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
關燈
小
中
大
乾卦有類同的情況。
然後便引用占蔔者所要求的解釋,到了彖辭,就明顯舉出坤卦與地道物理的重心,而且極力贊美坤卦的内涵,也同時發揚象辭所說大地的德行對于萬物的功能與恩惠。
并且引申解釋卦辭中的引喻牝馬,與“先迷後得”以及“西南得朋”“東北喪朋”的道理。
但它的結論,特别注重安與貞的修養之重要。
這一節完全用卦辭的含義,闡揚象辭的觀念。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今譯 象辭說:坤卦是地理形勢的象征,君子應當效法大地的深厚而載育萬物的德行。
初六1,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
馴2緻其道,至堅冰也。
今注 1 初六:是指坤卦第一爻*的爻位而言,參考乾卦初九爻的今釋。
2 馴:順從。
今譯 坤卦第一爻(初六)的象征,猶如行走在霜降的地面上,便可知道凝結成堅冰的時節快要到了。
所以象辭說:行走在有霜的地面上,便知道堅冰快要來了。
這是說:陰氣開始凝結,順序下去,自然就會到達結成堅冰的季節。
今釋 坤卦初六爻的爻辭和象辭,用履霜堅冰的象征,說明陰氣開始凝結的道理,是由于季節氣候的變化而來的。
也便是孟喜易學卦氣說的濫觞。
與相傳遺佚的《歸藏》易學有關。
以象數易學的卦氣而言,在十二辟卦中,坤卦是陰曆十月的卦,以中國中原氣候為标準,節氣的順序,九月建戌,包括寒露、霜降兩個節氣。
在十月間,便到了立冬、小雪兩個節氣。
所以說:當行走在有霜的地面上,便可知道順序而來的季節,很快就會到了天寒地凍、霜露結成堅冰的時候了。
這是以一年季節中月份節氣的實際現象,作為代表坤卦初爻象征性的說明,是從原始而質樸的地道物理易象之學而說的。
六二1,直、方、大,不習2無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今注 1 六二:是指坤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2 習:與“學”字通用,包括有經驗的意思。
今譯 坤卦第二爻(六二)的爻辭說:直的、方的、大的,不要修習它,也沒有什麼不利的。
象辭說:六二爻的動向,一直走向前方,不要修習它,也沒有什麼不利,這是地道自然的光大現象。
今釋 六二爻的爻辭與象辭,依循一個共同的原則,而作同中有異的解釋。
爻辭所說,直、方、大,完全是以坤卦代表大地的形勢現象而言。
大地是以南北極的磁場為标準,一直向前延伸,有方向可循,又極其廣大。
坤卦的第二爻,便是内卦的中爻,它的位置得中得正,恰是本卦中心的現象,它具備直、方、大三種德行,自然就不須修習而無所不利了。
這是以象來說理,是質樸的說法。
象辭解釋的意義,卻含有月與地的關系,從觀察太陰的現象來作比類,說明爻辭直、方、大的内涵。
陰曆每月初三的晚上,首先出現眉月在西南方的上空,假定以坤卦的初爻作為第一階段的象征,再過六天,在初九的晚上,便是坤卦第二爻的階段;那時候的月亮,一半光明,平直如繩,叫作上弦的月色,對着正北方。
所以從象來說理,便有“六二之動,直以方也”的現象。
這個時候,地面上已經有了上弦的光明,所謂“地道光也”是自然的現象。
因為自然如此,所以便說“不習無不利”,表示不必加以人為的修習,也自然而然,便無什麼不利的情況。
六三1,含章2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今注 1 六三:是指坤卦第三爻*的爻位而言。
2 章:美麗的文采。
今譯 坤卦第三爻(六三)的爻辭說:内在有美麗的文章可以貞正而自立,或者随從君王處世而用世,雖然沒有成功,但終有結果。
象辭說:所謂“含章可貞”,是說以合适的時間發揮它美麗的文采,“或從王事”,是說知道光輝遠大的現象。
今釋 六三爻的爻辭與象辭,都是從同一觀念出發,極力指出時間與人事的重要因素。
但象辭所說的象征是根據每月十五夜晚月亮正圓的現象,用以說明時間與人事的重心。
因為坤卦的第三爻,從内卦卦位來說,已經到了極點,但從六爻整體來說,第三爻還正是适中的位數。
《系辭下傳》說:“三與五,同功而異位。
”因此,由本卦第二爻的“地道光也”開始,到了第三爻的時候,正如月到十五的光明,含有章明無比的文采,恰是太陰鼎盛,貞正可以目見的時候,然而圓極必缺,那是月有盈虧圓缺的必然定律。
因此爻辭便以它比拟人事來說:如果或須從事用世,它便猶如美麗的滿月一樣,本身雖然内含無比美麗的文采,可以清正自持,但用在處事,正如圓滿美麗的明月一樣,不能保有永遠不變的成果。
可是它遍照大地的光景,始終給予人們無限的懷念。
所以它雖然沒有成績,但有最終的結果。
象辭也從這個道理,特别指出及時而動的重要性。
