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棗為引,水煎。
豆蔻丸 木香 砂仁 白龍骨 訶子肉(各五錢) 白礬(七錢五分) 赤石脂 肉豆蔻(麵包煨,五錢) 共為末,麵糊丸,如粟米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米飲送下。
如甚者用: 理中湯加附子 人參 白朮 甘草 乾薑(炒) 附子(煨熟) 訶子肉 水煎服。
若未吐洩,其人素怯,此元氣不足,用: 補元快斑湯 人參 黃耆(炙) 白朮 甘草(炙) 歸身 水煎服。
如誤服解毒涼藥及飲冷水者,用: 調中快斑湯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甘草(炙) 半夏 桂心 木香 陳皮 蒼朮 厚樸 藿香葉 生薑引,水煎服。
若灰白色又加癢塌、頂陷、腹脹者,此不可治之證。
假如紫紅焮腫,此血熱也,用: 涼血快斑湯 連翹 歸梢 生地酒 紅花 升麻 牛蒡子 甘草 大便秘者加紫草,甚者加大黃。
小便秘加木通。
水煎服。
若其人素實,初起誤服熱藥以緻斯症,用: 三黃解毒湯 酒芩 酒連 酒柏 木通 甘草 酒梔仁 升麻 連翹 牛蒡(炒) 淡竹葉水煎服。
若紫赤變黑,喘渴不寧者,此不可治。
醫者不知氣血虛實之分,喜行溫補者,不知內實,妄用陳氏木香異功之劑;喜行解毒者,不問中虛,妄用芩連梔柏之類,實虛虛實實,執於一偏,其誤人多矣。
戒之!慎之! 一發便如錫餅形,皮膚浮腫勢崢嶸, 其人能食方無慮,不食昏迷鬼伴行。
凡痘瘡稠密,要依次起發,紅活尖者吉;一齊起發,遍身白色如錫餅形,頭目浮腫者,此惡候也。
但看其人飲食如何,若能食大便堅,小便清,無他症,往往延至日久,渾身皮脫而愈。
若不能食,後加吐洩,熱渴,瘙癢者,必死之症。
能食者,宜服解毒之藥,用: 助脾快斑湯 陳皮 山楂肉 荊芥穗 牛蒡(炒) 甘草 木香 青皮 枳殼 木通 水煎服。
不可多服。
起發之初未試漿,口唇瘡色早焦黃, 如斯惡候無人識,慢自多方立紀綱。
口唇者,脾之候也。
脾司手足以養血氣,所以痘瘡不宜脾胃受病。
如初出起發之時,漿水未試,口唇瘡色內帶黃漿者,此惡候也。
時人不識,喜其成漿,便呼為吉,不知六七日間,其瘡先靨,剝落一層,漸加而死矣。
起發瘡頭帶白漿,不拘何處總為殃, 慢誇妙手通仙訣,七日之中見不詳。
凡痘由紅點而水疱,由水疱而膿疱而結痂,有自然之序。
初起發頭帶白漿者,此疫癘也,不可治。
發時磊落最堪誇,相串牽連事可嗟, 若又四圍添小粟,定然瘙癢症來加。
凡痘起發,顆粒分明、尖圓磊落者吉,若彼此串連成一片者兇。
如上分氣血虛實,用解毒快斑之藥治之;若本痘發或於根窠四畔又旋出小者,攢簇本瘡成叢似粟者,不待養漿即加搔癢而死矣。
起發常時驗四肢,發如不透或兇危, 此緣脾胃多虛弱,發散還須當補脾。
凡痘瘡之時,須視手足何如。
若手足循序起發,此脾胃素強,毒氣得越,不必憂慮。
若遍身俱起,手足起不透,此脾胃本弱也。
蓋脾胃主灌溉四肢,今既虛弱不能行其津液,使毒得越,所以手足起發不齊,宜用: 補脾快斑湯 人參 黃耆 甘草 防風 防己 官桂(少許) 水煎服。
若手足痘見而復隱,起而復塌,此本根已掇,枝葉先萎之象,乃必死之候也。
變輕變重生斯時,調養看承勿縱馳, 禍發卒然難救治,噬臍束手悔時遲。
痘疹有輕變重者,犯禁或誤醫藥、受寒也。
有重變輕者反是。
然輕重吉兇之變,存乎起發之時,調護不可縱馳也。
或遇暴風驟雨迅雷,即當以密布帷帳,緊餙房戶,以防客風怪氣之侵。
如失調護,為寒涼所郁,不能起發,用: 正氣快斑湯 羌活 蒼朮 甘草 防風 桔梗 當歸 乾葛 白芷 川芎 冬月加官桂。
生薑為引,水煎服。
