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
關燈
小
中
大
”又說:“已綜于五,不兼與四也。
” 六三1,系丈夫,失小子。
随有求得,利居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今注 1 六三:是指随卦第三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随卦的第三爻(六三),有聯系丈夫、失去小子的象征。
雖然有随所求而得的現象,但自處貞正的更為有利。
象辭說:所謂聯系丈夫,這是說,它的心志已經舍棄其下而不顧了。
今釋 本卦本爻爻辭的意義,與六二相反,雖然情形相似,但爻位不同,所以觀念與現象便有差異。
虞翻說:“随,衆陰随陽。
三之上,無應。
系于四,失初小子。
故系丈夫,失小子。
艮為居、為求。
謂求之正,得位遠應。
利上乘四,故利居貞矣。
” 九四1,随有獲,貞,兇。
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随有獲,其義兇也。
有孚在道,明功也。
今注 1 九四:是指随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随卦的第四爻(九四),随之而來,是有所收獲的象征,雖然堅貞,但也有兇。
然而還有孚信而守道,足可以申明其事,何嘗會有災咎。
象辭說:所謂随之而來,有所收獲,這是說,在義理上是有兇的。
可是有孚信在道,還是可以表明它的功績的。
今釋 關于本卦本爻的現象,以象數為主,與以儒理為主的易學家們所說的見解,大體是相通的。
例如,虞翻說:“謂獲三也。
失位相據在大過,死象。
故貞兇。
象曰:其義兇也。
孚謂五。
初震為道,三已之正。
四變應初,得位為離,故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明功也。
”孔穎達說:“随有獲者:處說之初,下據二陰,三求系已,不距則獲,故曰随有獲也。
貞兇者:居于臣地,履非其位以擅其民,失其臣道,違其正理,故貞兇也。
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者:體剛居說而得民心,雖違常義,志在濟物。
心存公誠,着信在于正道,有功以明,更有何咎哉!故雲:有孚在道以明,何咎也。
” 九五1,孚于嘉,吉。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今注 1 九五:是指随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随卦第五爻(九五)的象征,有信孚于嘉慶,吉。
象辭說:所謂信孚于嘉慶的吉兆,這是說,它的爻位處在正中的關系。
上六1,拘系之,乃從維之。
王用亨于西山。
象曰:拘系之,上窮也。
今注 1 上六:是指随卦第六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随卦第六爻(上六)的象征,有需要拘束來系住它,才能随從而維持聯系。
同時有王者祭祀于西山之神的作用。
象辭說:所謂需要拘束來系住它,這是說,上爻已到盡頭了。
今釋 本卦本爻的象征,以陰爻位居上六的地位,欲變而上無所應,而且必須俯就九五陽爻的拘束,故有“拘系之,乃從維之”的比拟。
但上六陰窮而必變,變就九四、九五,便成為乾象,故有“王用亨”的比拟。
但舉本爻在本卦的外象而言,仍為?兌卦。
兌卦位居西方,因此而構成一幅“王用亨于西山”的圖案了。
又震為王。
艮為山。
為道。
亦通。
根據《周易》序卦所說:“豫必有随也,故受之以随。
”韓康伯解說為:“順以動者,象之所随。
”這完全從随卦卦名的這個“随”字而立論。
所謂随,便是追随、随衆、随順、随和等意義的總和。
因此便引申它是人臣之道,有随時而動,動須順從豫說的象征。
但從本卦卦象的“澤中有雷。
”以及象辭所謂“随。
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的觀念來說,那就又有不同了。
如果根據象辭的觀念來講,那麼所謂随卦的重心,在于教人明白順時而動的道理,但更須明白順時而止的作用。
乾卦文言所謂:“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故知動而動,知止而止,動便得元、亨、利、貞而無咎的妙用。
止便得大、亨、貞而無咎的宴息。
所謂急流勇退,猶如雷隐于澤中,陽在下也的沉潛韬晦的機用,才或可知“随時之義大矣哉!”的精義所在!不然,隻知以随順、随和等意義,便為随的道理。
