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當歸 龍膽草(酒洗) 柴胡 川芎 防風 密蒙花 酒連
用獖豬肝煮湯煎藥服之。
若向暗處亦不開者,卻防目中有瘡,當如上法救之。
痘後緣何痢血膿,隻因倒陷熱腸中, 利盡膿血應自愈,莫教饒舌枉施功。
膿血痂皮一路來,待他自止莫疑猜, 和中清熱施殘著,劫澀輕投病轉乖。
如此之症,待其自止,然後用和中清裡之劑,不可便投豆蔻丸及諸劫澀之藥。
但痢勢甚者,用: 黃連解毒湯 黃連 條芩(酒洗) 枳殼 歸梢 紅花 酒大黃 甘草 水煎服。
膿血盡者,用: 和中湯 人參 當歸 甘草 枳殼 木通 水煎服。
痘證曾無倒陷形,緣何膿血利頻頻, 隻為大腸多火毒,通腸解毒效若神。
痘無倒陷之症,卻有膿血之痢者,由於平日食煎炒,素有積熱,今因痘後氣血虛不能勝積,故利膿血,此名滯下,必然腸鳴作痛,裡急後重。
或因痘出之後,飲水太過,水停作洩,熱毒乘虛入裡,便下膿血,此名腸垢。
宜先用調胃承氣湯以徹其毒。
枳殼 酒大黃 檳榔末 甘草 水煎服。
次用: 黃芩湯 條芩(酒洗) 黃連(酒洗) 當歸 川芎 甘草 木通 木香 赤芍 水煎服。
久不止加升麻。
腹痛者加酒大黃。
痘後緣何洩痢多,看他所出物如何, 痂皮膿血斯為順,無分水穀夢南柯。
痘後自和痂皮膿為順,少以四君子湯調之。
水穀無分為逆,以理中四苓湯主之。
久而不止以豆蔻丸止之。
(方俱見別本。
) 痘後緣何嘔噦頻,隻因胃家毒氣停, 錯喉嗆水宜施治,失聲乾噦枉勞心。
胃之上口名曰賁門,納而不出者也。
凡痘之後,吐而有聲有物者,謂之嘔。
有物無聲者,謂之吐。
有聲無物者,謂之噦。
食谷而吐出者,謂之錯喉。
飲水而噴出者,謂之嗆水。
此由熱毒壅塞胃之上口,故令嘔吐,咽門澀塞,故令錯喉嗆水也。
惟乾噦乃胃瘡腐爛,不能納穀,故時時張口,似吐不吐,乃不治之症也。
亦有咽喉作痛而嘔吐失聲者,乃咽喉腐壞,亦不可治矣。
但嘔吐者,用: 陳皮竹茹湯 陳皮(去白) 白茯苓 黃連(用吳茱萸同炒,去茱萸用黃連) 竹茹 水煎服。
咽喉痛者,用: 甘桔湯 甘草 桔梗(米泔水浸) 牛蒡(炒研) 水煎服。
痘後緣何熱不除,或因毒甚或元虛, 調元解毒分投用,引日須教損幼軀。
痘既收靨則毒解而熱當除矣,如熱一向不已,非毒氣之餘烈,必元氣之素虛,惟以脈辨之,如脈數形勇,煩躁熱者,此邪氣實也。
宜用: 知母解毒湯 知母 生地 軟石膏 地骨皮 酒芩 牛蒡 升麻 甘草 天花粉 淡竹葉引,水煎服。
如脈遲形怯,熱而喜睡者,此正氣虛也,用: 黃芩調元湯 黃芩 人參 麥冬 炙甘草 當歸 水煎服。
痘後渾身一向溫,忽然發熱不堪論, 內傷外感分投治,此個真機說與人。
痘靨之後一向溫暖和平,並無餘熱,忽然發熱者,不可以餘毒未解,正氣之虛同論也。
必因外感風寒,其症頭目昏痛,惡寒,其脈浮,用: 桂枝解肌湯 桂枝 赤芍 黃芩 甘草 人參 乾葛 柴胡 淡竹葉引,水煎服。
或因內傷飲食,其症腸肚飽悶,不喜飲食,其脈弦滑,以補中益氣湯加消導藥。
黃耆 人參 白朮 陳皮 枳實 青皮 木香 黃連 神麯 麥芽 甘草 水煎服。
痘後緣何腹裡疼,或因傷食不能安, 看他虛實行消導,方顯良工是折肱。
收靨之後,忽然腹疼,或嘔或利,不思飲食者,此傷寒之症也。
虛則用上補中益氣湯治之。
如無吐利,腹滿而痛,煩躁氣急者,用脾積丸下之。
若傷食腹滿而痛,煩悶不寧者,此毒氣入中,急用雄黃解毒丸利之,(方見別本。
)不然漸加喘急,手足厥冷則難治矣。
收後緣何食不思,隻因傷食少人知, 誰知消導為良法,強忍成疳悔是遲。
一向能食,收後反不能食,聞食氣即嘔逆,此必食傷甚,可以脾積丸治之。
問其所傷者何物,即以原食為引送下,微則隻以保和丸調之。
若隱忍不急求治,久則羸瘦,漸成疳癆,以集聖丸主之。
收後緣何寒氣攻,隻因正氣受虛空, 戰惕畏寒還作熱,大補湯丸藥有功。
寒熱往來似瘧形,不分早晚依期臨, 隻因脾胃多虛弱,補中益氣有神靈。
補中益氣湯 黃耆 人參 甘草(炙) 柴胡(炙) 白朮 升麻 陳皮 桂枝 當歸 木香 虛甚者加熟附子。
