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
關燈
小
中
大
蒙 錯革 綜屯
蒙1,亨。
匪2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3告,再三渎4,渎則不告。
利貞。
今注 1 蒙:卦名。
草本萌芽初茁的現象。
假借作為童蒙未開的狀态。
2 匪:古文與“非”字通用。
3 筮:古時占蔔吉兇之術,是用蓍草來占卦的一種方法。
4 渎:亵渎,冒犯。
今譯 蒙卦,具有亨通的德行,而且有開始教化的象征。
不是我去要求蒙童來受教,而是蒙童來求教于我。
猶如要求蔔筮一樣,初來時真誠地求教,便要告知他,如果再三來煩我,便有亵渎的意思,就不可以再告知他了。
本卦又具備有利和貞正的作用。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時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
初筮告,以剛中也。
再三渎,渎則不告,渎蒙也。
蒙以養正,聖功也。
今譯 彖辭說:蒙卦,象征山下有險。
一有危險,就要中止它的蒙萌。
蒙卦卦辭中的亨通,是從行動的合時與适中而來。
不是我去求蒙童,而是蒙童來求教于我,這是說:需要彼此的志趣互相感應。
像蔔筮一樣,開初來時真誠地求教,便要告知他,因為他的中心有陽剛的正氣。
再三煩我,便有亵渎的情形,就不可以再告知他,這是說:這樣便有亵渎啟蒙的初衷。
蒙卦的意思,具有教養以正道的作用,這是聖人教化的功德。
象曰:山下出泉1,蒙;君子以果2行育德。
今注 1 泉:從地下湧出來的水。
2 果:決斷。
今譯 象辭說:猶如山的下面,冒出泉水,這便是蒙卦的現象;君子借此卦象,決斷自己的行為,作為養育德行的标準。
今釋 蒙卦的卦象,與屯卦的卦象,是對等的狀況。
所謂對等的情形,後世易學家們叫它作綜卦。
象數易學家們又叫它作覆象。
後世學者也有叫它作反對的卦。
就是把所畫出的卦象,反複來看它不同的狀況。
例如,上面的外卦是?坎,下面的内卦是?震,聯合起來,便成為水雷的屯卦。
再把這個屯卦的卦象,倒轉過來一看,它的現象,就相反地變成上面的外卦是?艮,下面的内卦是?坎,聯合起來,就成為山水的蒙卦了。
其他卦的綜卦也是如此。
以下就不再舉例了。
如果根據《系辭傳》所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
仰則觀象于天。
俯則觀法于地。
觀鳥獸之文。
與地之宜。
近取諸身。
遠取諸物。
于是始作八卦。
”那麼,從自然物理的現象來看屯卦,它是象征一股雷電的陽能,在地心海底的最基層開始震動,具有萬物最初生機屯聚的現象。
相反情形的蒙卦,它便有如一座屹立不動的高山,山的下面,流出泉水,滋潤養育萬物,使之萌芽而滋長起來。
這是從卦象的角度觀察所得的原理,簡單明顯,而且容易明白它在說明物理生長過程的狀況。
秦、漢後的象數易學家們,用這種法則,與《周易》所列的次序,配合天文曆法的關系,作為歸納記憶的符号,便認為屯卦是代表每月初一早晨的符号,蒙卦是代表初一晚上的符号。
這種引用易學卦象的方法,是漢易象數另一派學者的特征。
後來便歸入于道家易學的學術思想。
至于上面《周易》所說的道理,是引用蒙卦的卦象,以山下出泉,來比拟人文教化思想的開始,成為聖人“蒙以養正”的理念,那是純粹以理說象的觀念。
初六1,發蒙,利用刑2人,用說桎梏3;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今注 1 初六:指蒙卦初爻*的爻位而言。
2 刑:使人受懲罰,有糾正的意思。
3 桎梏:桎,腳鐐。
梏,手铐。
又作拘束的解釋。
今譯 蒙卦初六爻,有啟發蒙昧的象征,利用它來刑正他人是有利的,但它的用處,是利用桎梏的刑罰作為告誡;過此以往便有憂吝。
象辭說:利用它來刑正他人,便是借此以端正教法的意思。
今釋 本卦的第一爻(初六)的象征,據虞翻所說:“發蒙之正,初為蒙始,失其位,發蒙之正以成?兌。
兌為刑人,坤為用,故曰:利用刑人矣。
坎為穿木。
震足,艮手。
互為坎連,故稱桎梏。
初發成兌,兌為說。
坎象毀壞。
故曰:用說桎梏之應。
曆險,故以往吝。
吝,小疵也。
” 幹寶說:“初六戊寅平時之明,天光始照。
故曰:發蒙,此成王覺始周公至誠之象也。
坎為法律,寅為貞廉,以貞用刑,故利用刑人矣。
此成王将正四國之象也。
說,解也。
正四國之罪,宣釋周公之黨。
故曰:用說桎梏。
既感金縢之文,追恨昭德之晚,故曰:以往吝。
初二失位,吝之由也。
”本爻的爻辭,是以理來說象,作為教育精神與方法的象征。
總之,本卦初爻開始發動的現象,猶如山下開始流出泉水,起初是泛濫無歸,必須加以規範才好。
如果由它亂流,當然會不好的。