凡痘起發之時,遇久陰雨不能起發,用: 平胃快斑散 蒼朮 陳
豆蔻丸 木香 砂仁 白龍骨 訶子肉(各五錢) 白礬(七錢五分) 赤石脂 肉豆蔻(麵包煨,五錢) 共為末,麵糊丸,如粟米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米飲送下。
如甚者用: 理中湯加附子 人參 白朮 甘草 乾薑(炒) 附子(煨熟) 訶子肉 水煎服。
若未吐洩,其人素怯,此元氣不足,用: 補元快斑湯 人參 黃耆(炙) 白朮 甘草(炙) 歸身 水煎服。
如誤服解毒涼藥及飲冷水者,用: 調中快斑湯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甘草(炙) 半夏 桂心 木香 陳皮 蒼朮 厚樸 藿香葉 生薑引,水煎服。
若灰白色又加癢塌、頂陷、腹脹者,此不可治之證。
假如紫紅焮腫,此血熱也,用: 涼血快斑湯 連翹 歸梢 生地酒 紅花 升麻 牛蒡子 甘草 大便秘者加紫草,甚者加大黃。
小便秘加木通。
水煎服。
若其人素實,初起誤服熱藥以緻斯症,用: 三黃解毒湯 酒芩 酒連 酒柏 木通 甘草 酒梔仁 升麻 連翹 牛蒡(炒) 淡竹葉水煎服。
若紫赤變黑,喘渴不寧者,此不可治。
醫者不知氣血虛實之分,喜行溫補者,不知內實,妄用陳氏木香異功之劑;喜行解毒者,不問中虛,妄用芩連梔柏之類,實虛虛實實,執於一偏,其誤人多矣。
戒之!慎之! 一發便如錫餅形,皮膚浮腫勢崢嶸, 其人能食方無慮,不食昏迷鬼伴行。
凡痘瘡稠密,要依次起發,紅活尖者吉;一齊起發,遍身白色如錫餅形,頭目浮腫者,此惡候也。
但看其人飲食如何,若能食大便堅,小便清,無他症,往往延至日久,渾身皮脫而愈。
若不能食,後加吐洩,熱渴,瘙癢者,必死之症。
能食者,宜服解毒之藥,用: 助脾快斑湯 陳皮 山楂肉 荊芥穗 牛蒡(炒) 甘草 木香 青皮 枳殼 木通 水煎服。
不可多服。
起發之初未試漿,口唇瘡色早焦黃, 如斯惡候無人識,慢自多方立紀綱。
口唇者,脾之候也。
脾司手足以養血氣,所以痘瘡不宜脾胃受病。
如初出起發之時,漿水未試,口唇瘡色內帶黃漿者,此惡候也。
時人不識,喜其成漿,便呼為吉,不知六七日間,其瘡先靨,剝落一層,漸加而死矣。
起發瘡頭帶白漿,不拘何處總為殃, 慢誇妙手通仙訣,七日之中見不詳。
凡痘由紅點而水疱,由水疱而膿疱而結痂,有自然之序。
初起發頭帶白漿者,此疫癘也,不可治。
發時磊落最堪誇,相串牽連事可嗟, 若又四圍添小粟,定然瘙癢症來加。
凡痘起發,顆粒分明、尖圓磊落者吉,若彼此串連成一片者兇。
如上分氣血虛實,用解毒快斑之藥治之;若本痘發或於根窠四畔又旋出小者,攢簇本瘡成叢似粟者,不待養漿即加搔癢而死矣。
起發常時驗四肢,發如不透或兇危, 此緣脾胃多虛弱,發散還須當補脾。
凡痘瘡之時,須視手足何如。
若手足循序起發,此脾胃素強,毒氣得越,不必憂慮。
若遍身俱起,手足起不透,此脾胃本弱也。
蓋脾胃主灌溉四肢,今既虛弱不能行其津液,使毒得越,所以手足起發不齊,宜用: 補脾快斑湯 人參 黃耆 甘草 防風 防己 官桂(少許) 水煎服。
若手足痘見而復隱,起而復塌,此本根已掇,枝葉先萎之象,乃必死之候也。
變輕變重生斯時,調養看承勿縱馳, 禍發卒然難救治,噬臍束手悔時遲。
痘疹有輕變重者,犯禁或誤醫藥、受寒也。
有重變輕者反是。
然輕重吉兇之變,存乎起發之時,調護不可縱馳也。
或遇暴風驟雨迅雷,即當以密布帷帳,緊餙房戶,以防客風怪氣之侵。
如失調護,為寒涼所郁,不能起發,用: 正氣快斑湯 羌活 蒼朮 甘草 防風 桔梗 當歸 乾葛 白芷 川芎 冬月加官桂。
生薑為引,水煎服。
凡痘起發之時,遇久陰雨不能起發,用: 平胃快斑散 蒼朮 陳