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
關燈
小
中
大
豫 錯小畜 綜謙
豫1,利建侯行師。
今注 1 豫:卦名。
“豫”字的本義,具有悅逸安樂的意義。
今譯 豫卦,它的現象,有利于建立侯王與聚衆行師的象征。
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
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1。
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
豫之時義大矣哉! 今注 1 忒:變差。
今譯 彖辭說:豫卦的現象,是得陽剛的感應而得行其志,它有順時以動的作用,所以叫作豫。
因為豫卦有順時以動的作用,所以天地的運動,也正如它順時而動,何況建立侯王與行師的事呢!天地運動的規律,也要順時而動,所以日月的運行,不超過規則,才使四時(春、夏、秋、冬)不至于偏差。
聖人的德業,應天順人而行動,那麼,刑罰清簡而民心悅服。
所以豫卦所包含順時的意義,是最重大的。
象曰:雷出地奮1,豫。
先王以作樂崇德,殷2薦3之上帝,以配祖考4。
今注 1 奮:震動飛揚。
2 殷:豐盛。
3 薦:進獻。
又:祭禮。
未食未飲叫薦。
既食既飲叫羞。
4 考:古禮:稱父死叫考。
今譯 象辭說:迅奮的雷,出自地上,這是豫卦的現象。
先代的聖王們,效法它喜動悠揚的精神,制作典雅的音樂以尊崇德業,以豐盛的祭禮,進獻于上帝,同時配享曆代的祖考。
初六1,鳴豫,兇。
象曰:初六鳴豫,志窮,兇也。
今注 1 初六:是指豫卦第一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豫卦的第一爻(初六),有鳴叫的象征,是兇的。
象辭說:所謂初六鳴豫的象征,是說其志已到窮極,所以有兇的象征。
六二1,介2于石,不終日,貞吉。
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今注 1 六二:是指豫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2 介:确立。
今譯 豫卦的第二爻(六二),有耿介确立于堅石之間的象征,所以不終日之間,随時都要貞正自守便吉。
象辭說:所謂不終日之間,貞正便吉,這是說,必須要中正以自處。
六三1,盱2豫悔,遲有悔。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當也。
今注 1 六三:是指豫卦第三爻*的爻位而言。
2 盱:張目上視。
今譯 豫卦的第三爻(六三),有瞠目無所措而後悔的象征,遲疑不決而有悔吝。
象辭說:所謂瞠目無所措的“盱豫有悔”,這是說它所處的位置不當。
今釋 本卦的大象,是從“雷出地上”而立名。
彖辭說它是“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
這對于卦的立名為豫的原理,已經解釋得很清楚。
構成本卦初六、六二、六三的三爻,都從内卦?坤為地的立場而比拟它的表象。
所以初六爻動變而為?震,從雷動于九地之下,而比拟它為初有鳴雷在地的現象。
如果引用自然界的大現象作比拟,正有地震的現象,所以象辭便說它為“志窮,兇也”。
六二爻動變為?坎,坎,又具有陷的意義。
雷動于地中,有?艮為山石的現象,所以爻辭便說它有“介于石。
”以及象辭說:“不終日,貞、吉。
以中正也。
”的象征。
六三爻動變為?艮,艮為山,所以便有瞠目無所措而“盱豫。
遲有悔。
”的現象。
因為六三爻是從六二爻的漸變而來的,六二變而為?坎。
坎又有為眼目的象征,所以比拟它為瞠目而望的“盱豫”。
所謂“遲有悔”便是艮卦本身的卦辭所說“艮其背,不獲其身。
行其庭,不見其人”的本象。
但在艮的本卦,便“無咎”。
而在豫的六三,便“有悔”。
這正如本卦本爻象辭所說的“位不當也”。
本卦過此以往,便是外卦?震為雷的外象,又是一番景況,另作比拟了。
九四1,由豫,大有得。
勿疑,朋盍2簪3。
