
萬事從惑而起,故以蠱為事也。
案:《尚書大傳》雲:乃命五史,以書五帝之蠱事。
然為訓者,正以太古之時,無為無事也。
今言蠱者,是卦之惑亂也。
時既漸澆,物情惑亂,故事業因之而起,惑矣。
故《左傳》雲: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
是其義也。
”綜合序卦與各家引申的解釋,都是以蠱卦代表了人類社會的曆史,由太平而步入亂世的現象。
但據卦爻的本象來說:它又是具有元、亨、利的三德,這是什麼道理呢?虞翻說,“泰(卦)初之上,與随旁通。
剛上柔下,乾坤交,故元亨也。
”荀爽說:“蠱者,巽也。
巽歸合震,故元亨也。
”所謂“利涉大川”是什麼道理呢?虞翻說:“謂二失位,動而之坎,故利涉大川也。
”《九家易》說:“陽往據陰,陰來承陽,故有事也。
此卦本泰,乾天有河,坤地有水,二爻升降,出入乾坤,利涉大川也。
”關于“先甲三日”及“後甲三日”的含義,據《子夏易傳》說:“先甲三日者,辛、壬、癸也。
後甲三日者,乙、丙、丁也。
”馬融說:“甲在東方。
艮在東北,故雲先甲。
巽在東南,故雲後甲。
所以十日之中,唯稱甲者,甲為十日之首。
蠱為造事之端,故舉初而明事始也。
言所以三日者,不令而誅謂之暴。
故令先後各三日,欲使百姓遍習,行而不犯也。
”馬氏所說的先甲後甲,還是象數易學家的本色。
至于“三日”的解釋,便又走入儒理與為政的觀念,不能說他不對,但各人都有牽強附會的一套觀點,如王弼等的注解,便把先甲的“辛幹”的“辛”字,解釋為對頒布政令時的申誡情形。
後甲的“丁幹”的“丁”字,解釋為頒布政令以後的叮咛訓誡。
這等于後世測字先生們的講解,實在不足以為訓。
其實,本卦所謂先甲後甲的問題,與巽卦九五爻的“先庚三日。
後庚三日。
”都包括古代氣象學與地區、時令、風向的記載,頗有價值,學者應當深思研究,暫不在此多占篇幅。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
蠱,元、亨,而天下治也。
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今譯 彖辭說:蠱卦的現象,陽剛在上而陰柔在下,而且在下的内卦是巽卦,巽有順而止的意義,這便是蠱卦的大象。
所謂蠱卦具有根元的、亨通的德行,這是說它有順天道的演變,而導緻天下大治。
所謂利于涉渡大川,這是說它有往前去而有事的象征。
所謂“先甲三日。
後甲三日”,這是說一事的終結,便是另一事的開始的原理,這是天道運行必然的規律。
今釋 彖辭對于先甲後甲的問題,卻提出“終則有始,天行也。
”的觀念,這是什麼道理呢?在傳統文化中的象數易學,把《易經》的卦象,應用到天文氣象學上,以五天為一候。
三候是一氣。
六候作一節。
一年十二個月,分為二十四個氣節。
以?坎、?震、?離、?兌為四伯的卦,象征主持二十四氣。
其餘六十卦,以每卦象征主持六日七分。
六十卦共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合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因此?地?雷複卦的卦辭中,便有“七日來複”之說。
與西洋文化中後起天文氣象學上的日月火水木金土而形成一星期的道理,互相吻合。
本卦彖辭中所謂的“終則有始,天行也。
”與複卦“七日來複”的道理,早在秦、漢以前,已經提出,作為天體運行的法則,是與人事物理互有攸關的不易定律。
學者應當注意。
象曰:山下有風,蠱。
君子以振民育德。
今譯 象辭說:山下有風,便是蠱卦的現象。
君子們效法它的精神,開風氣之先,用以振興民生,培育德業。
初六1,幹2父之蠱3,有子,考4無咎,厲,終吉。
象曰:幹父之蠱,意承考也。
今注 1 初六:是指蠱卦第一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