所以便由它而引出教育方法上
匪2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3告,再三渎4,渎則不告。
利貞。
今注 1 蒙:卦名。
草本萌芽初茁的現象。
假借作為童蒙未開的狀态。
2 匪:古文與“非”字通用。
3 筮:古時占蔔吉兇之術,是用蓍草來占卦的一種方法。
4 渎:亵渎,冒犯。
今譯 蒙卦,具有亨通的德行,而且有開始教化的象征。
不是我去要求蒙童來受教,而是蒙童來求教于我。
猶如要求蔔筮一樣,初來時真誠地求教,便要告知他,如果再三來煩我,便有亵渎的意思,就不可以再告知他了。
本卦又具備有利和貞正的作用。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時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
初筮告,以剛中也。
再三渎,渎則不告,渎蒙也。
蒙以養正,聖功也。
今譯 彖辭說:蒙卦,象征山下有險。
一有危險,就要中止它的蒙萌。
蒙卦卦辭中的亨通,是從行動的合時與适中而來。
不是我去求蒙童,而是蒙童來求教于我,這是說:需要彼此的志趣互相感應。
像蔔筮一樣,開初來時真誠地求教,便要告知他,因為他的中心有陽剛的正氣。
再三煩我,便有亵渎的情形,就不可以再告知他,這是說:這樣便有亵渎啟蒙的初衷。
蒙卦的意思,具有教養以正道的作用,這是聖人教化的功德。
象曰:山下出泉1,蒙;君子以果2行育德。
今注 1 泉:從地下湧出來的水。
2 果:決斷。
今譯 象辭說:猶如山的下面,冒出泉水,這便是蒙卦的現象;君子借此卦象,決斷自己的行為,作為養育德行的标準。
今釋 蒙卦的卦象,與屯卦的卦象,是對等的狀況。
所謂對等的情形,後世易學家們叫它作綜卦。
象數易學家們又叫它作覆象。
後世學者也有叫它作反對的卦。
就是把所畫出的卦象,反複來看它不同的狀況。
例如,上面的外卦是?坎,下面的内卦是?震,聯合起來,便成為水雷的屯卦。
再把這個屯卦的卦象,倒轉過來一看,它的現象,就相反地變成上面的外卦是?艮,下面的内卦是?坎,聯合起來,就成為山水的蒙卦了。
其他卦的綜卦也是如此。
以下就不再舉例了。
如果根據《系辭傳》所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
仰則觀象于天。
俯則觀法于地。
觀鳥獸之文。
與地之宜。
近取諸身。
遠取諸物。
于是始作八卦。
”那麼,從自然物理的現象來看屯卦,它是象征一股雷電的陽能,在地心海底的最基層開始震動,具有萬物最初生機屯聚的現象。
相反情形的蒙卦,它便有如一座屹立不動的高山,山的下面,流出泉水,滋潤養育萬物,使之萌芽而滋長起來。
這是從卦象的角度觀察所得的原理,簡單明顯,而且容易明白它在說明物理生長過程的狀況。
秦、漢後的象數易學家們,用這種法則,與《周易》所列的次序,配合天文曆法的關系,作為歸納記憶的符号,便認為屯卦是代表每月初一早晨的符号,蒙卦是代表初一晚上的符号。
這種引用易學卦象的方法,是漢易象數另一派學者的特征。
後來便歸入于道家易學的學術思想。
至于上面《周易》所說的道理,是引用蒙卦的卦象,以山下出泉,來比拟人文教化思想的開始,成為聖人“蒙以養正”的理念,那是純粹以理說象的觀念。
初六1,發蒙,利用刑2人,用說桎梏3;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今注 1 初六:指蒙卦初爻*的爻位而言。
2 刑:使人受懲罰,有糾正的意思。
3 桎梏:桎,腳鐐。
梏,手铐。
又作拘束的解釋。
今譯 蒙卦初六爻,有啟發蒙昧的象征,利用它來刑正他人是有利的,但它的用處,是利用桎梏的刑罰作為告誡;過此以往便有憂吝。
象辭說:利用它來刑正他人,便是借此以端正教法的意思。
今釋 本卦的第一爻(初六)的象征,據虞翻所說:“發蒙之正,初為蒙始,失其位,發蒙之正以成?兌。
兌為刑人,坤為用,故曰:利用刑人矣。
坎為穿木。
震足,艮手。
互為坎連,故稱桎梏。
初發成兌,兌為說。
坎象毀壞。
故曰:用說桎梏之應。
曆險,故以往吝。
吝,小疵也。
” 幹寶說:“初六戊寅平時之明,天光始照。
故曰:發蒙,此成王覺始周公至誠之象也。
坎為法律,寅為貞廉,以貞用刑,故利用刑人矣。
此成王将正四國之象也。
說,解也。
正四國之罪,宣釋周公之黨。
故曰:用說桎梏。
既感金縢之文,追恨昭德之晚,故曰:以往吝。
初二失位,吝之由也。
”本爻的爻辭,是以理來說象,作為教育精神與方法的象征。
總之,本卦初爻開始發動的現象,猶如山下開始流出泉水,起初是泛濫無歸,必須加以規範才好。
如果由它亂流,當然會不好的。
所以便由它而引出教育方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