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見龍在田,時舍1也。

    終日乾乾,行事也。

    或躍在淵,自試也。

    飛龍在天,上治也。

    亢龍有悔,窮2之災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今注 1 舍:安置。

     2 窮:盡極。

     今譯 初九爻在最下的一位,所以不起作用,是謂“潛龍勿用”。

    九二爻的“見龍在田”,是說已得其時、得其位了。

    九三爻的“終日乾乾”,是指對于事功行為所持的态度。

    九四爻的“或躍在淵”有自試的現象。

    九五爻的“飛龍在天”,是說在上位治道的情況。

    上九爻的“亢龍有悔”,已經達到爻位的最高點,難免會有物極必反的災悔。

    因此但用乾卦本身的全體,或善于客觀地運用陽九的變化,而自己不入于爻位的變化中,便是天下治平的象征。

     今釋 這一段對于乾卦六爻爻辭的解釋,是純粹從卦爻本身的變化來講,與以上從人事德業修養的道理雖然類同,而在理論的基本觀點上,卻又稍有不同。

    大體上來說,是以理來說象的。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

    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

    亢龍有悔,與時偕極。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今譯 潛龍之所以勿用,是初九爻的陽氣還在潛伏隐藏的狀态,猶如沒有發動作用一般。

    九二爻見龍在田的現象,猶如陽氣已經上升到地面上來,天下的人,都能看到他的文明了。

    九三爻的現象,猶如跟着時間的運動,而終日乾乾地向前行進。

    九四爻的或躍在淵的現象,猶如天體與太陽互相旋轉的乾道規則,到這一階段,有革新的象征。

    九五爻的飛龍在天的現象,它的爻位已經高居極品,有接近于天德的作用。

    上九爻的亢龍有悔,猶如随着時間的變遷,到了極限的現象。

    乾元用九,是說乾卦全體的本身,以及“用九”這個名詞的含義,這是代表“有為而無為”天道自然的法則。

     今釋 這一段對于乾卦六爻爻辭的解釋,大都以乾卦象征天道,用天體的運行,與在地球上看見太陽旋轉的規律,說明六爻爻辭所含的象征意義。

    大體是以“象”來說“理”的。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

    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

     今譯 乾卦為天地萬物的根元,所以稱為乾元,它是創始天地萬物亨通的起點。

    所謂利與貞,是指乾卦的性與情而言。

    由于乾卦開始生出萬物以最美最有利的功能而利益天下,但它不自說所有利天下萬物的功績。

    再沒有比它更偉大的啦!偉大的乾元哪!它具有至剛、至健、至中、至正的真情,這是它純粹無瑕的精誠所在。

     今釋 這是贊歎以乾卦來代表天地萬物出生的根元,依卦辭所說乾卦元、亨、利、貞的四德,而加以發揮與引申。

    這一節所說乾元的德行,就猶如希臘(Greece)哲學所說的本體論(Ontology),但是它把乾卦元、亨、利、貞的四德,歸納于人位來比類,分為性與情的兩面。

    性是說乾卦的體,情是說乾卦的用。

    它的體性本來便是天下萬物的根元,為萬有物類的創始者,所以它是無往而不亨通的。

    它的用情,是能使天下萬物互利生長,生長為美麗生命的泉源。

    但是它并不居功,因為它是至真、至善、至美、貞正真情的寶藏。

    所謂剛、健、中、正,便是它能利、能貞的德行和有情有用的内涵。

    所以萬有原始的乾元,它的性情,是絕對純粹的精誠,至公而無私。

     六爻1,發揮,旁通情也。

    時乘六龍以禦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今注 1 爻:有交的意思,是指每卦六畫的序位而言。