它的“以時發也”“知光大也”,便是
然後便引用占蔔者所要求的解釋,到了彖辭,就明顯舉出坤卦與地道物理的重心,而且極力贊美坤卦的内涵,也同時發揚象辭所說大地的德行對于萬物的功能與恩惠。
并且引申解釋卦辭中的引喻牝馬,與“先迷後得”以及“西南得朋”“東北喪朋”的道理。
但它的結論,特别注重安與貞的修養之重要。
這一節完全用卦辭的含義,闡揚象辭的觀念。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今譯 象辭說:坤卦是地理形勢的象征,君子應當效法大地的深厚而載育萬物的德行。
初六1,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
馴2緻其道,至堅冰也。
今注 1 初六:是指坤卦第一爻*的爻位而言,參考乾卦初九爻的今釋。
2 馴:順從。
今譯 坤卦第一爻(初六)的象征,猶如行走在霜降的地面上,便可知道凝結成堅冰的時節快要到了。
所以象辭說:行走在有霜的地面上,便知道堅冰快要來了。
這是說:陰氣開始凝結,順序下去,自然就會到達結成堅冰的季節。
今釋 坤卦初六爻的爻辭和象辭,用履霜堅冰的象征,說明陰氣開始凝結的道理,是由于季節氣候的變化而來的。
也便是孟喜易學卦氣說的濫觞。
與相傳遺佚的《歸藏》易學有關。
以象數易學的卦氣而言,在十二辟卦中,坤卦是陰曆十月的卦,以中國中原氣候為标準,節氣的順序,九月建戌,包括寒露、霜降兩個節氣。
在十月間,便到了立冬、小雪兩個節氣。
所以說:當行走在有霜的地面上,便可知道順序而來的季節,很快就會到了天寒地凍、霜露結成堅冰的時候了。
這是以一年季節中月份節氣的實際現象,作為代表坤卦初爻象征性的說明,是從原始而質樸的地道物理易象之學而說的。
六二1,直、方、大,不習2無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今注 1 六二:是指坤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2 習:與“學”字通用,包括有經驗的意思。
今譯 坤卦第二爻(六二)的爻辭說:直的、方的、大的,不要修習它,也沒有什麼不利的。
象辭說:六二爻的動向,一直走向前方,不要修習它,也沒有什麼不利,這是地道自然的光大現象。
今釋 六二爻的爻辭與象辭,依循一個共同的原則,而作同中有異的解釋。
爻辭所說,直、方、大,完全是以坤卦代表大地的形勢現象而言。
大地是以南北極的磁場為标準,一直向前延伸,有方向可循,又極其廣大。
坤卦的第二爻,便是内卦的中爻,它的位置得中得正,恰是本卦中心的現象,它具備直、方、大三種德行,自然就不須修習而無所不利了。
這是以象來說理,是質樸的說法。
象辭解釋的意義,卻含有月與地的關系,從觀察太陰的現象來作比類,說明爻辭直、方、大的内涵。
陰曆每月初三的晚上,首先出現眉月在西南方的上空,假定以坤卦的初爻作為第一階段的象征,再過六天,在初九的晚上,便是坤卦第二爻的階段;那時候的月亮,一半光明,平直如繩,叫作上弦的月色,對着正北方。
所以從象來說理,便有“六二之動,直以方也”的現象。
這個時候,地面上已經有了上弦的光明,所謂“地道光也”是自然的現象。
因為自然如此,所以便說“不習無不利”,表示不必加以人為的修習,也自然而然,便無什麼不利的情況。
六三1,含章2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今注 1 六三:是指坤卦第三爻*的爻位而言。
2 章:美麗的文采。
今譯 坤卦第三爻(六三)的爻辭說:内在有美麗的文章可以貞正而自立,或者随從君王處世而用世,雖然沒有成功,但終有結果。
象辭說:所謂“含章可貞”,是說以合适的時間發揮它美麗的文采,“或從王事”,是說知道光輝遠大的現象。
今釋 六三爻的爻辭與象辭,都是從同一觀念出發,極力指出時間與人事的重要因素。
但象辭所說的象征是根據每月十五夜晚月亮正圓的現象,用以說明時間與人事的重心。
因為坤卦的第三爻,從内卦卦位來說,已經到了極點,但從六爻整體來說,第三爻還正是适中的位數。
《系辭下傳》說:“三與五,同功而異位。
”因此,由本卦第二爻的“地道光也”開始,到了第三爻的時候,正如月到十五的光明,含有章明無比的文采,恰是太陰鼎盛,貞正可以目見的時候,然而圓極必缺,那是月有盈虧圓缺的必然定律。
因此爻辭便以它比拟人事來說:如果或須從事用世,它便猶如美麗的滿月一樣,本身雖然内含無比美麗的文采,可以清正自持,但用在處事,正如圓滿美麗的明月一樣,不能保有永遠不變的成果。
可是它遍照大地的光景,始終給予人們無限的懷念。
所以它雖然沒有成績,但有最終的結果。
象辭也從這個道理,特别指出及時而動的重要性。
它的“以時發也”“知光大也”,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