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
關燈
小
中
大
今注
1 九四:是指豫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2 盍:聚合。
3 簪:古代頭發上的飾物。
又:作快速的“疾”字意義,或諧音轉借作“趱”字。
今譯 豫卦的第四爻(九四),象征豫卦的自有由來,大有所得。
不必懷疑,有朋友聚合,簪發并頭而交歡的現象。
象辭說:所謂自有由來,大有所得,這是說,其志可以大行。
今釋 本卦本爻的象征,着重隻在這個“由”字。
“由”字的引申,象征物的開始出于地面。
本卦以上?震、下?坤而成象。
以一陽居于五陰之間,所以到了得時得位的九四爻,便有震雷奮出地面的景況。
上下與群陰交互,都構成陰陽相得而成為友朋的現象,到處可以大行其志。
“朋盍簪”的比拟,象征古代男女朋友聚頭交歡的情形,是很恰當的形容。
後人改作攢、宗、戠的意義,都是為了維持禮儀風教的關系,用心良苦。
等于原始的姤卦,本來便是“媾”字,也是為了避免風教上的誤會,便改作“姤”字,是同樣的情形。
至于象數易學家們對于本爻的解釋,如侯果說:“為豫之主,衆陰所宗,莫不由之,以得其豫。
體剛心直,志不懷疑,故得群物依歸,朋從大合,若以簪之固括也。
”虞翻說:“由,自從也。
豫有五陰,坤以衆順,故大有得。
得群陰也。
坎為疑,故勿疑。
小畜,兌為朋。
盍,合也。
坤為盍。
戠聚會也。
坎為聚。
坤為衆陰并應,故朋盍戠。
戠,舊讀作攢,作宗也。
”崔憬說:“以一陽而衆陰從己,合簪交歡,故其志大行也。
” 六五1,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貞,疾,乘剛也。
恒不死,中未亡也。
今注 1 六五:是指豫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豫卦的第五爻(六五),象征要貞正自守,有疾病,但常在病中而不會死亡。
象辭說:六五爻所謂的要貞正自守,但有疾病,這是說它下乘九四爻陽剛的關系。
所謂常在病中而不死亡,這是說它位置得中,所以不會死亡。
今釋 象數易學家們對于本卦本爻的解釋,如虞翻說:“恒,常也。
坎為疾,應在坤,坤為死。
震為反生。
位在震中,與坤體絕,故貞疾,恒不死也。
”侯果說:“六五居尊而乘于四,四以剛動,非己所乘。
乘剛為政,終亦病。
若恒不死者,以其中也。
” 上六1,冥2豫,成有淪,無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長也? 今注 1 上六:是指豫卦第六爻*的爻位而言。
2 冥:幽晦。
今譯 豫卦的第六爻(上六),有幽冥晦暗的象征,即使成功也會變,但沒有災咎。
象辭說:所謂幽冥晦暗處在豫卦的最上位,哪裡可以長久地成長呢? 今釋 本卦本爻所說的“冥豫”的意義,是從最上的陰爻,屬于?坤體的關系而立論。
坤為土。
窮極在上,必反複至于最下。
故本爻以純陰位居上位,便構成反居于九地之下的景況。
所謂“成有渝”便是說物極必反、爻極必變的道理。
荀爽說:“陰性冥昧,居尊在上而猶豫悅,故不可長。
” 根據《周易》序卦所說:“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
”這是完全根據卦名名詞而立論,依理而說人事的現象。
因從大有卦而到謙卦,再從謙卦而到豫卦,認為人能大有而謙虛,當然就會有豫悅的景況。
然而根據本卦卦爻辭與彖辭、象辭的種種所說,大體都從“雷出地。
奮。
豫”的現象,是以象來說理的。
除六二爻的“介于石。
不終日。
貞吉”,九四爻貞正以及屬于雷出地上的“由豫。
無咎”算是合乎順時而動之外,幾乎每一爻都是有病象的。
由此可知,如果把豫卦作為豫悅的解釋,那就有問題了。
須知豫逸便可亡身,應當随時貞正自守,才能免兇。
換言之,過謙成豫,豫逸便成災咎。
故豫卦是上接謙卦的反象,下啟随卦的機用。
綜合來說,謙虛雖然為美德,但必須要知道随時之義,才有豫悅。