(鄭玄作簪,京房作攢,荀爽作宗,《周易集解》作戠。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今注 1 豫:卦名。
“豫”字的本義,具有悅逸安樂的意義。
今譯 豫卦,它的現象,有利于建立侯王與聚衆行師的象征。
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
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1。
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
豫之時義大矣哉! 今注 1 忒:變差。
今譯 彖辭說:豫卦的現象,是得陽剛的感應而得行其志,它有順時以動的作用,所以叫作豫。
因為豫卦有順時以動的作用,所以天地的運動,也正如它順時而動,何況建立侯王與行師的事呢!天地運動的規律,也要順時而動,所以日月的運行,不超過規則,才使四時(春、夏、秋、冬)不至于偏差。
聖人的德業,應天順人而行動,那麼,刑罰清簡而民心悅服。
所以豫卦所包含順時的意義,是最重大的。
象曰:雷出地奮1,豫。
先王以作樂崇德,殷2薦3之上帝,以配祖考4。
今注 1 奮:震動飛揚。
2 殷:豐盛。
3 薦:進獻。
又:祭禮。
未食未飲叫薦。
既食既飲叫羞。
4 考:古禮:稱父死叫考。
今譯 象辭說:迅奮的雷,出自地上,這是豫卦的現象。
先代的聖王們,效法它喜動悠揚的精神,制作典雅的音樂以尊崇德業,以豐盛的祭禮,進獻于上帝,同時配享曆代的祖考。
初六1,鳴豫,兇。
象曰:初六鳴豫,志窮,兇也。
今注 1 初六:是指豫卦第一爻*的爻位而言。
今譯 豫卦的第一爻(初六),有鳴叫的象征,是兇的。
象辭說:所謂初六鳴豫的象征,是說其志已到窮極,所以有兇的象征。
六二1,介2于石,不終日,貞吉。
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今注 1 六二:是指豫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2 介:确立。
今譯 豫卦的第二爻(六二),有耿介确立于堅石之間的象征,所以不終日之間,随時都要貞正自守便吉。
象辭說:所謂不終日之間,貞正便吉,這是說,必須要中正以自處。
六三1,盱2豫悔,遲有悔。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當也。
今注 1 六三:是指豫卦第三爻*的爻位而言。
2 盱:張目上視。
今譯 豫卦的第三爻(六三),有瞠目無所措而後悔的象征,遲疑不決而有悔吝。
象辭說:所謂瞠目無所措的“盱豫有悔”,這是說它所處的位置不當。
今釋 本卦的大象,是從“雷出地上”而立名。
彖辭說它是“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
這對于卦的立名為豫的原理,已經解釋得很清楚。
構成本卦初六、六二、六三的三爻,都從内卦?坤為地的立場而比拟它的表象。
所以初六爻動變而為?震,從雷動于九地之下,而比拟它為初有鳴雷在地的現象。
如果引用自然界的大現象作比拟,正有地震的現象,所以象辭便說它為“志窮,兇也”。
六二爻動變為?坎,坎,又具有陷的意義。
雷動于地中,有?艮為山石的現象,所以爻辭便說它有“介于石。
”以及象辭說:“不終日,貞、吉。
以中正也。
”的象征。
六三爻動變為?艮,艮為山,所以便有瞠目無所措而“盱豫。
遲有悔。
”的現象。
因為六三爻是從六二爻的漸變而來的,六二變而為?坎。
坎又有為眼目的象征,所以比拟它為瞠目而望的“盱豫”。
所謂“遲有悔”便是艮卦本身的卦辭所說“艮其背,不獲其身。
行其庭,不見其人”的本象。
但在艮的本卦,便“無咎”。
而在豫的六三,便“有悔”。
這正如本卦本爻象辭所說的“位不當也”。
本卦過此以往,便是外卦?震為雷的外象,又是一番景況,另作比拟了。
九四1,由豫,大有得。
勿疑,朋盍2簪3。
(鄭玄作簪,京房作攢,荀爽作宗,《周易集解》作戠。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