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皮 厚樸 甘草 羌活 防風 官桂 豬苓 白茯苓
水煎服。
凡痘當起發,遇天氣暄熱,俗人不知,謂痘欲溫暖,蓋覆太厚,以緻毒火遏郁不得越者,此壯火食氣,反虛其氣也。
用: 白虎快斑湯 人參(二錢) 石膏(煅) 甘草 麥冬 葛根 升麻 淡竹葉 昏迷者加辰砂末,小便赤者加木通,大便堅者加生石膏。
水煎服。
凡痘瘡當起發,誤傷生冷,以緻脾虛不能起者,用: 理中快斑湯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炙草 官桂 炙姜 木香 嘔吐加半夏。
洩瀉加訶子肉。
生薑為引,水煎服。
凡痘瘡起發,內傷飲食,腹中飽悶或痛,以緻中氣鬱遏,不能起發透者,用: 寬中快斑湯 陳皮 半夏 白朮 枳殼 神麯 山楂肉 砂仁 黃連 木香 甘草 厚樸 青皮 連翹 生薑為引,水煎服。
凡痘瘡起發誤服湯丸,偏寒偏熱以緻不透者,必詳問其所服之藥。
若偏寒者,調中快斑湯主之;偏熱者,以三黃解毒湯主之。
(二方見前。
) 自此常宜大便堅,如常調理保無艱, 若逢洩瀉無休歇,寒熱須叫仔細參。
痘瘡自起發之後,大便要堅,雖三四日不大便亦無事;小便常欲流利,若見赤少者,用: 四苓新加湯 豬苓 澤瀉 赤芍 木通 滑石 甘草梢 連翹 燈心、淡竹葉為引,水煎服。
如有忽然洩瀉者,要分寒熱治之,視其所洩之物,或焦黃酸臭者,此內熱也,或傷飲食,用: 胃苓和中湯 豬苓 澤瀉 白朮 白茯苓 陳皮 訶子肉 甘草(炙) 黃連(酒炒) 木香 升麻 藿香 粳米飲,水煎服。
若出之物青白澄冷者,裡寒也,用附子理中湯。
(方見前。
) 久洩不止者,用理中湯吞豆蔻丸。
(方見前。
) 其人能食素脾強,大便雖溏也不妨, 但用補中消導藥,二陳君子是奇方。
如能食,雖有洩瀉,不能為害,當服補中之藥,用: 六君子湯 人參 白朮(炒) 白茯苓 炙草 陳皮 黃耆(炙) 半夏 神麯(炒) 木香 升麻(酒炒) 砂仁 大棗,水煎。
起發頭面預腫時,大頭時氣可兼醫, 瘡宜磊落色宜潤,反此須防命必墮。
凡痘瘡起發有頭面由漸而腫者,此毒氣發越,聚於三陽,欲作膿血,故皮肉焮腫,此雖正病,亦當解毒、護目、救咽喉而兼治之,用: 消毒化斑湯 桔梗 牛蒡 人中黃 連翹 防風 紫草 升麻 蟬蛻 密蒙花 龍膽草 水煎服。
若頭面不腫者,必瘡本稀疏磊落,痘根淺輕,雖作膿血卻不佔處,故宜不腫,不必治之。
若瘡稠密,應腫不腫者,此毒郁留於內,不能發越,急服: 托裡快斑湯 羌活 防風 牛蒡 桔梗 升麻 荊芥穗 連翹 甘草 葛根 歸梢 官桂(少許) 竹葉引,水煎服。
起者吉,不起者兇。
至於腫時,又要觀其皮色何如。
磊落紅活者吉,模糊黑暗灰白多不可治也。
亦有痘瘡將起發,便先頭目腫者,此天行疫癘之氣,名大頭瘟是也,急宜解毒,用: 苦參散 羌活 防風 牛蒡 桔梗 連翹 人中黃 酒芩 荊芥穗 水煎,入竹瀝薑汁,細細嚥之。
頭面腫胖閉雙睛,此為惡症謹關心, 未及收較生瘙癢,退腫開明事不寧。
痘瘡起發,頭面腫,有閉目者,有不閉目者,但觀其瘡之疏密輕重。
若疏輕者,目自不閉;重密者,其目要閉。
宜閉不閉者兇。
但遇目閉之時,必待收較,而後漸開可也。
若未及收較,漸生瘙癢,腫消目開者,兇。
痘瘡痛癢作何憑,癢虛痛實自分明, 都來痛者終為吉,諸癢緣無一吉雲。
大凡諸痛為實,癢為虛。
謂之實者,邪氣實也,謂之虛者,正氣虛也。
蓋痘瘡始終,氣以載之,血以養之,氣血充實,則禁固其毒,不得橫行,所以緊實而為痛也,痛乃美事,不須服藥。
苟欲治之,用: 涼血芍藥湯 白芍(酒炒) 歸梢 生地 酒紅花 地骨皮 水煎服。