水煎服。
收後緣何手足寒,好將元氣補虛看,
若向暗處亦不開者,卻防目中有瘡,當如上法救之。
痘後緣何痢血膿,隻因倒陷熱腸中, 利盡膿血應自愈,莫教饒舌枉施功。
膿血痂皮一路來,待他自止莫疑猜, 和中清熱施殘著,劫澀輕投病轉乖。
如此之症,待其自止,然後用和中清裡之劑,不可便投豆蔻丸及諸劫澀之藥。
但痢勢甚者,用: 黃連解毒湯 黃連 條芩(酒洗) 枳殼 歸梢 紅花 酒大黃 甘草 水煎服。
膿血盡者,用: 和中湯 人參 當歸 甘草 枳殼 木通 水煎服。
痘證曾無倒陷形,緣何膿血利頻頻, 隻為大腸多火毒,通腸解毒效若神。
痘無倒陷之症,卻有膿血之痢者,由於平日食煎炒,素有積熱,今因痘後氣血虛不能勝積,故利膿血,此名滯下,必然腸鳴作痛,裡急後重。
或因痘出之後,飲水太過,水停作洩,熱毒乘虛入裡,便下膿血,此名腸垢。
宜先用調胃承氣湯以徹其毒。
枳殼 酒大黃 檳榔末 甘草 水煎服。
次用: 黃芩湯 條芩(酒洗) 黃連(酒洗) 當歸 川芎 甘草 木通 木香 赤芍 水煎服。
久不止加升麻。
腹痛者加酒大黃。
痘後緣何洩痢多,看他所出物如何, 痂皮膿血斯為順,無分水穀夢南柯。
痘後自和痂皮膿為順,少以四君子湯調之。
水穀無分為逆,以理中四苓湯主之。
久而不止以豆蔻丸止之。
(方俱見別本。
) 痘後緣何嘔噦頻,隻因胃家毒氣停, 錯喉嗆水宜施治,失聲乾噦枉勞心。
胃之上口名曰賁門,納而不出者也。
凡痘之後,吐而有聲有物者,謂之嘔。
有物無聲者,謂之吐。
有聲無物者,謂之噦。
食谷而吐出者,謂之錯喉。
飲水而噴出者,謂之嗆水。
此由熱毒壅塞胃之上口,故令嘔吐,咽門澀塞,故令錯喉嗆水也。
惟乾噦乃胃瘡腐爛,不能納穀,故時時張口,似吐不吐,乃不治之症也。
亦有咽喉作痛而嘔吐失聲者,乃咽喉腐壞,亦不可治矣。
但嘔吐者,用: 陳皮竹茹湯 陳皮(去白) 白茯苓 黃連(用吳茱萸同炒,去茱萸用黃連) 竹茹 水煎服。
咽喉痛者,用: 甘桔湯 甘草 桔梗(米泔水浸) 牛蒡(炒研) 水煎服。
痘後緣何熱不除,或因毒甚或元虛, 調元解毒分投用,引日須教損幼軀。
痘既收靨則毒解而熱當除矣,如熱一向不已,非毒氣之餘烈,必元氣之素虛,惟以脈辨之,如脈數形勇,煩躁熱者,此邪氣實也。
宜用: 知母解毒湯 知母 生地 軟石膏 地骨皮 酒芩 牛蒡 升麻 甘草 天花粉 淡竹葉引,水煎服。
如脈遲形怯,熱而喜睡者,此正氣虛也,用: 黃芩調元湯 黃芩 人參 麥冬 炙甘草 當歸 水煎服。
痘後渾身一向溫,忽然發熱不堪論, 內傷外感分投治,此個真機說與人。
痘靨之後一向溫暖和平,並無餘熱,忽然發熱者,不可以餘毒未解,正氣之虛同論也。
必因外感風寒,其症頭目昏痛,惡寒,其脈浮,用: 桂枝解肌湯 桂枝 赤芍 黃芩 甘草 人參 乾葛 柴胡 淡竹葉引,水煎服。
或因內傷飲食,其症腸肚飽悶,不喜飲食,其脈弦滑,以補中益氣湯加消導藥。
黃耆 人參 白朮 陳皮 枳實 青皮 木香 黃連 神麯 麥芽 甘草 水煎服。
痘後緣何腹裡疼,或因傷食不能安, 看他虛實行消導,方顯良工是折肱。
收靨之後,忽然腹疼,或嘔或利,不思飲食者,此傷寒之症也。
虛則用上補中益氣湯治之。
如無吐利,腹滿而痛,煩躁氣急者,用脾積丸下之。
若傷食腹滿而痛,煩悶不寧者,此毒氣入中,急用雄黃解毒丸利之,(方見別本。
)不然漸加喘急,手足厥冷則難治矣。
收後緣何食不思,隻因傷食少人知, 誰知消導為良法,強忍成疳悔是遲。
一向能食,收後反不能食,聞食氣即嘔逆,此必食傷甚,可以脾積丸治之。
問其所傷者何物,即以原食為引送下,微則隻以保和丸調之。
若隱忍不急求治,久則羸瘦,漸成疳癆,以集聖丸主之。
收後緣何寒氣攻,隻因正氣受虛空, 戰惕畏寒還作熱,大補湯丸藥有功。
寒熱往來似瘧形,不分早晚依期臨, 隻因脾胃多虛弱,補中益氣有神靈。
補中益氣湯 黃耆 人參 甘草(炙) 柴胡(炙) 白朮 升麻 陳皮 桂枝 當歸 木香 虛甚者加熟附子。
水煎服。
收後緣何手足寒,好將元氣補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