如果不深切體會豫卦本身的“順時而動”而合于随時的道理,便處處有它的偏差。
2 盍:聚合。
3 簪:古代頭發上的飾物。
又:作快速的“疾”字意義,或諧音轉借作“趱”字。
今譯 豫卦的第四爻(九四),象征豫卦的自有由來,大有所得。
不必懷疑,有朋友聚合,簪發并頭而交歡的現象。
象辭說:所謂自有由來,大有所得,這是說,其志可以大行。
今釋 本卦本爻的象征,着重隻在這個“由”字。
“由”字的引申,象征物的開始出于地面。
本卦以上?震、下?坤而成象。
以一陽居于五陰之間,所以到了得時得位的九四爻,便有震雷奮出地面的景況。
上下與群陰交互,都構成陰陽相得而成為友朋的現象,到處可以大行其志。
“朋盍簪”的比拟,象征古代男女朋友聚頭交歡的情形,是很恰當的形容。
後人改作攢、宗、戠的意義,都是為了維持禮儀風教的關系,用心良苦。
等于原始的姤卦,本來便是“媾”字,也是為了避免風教上的誤會,便改作“姤”字,是同樣的情形。
至于象數易學家們對于本爻的解釋,如侯果說:“為豫之主,衆陰所宗,莫不由之,以得其豫。
體剛心直,志不懷疑,故得群物依歸,朋從大合,若以簪之固括也。
”虞翻說:“由,自從也。
豫有五陰,坤以衆順,故大有得。
得群陰也。
坎為疑,故勿疑。
小畜,兌為朋。
盍,合也。
坤為盍。
戠聚會也。
坎為聚。
坤為衆陰并應,故朋盍戠。
戠,舊讀作攢,作宗也。
”崔憬說:“以一陽而衆陰從己,合簪交歡,故其志大行也。
” 六五1,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貞,疾,乘剛也。
恒不死,中未亡也。
今注 1 六五:是指豫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豫卦的第五爻(六五),象征要貞正自守,有疾病,但常在病中而不會死亡。
象辭說:六五爻所謂的要貞正自守,但有疾病,這是說它下乘九四爻陽剛的關系。
所謂常在病中而不死亡,這是說它位置得中,所以不會死亡。
今釋 象數易學家們對于本卦本爻的解釋,如虞翻說:“恒,常也。
坎為疾,應在坤,坤為死。
震為反生。
位在震中,與坤體絕,故貞疾,恒不死也。
”侯果說:“六五居尊而乘于四,四以剛動,非己所乘。
乘剛為政,終亦病。
若恒不死者,以其中也。
” 上六1,冥2豫,成有淪,無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長也? 今注 1 上六:是指豫卦第六爻*的爻位而言。
2 冥:幽晦。
今譯 豫卦的第六爻(上六),有幽冥晦暗的象征,即使成功也會變,但沒有災咎。
象辭說:所謂幽冥晦暗處在豫卦的最上位,哪裡可以長久地成長呢? 今釋 本卦本爻所說的“冥豫”的意義,是從最上的陰爻,屬于?坤體的關系而立論。
坤為土。
窮極在上,必反複至于最下。
故本爻以純陰位居上位,便構成反居于九地之下的景況。
所謂“成有渝”便是說物極必反、爻極必變的道理。
荀爽說:“陰性冥昧,居尊在上而猶豫悅,故不可長。
” 根據《周易》序卦所說:“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
”這是完全根據卦名名詞而立論,依理而說人事的現象。
因從大有卦而到謙卦,再從謙卦而到豫卦,認為人能大有而謙虛,當然就會有豫悅的景況。
然而根據本卦卦爻辭與彖辭、象辭的種種所說,大體都從“雷出地。
奮。
豫”的現象,是以象來說理的。
除六二爻的“介于石。
不終日。
貞吉”,九四爻貞正以及屬于雷出地上的“由豫。
無咎”算是合乎順時而動之外,幾乎每一爻都是有病象的。
由此可知,如果把豫卦作為豫悅的解釋,那就有問題了。
須知豫逸便可亡身,應當随時貞正自守,才能免兇。
換言之,過謙成豫,豫逸便成災咎。
故豫卦是上接謙卦的反象,下啟随卦的機用。
綜合來說,謙虛雖然為美德,但必須要知道随時之義,才有豫悅。
如果不深切體會豫卦本身的“順時而動”而合于随時的道理,便處處有它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