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它的志行過于剛強。

     今釋 本卦初九、九二兩爻爻辭的意義,都是從一個正人君子立身出發的履踐而立論。

    初九爻所謂的“素履”“履道坦坦。

    幽人貞吉”等意義,都是從它的錯卦的謙卦精神出發。

    而且相同于乾卦初九、九二兩爻的“潛龍勿用”“利見大人”等善于“用九”的精神相通。

    自然是“吉無不利”。

    但一到了本卦六三爻,它以獨一無二的陰爻,處在上下都是陽剛的局面當中,隻要貞正自守它的行履,上合九五,下和初九,乃至無論與上下任何一爻和合,都是和順的現象。

    正如象辭所說“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的功效。

    然而本爻的爻辭,卻相反地以“武人為于大君”來作比,反成大兇的象征,這是什麼道理呢?據象數易學家們的解釋,如虞翻說:“乾象在上,為武人。

    三失位,變而得正,成乾。

    故曰:武人為于大君。

    志剛也。

    ”侯果說:“六三兌也。

    互有離巽。

    離為目。

    巽為股。

    體俱非正。

    雖能視,眇目者也。

    雖能履,跛足者也。

    故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

    跛能履,不足以與行。

    是其義也。

    ”李鼎祚說:“六三,為履卦之主體,說應乾。

    下柔上剛,尊卑合道,是以履虎尾,不咥人。

    亨。

    今于當爻,以陰處陽,履非其位,互體離兌,水火相刑,故獨唯三被咥,兇矣。

    ” 以上這些解釋的例子,讀後可能仍有茫然不解之感。

    其實,凡是卦與爻的種種理論與象征,都是指它的變化而言。

    如果卦與爻寂然不動,就無變化可言。

    既無變化,就沒有吉兇可說了。

    所謂旁通、綜錯、互體,都是以變動的情形而說。

    本卦的六三爻,本來以陰柔順适而處在乾陽以下,便有大臣追随君上,通順上下、安定民志的現象。

    假定它不守本分,昧卻自身安分的重要,一變成為陽剛之氣,便有自動地要想履踐乾卦之位的現象。

    所以《周易》的爻辭,就把它比拟于“武人為于大君”的象征。

    好像一個擁兵自重的權臣,有要篡位的迹象。

    可是它本身所見不明,所行不當,猶如老虎要想咥人,它的結果,反會被上位的乾剛所吞沒,當然是大兇之象。

    這是極力告誡身處權要者必須笃守臣道的明訓。

    可以證之于曆史上很多的事例,作為寶鑒。

    而且“眇能視。

    跛能履。

    ”兩句,不但是指“武人為于大君”的偏差而說,同時,也是對乾卦的本身而言。

    它與兌卦的初九、九二兩爻,雖然中間被六三所阻,有眇與跛的情況,然而偏盲者,仍能見到另一面的渺小之處;偏廢者,仍能行它履踐的本能。

    由于這些道理的内義,曆來都以履卦作為臣道的圭臬,告誡為人臣的以“素位而行”,以謙虛自處的德業為要旨,意義便是如此。

    “神而明之,運用之妙,在乎一心。

    ”都在于學者的自悟自省。

     九四1,履虎尾,愬愬2,終吉。

    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今注 1 九四:是指履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2 愬:驚懼。

     今譯 履卦的第四爻(九四),猶如追随履行在虎尾後面的象征,隻要小心驚懼,結果還是吉慶的。

    象辭說:所謂小心驚懼,結果吉慶,這是說它的志向,可得施行的現象。

     九五1,夬2履,貞厲。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今注 1 九五:是指履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2 夬:與“決”字的意義相通。

     今譯 履卦的第五爻(九五),有決定履踐行止的象征,須要貞正自守,以度危厲。

    象辭說:所謂有決定履踐行止,需要貞正而可度危厲,這是說它的爻位,有正當九五重心的現象。

     上九1,視履考2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今注 1 上九:是指履卦第六爻*的爻位而言。

     2 考:考、老相通用。

     今譯 履卦的第六爻(上九),回環顧視全體履卦,有壽考吉祥、還其元始吉慶的象征。

    象辭說:所謂還如元始吉慶的象征,而位居在上,當然是大有慶喜。

     今釋 根據《周易》序卦所說“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的觀念,完全是從本卦卦名的“履”字出發,認定履踐有禮以立身處世的儀範而立論。

    與原始畫卦天下有澤的卦象本義,自有出入,另當别論。

     本卦的爻辭,自九四爻開始,都從外卦乾卦的本義而作爻象的比拟,逐步說明承上啟下,位居領導地位者的自處處世的道理。

    可以參考謙卦的道理互相呼應。

    至于上九的“視履考祥”,關于“視”字的解釋,大多數的所說,都認為這個反顧的“視”字,是與三爻相應而言。

    所以六三爻本身的“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

    ”便是上九爻“視履考祥”的反應。

    六三爻的半象為離,離為目,故能視。

    但在六三爻隻能有視的象征,到了上九爻,對象錯坤,回旋反複,便有反顧全局而變為位居上九而壽考祯祥,同時又具有以仁慈恺悌之心,顧視群下而使其剛柔和順,自然就上下安定、普天同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