若氣血虛,
凡痘當起發,遇天氣暄熱,俗人不知,謂痘欲溫暖,蓋覆太厚,以緻毒火遏郁不得越者,此壯火食氣,反虛其氣也。
用: 白虎快斑湯 人參(二錢) 石膏(煅) 甘草 麥冬 葛根 升麻 淡竹葉 昏迷者加辰砂末,小便赤者加木通,大便堅者加生石膏。
水煎服。
凡痘瘡當起發,誤傷生冷,以緻脾虛不能起者,用: 理中快斑湯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炙草 官桂 炙姜 木香 嘔吐加半夏。
洩瀉加訶子肉。
生薑為引,水煎服。
凡痘瘡起發,內傷飲食,腹中飽悶或痛,以緻中氣鬱遏,不能起發透者,用: 寬中快斑湯 陳皮 半夏 白朮 枳殼 神麯 山楂肉 砂仁 黃連 木香 甘草 厚樸 青皮 連翹 生薑為引,水煎服。
凡痘瘡起發誤服湯丸,偏寒偏熱以緻不透者,必詳問其所服之藥。
若偏寒者,調中快斑湯主之;偏熱者,以三黃解毒湯主之。
(二方見前。
) 自此常宜大便堅,如常調理保無艱, 若逢洩瀉無休歇,寒熱須叫仔細參。
痘瘡自起發之後,大便要堅,雖三四日不大便亦無事;小便常欲流利,若見赤少者,用: 四苓新加湯 豬苓 澤瀉 赤芍 木通 滑石 甘草梢 連翹 燈心、淡竹葉為引,水煎服。
如有忽然洩瀉者,要分寒熱治之,視其所洩之物,或焦黃酸臭者,此內熱也,或傷飲食,用: 胃苓和中湯 豬苓 澤瀉 白朮 白茯苓 陳皮 訶子肉 甘草(炙) 黃連(酒炒) 木香 升麻 藿香 粳米飲,水煎服。
若出之物青白澄冷者,裡寒也,用附子理中湯。
(方見前。
) 久洩不止者,用理中湯吞豆蔻丸。
(方見前。
) 其人能食素脾強,大便雖溏也不妨, 但用補中消導藥,二陳君子是奇方。
如能食,雖有洩瀉,不能為害,當服補中之藥,用: 六君子湯 人參 白朮(炒) 白茯苓 炙草 陳皮 黃耆(炙) 半夏 神麯(炒) 木香 升麻(酒炒) 砂仁 大棗,水煎。
起發頭面預腫時,大頭時氣可兼醫, 瘡宜磊落色宜潤,反此須防命必墮。
凡痘瘡起發有頭面由漸而腫者,此毒氣發越,聚於三陽,欲作膿血,故皮肉焮腫,此雖正病,亦當解毒、護目、救咽喉而兼治之,用: 消毒化斑湯 桔梗 牛蒡 人中黃 連翹 防風 紫草 升麻 蟬蛻 密蒙花 龍膽草 水煎服。
若頭面不腫者,必瘡本稀疏磊落,痘根淺輕,雖作膿血卻不佔處,故宜不腫,不必治之。
若瘡稠密,應腫不腫者,此毒郁留於內,不能發越,急服: 托裡快斑湯 羌活 防風 牛蒡 桔梗 升麻 荊芥穗 連翹 甘草 葛根 歸梢 官桂(少許) 竹葉引,水煎服。
起者吉,不起者兇。
至於腫時,又要觀其皮色何如。
磊落紅活者吉,模糊黑暗灰白多不可治也。
亦有痘瘡將起發,便先頭目腫者,此天行疫癘之氣,名大頭瘟是也,急宜解毒,用: 苦參散 羌活 防風 牛蒡 桔梗 連翹 人中黃 酒芩 荊芥穗 水煎,入竹瀝薑汁,細細嚥之。
頭面腫胖閉雙睛,此為惡症謹關心, 未及收較生瘙癢,退腫開明事不寧。
痘瘡起發,頭面腫,有閉目者,有不閉目者,但觀其瘡之疏密輕重。
若疏輕者,目自不閉;重密者,其目要閉。
宜閉不閉者兇。
但遇目閉之時,必待收較,而後漸開可也。
若未及收較,漸生瘙癢,腫消目開者,兇。
痘瘡痛癢作何憑,癢虛痛實自分明, 都來痛者終為吉,諸癢緣無一吉雲。
大凡諸痛為實,癢為虛。
謂之實者,邪氣實也,謂之虛者,正氣虛也。
蓋痘瘡始終,氣以載之,血以養之,氣血充實,則禁固其毒,不得橫行,所以緊實而為痛也,痛乃美事,不須服藥。
苟欲治之,用: 涼血芍藥湯 白芍(酒炒) 歸梢 生地 酒紅花 地骨皮 水煎服。
若氣血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