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

關燈
餘毒症治歌括 凡三十八首。

     痘後緣何發痘癰,隻因平塌少成膿, 毒邪蘊聚難消散,透節尋關出空中。

     凡痘初出之時一點血,由血而化至膿,膿成毒解矣。

     若出形之後,應起發而不起發,應成膿而不成膿,一片空殼,狀如蛇皮,或平塌破損,都無膿水,本為死證,但脾氣強又能飲食,亦可引日以收較,隻是毒邪蘊蓄於裡,必尋出路於關節之間,而為癰毒。

    但發一二處可治,若流注於手足,發之不止,腫灌不愈,久而死矣。

     癰毒先要分經絡,解毒調元兼裡托, 決膿去毒急施功,莫待殘形變為惡。

     凡癰之發,先看在何經絡,分血氣多少而治,次看人之虛實,以解毒托裡為先,不可亂施苦寒貼敷之藥,使毒不得出,內炎筋骨。

    如腫而未成膿者,用必勝膏貼之。

     馬齒莧(杵汁) 豬膏脂 石蜜 共熬成膏,塗腫處。

     若已成膿者,用鈹針決去其膿,用生肌散敷之。

     白芷(一錢) 龍骨(五分) 貝母(二錢) 赤石脂(一錢) 白及(一錢) 共為末,敷之。

     若腫瘍而元氣素弱者,用: 十六味流氣飲 川芎 歸尾 赤芍 防風 人參 甘草節 木香 黃耆 桂心 白芷 桔梗 檳榔 厚樸 烏藥 紫草 枳殼(各五錢) 水二盞,煎七分服之。

     氣血虛而利者,加熟附子。

    大便堅實者,加酒大黃。

     若元氣素實者,用: 連翹解毒湯 連翹 白芷 川芎 歸尾 赤芍 甘草節 牛蒡 大黃 木通節 穿山甲(炒) 水煎服。

     屬太陽經者,加羌活、防己。

     屬陽明經者,加升麻、乾葛。

     屬少陽經者,加柴胡、黃芩。

     屬太陰經者,加官桂、防風。

     屬少陰經者,加黃連炒、木通。

     屬厥陰經者,加柴胡、青皮。

     若炎瘍者,用: 十全大補湯 川芎 歸尾 赤芍 生地 人參 甘草節 白朮 赤茯苓 黃耆 桂心 白芷 金銀花 連翹 依上引經藥加入煎服。

    凡見癰毒,以上法治之,不可因循,恐成大患。

    微則殘傷肢體,甚則脫腕腐筋而殞性命矣。

     痘後緣何發大丹,隻因毒火鬱成然, 看他所發歸何部,若歸心腎治應難。

     赤火丹瘤,此惡候也,流移紅腫,其痛手不可近,痘瘡之後有發丹瘤者,因蓄火太甚不能發洩,鬱於肌肉之間,故發而為丹。

    從頭上起者,過心即死。

    從足下起者,過腎即死。

    內用玄參化毒湯解之。

     玄參 歸梢 生地 紅花(酒炒) 連翹 地骨皮 石膏 赤芍 防風 木通節 荊芥穗 淡竹葉引,水煎服。

    外用蜞針法斷之,取大馬蝗三五七條放在紅腫處,吮去惡血,毒亦從而消洩矣。

     痘後緣何癮疹成,隻因毒火未全形, 若教發盡無停滯,免得重重怪證生。

     癮者,皮膚間泛泛成疙瘩也。

    疹者,皮間點點狀如蚊蚤咬跡也。

    痘後如發癮者,因毒火未發盡,藏於皮膚之間,或瘙癢因抓而成者,或因受風火相搏而成者,此皆吉兆,正欲發洩,無使停留,以變他證。

    如發太甚不已者,內服: 防風敗毒散 防風 赤芍 升麻 葛根 甘草 水煎服。

    外用蜆子水洗之。

     取活蜆子不拘多少,以水養五七日,旋取其水洗之,蜆子煮湯亦佳,如無蜆子,以天水散拂拭之。

     痘後緣何靨不幹,或時出血病難安, 隻因毒氣藏肌肉,蝕肉傷肌不忍看。

     此與前一般頑瘡不肯收者相同,但覺痘瘡當靨不靨,即防此證,當內服大補湯,比前加川芎、白芍、白芷三味,外用綿繭散敷之。

     取蠶繭出了蛾者,不拘多少,每個入白礬五分於內,火煅令枯,每一兩加陀僧五錢,白芷末二錢,白蜜調敷。

     痘後緣何翳膜睛,隻因熱毒壅肝經, 還睛去翳多奇術,點洗常教作廢人。

     小兒出痘之時,先用黃柏膏和胭脂塗眼者,防斑瘡入眼也。

    但斑瘡入眼,或不在初,多在收靨之時,或滿面破爛,重複腫灌,膿血膠固,毒火鬱蒸在內,其斑入眼,或痘出已甚,成就遲緩,醫用辛熱之藥發之,亦令斑瘡入眼。

    又或收較之時,喜啖辛熱,謂之幹漿,以緻二火相煽,亦令斑瘡入眼也。

    但在白珠上者不必治,久而自去,惟在黑輪上,或掩瞳人者,急用密蒙花散治之。

     密蒙花(酒洗,五錢) 穀精草(五錢) 蟬蛻(去足翅,五錢) 望月砂(一兩) 共為末,用獖豬肝一兩,竹刀披破,每用藥一錢擦在內,水煮肝熟,飲汁食肝神效。

    不可輕用點洗之藥,反成大害。

    他本以穀精草散主之。

    兼便秘者,用瀉青丸治之。

    目昏者,蟬殼明目散治之。

    方見別本。

     痘後緣何目畏明,肝虛又帶火邪侵, 涼肝養血功無比,解使雙眸得見人。

     凡痘瘡之後,兩目見明不開暗則開者,謂之羞明,用: 涼肝明目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