随之太過,便會成為本卦旁通相錯卦的蠱卦現象而蠱惑上下左右了。
” 六三1,系丈夫,失小子。
随有求得,利居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今注 1 六三:是指随卦第三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随卦的第三爻(六三),有聯系丈夫、失去小子的象征。
雖然有随所求而得的現象,但自處貞正的更為有利。
象辭說:所謂聯系丈夫,這是說,它的心志已經舍棄其下而不顧了。
今釋 本卦本爻爻辭的意義,與六二相反,雖然情形相似,但爻位不同,所以觀念與現象便有差異。
虞翻說:“随,衆陰随陽。
三之上,無應。
系于四,失初小子。
故系丈夫,失小子。
艮為居、為求。
謂求之正,得位遠應。
利上乘四,故利居貞矣。
” 九四1,随有獲,貞,兇。
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随有獲,其義兇也。
有孚在道,明功也。
今注 1 九四:是指随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随卦的第四爻(九四),随之而來,是有所收獲的象征,雖然堅貞,但也有兇。
然而還有孚信而守道,足可以申明其事,何嘗會有災咎。
象辭說:所謂随之而來,有所收獲,這是說,在義理上是有兇的。
可是有孚信在道,還是可以表明它的功績的。
今釋 關于本卦本爻的現象,以象數為主,與以儒理為主的易學家們所說的見解,大體是相通的。
例如,虞翻說:“謂獲三也。
失位相據在大過,死象。
故貞兇。
象曰:其義兇也。
孚謂五。
初震為道,三已之正。
四變應初,得位為離,故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明功也。
”孔穎達說:“随有獲者:處說之初,下據二陰,三求系已,不距則獲,故曰随有獲也。
貞兇者:居于臣地,履非其位以擅其民,失其臣道,違其正理,故貞兇也。
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者:體剛居說而得民心,雖違常義,志在濟物。
心存公誠,着信在于正道,有功以明,更有何咎哉!故雲:有孚在道以明,何咎也。
” 九五1,孚于嘉,吉。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今注 1 九五:是指随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随卦第五爻(九五)的象征,有信孚于嘉慶,吉。
象辭說:所謂信孚于嘉慶的吉兆,這是說,它的爻位處在正中的關系。
上六1,拘系之,乃從維之。
王用亨于西山。
象曰:拘系之,上窮也。
今注 1 上六:是指随卦第六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随卦第六爻(上六)的象征,有需要拘束來系住它,才能随從而維持聯系。
同時有王者祭祀于西山之神的作用。
象辭說:所謂需要拘束來系住它,這是說,上爻已到盡頭了。
今釋 本卦本爻的象征,以陰爻位居上六的地位,欲變而上無所應,而且必須俯就九五陽爻的拘束,故有“拘系之,乃從維之”的比拟。
但上六陰窮而必變,變就九四、九五,便成為乾象,故有“王用亨”的比拟。
但舉本爻在本卦的外象而言,仍為?兌卦。
兌卦位居西方,因此而構成一幅“王用亨于西山”的圖案了。
又震為王。
艮為山。
為道。
亦通。
根據《周易》序卦所說:“豫必有随也,故受之以随。
”韓康伯解說為:“順以動者,象之所随。
”這完全從随卦卦名的這個“随”字而立論。
所謂随,便是追随、随衆、随順、随和等意義的總和。
因此便引申它是人臣之道,有随時而動,動須順從豫說的象征。
但從本卦卦象的“澤中有雷。
”以及象辭所謂“随。
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的觀念來說,那就又有不同了。
如果根據象辭的觀念來講,那麼所謂随卦的重心,在于教人明白順時而動的道理,但更須明白順時而止的作用。
乾卦文言所謂:“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故知動而動,知止而止,動便得元、亨、利、貞而無咎的妙用。
止便得大、亨、貞而無咎的宴息。
所謂急流勇退,猶如雷隐于澤中,陽在下也的沉潛韬晦的機用,才或可知“随時之義大矣哉!”的精義所在!不然,隻知以随順、随和等意義,便為随的道理。
随之太過,便會成為本卦旁通相錯卦的蠱卦現象而蠱惑上下左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