     今譯 乾卦的六爻,發揮出它的作用,便可以旁通所有的卦和爻,這便是它由體起用的情用。

    所以比喻乾卦六爻的爻辭,說它像随時乘六條變化莫測的龍,有規律地駕馭着天地而不休息。

    雲的流行,雨的施予,使得天下萬物保持永恒均衡的持平狀态,都是它的功能。

     今釋 這一段“文言”與開始一段“文言”所說人事、德業、修養的道理,又是大同而小異。

    上一段“文言”所說的,是以“理”來講“象”;這一段所說的,是以“象”來說“理”。

    而且特别提出乾卦内涵性與情的功能和作用,最為精到,是兩漢講“象”“數”“理”易學的圭臬。

    它所說六爻發揮的作用,便是乾卦旁通萬類的功用,更為萬世易學的鎖鑰。

    後世所謂:變通、升降、爻辰、納甲、錯綜、交互等學說,無一不是從卦的爻之、卦變、旁通等道理來發揮的。

    所以乾的六爻,發揮為旁通,便可與百千萬億任何一卦,都是有情。

    猶如乾元散為萬物,萬物也各自通于乾元,這是自然的規律,當然的道理。

    例如,假定乾卦的初爻,一變而為陰,那麼,由于乾卦初爻發揮,就成為姤卦,它又旁通于坤卦。

    于是由姤之乾坤、開始旁通演變,到了未濟為止,又可發揮自成一系列的系統,其他類比可知。

    至于本文中說到“時乘六龍以禦天”,那是專指乾卦的六爻而言。

    它的原意,是說乾卦的功能、起為六位進行的作用,用來代表天道運行的程序,形成人世時間、空間的現象。

    但是《周易》爻辭,為了表示時空與人事物理演變不定的情況,便用龍來作為形容,因此便形成這句抽象的形容詞,說它像乘着六條龍一樣,駕馭天道的變化。

    雲的流行,雨的施予,給予天下萬物舒泰而公平的生命源泉,都是它的功能。

    莊子所說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

    ”便是這個觀念的發揮與互證。

    同時他所說的“乘雲氣,禦飛龍”的觀念,也是從這種抽象形容詞的蛻變,而成為神話式的寓言。

    這一節的文言,又是隻對乾卦本卦的德行而言,跟着又有下文對乾卦六爻爻辭的意義,從人文的德業加以闡釋和述說。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

    潛之為言也,隐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今譯 君子以德業的成就,作為行為的目的,而德行之目标,以平日可以顯見的行為做标準。

    乾卦初爻所說“潛龍”的“潛”字的意義,是說還在隐藏着,沒有表現可見,行事還沒有成功的情況,所以說:君子勿用。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君德也。

     今譯 君子的德業,要有淵博的學問以積聚才識,要有精确的辨别來解決問題,然後以寬厚的态度處世對人,以仁恕的胸懷行事接物。

    所以《易經》乾卦九二爻的爻辭說:“看見龍在地面上的形狀,是有利于見到大人的現象。

    ”這是專指為他人君長的領導者必須具備的德行。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事而惕,雖危無咎矣。

     今譯 乾卦的九三爻,陽剛過重,不得适中,所以便有“上不在天,下不在田”的情況,因此說“乾乾”,是随時因其事而加以警惕的形容詞,即使會有危險,也便無多大的過患了。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

    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今譯 乾卦的九四爻,陽剛過重而不适中,所以便有“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的情況,因此說“或之”。

    所謂或之者,便是懷疑不定的情形,可好可壞,故說還沒有過患。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今譯 乾卦九五爻的爻辭,也是“利見大人”。

    這是說大人的德行與天地的功德相契合,與日月的光明相契合,與春、夏、秋、冬四時的時序相契合,與鬼神的吉兇相契合。

    在先天而言,它構成天道的運行變化,那是不能違背的自然功能。

    在後天而言,天道的變化運行,也必須奉行它的法則。

    無論先天或後天的天道,尚且不能違背它,何況是人呢?更何況是鬼神啊!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

    其為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今譯 乾卦上九爻的爻辭所說“亢龍有悔”的“亢”字的意義,是指隻知道進取,而不知道退守;隻知道現在的存在,而不知道現在存在的必會亡失。

    隻知道取得,而不知道喪失的現象。

    隻有聖人的才德智慧,才能知道進、退、存、亡,而自身始終不失它的正道,隻有聖人,才能如此! 今釋 這二節闡釋乾卦六爻爻辭的含義,完全以人文德業修養的情況作為标準。

    發揚開啟以《周易》講儒理的先聲,指導人生學問、德業與立身、處世的方針。

    尤其它在解釋九五爻爻辭所說的大人境界,便是莊子所謂“内聖外王”的準則,為後世儒家所采用為聖人境界的标準。

    曾子所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的大人觀念的根源,就是由上一節解釋九五爻的文言的發揮。

    至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便是用九爻辭所說大“吉”的贊辭。

    這都是從“以經注經”的治學方針中求出的答案,不必另加假借,而可了解《周易》乾卦文言意旨的方法。

    從文言開始,共有四段解釋乾卦六爻爻辭的論述。

    如果加上“彖辭”和“象辭”的解釋,便有六段的不同。

    有的以理來說象,有的從象來說理,雖然都是大同小異,但實在互有不同,似乎不是一人一家的意見。

    也許是孔子以後的門人子弟們有所增益進去,究竟出于一人或多人的見解與手筆,都很難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